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华灿工厂分布在三地,管理成本略高,加上良率水平相比三安仍有劣势,成本水平居中。
的重点则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取得成本上的综合优势。澳洋的成本优势已经得到
木林森的认可,成为木林森第一芯片供应商,并获得木林森注资入股。
目前
澳洋顺昌主力机型已经是Aixtron的R6,另外新购入机型集中在Veeco红牛的升级版EPIK868(4腔,每腔35篇4吋),整体来看新一代MOCVD机台占比是所有大厂中最高的,同时由于生产工厂集中在同一个厂区,管理成本也更低。
其他如蓝光,圆融等可以压低利润以更低的价格维持进入到木林森的供应链,相对来说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
再另外一些更小的芯片厂,机台数量少,设备也很老旧,但是暂时又无法退出,仅能供应一些二三线的封装厂维持工厂继续运营。
一旦华灿和澳洋抢先扩产成功,三安可能将被迫接受产能规模三足鼎立的事实。未来的行业定价规则可能更倾向于限制行业产量而追求较优价格的准
卡特尔模式。
准备进入2245,不在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