2017.12.21
第一天,先从宏观报告开始看,每天摘取一些能引起自己思考的部分,进行总结和思考。
破旧立新-宏观、海通、姜超
摘录:
1.地产、汽车需求见顶
从有效需求人口的角度考察,2010年以前我国每年新增3000万有效人口,包括1000万年轻人和2000万农村进城人口,他们需要1500万套住房和3000万辆汽车。而在2010年以后,我国每年新增有效人口不足2000万,理论上每年1000万套住房和2000万辆汽车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到2026年以后,如果城市化也进入尾声,那么
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产业都将只剩下折旧更新的需求。按照4亿套(辆)的存量,假定房地产和汽车的折旧率分别是2%和7%,那么成熟时期房地产和汽车的年度需求分别在800万套和3000万辆,而2017年的中国房地产销量将达到1900万套,汽车产量将达到3000万辆,这两大需求应该都到了历史顶部区域。
2.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经济活动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人口结构会决定经济增长的方向。过去中国的15-59岁年轻人口在持续增加,年轻人主要需求是房子和汽车,这就是工业化的时代。而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中国年轻人的数量开始下降,而老年人数量开始增加、同时在放开二胎以后小孩的数量也开始回升。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房子、汽车,而是更好的汽车、房子和手机,这就是消费升级;而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养老,小孩需要更多的教育,这些都是服务需求,这就是消费转型。
从全国分区域各类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上看,各省的共性多于个性,普遍表现为食品和衣着类消费支出增速放缓,而新兴消费支出如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类支出增速加快。而展望未来,随着地产、汽车销量的见顶,城镇居民住行相关支出增速也有望回落。
3.关于资本市场的转型
在工业化的时代,我们只需要不停生产更多的房子、汽车、家电,而与之相应,只要通过银行不停给企业提供贷款就行了,以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可以完美配合工业化的发展。
而在人口老龄化以后,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最核心的是医生和护士,这属于人力资本。而年轻人需要更好的汽车,这属于创新。而人力资本和创新,更多体现为无形资产和轻资产,缺乏抵押品、靠银行没法放贷,只能靠资本市场来提供融资。
同时居民、地方政府的举债能力已经接近上限,未来要想从银行继续融资,难度很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核心是要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融资结构。随着中国经济从工业化时代向服务和创新时代的转型,必然要求融资结构从银行债务融资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因为银行融资在工业化时期可以帮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是只有资本市场可以帮助服务和创新企业成长,君不见
谷歌、腾讯等创新企业都是资本市场培育的。此外,资本市场可以帮助居民财富增值,而银行贷款则是加重了居民的长期债务负担。而十九大会议也明确指出,未来金融市场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4.总杠杆还在继续上升,未来关键在于去杠杆
首先,总结过去3年的政策,其中去产能政策是约束制造业投资,控制企业杠杆。但降成本是在刺激基建投资,增加政府杠杆,而去库存是在刺激地产投资,增加居民杠杆,因而整体来看需求刺激依然强于供给收缩,而经济的总杠杆率还在继续上升。
研究美国的历史数据,关于货币和经济的关系其实很有意思。最初美国的货币增速和经济增速显著正相关,在中国的过去也是这样一个规律,貌似钱越多经济增长就会越快,这就会给人一个假象,好像只要钱多经济就能变好。所以我们还曾经在09年写过一个报告,名字就是“信贷决定论”,认为只要有钱,经济就能增长,果真如此吗?其实并非如此,至少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货币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弱,甚至在2000年以后,美国的货币和经济走势出现了完美的负相关,你可以理解为货币增速越低,经济反而更好!
5.过去货币超发,追逐泡沫投机
在过去的10年,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不在资本市场,而在于房地产,只要买了房的人就是人生赢家。而且貌似无论大家买的是市区的老破小,还是郊区的远大新,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线,最终房价都大涨了,都是人生赢家。也就是关键不在于买什么房,而在于有没有买房,这是人生赢家的分水岭。为什么买房会成为人生赢家?核心原因在于货币贬值。由于货币的年化增速接近20%,远超经济增速,导致货币到手就大幅贬值。所以大家投资的核心逻辑,不在于资产本身的价值,而在于货币的贬值。所以大家在努力寻找一切能够抵御货币贬值的资产,房地产、外汇乃至黄金等。
但如果M2增速在个位数变成常态,
货币基金利率稳定在4%左右,货币不再超发,我们的投资理念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年人民币的突然升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利率持续高企,这意味着收缩货币以后贬值预期开始改善,货币贬值不再是大家投资的主要逻辑,而大家要关注每一类资产本身的价值,而不是简单追逐泡沫
核心点:
1.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做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做质量的时候将会到来。趋势是高端汽车、高端房产、文娱和高科技创新产品。
2.资本市场上靠债务融资的方式也将达到上限,未来将更倾向于资本市场融资。
3.只要是刺激消费的方式,其实都会增加居民的杠杆,目前我国杠杆率已经很高,现在开始的基调是去杠杆。供给侧的改革将始终是主旋律。
4.货币超发引起了房市和股市的泡沫投机行为。未来趋势将是m2速率降低,业绩为王。
个人看法:
1.随着m2的减少,热钱也会减少,短线市场的生存难度未必会在明年触底反弹,未来仅仅参与情绪炒作可能难度会波动增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和机构共舞,如何在机构票上进行价值投机是要仔细研究的。
但是行情来了,短线的暴利空间将依然存在。
2.未来趋势上,各行各业要调结构,融资方式也要调结构,大鱼吃小鱼应该会发生在各行各业中、龙头企业应当在相当程度上受益。这并非是zjh的喜好,以大为美应该会普遍存在。
3.选票方向上,多往消费升级的方向上看。
4.短线依旧可行,但是要重精神不重模式。情绪到了,强的品种都可以参与,同时,多参与优质品种的主升浪价值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