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从新零售概念到马云为啥说电商终将消失

16-12-10 12:24 8954次浏览
板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三江启动后,一大批零售概念股跟随启动,于是现在出来了一个新消费概念。到底什么是新消费?为什么这么搞?线上线下模式如何确立?马云为啥说电商终将消失?看了不少评论文章,可是基本都在那里胡猜、乱说,从我自己看来没一个说到点子的。这里,把我对这些焦点的逻辑认识总结归纳一下。希望大家挑错、批评。

文笔不好,内容太多,我尽量简单的把逻辑说说,读到不懂的概念大家可以去搜索。

首先,目前我们人类正站在一个变革的关口,是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来源于对生产力的重新认识。无疑这次变革,阿里现在是走在前端的。当淘宝做大后,他们发现了因为生产力进步导致生产关系的重新定位,并由此推演出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步步的布局。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开头提到的那些方向点、那些概念。

这里先说几个布局,信用系统是芝麻信用(中国目前8家征信机构,比如还有腾讯征信等)、阿里外包(自组织分布式劳动平台)、淘工厂(分布式生产资料平台),零售通和诚信通(需求扩展平台。其他企业的还有京东 新路通、掌合天下、惠民网等)。

现在切入咱们说的所谓新销售概念,从最早的线下生活销售,到了电商时代,直至现在的重新走回线下。如果说前面两个时代,是把注意重点放在营销推广上面,而最后时代阶段,却是把注意重点放在改变劳动方式上面,即,一个新语句“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这才是走向线下的核心目的。而推动这个目的成功的途径就是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个性化定制就是,你需要什么模式的物品就可以把想要的模式告诉生产者。这句话挺好理解,但是实现起来非常难,因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生产主体必须改变生产方式的问题。改变生产方式的方法就是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不断细化。很难吧?呵呵。

生产力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生产环节细化的初级基础。但是要推动这个生产方式大发展,必须找到一个推动力。这个动力主要来源于人们大规模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即,消费就是生产。当消费变相等于生产之后,那么具有推广作用的电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不知道朋友思维转过弯儿没有。

个性化定制不是一个人推动完成的,是需要社会所有人的参与,这样由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动出生产主体的生产方式自我变革。这也是马玉提到的“很多企业将会被淘汰消失”的含义。

这时线下销售就成了这一系列改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好多电商平台汹涌向下发展,于是新零售概念忽然诞生了。
这些零售端承载的是收集个性化定制数据的作用,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信用特征数据的收集节点。零售端要在消费者和细分后的生产平台之间搭建信息桥梁,这才能完成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化过程。比如,从前你需要一件衣服,而衣服对应的是单一的生产厂家。现在你需要一个想要的衣服,这个衣服对应的是一系列生产厂家,这些厂家包括生产领子、扣子、袖子、染色、整体缝制等等。我这个例子很简单,能帮助理解就行。

本文的各种方向点相互联系产生的各种逻辑和推演要说起来就太多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详述了。上面介绍的也是简单的逻辑主线,帮助理解人们谈论的新零售概念。

写到这里,感觉差不多说清楚了吧?应该差不多。
打开淘股吧APP
14
评论(4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冲锋的快感

16-12-11 20:28

0
从制造业的角度看是按需生产的意思,服务业也要跟着发生新的变化 ,制造和服务两条腿走路,互相依托推动
曝料哥

16-12-11 20:06

0
极度沉思

16-12-11 20:04

0
这个也是最近在思考的
未来不仅仅电商会走向消亡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
未来一切中介都会走向消亡
万物互联的革命性的年代
将到来
各行业将颠覆一切中介
基础性从业人员也将大面积失业
穷富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
看好新零售
同样看好云计算、工业4.0、智能穿戴
中线炒股

16-12-11 18:45

1
马云:纯电商时代很快结束,未来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线下和线下必须结合在一起。
消费升级:90后,中产阶级,老龄人口,二胎消费迅速崛起,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呈现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趋势,价格不再是消费首要因素

新零售:电商为实体店导入流量资源,提供移动互联以及AR/VR技术,基于大数据智能化交易;实体店提供货物配送,高体验消费,粉丝和社群经济等。AMAZON GO代表未来零售发展方向。

1.线上线下融合:国务院发文鼓励线上线下融合,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阿里入股银泰,苏宁和三江购物,沃尔玛参股京东和永辉,收购1号店等。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交叉持股,并购重组,资源共享成为新常态。标的:苏宁云商,永辉超市。

2.新兴行业业蓬勃发展:社交电商,垂直电商,折扣店,电商代运营新行业爆发。标的:王府井,天虹商场。

3.传统零售物业价值重估,REITS打通变现路径: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处于市商圈中心地带,拥有黄金地段物业,过去几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零售物业价值重估,资产证券化,举牌或REITS试点推进将成趋势。标的:鄂武商,百联股份,中百集团。

4.国企改革:零售国企业绩和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国企改革如市场化激励机制和员工持股,资产证券化和资产并购整合,股权结构多元化和混合制改革的推进,业绩将超预期。标的:翠微股份,上海九百,重庆百货。

5.小市值转型:部分小市值公司经营偏弱,具备并购重组和创新机会。标的:兰州民百
monney

16-12-11 18:08

0
有道理
lfjlfh

16-12-11 17:12

0
好帖!
冷血杀手

16-12-11 12:36

8
楼主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马云着力零售终端的主因,也没解释清楚什么所谓的新零售,就是拽了一大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名词。所谓定制化消费,一些厂商如海尔之类的制造企业早就通过大数据来精确分析定位消费者了。
板凳

16-12-11 10:18

3
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话题越推理越有意思,就像我们思考股票和玩游戏一样,真是有趣。

早上起来读了一边文章,发现关于生产方式变革写的不是太清楚,这里举个例子帮助了解: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围绕这土地(生产资料)而存在的。到了工业社会,转向集中度更高的大生产,也就是在资本驱使下把各种生产资料集中起来生产大量产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这些产品虽然五花八门,因为是集中化流程化生产出来的,所以具有的重大共性很多。于是各种产品就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体系中,集中式大生产下的细小环节分工由此衍生发展,简单说就是存在主次之分(主要和配套)。而生产组织关系也是这样形成的。比如,设计人员和销售人员是为主体企业服务的。

现在呢,在生产力的推动下走向消费者即劳动者的时代,
例子:你想买一个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你去销售端把想要的需求描述出来,这时设计师会记录或帮助用户总结需求,然后零售端把这些需求数据上传给厂家和计算中心。这就是消费即劳动的简单模式。

第一步从中可以看出,
1.之前为企业主体服务的设计人员直接面向消费者服务
2.销售人员大量失业

第二步从中可以看出,
1.计算中心通过智能分析安排新的生产分工结构
2.聪明的厂家会提早做出分工准备。而大量企业被动卷入分配。新的创业潮出现。

有人会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厂家怎么可能会生产出来呢。是的,如果淘宝有100个人在用,它是无法支持电商体系的。但是当淘友有一亿人在用呢。同理,每一个人有一个需求,如果一亿人有一亿个需求的话,对于这个产品的生产来说,就会不断的细化生产环节,达到最高效的利用生产资料的结果。这样工业化的集中大生产方式就被打破了。从而之前设立的许多商品标准也就被打破了。这就是马云提到的标准的瓦解。

一亿种不同样式的同一产品如何生产呢?很简单,重新垂直寻找产品共性的特点,然后垂直分层细化生产环节,直至形成需求中最微小的生产环节。当产品需求数量巨大的时候,就会支撑这样微小的生产环节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主体企业。这时一个产品的生产就没有了主次工序之分。
明白了没?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