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次新股又是百股跌停。有人又开始价值投资了。
所谓的蓝筹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以数据与事实说话。
我们以
上证50 为例来说明。由于港股一直被媒体与监管层认为是价值投资的典范,故以在港交所与A股同时上市的股票进行对比,识别其泡沫水平。以今天涨幅最大的
南方航空 为例,A股11.34元,港股7.15港元,差价87.29%,也就是说A股的南方航空要有8个左右的跌停才具有投资价值。其他的不一一列举,只列出差价最大的
东方证券 ,差价率为138.20%,差价最小的为
中国平安 ,差价率为6.14%。由此,我们取其平均数72.17%,以此为样本,推算A股上证50总体泡沫大约为7个跌停板!由此可见,蓝筹的泡沫是非常大的。
不要不服,接下来,我们以另外一个指标来验证其泡沫水平。PD(price dividend),这个指标是股价除以股息,因为我们A股财务报表水份比较大,如果用PE来衡量的话,会失真。在这里,我们选取业绩停止增长的公司来做样本,因为既然是0增长了,也就没有资本支出了,就算有资本支出也是无效的支出,所以其应该将其所赚取的利润全部进行分红才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
工商银行 2016年每10股派2.343元,以今天的股价5.89元来计算PD为25.13,这个与其PE值6.91相比,差多少?换算成收益率的话为3.98%,这个收益水平与存钱在支付宝的收益率差不多。
农业银行 2016年每10股派1.70元,PD=22,换算成收益率为4.5%。这里面泡沫大不大?其他的不一一列举,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算一下。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验证了上证50的泡沫。可最近出现了一种伪价值投资的闹剧:证监会牵头,媒体摇旗呐喊,机构相互抱团而形成的炒作上证50,搞的以为买上证50就是价值投资似的。其实这不是价值投资,而是“政策套利”,就是一个团伙利用证监会的瞎指挥,共同坐庄,获利出货。这种做法其实是及其不成熟的表现。监管机构职责是监管,而不是负责指导投资;投资机构的职责是投资,而不是瞎听信媒体的言论。
现在伪价值投资的理念深入人心,给市场造成严重的干扰,抽血A股,本来就缺少资金,再把其全部引导到大盘股去,硬炒,结果可想而知,大盘股没炒上去,次新小盘股全部死掉。如果真心想把上证50炒上去,我估计是需要准备1万亿资金,A股这几千亿的资金跟本不够用。次新小盘股大跌,见神杀神,见佛杀佛,寸草不生,监管层媒体虽然看的爽,但有两个比较大的危害,一个是老股的估值也会被拉低,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到时候股票质押平仓多如牛毛;别一个危害就比较严重了,打新收益率的下滑,以后甚至破发,会引发打新资金出逃,而打新资金买的就是那些大盘股。接下来就是大小非争相减持跑路,因为他们知道,跑的越慢,收益越少。于是,本来弱平衡的格局就这样被打破。
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A股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绝非一两个政策能简单解决。最重的应该是从监管层做起,为了打击高送转,连新闻联播都用上了,有必要这样吗?利用高送转进行减持的,利用高送转进行内幕交易的,该打击就应该严厉打击,该抓人就抓人,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市场。正常高送转没有违法行为的,请放过!而不是一刀切,全部斩杀。而证监会的行动结果确是利用高送转进行违法行为的人一个都没打击,一个都没抓。真不明白他们到底有没有违法,如果违法了为什么不打击,如果不违法,为什么又用各种政策进行打压?这是保护投资者还是保护坏人?同时,发行股票也要考虑市场的流动性,多大的池塘养多少鱼。现在股民已经不希望A股能走出慢牛了,只求不要大跌,维持一个弱平衡就好了。少折腾,少说话,将投资或投机交给市场,多打击违法行为,A股需要休养生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