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漫步主升浪G号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宣布,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采工作,实现了连续8天稳定产气,这同时也是世界上对于此种类别的可燃冰第一次试开采成功。
据了解,这种超级能源名叫“可燃冰”,学名则叫“天然气水合物”,就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混合物,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
新能源 。
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者浅灰色的冰雪晶体,这时候如果有火源,它就会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成为可燃冰。
这两天A股上的可燃冰概念也是炒得风生水起,炒归炒,我感觉市场表现过于兴奋了,炒股时间稍长一点的朋友都知道,可燃冰概念也不是第一次炒,为什么这次又如此火?这得归功于央视老师关于可燃冰的报道,这个牛逼吹得够猛,都吹破了,当然,不仔细考虑的人可能还在兴奋这一所谓“世界第一”的牛逼科技呢。
从视频可知,央视老师的说法是这可燃冰就像《变形金刚》中
机器人 们争夺的“能量块”,其体积虽然小,但蕴含的能量却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央视老师认为:
可燃冰100升大概能释放16立方天然气
(1升=1立方分米,但固体一般不用升这个单位来表达,也只有央视老师这么牛B能说出100升的可燃冰)
正常车加满100升气罐天然气能跑300公里
16立方就是100升x160倍
所以300公里x160倍=48000公里,也就是相当于5万公里左右
嗯,很好,央视的数学一定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16立方天然气,真的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吗?我家里每个月烧菜和洗澡用的天燃气,就不只消耗16方!居然能让汽车跑5万公里?要知道我平时开车少,就是3年也开不了5万公里。
哦,央视老师居然认为天然气罐里面就真的只装有100升标态天然气,央视老师居然不知道气罐里装的是压缩天然气或液态天然气!好霸气!
我用求知的态度去问了一下度娘,度娘是这样告诉我的:
按照天然气的储存方式不同,天然气汽车大致分为CNGV(压缩天然气汽车),LNGV(液化天然气汽车),和ANGV(吸附天然气汽车),目前在国内大量使用的是CNG型汽车,正在推广的是LNG型汽车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指压缩到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且不大于25MPa的气态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 压缩天然气(20MPa)约为标准状态下同质量天然气体积的1/200。
我又了查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下,CNG型天然气汽车,跑高速100公里约用气6.5方,计算一下:
100公里用气6.5立方
标态天然气为6.5 x 1000升=6500升
压缩后体积减少20倍,6500 / 200=32.5升(CNG)
300公里那就是32.5 x 3=97.5升
这个和央视的加满100升可跑300公里符合。
也就是说,央视老师所说的“100升”可燃冰跑50000公里,得除以200,实际上是250公里。
得到这个结果,什么感觉?是不是眼前跑过一万匹艹泥马?
你们不要去怪央视老师在忽悠我们,因为我可以拍胸脯保证,这绝对不是忽悠,因为男女主持人都说得那么自然,还有点故做淡定的味道在里面,这不是忽悠,是无知,无知啊。
央视老师做为官方媒体,影响力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吧,但以老师的傲慢,估计这个事情,到最后连一个纠错道歉都不会有。
可能央视老师觉得没什么,一个小错误,但央视本身的影响力加上各大媒体无脑转摘,覆盖广影响大,加上央视一惯的权威性,那问题就大了,会给大众造成普遍的认知错误。特别是冠以“首次”、“世界第一”等字眼宣传后,会让广大民众徒增自豪感,动不动就拿出来吹牛逼我们国家多么牛,央视说的,100升就能跑5万公里!
特别是这种认知扩散到资本市场,广大散民又不会仔细去研究这么多,只要股价异动直接无脑跟风,极有可能被主力资金引导去涌跃接盘,到最后炒完又是一地鸡毛,受伤的只会是散户。
当然,市场上正在热炒的可燃冰概念,这样的题材炒不炒?手快的短线高手当然可以去参与一把,炒股经常是这样,越研究得明白越不敢下手,反而模模糊糊的时候,稀里糊涂的就把钱给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