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国产显示屏雄起之后,下一个国产化的会是谁?京东方引发的思考。

17-11-03 10:52 7669次浏览
马蹄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京东 方OLED量产提振业绩 中国制造加速摆脱面板依赖症


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 BOE(京东方)引领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国家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举国之力搞出了OLED+AMOLED显示屏,摆脱了国外的垄断
华为搞出了麒麟芯片,摆脱了高通 联发科的垄断
国家在高新技术方面不断强大很振奋人心

那么下一个国产化的会是什么?
答案很明显:存储芯片!

玩游戏熟悉电脑的人应该知道,内存条涨价有多疯狂。其中缘由网上有篇文章《内存的战争》解释的很清楚,以下做部分节选:

内存的正式名字叫做“存储器”,是半导体行业三大支柱之一。201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400亿美金,存储器就占了768亿美元。对于你身边的手机、平板、PC、笔记本等所有电子产品来说,存储器就类似于钢铁之于现代工业,是名副其实的电子行业“原材料”。如果再将存储器细分,又可分为DRAM、NAND Flash和Nor Flash三种,其中DRAM主要用来做PC机内存(如DDR)和手机内存(如LPDDR),两者各占三成,尔必达做的,就是DRAM。
DRAM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周期循环,玩家从80年代的40~50家,逐渐减少到了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五家,分别是:三星(韩)、SK海力士(韩)、奇梦达(德)、镁光(美)和尔必达(日),五家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DRAM供给,终端产品厂商如金士顿,几乎没有DRAM生产能力,都要向它们采购原材料。按照常理来说,格局已经趋稳,价格战理应偃旗息鼓,可惜的是,韩国人并不答应,尤其是三星。
三星充分利用了存储器行业的强周期特点,依靠政府的输血,在价格下跌、生产过剩、其他企业削减投资的时候,逆势疯狂扩产,通过大规模生产进一步下杀产品价格,从而逼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甚至直接破产,世人称之为“反周期定律”。在存储器这个领域,三星一共祭出过三次“反周期定律”,前两次分别发生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让三星从零开始,做到了存储器老大的位置。但三星显然觉得玩的还不够大,于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第三次举起了“反周期”屠刀。
2007 年初,微软 推出了狂吃内存的Vista操作系统,DRAM厂商判断内存需求会大增,于是纷纷上产能,结果Vista 销量不及预期,DRAM 供过于求价格狂跌,加上08 年金融危机的雪上加霜,DRAM 颗粒价格从2.25 美金雪崩至0.31 美金。就在此时,三星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将2007 年三星电子总利润的118%投入DRAM 扩张业务,故意加剧行业亏损,给艰难度日的对手们,加上最后一根稻草。
效果是显著的。DRAM价格一路飞流直下,08年中跌破了现金成本,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2009年初,第三名德系厂商奇梦达首先撑不住,宣布破产,欧洲大陆的内存玩家就此消失。2012年初,第五名尔必达宣布破产,曾经占据DRAM市场50%以上份额的日本,也输掉了最后一张牌。在尔必达宣布破产当晚,京畿道的三星总部彻夜通明,次日股价大涨,全世界都知道韩国人这次又赢了。
至此,DRAM领域最终只剩三个玩家:三星、海力士和镁光。尔必达破产后的烂摊子,在2013年被换了新CEO的镁光以20多亿美金的价格打包收走。20亿美金实在是个跳楼价,5年之后,镁光市值从不到100亿美元涨到460亿,20亿美元差不多是它市值一天的振幅。
举国之力扶持一个领域,从积弱到反超,中国体育只能算入门级,韩国人才是祖师爷。

中国很明显已经意识到这个领域。

目前国内三大存储器厂商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预计2018上半年陆续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新一轮的设备入厂调试安装大戏即将上演。
2016年7月26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武汉新芯将成为长江存储的全资子公司,而紫光集团则是参与长江存储的二期出资。注册地位于武汉东湖开发区关东科技工业园的长江存储,公司注册资本189亿元。
2016年12月30日,由紫光集团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在武汉东湖高新 区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主要生产存储器芯片,总占地面积1968亩。
这一项目即将建设3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厂房、1座总部研发大楼和其他若干配套建筑,其核心生产厂房和设备每平方米的投资强度超过3万美元。项目一期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2020年完成整个项目,总产能将达到30万片/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目前,长江存储32层3D NAND芯片顺利通过电学特性等各项指标测试,达到预期要求。预计2018年实现量产,并于2019年实现产能满载。
今年6月,长江存储的厂址区域正在加速打桩工作中。预计2018年4月将实现设备安装,第一阶段每月的产能大约在50000片,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将是长江存储64层的3D NAND产品。
相信,2018年第一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3D NAND 即将诞生。如果说2017年是东芝的天下,2018年必将在中国存储器行业划下浓重的一笔。
总投资额达72亿美元的合肥12寸存储晶圆厂,以生产 19nm DRAM 产品为主,预计2019年底将实现达12.5万片的月产能。
据悉,该厂的生产设备安装时间预计在2018年第一季度,目前已开始与晶圆供应商进行商谈,以确保2018年内获得稳定的晶圆供应。在晶圆厂建设完成之后,月产能预计将高达12.5万片,其规模将与韩国 SK Hynix 现在的产能差不多,比福建晋华的存储器产能更高,仅次于紫光在武汉的 12 寸晶圆厂月产能20万片的规模。
据了解,目前已网罗SK海力士、华亚科及台厂DRAM设计公司相关人员,构成陆日台的存储器研发团队,预定2017年人才储备达到千人规模、2018年上看2,000人。
目前可见,合肥的施工速度要比长江存储的速度快一些,厂房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9月完成。从产品的原型设计,到试量产仍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加上产能的提升,预计2019年2月才能实现大规模量产,2019年底有望实现12.5万片的月产能。


3月28日下午,国家开发银行、华芯投资分别与紫光集团签署了《“十三五”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紫光集团将获得总额高达15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
协议规定,“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为紫光集团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及服务,意向支持紫光集团融资总量1000亿元;华芯投资作为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唯一管理机构,拟对紫光集团意向投资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紫光集团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业务板块。

紫光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紫光国芯(002049)、紫光股份(000938)、紫光学大(000526)。其余内存条相关企业还请大家补充

相信在2018年国产内存必定面世!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5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马蹄酥

17-11-06 17:47

0
18年年初面世,年底量产,工艺良品率啥的肯定要考虑的[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马蹄酥

17-11-06 17:30

0
老兄,真没看到有啊,还请指点下?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赢洲居士

17-11-06 16:39

0
目前国内技术和三星的差距非常大,武汉的项目先要做出来,在后面就是良率怎么样?后面还有很多挑战
金银岛

17-11-06 16:05

0
我的意思是你再仔细看看兆易,看它是否有dram。
它是A股唯一拥有存储器全系品类的,nor、nand和dram,[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有一个小目标

17-11-06 15:48

0
同样持有看好
马蹄酥

17-11-06 14:52

0
好寂寞好空虚,能不能来个兄弟交流交流
马蹄酥

17-11-06 14:07

0
  第一大流通股东,相比较半年报增持了1349万股,占比6.55%,西藏紫光卓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是属于紫光集团下属的,紫光集团想干嘛?股权更统一,方便资本运作?
马蹄酥

17-11-06 14:02

0
  

基金持股家数,从半年报的168家减少到了2家,这是要干嘛
马蹄酥

17-11-06 13:45

1
京东方最近的股价走势就是紫光国芯紫光股份的明天走势。等有国产内存 DRAM 芯片问世,股价就一飞冲天了
马蹄酥

17-11-06 13:28

0
独家|横扫芯片业后,紫光欲进军公有云 数百亿资金已到位 继投入数千亿资金布局芯片

独家|横扫芯片业后,紫光欲进军公有云 数百亿资金已到位
继投入数千亿资金布局芯片制造产业之后,紫光集团又一个核心战略浮出水面。《财经》记者独家获悉,紫光集团正在为进军公有云市场做准备。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新华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告诉《财经》记者,紫光集团意欲打造公有云里的国家队,目前数百亿元人民币前期启动资金已经到位。
尽管旗下有多家子公司,但紫光集团尚未决定由哪一家子公司承担公有云业务,且不排除为公有云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紫光集团有可能通过收购具有先进云计算技术的公司,以快速切入公有云市场。但一位资深云计算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国内这样的公司并不多。
紫光集团近年来发起多起大手笔并购,横扫芯片、服务器和大数据领域,此前,紫光集团18.7亿美元买下展讯、9.07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5亿美元控股新华三,6亿美元拿下半导体封测企业台湾力成25%股份。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曾公开表示,未来要做3000亿元产业投资和并购基金,芯片业务总产值进入世界前三,成为世界级的芯片巨头。但目前来看,这恐怕是紫光集团战略棋盘上的布局之一。按照规划,紫光集团的目标是构筑“芯-云-网-端”信息产业生态链。
此番进入公有云市场,是这个战略上的重要一环。但与芯片制造一样,公有云也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来自华尔街日报的统计数据,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亚马逊微软谷歌三家公有云巨头的云计算资本支出和资本租赁总额接近300亿美元。
扑向两大烧钱行业,紫光将长期面临资金上的压力。在芯片制造上,紫光今年年初获得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华芯投资管理公司共计15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而此次数百亿公有云启动资金里,亦有外来资本的身影。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2009年6月,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并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占51%,民营企业健坤集团占49%,成为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建立市场化机制的国有控股企业。
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紫光连续完成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参见附录1),构建了从“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
但此时的“从芯到云”里的“云”并不包含公有云,仅指私有云,主要由紫光集团旗下的新华三集团所提供。根据计世资讯数据,2016年,新华三在中国政务云市场占有率排第一。
新华三集团实为紫光集团最重要的子公司之一。2015年5月,紫光集团斥资25亿美元收购华三通信网络公司(H3C)和惠普中国区企业业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等业务)的51%股权。由此成立的新华三集团是一家营业额近两百亿(新华三2017年上半年营收107亿元),业务领域横跨IT和CT的大型IT公司。
紫光既已通过一系列并购拥有相当完整的信息产业生态,为何还要布局公有云?
这是因为,作为新型IT趋势,公有云对传统IT的威胁比想象的严重。一位著名企业级IT厂商CIO告诉《财经》记者,虽然IT企业愿意拿大公司客户作为宣传卖点,但议价权较低的中小企业却是IT厂商主要利润来源,而公有云正越来越吸引中小企业,“传统IT企业非常担心这种侵蚀。”他说。
国际咨询公司IDC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为100亿元人民币。阿里云作为目前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其付费用户已经达到100万。
作为新晋玩家,紫光集团和华为一样面临从人才到技术到市场等全方面的巨大挑战。
据悉,国内有部分资深云计算专家已经接到紫光集团抛来的“橄榄枝”。
附录1:紫光集团三次重大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控股
1.2013 年,紫光集团斥资18.7亿美元收购美国上市公司展讯通信。
2.2014 年,紫光集团斥资9.07亿美元收购美国上市公司锐迪科微电子。通过收购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紫光集团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
3.2014年,接受英特尔控股:英特尔向紫光集团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子公司投资人民币90亿元(约15亿美元),并获得该控股子公司 20%的股权。
4.2015年,斥资25亿美元收购收购华三通信网络公司(H3C)和惠普中国区企业业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等业务)的51%股权,由此成立的新华三集团是一家营业额过百亿的IT企业,
附录2:紫光近四年布局图谱
l2013 年,紫光集团收购美国上市公司展讯通信,强势进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
l2014 年 6 月,展讯发布首颗国产 28nm 通信 SoC 四核智能手机单芯片 - SC883XG,中国芯达到国际主流。
l2014 年 7 月,紫光集团收购美国上市公司锐迪科微电子,加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整合与协同。
l2014 年 9 月,英特尔公司向紫光集团旗下展讯、锐迪科投资人民币 90 亿元,双方将联合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
l2015 年 2 月,紫光集团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达成总额 300 亿元的战略合作意向,以产融结合的方式共同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航母。
l入股 TCL,紫光产业生态链接终端厂商。
l2015 年 4 月,展讯宣布 28nm 四核五模 LTE 和 WCDMA SoC 平台实现大规模量产,紫光芯进入全球竞争。
l2015年5月,紫光集团下属子公司紫光股份收购中国网络设备及存储器、服务器巨头“新华三” 51% 的股权,双方将结合自身优势,携手打造中国信息技术领导企业。
l2015 年 9 月,紫光与微软、世纪互联合作定制混合云解决方案,打造最适合国企客户的国际化云计算解决方案平台。
l2016年9月,紫光携手美国西部数据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军大数据存储领域。
l2016年,紫光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布局半导体封测产业领域,全面构筑“芯-云-网-端”信息产业生态链。
l2016年底至2017年初,紫光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投入巨资开工建设大规模存储与芯片制造工厂,以 “技术 + 制造”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
运营人员: 马文晶 MZ012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