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的新股民,开户做股票两年半,最开始因为纯粹个人兴趣,身边没有别人去影响自己,做股票纯粹就看券商研报,感觉哪个研报把我自己说服了还有那只股票横盘不涨,就去买哪只股票潜伏,但发现,效果很差,看着别的股票涨上天去了,自己的股票还没有动,总是在纠结到底换股票呢还是不换呢,如果换了别的股票,发现原本的股票涨了真的会很闹心。之后看了大学图书馆的那些股票书,认为股票都是由庄家主导操纵的,开始研究跟庄,效果还算可以,盈利比较稳健,因为只去做庄家成本区附近的股票。拉高后就离场,很容易错失大肉,还浪费很多时间去潜伏。这样自己一个琢磨前前后后浪费了两年多时间。
当然,我现在的观点是一个股票上涨分好多种情况,有纯粹的一路资金短期主导型的,也就是庄股,这类似于
中电电机 ,最近的
读者传媒 ,等等,其中大体包括了建仓,拉升,出货三个阶段,中间的手法多种多样,涨停吸货,跌停洗盘,上下夹单,早盘伪装游资个股拉升吸引跟风出货,尾盘投机拉升第二天砸盘出货等等。有长线价值投资(投机)的资金长期主导型的,如
三聚环保 ,
亨通光电 。再就是有受板块和题材刺激,游资在不断地分歧和一致中换手拉升的股票。而一个大题材往往会诞生一些大牛股,这些大牛股,我认为是中长线资金和短线资金的共振而诞生的。超短线一般在有题材有人气的强势股中选择。
接触超短线3个月,参加了28届再战杯,就是为了去理解超短。低吸,引导,追涨,打板,这几个模式,我现在认为(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改变这个观点),低吸逻辑是预判这个股票会有资金去引导,如果有资金引导的话,市场人气形成合力会带动这个股票去大幅上涨,需要很强的内力,很多时候更需要强大的思考和预判能力,还有就是感受市场情绪转变的能力。引导的逻辑是,通过研读题材,挖掘个股,预判出如果买入并小幅拉升进行引导后,这个题材或者这个个股会被市场认可,进而上涨并封死涨停,这也需要强大的逻辑反推能力和研究能力。追涨其实就是接力引导资金并把它接力上板。而打板的逻辑呢,就是好东西需要抢着买的心里,最主要就是预判明天会不会有人继续去接手去买这个股票,我目前认为打板其实确定性是最高的,因为上板的那一刻其实是资金一致性确认逻辑的那一刻,但是打板难度也是很高。
关于跟随和预判,我现在认为,目前是新学超短还有事小资金,更重要的是去跟随,并尝试去预判。其实很多题材逻辑是很重要,但其实已经反映在了盘面上了,量,换手,上板的斜率,竞价等,市场题材由一线游资会用资金去做引导,想快速做大,先学会跟随主流资金,自己预判不准的时候不要轻易去意淫。
对于自己未来这三个月要求,每天都要去交易,失败和成功一样重要。每日去做反思和交易计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