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7年股市最大的捡漏机会也许在这里

17-11-12 16:46 14160次浏览
自由自在99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300462华铭智能本次拟收购标的国政通公司亮点颇多,主要有以下:

1、秉承重大使命应运而生。国政通成立于2001年,成立初期主要负责建设运营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并推动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2004年,国政通开始转型防欺诈服务,利用自身背景优势全面整合公民身份信息、教育学历信息、工商企业信息等权威数据资源,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先进、安全的防欺诈服务平台。对,你没有看错,国政通成立是以运营国家级门户为使命的,这背后意味着什么?自不必多说!但这为国政通成为全国毫无争议的人工智能 “反欺诈”龙头奠定基础。
2、互联网 身份认证独角兽。作为互联网安全的重要分支,大数据防欺诈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无论是向电信运营商申请手机卡、向银行办理信用卡、还是现在最火的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防范欺诈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证明申请人是本人。国政通反欺诈体系本质是整合公民身份信息、教育学历信息等权威数据资源,面向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提供多维度的信息认证服务。多数据源防欺诈服务是防范欺诈的首要环节,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网络实名验证的持续推广,在互联网身份注册、银行开户和授信、移动运营商开户、企业招聘等多领先的运用快速覆盖,未来市场需求呈迅猛的上升趋势,预计 2017-2020 年增长速度保持30%以上。国政通背景特殊,掌握公安身份信息、高等教育信息等多个权威数据源接口,当前处于行业领域领先位次。
3、国政通核心竞争力。核心数据资源的垄断性。国政通早年投资建设了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因此垄断掌握了整个身份认证数据,是公安部门唯一指定的身份认证服务商。同时,在教育部学信网数据层面,与鹏元征信唯独两家分享学历数据。这两类数据是“反欺诈”的核心资源。
4、主要客户印证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国政通依托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电信联通固话系统、全国工商企业系统等权威数据源,与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政府机关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近三年来前五大客户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京东 集团、中国电信招商银行微博 实名认证、滴滴实名认证也是由公司提供服务。
5、股东背景显赫彰显公司实力。2008年,软银中国资本 、凯鹏中国基金 1400万美元A轮投资国政通。2016年,长江经济带、湖北军融、杭州宽华、国泰君安 格隆、国泰君安建发、湖州赛创、湖北长江资本、创世一期、创世盈创等机构高价入股。
6、2016年多家机构以接近本次收购价入股。重组报告显示,2016年4月国政通引入新投资者,长江经济带、湖北军融、宝德昌等公司入股,从杨宝升、黄海珈等7名自然人和此前天津软银、宁波凯安手中共获得1563.02万元出资额占比30.65%,交易对价4.53亿元。按此计算当时国政通估值为14.78亿元。而本次收购估值仅为18亿元,对应2018年市盈率不足15倍,可见上述机构投资者充分看好二级市场给国政通的估值空间。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低估值收购背后的安排是未来不排除华铭智能原实控人适时让位的可能,从而促成国政通在合规的情况下完成借壳上市。

对于估值的一点看法:华铭智能本身属于AFC身份认证行业,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公司,这也是国政通选中它重组而放弃恒星科技 的原因,都是高科技行业公司且都有身份认证业务不存在监管障碍,按创业板和同类公司估值来看公司没有补跌空间按50亿价值计算;国政通2018年利润1.3亿以上,根据其互联网身份认证行业独角兽的属性给予其60-80倍的弹性空间(如单独上市至少100倍以上),即公司价值在70亿到100亿之间(至于原股东为啥愿意低价重组,主要还是因为要有效避开监管顺利上市抢占制高点的角度,这与现在新股大家都愿意低价低市盈率低估值发行是一个道理,君不见多少新股以超乎想象的低价发行为的是啥?而国政通主要是吸取了2016年曾经重组恒星科技未能成功的教训,这次目的就是一次性成功!)。也就是新公司的合理市值应该在120-150亿之间,发行后总股本不足2亿股,对应合理股价在60-75元之间。 而现价只有40元,后市想象空间非常大,值得大家去深入研究研究。建议看到此贴的朋友结合自身操作系统和基本面分析方法多看几眼,觉得符合自己的买入逻辑就适度参与参与,觉得不行就不看了。
打开淘股吧APP
19
评论(6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太阳番茄酱

17-11-12 17:10

21
出逃资金,是不是傻?[淘股吧]

华铭智能并购屡战屡败 数据曝光显"造假上市"之嫌  2017年10月28日12:43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上市前因招股说明书存在疑点而被媒体质疑,上市后业绩“变脸”比翻书快,虽醉心于并购,却屡战屡败。诸多现象交织一身的华铭智能于近日再次发布并购报告书,拟以16.65亿元价格收购国政通90%股权。
对于华铭智能这家创业板公司,《红周刊》记者在翻阅并购报告书以及公司过往财报、期初上市的招股书时,发现该公司相关财报中披露的很多数据与其招股书中数据并不一致,而与此同时,本次被并购标的也有多处财务数据疑点值得推敲。
分红后收购价不降反增
华铭智能主要从事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维护,近几年来,公司的销售数据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营业收入从1.82亿元增长到了2.13亿元,但相较营收的稳定增长,扣非后净利润表现却相形见拙,由2014年时的4273万元持续减少到2016年的3671万元,即便是到了今年中期,扣非利润持续下滑的趋势仍未见好转,同比下滑幅度高达-44.18%。
对于自己的持续增收不增利现实,华铭智能在这两年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而这也导致其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表现平平。或为改变自己的“增收不增利”且扣非后利润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华铭智能管理层选择了向外并购重组的道路,寄希望于通过向外拓展延伸,开拓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2016年1月7日,华铭智能股票停牌,开始了自己上市以来的第一次资产重组行动,然而就在其停牌5个多月后,公告重组失败,解释的原因是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在重组标的估值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事隔半年后的2017年2月8日起,华铭智能股票再次停牌,此次停牌是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及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收购标的资产不少于51%的股权,标的资产属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令人遗憾的是,那一次并购依然是“无疾而终”,终止重组的原由是“因近期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政策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与标的公司在交易现金支付比例和支付进程安排等核心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
仅仅一年时间,华铭智能就经历了两次重组终止的打击,虽然如此,但依然不改其向外拓展之决心。就在其第二次重组终止后的一个多月,即2017年4月27日,华铭智能再度公告停牌展开第三次重组运作。需要注意的是,自2016年1月7日停牌开始至今年10月26日,439个交易日中,华铭智能仅上市交易了180天,有259天是处在停牌不交易阶段,这种长期停牌现象是否合理合规呢?
根据华铭智能在10月17日发布的并购报告书,此次被收购标的北京国政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政通”)股东全部权益依照收益法评估为17.73亿元,相比其审计后账面净资产原值增值了12.67亿元,增值率达250.23%。然而,就是这个资产原值已经增值了12.67亿元的评估价格却并非是最终的收购价格。
收购报告书披露,在2017年3月31日评估基准日后,国政通又以2017年3月31日为基准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7300万元。按理说,在国政通100%股权评估价值17.73亿元的基础上扣除上述7300万元分红后,其评估价值应该为17亿元,可最终国政通100%股权的确定交易价格却上升到了18.5亿元,比最初的评估值高出了1.5亿元。
原评估结果相较净资产原值增值12.67亿元本已经很高了,可奇怪的是,收购报告中却披露,在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后,华铭智能愿意多拿出1.5亿元进行收购,这种大方的态度真是值得称赞啊!可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支付国政通原股东权益的对价是通过现金和发行股份进行支付的,而现金对价又是通过募集配套资金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此次交易中并没有掏出任何真金白银就完成了收购。对于华铭智能中小股东,特别是二级市场中股民来说,如果被收购标的是一家业绩持续增长且前景向好的企业则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是则是对其权益的摊薄。因此,对于拥有华铭智能股权的投资者而言,此次被收购的国政通质地的好坏显得非常重要。
造假上市的嫌疑难去
说到被收购标的国政通的质地问题,我们还得先谈一下华铭智能自身情况,该公司存在许多疑点需要公司去解释。
华铭智能是一家2015年上市的企业,《红周刊》记者在其上市前,曾就公司招股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质疑,如今记者用其上市后披露的年报数据重新验证当年上市时发布的招股书内容,发现该公司当初发布的招股书存在数据造假的嫌疑。
在华铭智能2015年发布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在介绍其“研究与开发情况”时表示,“公司的研发人员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94人,占母公司正式员工人数的37.75%”。此外,在介绍员工结构情况时,提供了员工数据,2014年员工总人数为466人,研发及技术人员人数为9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0.17%(见表1),仅从此段内容的表述看,似乎并没有问题。
可实际上,记者根据华铭智能上市后披露的2016年年报数据,发现该公司披露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仅为54人、73人和89人,占员工总数的8.92%、10.54%和13.44%,可以看到时间重叠的2014年,研发人员数量竟然比招股书中披露的人数少40人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如依据2016年年报披露的2014年研发人员数量8.92%占比(见表2),则公司在2014年根本达不到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研发及技术人员占员工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要求。而依据年报披露的研发人员及数量占比推算,2014年华铭智能的员工数量应该为606人,可招股书中披露的却是466人。如果说2016年年报数据是真实可信的,则两处员工人数上的差异反衬出华铭智能很可能在当初上市时隐瞒了实际员工人数,而如果这种推测为真,则由此将很可能导致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的财务数据出现很大修正,进而细想该公司近两年增收不增利的经营表现,恐怕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回看《红周刊》记者在2015年3月份发表的《华铭智能招股书迷雾重重》一文,当时记者就对华铭智能员工人数与其产品产量的匹配性,以及社保缴纳比例进行过质疑,如今采用年报披露的数据倒推当时的实际人数明显要比招股书披露的人数多出100多人,这意味着华铭智能当时上市时披露的产品数量、社保缴纳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很可能比记者当初分析的更为严重,进而由此影响的实际生产成本和利润数值则会偏差很大。
当然,可疑之处还并非只有研发人员数量,其研发费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可疑之处。上市时发布的招股书披露,华铭智能2014年的研发费用为1058.95万元,而当期营业收入为18154.06万元,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83%(见表3),然而在华铭智能2016年年报披露的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情况表中,其2014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变为828.42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4.56%,这比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少了数百万元。而让人奇怪的是,其年报中披露的2015年研发费用却与招股书中披露的2014年研发费用金额相同。如此数据上的明显差异,实在令人怀疑该公司披露的研发费用金额的真实性。
总的来看,若综合华铭智能披露的研发人员数量与研发费用所存在的疑点看,华铭智能在上市前很可能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不排除其高新资质存在造假申请的嫌疑。
被收购标的存在三大疑点
收购报告披露,被并购标的国政通是一家国内较早一批提供多数据源防欺诈服务的大数据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身份信息核验和学历复核、学籍比对这两大业务,报告期内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九成左右。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看似科技含量十足的公司,《红周刊》记者在梳理相关资料时发现,该公司存在三大疑点值得探讨。
疑点一:核心业务主营成本存疑
根据并购草案介绍,国政通的主要供应商有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学信咨询、号百信息等,公司与这些供应商展开合作,搭建综合业务平台,然后服务于客户。现有资料显示,不管身份信息核验,还是学历复核、学籍比对,其上游供应商仅有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和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这意味着国政通身份信息核验业务和学历复核、学籍比对业务的主营业务成本,应该就是公司向这两家供应商支付的采购金额。
以学历复核、学籍比对这一项业务为例,根据并购草案披露,国政通2015年向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的采购金额为3095.56万元,而华铭智能披露的国政通审计报告也显示2015“学历学籍”项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为3095.56万元;2016年其向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支付采购的金额为6411.13万元,而其当年的主营业务成本中“学历学籍”的金额也为6411.13万元。可奇怪的是,2017年1~3月的数据却出现了偏差。国政通在今年一季度向学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的采购金额为2299.81万元,而审计报告披露的“学历学籍”项主营业务成本金额仅为2092.27万元,两者之间相差了200多万元,那么这部分采购又去了哪里呢?难道没有被计入成本吗?
实际上,除了学历复核、学籍比对业务外,国政通身份信息核验业务也存在类似情况。2016年,国政通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进行的采购金额为4556.77万元,理论上当年的身份信息核验业务的成本应该也是这一金额,可根据华铭智能披露的国政通审计报告却显示,2016年国政通“身份信息”的成本金额只有4075.31万元,有近500万元的采购金额没有被计入当期成本。
从正常的财务核算角度考虑,国政通的主营业务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则会影响到公司的毛利率以及利润数据,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评估价值则就要打个的问号了!
疑点二:业绩预测实现之忧
既然国政通的成本数据存在疑点,那么由此推算出的业绩预测及进行的业绩承诺又能否顺利实现也就让人生疑了。
并购草案披露,业绩承诺方承诺:国政通2017年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8545万元,2017年度和2018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1045万元,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6670万元。若未实现上述业绩承诺,业绩承诺方将按照《业绩补偿协议》约定补偿上市公司。
就国政通目前的业绩表现看,业绩承诺能否实现还是令人担忧的。因为该公司在2017年1~3月份实现的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区区459万元,如扣除其中的279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则扣非后净利润仅有180万元左右,这一金额占2017年承诺金额8545万元的2.11%,如果进行年化测算,则业绩承诺方要想实现自己的承诺很明显是存在很大压力的。
疑点三:“五险一金”存缴纳不足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五险一金”的缴纳需要依照员工的实际收入按比例进行缴纳的,然而国政通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却显示其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存在很大的不足。
审计报告显示,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1~3月,国政通支出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金额分别为1705.45万元、3130.69万元和969.9万元,按照国政通实际缴纳的“五险一金”费用,记者核算后发现,国政通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的合计金额在以上周期内分别仅有494.87万元、616.01万元和217.31万元,占当期职工薪酬的29.02%、19.68%和22.41%。
依照公开信息可知,2016年北京市“五险一金”单位缴纳比例中,养老保险为20%、医疗保险为10%、失业保险1%、工伤保险为0.3%、生育保险为0.8%、住房公积金为12%,各项费用合计缴纳比例为44.1%。而国政通员工2016年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总金额为3130.69万元,如果按照北京市公布的企业2016年缴纳水平估算,则其需要缴纳金额应该在1380万元左右,但从前面《红周刊》记者推算的缴纳金额仅为616.01万元,也就是说仅2016年一年,国政通少缴纳的社保就可能超过700万元。依此类推,2015年和2017年一季度,两年合计少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很可能就超过千万元之巨。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华铭智能完成此次并购,日后如被查明需要补交“五险一金”,则不仅会影响国政通业绩承诺的完成,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商誉出现减值,如果真的如此,则对于二级市场股民来说,很可能是一场不愿意看到的灾难。■
ertdfg123456

17-11-12 19:07

18
资料查的很详细,独角兽,明天被顶一字怎么办?
see天下

17-11-14 10:26

3
要关注一下楼主,某庄团队搞宣传的,后续看见推什么,就规避什么。
独行剑客

17-11-12 19:51

3
mb,周五复牌公告时都干什么去了,还会有T字板的出现?
致虚极守静笃

17-11-14 10:50

2
这个吹票牛逼!
股中仙

17-11-12 23:47

2
买完就开吹已是淘县一大特色,真强势的话周五是不会给你机会的
自由自在999

17-11-12 22:24

2
这点你在认知上完全错了,开放给公民查询个人信息和开放给机构批量查询一天几十万笔完全是两个概念
figo8088

17-11-12 21:20

2
学信网随便查学历,身份证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要通过国政通这个二道贩子? 
自由自在999

17-11-12 17:37

2
你看了这个红周刊的质疑文章觉得国政通有什么问题?具体说一下,我是觉得这是我见过最没底气的质疑文章了[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自由自在999

17-11-12 16:57

2
扫码乘车“大风来袭”,华铭智能“备受瞩目”
10月30 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举行“Metro大都会”APP刷手机乘坐磁悬浮新闻通气会。乘客只需使用手机,通过“ Metro大都会”APP,在磁悬浮闸机上扫描二维码,即可方便完成购票进出车站。

据了解,除磁悬浮外,目前上海各地铁线路闸机改造正夜以继日,“扫码过闸”将于明年初覆盖上海地铁全网络。

届时,扫码乘地铁将以每天破“2千万次”,碾压滴滴打车等“网约车”、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成为移动出行最高频入口,支付、金融、广告……巨大的商业价值将浮出水面。

这一切背后,华铭智能作为中国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龙头,将扮演重要角色!据悉,除上海磁悬浮闸机改造及系统搭建由华铭智能完成外,其还负责整个上海地铁的系统改造,源自于华铭智能在上海地铁近70%的市占率;除上海外,北京、广州、天津、西安、沈阳、郑州、厦门等数十个地铁城市,华铭智能都有极高的覆盖率。
不禁要问,“扫码乘地铁”背后到的商机到底有多大?两位马爸爸将给出答案!

正如之前所述,地铁以其小额高频的天然属性,且主要覆盖中国最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每天数亿次的出行规模,远非其他公共交通比拟;扫码乘地铁海量支付入口实在诱人,腾讯、阿里必将虎视眈眈。

今年9月13日,小马哥亲自为合肥扫码乘公交站台;无独有偶,22日支付宝推出四大城市“扫码免费乘公交”。公交领域的双马大战已经打响,地铁火药桶一触即发。

据悉,11月广州等地扫码乘地铁,杭州等地支付宝扫码乘地铁盛大发布会将举行,双马将各自站台,届时两大巨头营销火力必将全开,扫码乘车必将成为深秋最强主题!

在即将到来的最强主题面前,为什么说华铭智能最具投资价值?

天时,如上已表达充分,不做累述,一言以蔽之,相信双马的力量!

地利,华铭智能在全国地铁城市“闸机”售检票系统市占率位居第一,天然卡位优势明显。且上海、厦门等扫码先发城市都由公司改造,解决方案成熟度极高,在双马摧枯拉朽中,必将成为“香饽饽”。

人和,据了解,华铭智能与腾讯、阿里已多次沟通,在多地已展开深入合作,作为生态重要一环,抢占市场。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华铭智能到底赚哪笔钱?

首先,扫码支付手续费,无论是、支付宝支付,地铁业主方都会为此付出千分之六的手续费,这笔费用刨去支付通道千分之二的成本,其余部分将与华铭智能分享。以上海为例,每天2000万人次,每次平均5元,每天1亿交易量,华铭智能若分享千分之二,则每天毛利20万,一年就是近7000万,注意,这里是毛利,可等同于净利润。简言之,光上海一个城市,仅此一项就可再造一个华铭智能。更不用说,数十个城市的市场空间。

其次,细心朋友不难发现,每次扫码支付成功后,会有“成功确认”页面,此页面可以搭载精准广告。乘坐地铁天然具备地理位置属性,广告精准度自不用多说,按照每次曝光1角钱计算,上海一年就是1000万,全年就是近40亿。、支付宝在此环节必将与华铭智能利益分配,想象空间巨大。

如上所述,华铭智能复牌后股价看多少?不可忽视的重磅收购!

扫码乘车无疑是华铭智能自成立以来,面对的史无前例的商业机遇,中性估计明年设备及系统销售净利润5000万,扫码乘车增值服务净利润5000万至1亿不是没有可能,且未来3年弹性巨大,若按照2018年1亿净利润保守预测,给予50倍市盈率,主业至少值50亿。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