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大多数小盘股已宣告走向仙股不归路了

16-11-29 11:01 12373次浏览
okitty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总有人谈所谓的二八转换,个人看不要再谈二八转换,更不要奢望二八转换,

答案很清楚了,
深沪港通、沪伦通使市场与全世界资本市场渐行渐近的对接,对市场投资模式的影响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上半年认识到这点的先知先觉的大资金(险资为主)早已经高举低估值白马股的大旗,

白马股大牛趋势已经形成,
千万不要站错队伍,站错队伍绝对是赚指数不赚钱,
而顺势而为是制胜之道。
市场势在哪?谁主势?盘面一直很清晰。
这里不是要否认创小班股,对于这部分,只有极少数的真成长小盘股(必须精选再精选)能够跑赢大盘,
而大多数小盘股,在每天2只新股IPO(相当于注册制下的新股发型速度)的新常态下,
只要看看大多数小盘个股的成交量,已宣告走向仙股不归路了。
打开淘股吧APP
13
评论(8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思聪

16-12-11 12:25

0
不错,先留个记号,有时间再慢慢看。
hl1788

16-12-11 12:10

0
OKITTY兄的贴在168一直学。很不错!
okitty

16-12-11 11:50

0
美国钢铁公司CEO:或在美国恢复多达1万个就业岗位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8日路透报道,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执行长(CEO)Mario Longhi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商业新闻台( CNBC )表示,可望在美国恢复多达10000个就业岗位,但未提供增加这些岗位的时间表。
  “我对恢复这些在紧张时期被迫裁掉的就业岗位感到非常高兴,”Longhi接受CNBC采访时说。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强调,他希望重新谈判贸易协定并恢复就业,同时强调下一代的制造业将在美国发生,其中包括“生产钢铁”。
  美国钢铁公司此前裁员并闲置美国工厂,以努力控制成本,因应全球供应过剩导致的钢铁价格急剧下跌。
Longhi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该公司希望不久的未来加快在美国投资,因监管和税法改善将明显推动增长。
 美国钢铁公司股价周三收高4.3%报37.49美元,自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以来已经累计大涨79%,年初股价从6.18美元至今涨幅逾6倍多。
okitty

16-12-11 11:38

0
2017年国企改革依然是改革的重点
12-10 21:05  来源 : 中证网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大宗商品 有色金属
摘要
12月10日,北京神州牧投资基金总裁丁瑞在华安证券策略会上表示,2017国企改革依然是改革的重点,炒股要跟着政策,政策才是最大的风口。

丁瑞首先表示,2017年对创业板投资依然要保持谨慎。因为目前的创业板整个估值,动态的市盈率依然还有八十多倍。A股融的股票股价可以先涨,但是未来企业的增速一定要跟上,这样才能支持高的估值。A股中的企业大部分的形态是同质化竞争为多,A股中有很多的企业,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板块赚钱之后,其他的社会资本蜂拥而入,然后就产能过剩。这是A股在现今情况下的基本特征。

他其次认为,2017国企改革依然是改革的重点。他说:炒股看政策,政策才是最大的风口,一六年最大的风口就是改革,它会延续到一七年。一六年整个国资改革,特别是地方国企改革股票停牌率大约是30%,也就是说一七年最少也会有30%停牌。山东、陕西、福建、东三省可以关注一下。过去一年选国企改革从目前来看还是成功的,实际上国企改革我们是按照这种量化的标准去选择的。所以一七年这个板块依然是亮点。

丁瑞还表示,看好大宗商品的机会,特别是有色金属,看好明年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从主板的走势发现,投资者的结构在慢慢发生变化,很多大的社会资本集团,包括保险,选股的标准在影响着行情的启动。首选的都是一些高分红的,稳定收益的,低估值的股票。
okitty

16-12-11 11:36

0
转:·大宗商品市场由“熊”转“牛”·

2016年12月10日 04:38 来源: 证券日报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判断大宗商品市场是否真正由“熊”转“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向上趋势;二是市场行情扬升力更多来自于需求增长;三是需求的旺盛增长具有持续性,主要受到长久因素驱动。现在看来,上述三大条件都已具备,大宗商品熊市行将结束,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即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 

判断大宗商品市场是否真正由“熊”转“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向上趋势;二是市场行情扬升力更多来自于需求增长;三是需求的旺盛增长具有持续性,主要受到长久因素驱动。
现在看来,上述三大条件都已具备,大宗商品熊市行将结束,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即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

理由之一是中、美经济企稳提速,市场需求重归旺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基础,也是大宗商品由“熊”转“牛”的主要特征。据统计,2016年三个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速平均为6.7%,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高出前三季度水平,从而表明中国经济开始企稳,继续滑落空间不大。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亦发生改变,居民消费开始成为主导引擎。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1%,同比提高了13.3个百分点,这就使得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不会短时期内结束,而是具有结构向好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复苏亦开始提速。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美国经济(GDP)增速按年率计算增长2.9%,创下新高,所以美联储开始了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
中美两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为重要引擎。现今中、美两国经济同步向好,带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势必使得大宗商品需求前景乐观,构筑大宗商品新上升周期的坚实基础。正是因为如此, 2016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强劲。

理由之二是基建投资担当引擎,旺盛需求稳定而持久。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仍会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补充国民经济短板投资,作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最重要措施,继续大量批复投资项目。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施政方针之一,也是要重建基础设施,改造美国各地的公路、铁路、桥梁和机场等。
随着中国主管部门继续大量批复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势必增加全球范围内的金属、矿石、能源、农产品、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
高铁、地下管廊、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不仅建设资金需求多,而且施工时间长,项目竣工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所引发的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增长,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不会在短时期内结束,由此开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的上升新周期。

理由之三是“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需求增长新动力。现今世界经济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缺乏强大需求引擎,单一货币宽松难以扭转复苏乏力局面。二是世界各国存在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国际权威机构预测高达70万亿美元,严重掣肘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三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各国抢食既有“蛋糕”利益冲突加剧。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应运而生,为此成立亚投行,为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年多后,已有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与中国对接声明,上马的大型基建项目38项、重大能源项目40项。联合国开发署也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将其推向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建设重在基础设施投资,重在人员、资金、贸易、设施等多方面的“互联互通”。其顺利展开,不仅能够构建全球新的发展模式与合作多赢模式,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做大“需求蛋糕”,为大宗商品由“熊”转“牛”提供持久发力的坚实基础。

理由之四是全球制造业重回旺态。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市场需求逐步转旺,致使制造业订单开始增多。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52.0,高于前值的51.0;美国10月份耐用品新订单回升,11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7个月新高;欧元区11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为53.7,创下34个月以来的高位;日本11月份 PMI初值为51.1,也是连续第三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10月份中国两大PMI指数也在50荣枯线上方,呈现向上趋势。
制造业是大宗商品最重要的直接消耗者,譬如中国金属制造业消耗了全球5成以上的高品位铁矿石和铜精矿。随着全球制造业回暖,并且趋势性增强,当然推动大宗商品需求重回旺盛。

理由之五是全球“热钱”虎视眈眈,金融性购买需求大量增加。 据市场监测数据,2016年前10月累计,全国商品期货成交额达142万亿元,超过2015年全年;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持仓保证金已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前不久上期所螺纹钢一天成交量2亿多吨,超出了其一年产量。所有这些,均显现出投机资本的庞大身影。随着市场价格继续向上,商品牛市得到确认,将会吸引更多资金入场。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联储加息及继续多次加息预期影响,美元汇率展现出强势上升态势。虽然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算,美元升值会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打压,但目前及今后的美元升值,却不会阻碍大宗商品市场由“熊”转“牛”。这是因为,美国经济较快增长及前景看好,是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而美国经济复苏提速所引发的需求增加,又恰好构筑了大宗商品告别熊市,进入牛市的坚实基础。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在美国经济增长和需求增加的共同基础上,并且因为先前持续数年价格低迷对于新增产能的强大抑制,以及市场预期由通缩转为通胀,全球巨额资金抄底大宗商品寻求保值增值,大宗商品牛市完全可以与美元升值并行不悖。比如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扬升,但能源、矿石、金属、橡胶等价格并未承压下行,反而大幅上涨,譬如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方面,今年初至11月份,全国锌价上涨65%,铅价上涨36%,铝价上涨32%,黄金价格上涨25%,铜价也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暴涨17%。不仅如此,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最近一次是1999年-2000年美元加息周期中,就是美元指数和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上涨。
至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而言,还因为美元升值而加大了人民币贬值压力,由此增加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已经超过4%。由于美联储年内继续加息与今后多次加息预期存在,中国经济增长压力犹存,已经发生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以及今后一定程度的继续贬值,当然会产生输入性通胀推力,致使国内行情水涨船高,扩大其“牛市”周期。

 当然,大宗商品熊市趋向结束,开启新的牛市上升周期,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多种因素的掣肘与压制,其过程较为缓慢,曲折艰难,因此而导致了市场行情的剧烈宽幅震荡,大涨之后必有大跌,大跌之后必有大涨,过山车行情多次演绎。即便如此,大宗商品新的上升周期仍然值得期待。
okitty

16-12-11 11:34

1
见下帖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学也无涯

16-12-10 14:47

0
跳空高开那天10.8插入江铜港股,持有至今。
13921815

16-12-10 11:10

0
O兄对年底美国加息怎么看,会不会对有色的价格造成压制?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wnzq888

16-12-10 08:07

0
如何看待 601766 ,能再疯狂吗
okitty

16-12-10 08:05

0
锌的上涨逻辑思考2016-11-22 刘碧沅 

锌今年是有色金属金属中的明星,目前涨幅超过50%。虽然比不上双焦迅猛妖冶,却也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呈健康成长态势。在上半年我们看涨锌,把目标位定在了18000,后来到了16000,我们把目标定在了2w,又之后还有2.2w,前面的小目标均妥妥的实现了,后面究竟如何演绎,请随笔者去一探究竟!
一、锌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一)共识的逻辑

1、集中闭坑
  从2014年开始,在几个大型矿山面临闭坑的预期下,全球就一直在喊缺矿缺矿,2014年有一波阶段上涨行情,但却没有持续,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矿山的闭坑是循序渐进的,但是2016年,狼却真的来了。世纪矿和利兴矿直接闭坑,选矿也终结,锌精矿市场陷入全线告急的局势。
  我们先看一下,一共有多少矿山关闭,根据安泰科数据统计,2015-2016  年中国之外地区关停的矿山产能有 90  万吨,不过由于这些矿山在  之前已经陆续减产,实际体现在产量的减量上会略低一些,估计在 60  万吨左右,加上嘉能可停产的 50  万吨,再考虑其他地区约 10  万吨的减量,2016 年全年中国之外地区产能将缩减 120  万吨。此外,2016年新增矿产产能在36.1 万吨,2016年实际减量为84万吨。

2、闭坑带来的影响有几何?
(1)全球矿产大降
  因为闭坑,确确实实已经影响到锌矿的供应。从ILZSG数据看,1-8月累计锌精矿产量851万吨,去年同期909万吨,累计下降了58.8 万吨,安泰科数据矿的短缺达到了近90万吨,笔者调整的数据短缺67万吨,估计整个全年依然会造成比较的精矿缺口。精锌的产量1-8月892万吨,去年同期930万吨,整体也是出于下降态势。
(2)国内矿产供应大降
  根据统计局数据,矿产1-9月累计343万吨,同比下降4.65%,海关数据,1-9月进口精矿累计140万吨,同比下降40.45%。进口大幅下降,一方面和精矿本身供应紧张有关,一方面和TC持续下降,冶炼厂持续亏损有关。后期我们料这种情况会进一步持续。国内市场因环保检查以及投产不足也造成产量大幅下降。表观供应上,1-9月,累计供应413万吨,而算上我们的模型统计的精矿需求,国内精矿累计缺口在52万吨。从今年开始一直处在缺口持续扩大的状态,这确实也加速了行情的衍化。
(3)TC跌价无底线
  TC价格可以直观反映精矿短缺程度,我们看今年的TC价格是如何一步一步跌破了底线的,最近据说有进口精矿报价在30美元/吨,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回顾了下长周期的现货TC,即使在精矿非常短缺的2011年,冶炼厂出现大幅减产的那一年,TC也还是在50美元以上,现在居然跌到了30美元。确实是无节操无底线跌价,这也反映了精矿市场的超级紧张程度。也有传明年的年度TC谈到了50-60美金,这非常可怕,今年也就听说谈到了180美金的,50-60美元那是在锌上市以来没出现过的。

(二)超预期的逻辑
有一个逻辑可能大家不会注意到,那就是我们的消费数据真的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先梳理的是我们的初级产品,我们发现,作为锌消费70%贡献的镀锌板板块,今年不仅仅产量大幅飙升,出口大幅增长,开工率也是维持在近几年的巅峰水平。如果从终端消费看房地产和汽车,数据也支撑了我们的消费逻辑。房地产作为房地产后周期行业,一般滞后房地产销售6-12个月,也就是从今年7月以后走高的销售数据将会直接影响到11月到明年年中的有色消费。汽车数据看,1-10月累计汽车产量2088万辆,同比增长12。7%。销量累计2201万辆,同比增长14.2%。

二、锌能否继续上涨么?
如前面所说,锌上涨逻辑一个是精矿紧张,一个是消费强劲,行情能否持续取决于我们的逻辑是否终结?
首先我们看看精矿的逻辑,因2016年整体投产情况不理想,2017年预期投产的量也不大,国内内蒙这块可能会缓解一点矛盾,但是全球市场投产的力度非常小, 2017年只有墨西哥10.6 万吨的投产,2018年随着MMG的Dugald River 以及韦丹塔的gamsberg矿和哈萨克斯坦的矿投产,大致有52.2 万吨的产能,届时精矿紧张才会缓解。所以,在精矿大量投产前整体的精矿供应将会非常紧张。
其次,我们看看对价格冲击较大的嘉能可的生产情况。最近我研究了下嘉能可最新的生产报告,嘉能可前三季度减产量为31.83万吨,同比下降30%,如果第四季度按照同样的下降速度,那么,嘉能可全年的减产量在40万吨,也就是比我们预期的要少10万吨的量,那么,全球2016年实际减产量为74万吨。我们的精矿市场依然处于紧张态势。其实看了嘉能可的数据,我觉得他们整体来说还是维持承诺的,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来看,我理解成利多的。后来新兴公司的生产报告我也去研读了一下,发现他们也减产了40%,而且都是非常奇葩的减产原因,极端的天气,火灾等等。这使得笔者想起了一句话:复产不是你想复就能复。当然,嘉能可虽然在今年前三季度没怎么复产,那么未来几个月是不是还有可能呢?我的答案是:可能的。我们又分析了下嘉能可的几个矿,结果发现它的几个减产的矿有的本身就是品位低,不容易复产,有的是因为环境问题,还有的矿山直接就遣散了熟练工,从去年到今年如果想复产,要培训新员工都要等到明年了,所以我们认为嘉能可复产会大概率发生在第二季度。那么,对价格肯定是有冲击。但是,即使是嘉能可复产,我们那么大的精矿缺口,还是非常难弥补的,嘉能可复产也只有50万吨的量啊。所以我们觉得锌的整体重心上移很难终结,但第二季度可能会由于嘉能可复产发生一定的回调,这里是如果……

(三)后期逻辑演绎思考
最后,我们还要说说的是,逻辑演绎的其他状态,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第一,下游消费如果持续,冶炼厂开工率高,矿持续紧张,不得不减产,锌锭缺口扩大,锌价涨(目前的状态,明年一季度可能减产,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冶炼厂缺库存,锌锭库存要大降了)
第二,下游消费如果不能持续,冶炼厂开工率降低,矿供应缓和(二季度嘉能可复产),逻辑减弱,价格下跌,利润分成减少,加工费亏损,冶炼厂开工率进一步下降……价格跌到一定程度,锌锭库存较低,价格支撑,回升……
第三,消费保持,矿持续紧张,不得不减产,锌价涨
看到没有,笔者思考来思考去,还是一个结论,都是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一种路径的概率大了,消费到底如何呢?
我们从目前的基建和房地产释放来看,明年整体会比今年好,汽车不好说,政策都是突发的,今年的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说的是年底到期,但是明年会持续么,但是新能源汽车我知道肯定会有增量的,整体来说,消费持平或者略增的概率大,也就是第一条和第三条路径的概率较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