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每一个人都有“圣心”“良知”,这个心与良知圆满自足,不需外求。努力致良知就可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事业,不需要钻进故纸堆里去耗费自己的精神,浪费自己的生命。读书能明理吗?王阳明的回答是不一定。读书有可能钻进故纸堆中迷失了自己,不但不能明圣贤之理,反而遮迷了自己的良知本性。阳明心学简捷明快,活泼好用,原因就在这里。
0
王阳明认为他“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是阳明学的核心、主旨,也是他最得意处,“心即理”是“致良知”的根据,“知行合一说”是“致良知”的具体贯彻。当然,他学说的最终目标是让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通过内心的“省察克治”等修养工夫,人人达到圣贤的境界。
0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0
王阳明认为,知行本来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的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0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恶念就是在作恶,别人管不着,自己能瞒得了自己吗?
0
王阳明在具体的政治实践活动与军事实践活动中,深刻地认识到“灭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
0
王阳明为什么要提倡知行合一呢? 他有自己的解释。他指出,今人论学,将知和行分做两件事,一念发动处有不善,也不去禁止。他之所以讲知行合一就是要让人明白,“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0
0
明白了心学,股票赚钱,就是,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