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有感慨!
聪颖、家教环境等等看似天生,根本也是出于自身,这里就不多叙了。但回到现实,您的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是属于80一代,与很多普通家庭的一样。父母为了生存而奔波,没有太多精力管教孩子,于是交给了托儿所和幼儿园。
据我所了解的历史,先不说儒释道三家,就看各种世家,如果世家如果想要持续下去,那么传承的东西必须在根本上是积极而深刻的。同时能传承,意味着是要进入了传承者的骨子里的,这样世家子弟相比普通同龄人先天就具有优势。
而无传承的普通家庭就缺乏了这样的底子,在现今商品房成为主流,父母离乡背井,孩子出生在家庭而非家族内。这势必导致普通家庭的教育,基本来自于父母。父母只以自身经验教育孩子的话,是缺乏文化底蕴和深度的,反倒容易让孩子沾染上父母的不良气。如果碰上为生存而奔波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社会,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孩子受的教育更是可想而知。
特别现在义务学校教育,是以年龄作为入学标准的,这也是因为国家想要扫除文盲,不过现在看来只是让大多数人识字而已。嗯识字也是抬举了,就是看得懂简化字。
而以前的教育是学徒制,不看年龄,看你是否有资格作为学徒。如果资格不够,年逾花甲也是文盲,最多是有某些一技之长赖以生存罢了。想要拜师,必须想办法让孩子锻炼出学徒的资质。
我身边有些学兄,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都在尝试家庭教育,就如芸兄母亲所做的。甚至有些已经研读说文解字好几年了,自己带孩子,也有些家教心得,但更多人受困于几个原因。
一个是文化水平问题,就如同同样的庐山,苏大居士就能写出《题西林壁》,有些人看了只是觉得美,有些人压根没感觉。那么解读出来的东西不一样,收获深浅也不一样,那么用于家教结果肯定也大不相同。
二个是性格,和前面基本一致,只是角度不一样,回到个人身上,有些人总想从文化中找内涵,却忽略了性格是感悟内涵的基石。有些人意识到要改变性格,但是反反复复却不能踏出真正的一步,那么自然也无法落实良好的家教了。
三个就是没有明师。明师非师,而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明师意味着有传承。可问题又来了,谁都想拜明师,但是此生师父也是人,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良田和劣田要种植,师父肯定先选择良田,需要你有能传承的料子,因为他要对文化传承负责。所以师就要选能当徒弟的徒弟。那么就要求徒弟有相应的性格和文化底蕴,这却是前两条的问题所在。
最后,在圈子里绕不出来了。
于是,在经济社会下,绕在圈子里的人们,催生出伪国学伪文化,家长们也催生出了诸如各种早教,音像类如贝瓦儿歌,小猪佩奇等商业产品。
最后恐怕空壳子的文化宣传沦落为精神鸦片和心灵鸡汤。前者自我迷恋不可自拔,后者心灵的巨人现实的矮子,都是脱离社会,如同炒股脱离市场。
我的孩子现在刚两岁,我们也是在外家庭,我一直在思虑是否让他上幼儿园。夫人是持上幼儿园态度的,我们住商品房,邻里不相往来,怕孩子少接触同龄人会孤僻,缺乏与人交流。我是倾向自己带,但这样势必会有一人长期脱离工作状态,不但经济压力会很大,而且会处于人生的空窗期,除非经济状况良好。一年前决定进入股市也是有孩子的原因。现在我和夫人讨论的结果是,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但不会托管。
所以我想听听芸兄关于孩子教育的一些建议。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1
慧志兄所悟极是,大赞~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壮丽的风景就是市场, 风景怎么会有对错呢?就看各人怎么展现风景的美吧。
2
兄过奖啦,要说智慧,可能除了天生,也与我儿时属于自然启蒙有极大关系
我没有象多数人那样上幼儿园,是父母亲自启蒙的
很小的时候我就每星期跟着老妈去图书馆换书,每次十多本
直到入小学前两个月,为了入学手续的需要以转学插班生名义去大班过渡了两个月
去大班插班的时候,我的文字阅读水平可能已达到初中,数学水平可能达到四五年级吧,而我去插班的那些小朋友,还在用粘图片数小鸭子一共有几只呢:)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前两天去德天瀑布参游,亲见瀑布美景。带队的师父告诉我,有很多自命不凡的人认为自己写不出《题西林壁》是因为没到过庐山,以为见到了庐山就可以诗兴大发。但其实写诗的根本在于心境,只是因为需要借助外景才能把这种心境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智慧,再壮丽的风景也掩盖不了内心的贫乏。
我想这就是功夫在诗外。
1
市场是不存在对错的,只能说越无限接近市场本身,正确的可能性越大
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无法统一成一样,所以炒股票就是炒人性嘛
性格是绕不过去的一大因素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芸兄,真有智慧,佩服佩服!
0
@芸之南 对超短客来说预案此预测更重要,对不,师傅,今天终于走出卖飞
300340 的阴影了,不能玩小聪明啊,当时不知怎么就觉得下午大盘要暴跌,想先出来下午再接回,八万块买个教训吧
1
1
不要误导,我除了下买单和下卖单,其他不去预测什么
刚才那帖只是强调“下下周一”而已,可能这也只是对我比较重要而已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