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finance.qq.com/a/20160126/020054.htm
开头摘录:
导读:在信托圈推送本次文章之前,先讲两个故事。乔治·索罗斯在30年前就注意到了北京空气不好。那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是1986年10月。中信集团董事长荣毅仁请他吃饭,交换名片时索罗斯震惊了——荣毅仁的名片上就三个字:荣毅仁。荣说自己名字是红色资本家的代称,也算是经济改革的一面小红旗,然后又低声说,“其实我就是不想别人打电话影响我休息”。在饭桌上两个人聊了很多对全球经济的看法,荣毅仁的助手向索罗斯问了很多国际金融的问题。事后索罗斯评价:“这位助手是难得的人才”。助手叫秦晓。后来他们一起登上当时北京最高建筑的楼顶,索罗斯嫌空气不好,问荣毅仁有什么办法解决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荣毅仁说,得靠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才能治理。第二个故事,是马云对索罗斯的评价。2009年6月,索罗斯在复旦大学作了一场解读金融危机的演讲,前后不过30分钟。随后,索罗斯“空降”杭州,参观了
阿里巴巴 总部。在杭州江南会,马云真情告白——“为什么今天我要请索罗斯来杭州?很多时候,他是一个被误读的人。我跟他比较熟,很多年前就是朋友。3月份,在纽约我们又聊了几个小时,我觉得他思考的方式蛮独到的,很吸引我。有时候外界对一个人评价如何,只有你和他交流,才会感受到他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