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央企改革转换到地方国企改革

16-12-02 14:34 1618次浏览
guozhg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央企混合改革和一带一路 把票都飞起来了,怎么软着陆?

会不会地方国企改革接着吹,保证大盘不再次股灾?
鲁银投资 ,看好山东国企改革,郭省长的牌子,再加上山东国企的票价位合适。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uozhg

17-01-04 14:28

0
鲁银投资金岭矿业,股价开始同步了。有意思。
guozhg

16-12-12 11:43

0
还是没有软着陆,头朝下
guozhg

16-12-02 15:12

0
鲁商集团等9鲁企投资运营公司改建方案获批复2016-11-28 19:01 来源:鲁网大字体小字体扫码带走打印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省管企业党建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省国资委分三批批复了鲁信、国投;高速、鲁商等9户企业的改建方案,新建了齐鲁交通、土地储备等4户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鲁网11月28日讯(记者 刘晓婧) 2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省管企业党建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省国资委分三批批复了鲁信、国投;高速、鲁商等9户企业的改建方案,新建了齐鲁交通、土地储备等4户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投资运营公司改建和新建工作走到全国前列,省国资委分三批批复了鲁信、国投;高速、兖矿、山能、华鲁、黄金;山钢、鲁商等9户企业的改建方案,新建了齐鲁交通、发展投资、财金投资、土地储备等4户功能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省属企业中投资运营公司的数量达到13家。这13家投资运营公司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到了全部省属企业的90%、84%、73%左右。
樊军强调,组建工作中,牢牢把握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坚决杜绝简单“翻牌”,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组织结构、调整管控模式、强化资本运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今年1-10月,9户改建的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1 %,其中,山东能源集团、高速集团、黄金集团分别大幅增长272.39%、33.74%、30.30%。  
记者了解到,9户企业对经理层实行了契约化管理,涉及的37名高管人员全部选择了契约化身份,摘掉了高管人员的“官帽子”。高管人员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虽然职务看起来没有变化,但身份却已彻底改变,并打开了高管人员退出的通道,使“能上能下”不再是一句空话。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勇于向自己的“奶酪”开刀,在向全部省属企业下放27项权力的基础上,又向投资运营公司下放了7项权力,把该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全部下放企业董事会。权力下放后,企业请示省国资委办理的事项减少了40.7%,省国资委对企业的批复性文件减少了50%。
各企业根据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不断优化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兖矿集团加大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将总部机构由48个减少至10个,管理人员由867人减少至100人。黄金集团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按地域和行业组建了六大事业部,形成了“集团总部管方向、各事业部管协调、三级企业管落实”的运行模式。山东能源加快推进集团内部装备制造、医疗健康、房地产、对外股权投资等同类同质产业整合,新成立售电公司,搭建起了相关产业的专业化运营平台。华鲁集团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整体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3%,医药化工主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98%。
guozhg

16-12-02 14:50

0
山钢集团改革框架形成 集团拟改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2016-08-24 10:00:00  本报讯(记者田玉山 通讯员朱向前 李波涛)8月16日,山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侯军在接受新华社山东分社采访时,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山钢集团深化改革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不改革,企业就没有出路。
侯军说,山钢集团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山东省政府原则同意,山钢集团将根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性质和属性要求,构建“一个集团公司+若干产业公司”的“1+N”新组织架构,这与原来“一个钢铁主业+若干其他产业”的“1+N”产业板块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新组织架构的要义是着眼于集团公司战略层面的架构调整、着力于体制机制方向的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各产业公司着力提质增效。其中,“1”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对山钢集团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全方位综合性改革;“N”是若干产业公司,各产业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具体路径是整合、优化、退减、延伸。
侯军表示,山钢集团将通过做强上市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人员持股等方式,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优势互补作用,切实提升各层级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自上而下推动“三定”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立足点放在效益上,让更多新面孔、新生力量涌现出来,让大批“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能人”脱颖而出、大显身手。
侯军表示,山钢集团将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彻底改变扭亏治理的传统思维,不能再仅从安置人的角度出发保留落后产业,不能把稳定与企业存续混为一谈;要重点关注三类单位———亏损大户、控股企业和钢铁亏损大户中的产线,并管好两种人———亏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二、三级公司具体责任人,还要用好两种手段———经济上根据止损扭亏情况予以重奖重罚,组织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亏损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选聘经营者。
 关于国企改革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侯军指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产能严重过剩是导致生产经营极端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是钢铁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山钢集团将践行责任担当,积极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大力优化存量产能,调整钢铁产业布局,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化发展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在“十三五”以及更长的时期内,致力于形成以钢铁为依托、相关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guozhg

16-12-02 14:44

0
山东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2016/11/29 17:14:34  来源:大众日报  11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10月,山东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86亿元,实现利润15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75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7%、14.6%和22.18%。利润总额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呈逐月提高态势。
60名高管自愿摘掉“官帽”
“截至目前,省属企业中已有25户实行了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基本上做到了应推尽推。涉及身份转换的64名高管人员,有60名自愿摘掉‘官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迈出关键一步。”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时民表示。
“高管人员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虽然职务看起来没有变化,但身份却已彻底改变,并打开了高管人员退出的通道,使‘能上能下’不再是一句空话。”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解释。
鲁信集团总经理相开进说,以前如果自己做得不好,组织上有可能把他调个地方,“现在要是不称职,可能会被直接解聘。”
时民表示,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只是我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工作的一部分。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
在公司治理框架搭建方面,我省省管企业董事会成员基本配齐,监事会实现全覆盖,公司治理正加快由“稻草人”向“实体人”转变。
目前,山东省多数省管企业启动了董事会内设机构建设,11户企业已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并实现规范运作,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撑。省国资委向企业派出4名专职外部董事,在解决董事会信息不对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此外,省国资委共向企业派出公务员身份监事和专职监事31名,与职工监事共同组成企业监事会,有效增强了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监事会共揭示问题和风险78项,全部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
首批混改试点企业全部制定方案
目前,山东省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稳妥推进,首批混改试点企业已全部制定方案。
“省国资委起草了员工持股试点实施细则,经批复同意后将尽快实施。”时民说。
交运集团采取“存量+增量”改革模式,解决了一系列操作难题,促进了改革顺利进行;国惠改革发展母基金已完成组建,子基金募集资金突破100亿元,两支子基金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山东高速山东黄金集团等6户企业近100亿元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据了解,省国资委提出了“省管企业到2018年将管理层级原则上压缩到三级以内、法人单位减少20%以上”的目标任务。
时民举例说,兖矿集团、山东黄金集团等企业均对总部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大幅压缩了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山东重工集团深入实施全员业绩考核、末位淘汰和公开竞聘上岗,1-7月全集团精简7400余人,减少12%。
此外,企业内部的激励方式也更加完善。据了解,省国资委推动3户省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部署开展了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工作。
以浪潮为例,浪潮信息浪潮软件两户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2015年净利润较上年分别增长75.02%、51.97%,在IT行业平均离职率高达12%的情况下,两户企业均未有激励对象离职。
今年计划完成处置125户“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是阻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绊脚石”、影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和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源”。“僵尸企业”不除,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将无法顺利开展。
据了解,截至10月底,我省拟在今年完成处置的第一批125户“僵尸企业”,已完成处置84户。
“省国资委制定了三年处置321户‘僵尸企业’的计划,对大额亏损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列入重点督办的105户企业预计今年减亏60亿元。国有划拨土地作价注资等政策正加快落地,仅此一项预计将为省管企业增加资本金402亿元,直接降低总体资产负债率近2个百分点。”时民表示。
据了解,很多“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是因为存在“政府兜底”预期,宁愿“坐吃山空”也不愿退出。我省一方面积极利用融资支持、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僵尸企业”自救或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提高技术、环保、能耗等行业标准,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破除僵而不死的预期。
以峄山化工为例,兖矿在峄山化工治亏过程中,果断选择破产,是本轮“僵尸企业”处置应退尽退、该退快退的一个样板。此前峄山化工每年亏损近2亿元,已经失去了生存价值。后来通过所有债务由集团接收,职工实施分流,最后每年大概亏7000万元,比之前少亏1亿多。
 企业长期亏损是“僵尸企业”的重要成因。我省各省管企业积极行动,治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按同比口径大额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较去年同比减少34.53亿元,降幅24.44%,按时间进度完成年度目标的105%。其中,已扭亏为盈企业20户,减亏企业58户,实现退出2户,预计全年大额亏损企业户数和亏损额将大幅降低。(记者 王川)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