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随缘、随缘......怎样就怎样吧

17-11-17 13:33 3541次浏览
aihao1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0625,长安B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6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aihao11

17-11-22 17:36

0
致吾心之良知,将良知在生活中呈现,在行为中呈现,当下即是
aihao11

17-11-22 17:33

0
每一个人都有“圣心”“良知”,这个心与良知圆满自足,不需外求。
aihao11

17-11-22 16:34

0
朱子的物是天地草木器用无不是物,是客观之物。王阳明的物不是客观之物,而是“心外无物”之物,是主观物、行为物;朱子的格物致知是“即物穷理”,也就是接触这些客观之物而穷究、研究它存有的理,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是正,格物是使物由不正到正;朱子的格物致知主要是知识论的,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主要是道德实践的。
aihao11

17-11-22 16:30

0
致知格物在王阳明的解释下,知是良知,是我们本心自具的良知,心即理,我心的良知就是天理。物是事事物物,在王阳明那里,事事物物主要是指道德的实践活动,如事亲、忠君等等。致知格物就是将吾心之良知作用于事事物物,尤其是道德的行为或实践上去。将吾心之良知作用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就都得其理
aihao11

17-11-22 16:26

0
王阳明重新解释格物致知,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aihao11

17-11-22 16:25

0
心即理,致良知
aihao11

17-11-22 16:22

0
人人心中都有孔子一样的心
aihao11

17-11-22 16:21

0
个个人心有仲尼
aihao11

17-11-22 16:06

0
王阳明认为,“良知”不在外面,而在心里,“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是在笑自己从前照朱子方法去格竹子,也在笑当下程朱理学的先生们。
aihao11

17-11-22 16:04

0
“致知”是《大学》首发,然而《大学》对如何致知并没有讲,朱熹开始大讲“格物致知”。王阳明十八岁时,曾拜谒朱子学的信奉者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听后非常高兴。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按照朱熹的方法去格物致知,下决心格竹子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格出来,自己却病倒了。王阳明由此意识到:向外寻理,这是颠倒见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