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则夜报介绍股票大宗交易的小常识,建议看下面内容之前先传送过去看看——《股票大宗交易小常识》。
股票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价、成交额不直接在看盘软件的技术图形上显示,往往被股民忽视——这也是简单技术分析什么这个浪那个波这个线那个格的不足之处之一。
操盘小助手针对2010年至今的沪深A股做了一组数据统计——嗯,交易所每天公布的大宗交易数据中还有B股、债券、基金等标的的大宗交易数据,不在我们这次的讨论范围。
如不做特殊说明,数据统计中的起始日期均为2010年1月起,截止日期均为2016年8月底——时间跨度为6年又8月。
1
6年又8个月,总共有2500多只股票出现在大宗交易榜,大约5.8W笔大宗交易数据。
几乎每天都有股票在大宗交易上进行交易——除了大盘指数暴跌了5%以上的2010年5月17日,相信老股民对那天还有印象,以及发生熔断的2016年1月4日和2016年1月7日,相信新韭菜都还记得那两天。
操盘小助手统计时去掉了大约占了5%约3000笔左右不适合统计的数据——例如上了大宗交易后10个交易日内停牌了的——对于停牌股,影响因子更大的是他们停牌的原因。
总体上,平均每天大概有34笔大宗交易——
2013年以前被平均了——统计来看,2010年-2016年,具体到每一年,平均每天大宗交易笔数分别是12、20、26、39、45、47、60。
2016年,增加到平均每天60笔大宗交易,这很可能跟管理层限制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导致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曲线减持有关——也就是传说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
按照每月大宗交易上的成交量,分布如下——
这里说的是成交量,单位为万股,不是成交额。
2015年3、4、5月份,大宗交易的成交量达到顶峰,而两市普通成交量则是在随后的6、7月份达到顶峰。
2016年,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在6月7月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3
大宗交易上的价格折价百分比分布——
折价百分比是大宗交易价格比盘中实际收盘价便宜了百分之多少。关于大宗交易里的价格范围,可以看看上文说的那篇大宗交易小常识。
从这个统计上看,大宗交易价格普遍比实际收盘价便宜,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比收盘价贵的(折价率为负的那部分)——很多大宗交易相当于游资机构从大股东这里搞批发,批发价通常比超市价便宜。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那些折价卖掉的股东,不自己去盘中集中竞价交易?
有可能是前文说的政策不允许;有可能是利益输送;还有可能是担心自己操作不专业把公司股价砸残废了——不要拿几千股的小散户和几百万上千万股的大股东的操作相比——这一点,散户相对于大股东的长处就是进出灵活,止盈止损方便,而大股东的长处则是贵在真实,额错了,贵在成本较低。
各路资金从大宗交易市场上买过来股票,肯定不是为了留在自己账户里生蛋下崽的,一般来说批发的目的是为了零售……
4
从个股来看,大宗交易交易上交易笔数最多的股票是——
5
大宗交易上,按照营业部,买入次数最多的营业部是——
以及卖出次数最多的营业部是——
这里面的很多席位也是龙虎榜上的常客,常看龙虎榜的,一定对这些营业部比较眼熟——例如
国泰君安 上海江苏路、中金上海淮海中路、中信上海淮海中路等等。
有的股票,被某个席位在大宗交易上买走不久,就在龙虎榜上看到同一个席位卖出,最最最经典的就是前段时间的
格力电器 ——《谁把格力电器砸开了?》。
这不是偶然现象,市场永远是逐利的,永远不要认为市场是仁慈的——股民在自己的大脑里培养出这种意识很重要。
6
个股T日上了大宗交易之后,T+1日的涨跌幅度分布——
这个涨跌分布来看,下跌的股票相对较多,大约占了55%以上——注意这是大样本下的概率,并不是什么一定之规。
有人可能会说,那不还有涨停的么?没错,是有涨停的,这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概率忽视错误,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忽视分母,只看到耀眼诱人的分子,但分子哪有那么好当的?
以及T+1日与大盘指数的偏离幅度分布——
所谓偏离幅度是指股价的涨跌幅减去同期大盘指数的涨跌幅,这个数值为正,代表个股强于大盘;为负,代表个股弱于大盘。
上了大宗交易后,弱于大盘的比例大于强过大盘的比例,大约有60%以上弱于大盘。
7
个股T日上了大宗交易之后,T+2日的涨跌幅度分布——
以及T+2日与大盘指数的偏离幅度分布——
8
个股T日上了大宗交易之后,T+3日的涨跌幅度分布——
以及T+3日与大盘指数的偏离幅度分布——
9
个股T日上了大宗交易之后,T+5日的涨跌幅度分布——
以及T+5日与大盘指数的偏离幅度分布——
10
个股T日上了大宗交易之后,T+10日的涨跌幅度分布——
以及T+10日与大盘指数的偏离幅度分布——
11
通过上面6-10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统计结论,上了大宗交易的股票,在未来1、2、3、5、10个交易日上,下跌的可能性大于上涨的可能性;与同期的大盘指数相比,弱于大盘的可能性大于强过大盘的可能性。
操盘小助手还统计了折价率为正(大宗上成本比实际收盘价便宜)和折价率为负(大宗上成本比实际收盘价贵)两种情况下,在未来1、2、3、5、10日的涨跌和与大盘指数的偏离。跟折价率为正的情况相比,折价率为负的情况稍微强一些,但,都是跌的可能性大于上涨的可能性,且弱于同期的大盘指数。
12
操盘小助手还统计了机构专用席位买入、卖出之后股票的涨跌情况和偏离指数情况——
机构席位在大宗交易上买入或者卖出之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跟总体情况差别不大——都是弱于大盘指数的可能性更大。
13
有人看了数据统计之后,可能第二天就把自己手里的上了大宗交易的股票卖掉了,卖掉就涨停了,然后就在那里郁闷甚至跑过来骂:不是说上了大宗交易的会跌么?
我可没说上了大宗交易的一定会跌或者会涨!再次强调:上面的数据统计是针对大样本情况下得出的概率性的统计,并不是一定之规,也建议你不要相信股市里所谓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一定之规。
举个例子,就像人常说的,三条大路走中央,并不是说走中央就一定是最好最安全的,但根据总结经验或者统计发现,走中央相对走两边更好更安全的概率大一些。
这种大样本统计的意义在于——在同等条件下,你可以优先偏向概率大的。
再举个例子,让你做一到选择题——某人是中国人,某人是男性还是女性?先别看后面,你先选——
某人是中国人,某人是男性还是女性?
A 女性
B 男性
这个问题就这么点条件,你可能无法给出答案,最后要交卷了你只能胡乱猜一个——但我要告诉你中国男女比例为106:100,你猜男性的话,胜算会大一些。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