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可燃冰来了!未来世界能源格局改变者。

17-05-18 14:02 17966次浏览
艾壹斯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我国成全球可燃冰开采第一国!或替代石油成为未来主要能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发贺电!!!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因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进行试开采尝试,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此次试开采同时达到了日均产气一万方以上以及连续一周不间断的国际公认指标,着不仅表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可燃冰或成未来主要能源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领跑世界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

四个问题带你认清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从外形上看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这时候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储量几多?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世界资源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大约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两倍,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我国对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经进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区相继发现存在标志。保守估计,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而在世界上,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发现的可燃冰矿点超过200多处。
用途如何?
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可燃冰极易燃烧。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如果将同等体积的固体酒精和可燃冰同时点燃,可燃冰的燃烧时间远远长于同体积的固体酒精。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获至宝,认为可燃冰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燃料,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有啥优点?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体积小,却蕴含大量的能量。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有无风险?
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开采不慎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且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依然是目前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难题。
可燃冰
概念股:石化机械(000852),博迈科(603727),杰瑞股份(002353),中海油 服(601808),石化油服(600871)。
打开淘股吧APP
31
评论(1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八万点

17-05-18 21:09

0
通源石油:全油服产业链现雏形

2016年04月01日 17:23

麦香

收购一龙恒业17.92%股权延伸油服产业链布局海外市场、拟2.3亿元收购永晨石油剩余股权,拟收购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控股股权加码一体化建设、拟携手绿能集团加码天然气业务。虽然目前油气行业整体低迷,但这似乎丝毫没有阻挡通源石油加速战略转型的步伐,接连不断地资本运作也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关注,通源石油3月28日一复牌便上演“一”字板涨停的戏码。

业内人士表示,通源石油通过自身发展以及对外并购两种渠道,围绕油服主业,不断增强油服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当前其全油服产业链基本成型。此外,通过拥有绿能集团股权,将有利于通源石油进军天然气领域,把握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同时,完善和提高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收购完善一体化服务能力

通源石油3月11日晚间发布了调整后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案,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对价2.31亿元购买大庆市永晨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永晨石油”)55%股权;发行价格由12.86元/股调整为7.12 元/股。募集配套资金方面,募资上限由4.1亿元调整为5000万元,募资对象由张国桉、上海详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变更为张国桉、任延忠、张志坚、张春龙4名特定投资者,张春龙、王大力等6名交易对手承诺大庆永晨2015~2018年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189万元、4287万元、4437万元、4579万元。

公告显示,大庆永晨是一家围绕定向井油田服务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优势及特色为油田钻井地质导向及压裂技术与服务,早在2014年5月,通源石油就取得大庆永晨45%股权,此次完成收购后,永晨石油成为通源石油全资子公司。
拟收购的大庆华营化工主营业务为油田完井、钻井、集输化学助剂及油田环保化学助剂等油田用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目前拥有13项油田化学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在油田用化学品领域有着较强的技术领先优势;华营化工的产品线丰富,有40余种主营油田化学产品,其中破乳剂、压裂用助排剂、采油用降粘剂等28种产品已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质量认证;截至2015年12月 31日,华营化工主营业务收入10675万元,净利润3295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说,永晨石油在钻井地质导向、压裂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与通源石油形成互补与协同效应,华营化工业务可以为现有业务提供有效补充,补足公司现有业务短板,不仅完善了公司产业布局,延伸了公司专业油气一体化服务产业链,且与公司现有业务可形成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平抑油价低迷和行业景气度不佳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整合公司、永晨石油以及华营化工在技术、市场、管理团队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可充分发挥本次收购的产业整合协同效应,通源石油钻井、完井、射孔产业链和一体化服务能力现阶段已基本建立和形成。

深耕北美海外市场布局加速

从通源石油近期的资本动作来看,除了加速国内市场的垂直整合,通源石油还将并购目标放眼到国际市场。3月4日晚间,其公告称,为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延伸油田服务产业链,强化业务布局,通源石油与交易对手签署《增资协议》,公司拟按照投前估值5亿元的整体估值以现金、债权及实物出资共计10912万元认缴北京一龙恒业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一龙恒业”)新增注册资本。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一龙恒业17.91%的股权。
从公告内容来看,通源石油看重的,除了一龙恒业的业务技术能力,业务布局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公告显示,一龙恒业当前业务已遍及全国各产油区和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海外地区,在全国主要产油区建立了现场服务基地,海外业务形成面向中东、中亚、非洲等国际主要产油区的国际业务网络,通源石油布局海外市场意图明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北美是通源石油国际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15年3月,通源石油通过增资的方式曲线收购了专注于射孔领域的美国安德森射孔服务有限公司(简称“APS”),迈出布局北美市场的第一步。 当年9月,通源石油全资子公司TPI与美国石油公司Cutters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书。根据该意向书,TPI及其相关方将收购Cutters现有股东、个人股东及管理层股东所持有Cutters96%的股权。据了解,Cutters经过近8年发展,先后兼并收购了四家油服企业,目前在美国主要五大油田生产区都拥有分支机构。
其中,CUTTERS与APS在业务、技术、区域上具备显著协同效应和互补性。例如业务方面,Cutters与APS整合后,市场区域将覆盖德州热点油气活动区域。技术方面,Cutters的测井业务与APS的泵送射孔业务将互相补充,扩大公司业务范围,给客户提供一整套套管井电缆服务。Cutters55部车组加上APS29部车组,共计84部车组,将在套管井测井电缆服务行业占领统治地位。

拟收购绿能部分股权加码天然气

天然气是当前支柱能源之一,天然气的发展应用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依据国家能源局的发展战略,预计于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未来天然气的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将由目前6%增长至10%以上。当前天然气消费占比仅为6%,未来市场容量仍在进一步膨胀,这也将为拟进军天然气领域的通源石油打开业务成长空间。

3月24日,通源石油对外发布《关于签订绿能高科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合作意向书》的公告,公司拟收购绿能高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能集团”)部分股权,收购的具体比例及对价方式另行商定。

公告显示,绿能集团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及应用市场拓展的先行者,是国内领先的民营LNG生产商,是以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销售、科研开发、技术应用为一体的低碳产业的专业化公司,目前具备LNG液化能力达到日480万方,拥有34座终端加气站,绿能集团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承诺目标公司 2016~2018 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税后净利润约为 1.3亿、1.6亿、2亿元,并愿意承担相应的业绩对赌责任。

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交易双方计划充分利用目标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公司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优势技术大力开发油气田,以开发终端直销用户为主要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和管理体系,在保证公司良性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缩减非经营性开支并优化资产结构,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

通源石油表示,本次公司拟收购绿能集团股权,一是利用公司所拥有的油气田服务技术和成本的优势,进入天然气田等上游领域,通过参股或共同开发等形式,取得一定的气源拥有权和优先开发权,使得公司的业务由单一油田服务向上游天然气开发、制造及销售一体化发展,同时会大幅降低目标公司采购天然气的价格,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提升目标公司的毛利水平;二是通过拥有绿能集团股权,有利于公司进军天然气领域,把握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同时,完善和提高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完成公司的战略发展。据了解,本次股权收购事项如在本年度顺利实施,将对通源石油2016 年度及今后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挖掘市场空间大的天然气上、下游市场

随着近两年环保问题受到社会普遍重视,天然气经济性优势明显,车用及船用燃气等下游燃气应用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188亿方,消费量为1691亿方。2004年~201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10%,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约15.60%,国内天然气产能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同时,我国天然气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断攀升,天然气供需缺口不断扩大。预计完全满足用气需求,2020年供需缺口达2320亿方。
就当前我国LNG产业链格局来看,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天然气行业整合提速,市场开始出现向两极集中,一极向掌握气源的上游企业集中,另一极向拥有用户和分销网络的企业集中,如中国燃气、新奥等。通源与绿能集团的合作,将进一步打通油气上下游的通道,在瞄准油气资源市场的同时,逐步进军天然气的终端应用领域,围绕乡镇天然气应用作为清洁能源的替代空间、围绕天然气发电、分布式能源、围绕车船清洁能源的替代,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专注强势

17-05-18 21:06

0
日产可燃冰  超一万立方,最高达到3.5万立方  !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热龙

17-05-18 21:00

2
这个只有中集集团的蓝鲸1号有能力挖,其他都是纸上谈兵,扯淡!
吻莹莉

17-05-18 20:59

3
开发成本再高,目前也不算个事。最关键的是能弄出来,就行了。想一想,刚开始的电话,成本高不高,装一个固定的电话初装费都好几千元。还有手机,最早一批要二三万元(我的第一部都一万元多,)且,电话费是来回都收6毛一分钟,(鸡蛋才二毛一个,一个电话最少是三个鸡蛋钱呀。)现在想一想是多么贵呀,但是,随着用的多了,价就下来了。

 这是一件破世纪的大事。
 什么破沙特的油呀,
 沙特公主也不值钱了,
 原来打算到沙特做个东床驸马的打算,
 现在正式撤销计划!!!!!
 老实炒股,将来,收个沙特公主做小。。。。。
热龙

17-05-18 20:59

2
中国首次试采海底可燃冰成功 中集“蓝鲸1号”承担重任
发布者:中集集团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试采成功
“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作业的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宣布。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天的仪式上,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了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 
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读中央、国务院贺电
承担此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并成功试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正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海洋工程公司联合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台运营服务合同。
由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点燃的放空火炬
出席当天仪式的还有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国土资源部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广东省副省长李春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王宜林、副总经理汪东进,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副总裁于亚、李胤辉,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副总裁刘燕嘉等。

超额完成预定试采目标 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实现世界“领跑”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在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石油集团、中集来福士等单位的配合下,5月10日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 
领导们现场参观、观看火炬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在5月18日的仪式上庄重报告: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开钻,经过四十多天的日夜奋战,本月10日下午2点52分点火成功。至5月17日下午3点连续7天产气总量11.32万方,平均日产1.6万方,最高瞬时日产3.5万方,甲烷含量达99.5%,目前试采正常,产量稳定,超额完成日采1万方、连续一周的预定目标。
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第一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全球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自主创新,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对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此前在3月28日的项目启动仪式上,钟自然表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商业试采列入能源发展重大工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关系国计民生,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为我国开启能源利用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开创历史机遇。中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 
他表示试采成功意义重大,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建设海洋强国和科技强国,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的关键之举,是检验前期科技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实施海洋强国和科技兴国战略需要我们提高深海开发能力,摸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家底,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实施试采既可以检验我们前期形成的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的科学性,又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多专业高难度的联合科技攻关迅速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技术,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商业性开发。“.实现成功试采将是开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第二个百年的首场科技攻坚战”。 
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汪东进也表示,中石油集团高度重视,倍加珍惜这个“国内首次”的机会。

蓝鲸1号: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之重器” 
承担此次试采任务的“蓝鲸1号”由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5月18日仪式上,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对于此次试采成功备感自豪和兴奋,他表示,“‘蓝鲸1号’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也是中集集团践行‘一带一路’的国家宏伟战略、提升国家高端能源装备实力的重要实践。” 
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前往驾驶舱慰问中集蓝鲸1号的外籍员工们
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表示,用中集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承担这一标志性试采项目,是中集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特殊荣誉。他介绍,2016年8月16日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中集来福士公司签署了基于中集“蓝鲸1号”的钻井平台技术服务合同。2017年3月6日23时,中集蓝鲸1号完成运营准备工作,从烟台启航,经过8天的航行顺利到达井位。 
据了解,“蓝鲸1号”采用Frigstad D90基础设计,由中集来福士完成全部的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建造和调试,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入级挪威船级社。平台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与传统单钻塔平台相比,“蓝鲸1号”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DP3闭环动力管理系统,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 
该平台先后荣获2014《World Oil》颁发的最佳钻井科技奖以及2016 OTC 最佳设计亮点奖。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li*在巴西“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上,参观了“蓝鲸1号”模型,为平台点赞。 
“蓝鲸1号”拥有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MCC报验点,电缆拉放长度120万米。作为最先进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不仅在物理量上远超于其他项目,而且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克服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全球采购、实际作业应用等诸多挑战。 
中集来福士采用详细设计和基础设计并行推进的策略,仅用9个月完成了平台的设计任务,比标准设计周期缩短了3个月;首次使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钢板,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CTOD实验,使中集来福士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通过CTOD实验,并具有该类焊接生产能力的企业;在项目中首次运用“日清日结、日事日毕”的精益管理,提高生产进度15%。

可燃冰开采受各国瞩目 商业化前景巨大 
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大多分布于陆地冻土区或距海面900到1200米的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专家估计,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被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引起全球各主要资源国的高度关注。我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陆地冻土区外,整个南海的可燃冰地质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储量可达上千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可燃冰试采项目作为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项目备受瞩目,但其勘探开发仍需要攻克巨大的技术障碍和环境障碍,如果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海底地质灾害、海底大量温室气体涌入大气等问题,引发环境危机。多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导,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支持下,中国在可燃冰的调研勘探、试开采技术验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国此次试采成功,全球领先,意义非常重大。“蓝鲸1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为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铺路,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缓解煤炭、石油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lhb3334816

17-05-18 20:58

0
300023 宝德股份,无论流通盘形态都有优势[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pk666

17-05-18 20:57

1
去看看我的帖子,吹了 000039 ,感觉还很牛逼,哈哈
lhb3334816

17-05-18 20:57

0
300023 宝德股份难道不是油气钻井开采吗?要说炒作就是个概念,到底受益不以后再看,流通盘18亿,形态完美,居然没人吹。
wnzxj

17-05-18 20:56

0
不要顶一字
十里家园

17-05-18 20:50

0
赶紧挖其他相关股票,快人一步就是胜利。[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