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岸边看戏的不怕事大,可以负责任的说,高送及高送配预期的股票至少1000家,没有高送配预期,屁都不是,利空两市一切小市值股票,包括新股和次新股。
2、理论上,净资产大于2,都可以实现10送转10以上的分配方案,茅台可能也需要高送配,不然的话,必将自绝于散户,看看腾讯的高送配。没有高送配,一切高价股都很难持续实现高价。
3、如果股市没有价差收益,仅靠分红,我觉得存银行更安全省事,永远增长,账面永远不会浮亏,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3-4%的收益,哪怕银行股也很难实现这样的分红收益率,并且要承担股价的剧烈波动。所以大家标准动作应该卖出股票,转银行,销户,存款。
4、无论监管部门怎么样,你只能延缓减持,根本无法杜绝减持,该减持必将减持,上市目的都是套现,收回本金,今天不减持,难道能够保证明天不减持,证金减持茅台,国资难道没有减持格力,马化腾照样减持腾讯。高送配可能被减持利用,资产重组也可能被利用,
巨人网络 的前生,世纪游轮上市也就3-4年就重组,原有的大股东不是套现60多亿走人了。从股票上市的那一天,被减持是必然的宿命,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是买卖关系,二级市场与大股东或者上市前股东就是就是被减持的关系,无论你喜欢与否,限制与否,别人合理合法的提款,你无法阻挡。
中国的资本市场最大的恶在于没有法制,或者标准不一,既然当不了裁判,无法对股票背书,就应该让市场来决定,做好警察的监管工作就好了,理好规则,谁违规就抓谁。曾经为了实现全流通与国际接轨,发起轰轰烈烈的股改,实现了大小股东在二级市场的自由交易,为了更快更好的发行新股,扩大直接融资,减少对二级市场直接冲击,又搞出了1年和3年限售期,创造性的人为的制造限售股(短期非流通),为了保证打新的高收益,管理层也是绞尽脑汁,一而再再而三修改申购规则,什么市值申购,配售,现金申购,什么存量和增量发行,什么询价制度,怎么坑股民怎么搞,到最后搞出新股点板制度,这个是新股大干快上的最核心要件,同志们还记得上市新股最快破发时间不,还记得前10个交易日破发的保价制度,
陕西煤业 上市10个交易就差点破发。
如果本世纪资本市场的重大创新制度评选的话,中国股市的点板制度绝对是第一,创造了上千家新股上市一年不破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安全运行1000天了,所以说全世界无法解决新股破发问题,在中国被解决了,高手在监管部门。为什么不能全流通发行,为什么上市不能马上减持,让新股的价格回到合理价格区间,是为了让有限的存量资金支撑无限大的新股发行,本来发行一家公司需要消耗二级市场100亿,变成10家公司消耗二级100亿,然后形成巨大的限售股堰塞湖,限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来分享资本红利,为什么要审批,让符合指导的企业才能来套利(例如扶贫或者关系户)。利用股民炒新的弱点,制造巨大的炒新陷阱,利用炒新来实现加速IPO。现在监管部门,不仅包办了上市公司从上市到死亡退市的全过程,而且还规定了二级炒股动作,高举价值投机打击异己。上也是他说,退也是他说,曾经有个统计(抛开永生不死国有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美国企业8.2年,日本企业12.5年,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没有上市,可能早就破产了,上市就变脸是必然,看看A股的那些10大亏损王,基本都是国企,上市几年就ST并退市的不少。再说说“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小股票谁发的,发出来了谁炒:新股谁发的,为什么首日不设涨停板变成点板制度,为什么限售,新股点板,说明这个新股质地好,供不应求,你应该存量也发行,为了满足二级市场亢奋需求,你也应该放开上市期间的大股东的减持;炒差,谁不生病,谁没有三灾五烂,
苹果 差点破产,IBM差点破产,没有炒差他们能够活到现在,300元
中国船舶 也曾经ST重机。炒消息,直接追究制造的消息的来源违法违规责任是监管部门的本质工作。蚯蚓吃土,秃鹫吃腐肉,苍蝇吃屎,富人吃鲍鱼,这些都是生物链,或者是生态系统,保持了物种的多样性,谈不上价值投资就是高尚的,也谈不上投机就是底下。曾几何时,
乐视网 也是价值投资代表,不然也不会套住那么多基金,超过100倍市盈率,市值千亿的
华大基因 、
科大讯飞 ,你说是价值投资还是投机,
A股有很多脑残,人性真丑恶,特别是蒙面的网络世界更是如此,以为别人掉水了,自己在岸边,殊不知自己也水里。来看看你持有啥股票,符不符合权威人士规定“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是的话,请尽快卖出。所以以道德要求自律,喊话式思想作风建设是多么的不靠谱,唯有法制,才是保护投资者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