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的秘密:抓住市场主流偏见,赚偏见修复的钱摘要:
投资的关键是价格,大部分人常常关注的是基本面的好坏。这就经常导致基本面好的公司,因人们的过度关注而被高估;而基本面有些瑕疵的公司即使足够便宜也无人问津。这就带来了价值偏离。专业投资者和大部分投资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价格的判断而不是基本面的评判上。
——正文——
魏上云简介:
1999年2月至2006年,先后任职于大成基金、天相投顾、嘉实基金。2006年,作为较早一批转投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北京筹备云程泰投资,是当时北京第一个阳光信托私募。
·基础情况·“留学时转研行为学,发现羊群效应在股市中很频繁”
问:您是哪一年入市的有多久了?为何会步入股市?
答:我是1999年入市的。当年在国内念完书毕业时,比较困惑自己以后做什么。于是我去分析各个行业的起落周期,分析完很多行业,觉得各有各的缺陷、没有完美的行业。直到我接触到金融,发现它是可以在各个行业的起落之间配置资源,时刻在捕捉生命力旺盛的行业,对衰弱行业趋利避害,这些都无形之中吸引了我。
后来出国留学为了赚学费,我在美国市场炒股投资。20世纪90年代巴菲特在美国已经很火了,我学他的投资理念方法、关于他的书,实践效果还不错,赚了学费和生活费。后来我对理工科兴趣趋淡,开始学管理、组织行为学,发现人群行为与股市有相通特点,尤其以羊群效应为代表的群体行为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和独立判断的抹杀,在股市中的反映是比较频繁的。慢慢加深了对股市的兴趣。
·羊群效应:指股市参与者作决策时, 忽视自己想法,受到其他投资者影响, 去模仿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参考:《中国股市板块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
“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股价多大程度已经反映了预期”
问:您这些年一直从事职业投资,此前也没有从事过别的行业。有投资者说,没有实业经验的长线投资者是做不好投资的,对此您怎么看?
答:可能有人觉得做过实业投资对于行业、公司更有了解。首先可以肯定,做投资是需要对于行业、公司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但是仅仅有了对于基本面的了解是不够的,对于投资来说,更重要的是价格以及对市场流行观点偏差的识别。有时识别基本面上的亮点其实并不难,但真正困难的是判断这些亮点多大程度上已经反映在股价里,判断它是否仍然有投资机会。其次,做过实业也可能只是对接触的个别行业有了解,而做投资我们希望把眼界放的更开阔些,在全市场各个行业内寻找投资机会。
问:基本面多大程度反映到股价中确实难判断,能否讲讲这方面的经验?
答:投资的关键是价格,而大家往往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谈基本面的好坏。这就经常导致基本面好的公司,因人们的过度关注而被高估;而基本面有些瑕疵的公司即使足够便宜也无人问津。这就带来了价值偏离。专业投资者和大部分投资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价格的判断而不是基本面的评判上。
“不能因为市场的剧烈波动,而放弃坚守正确的理念”
问:最近这轮牛熊,回撤大吗?
答:本轮的股灾我们依然没有躲过去,市场短期的极端走势与我们的投资信念发生了背离,但15年9月底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我们逆势加仓,抓住了四季度的反弹,净值得到了很好的修复。
在极端情况下,当市场的运行与我们基本的投资信念发生冲突时,我们是会受到短暂的伤害。
市场有时就是会挑战投资人的基础投资信念。比如上世纪末的老虎基金,面对科技股的泡沫,选择了买入传统企业和卖空科技泡沫公司,损失惨重最终退出了市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投资方法是无效的,恰恰相反,我们此刻回首,发现老虎基金当初的判断很多都是准确的。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投资方法会受到市场极端因素的排挤,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该投资方法的全盘否定。
当面对短期极端市场与投资基本信念冲突、造成暂时伤害时,最重要的是对自身经过了时间验证的、有效的投资信念的坚守;最忌讳的是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导致投资方法论的动摇,造成投资上永久的损失。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真正有效的投资方法,是能够穿越不同市场环境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我们对于投资的坚守,使得净值在去年四季度迅速修复。
·投研理念·“识别市场的主流偏见,捕捉纠偏带来的拐点机会”
问:如果用几句话概括您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您怎么描述?
答:在我们看来,准确的短期市场预测是不可持续的,而资本市场的羊群效应则是一种长期现象(可持续的)。
我们专注于识别羊群效应带来的流行性偏见,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市场参与方的认知状况,以有别于市场流行观点的独立判断来寻找机会,即纠偏带来的拐点机会。
我们以羊群效应为投资可持续性的基础,以独立判断为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致力于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我们与几种典型投资者还是有区别的:
1)与传统价值投资者的区别:我们在重视价值同时,更重视市场形成价格的的过程,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与市场有不同认知。
2)与趋势投资者的区别:趋势投资者重视市场参与者观念的变化,想做趋势追随者。我们在寻找与市场不同认知时,更希望能落地在价值上,把投资视为在买这个企业。
3)与反向投资者的区别:我们并不刻意追求所有时间都和市场反着来,与“反向”相比,我们更追求有独立观点。从过往的投资经历来看,60%的钱是反向投资赚得。另外的40%是和市场同向但坚持了独立判断获得的。因为基于独立判断,在与市场同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投的更重、拿的更久,继而获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问:您的理念能否总结为:寻找市场的认知偏差,在价值的基础上做博弈?
答:我们不是在做博弈,我们研究市场认知偏见产生的原因以及寻找可以扭转偏见的催化剂,其目的不是去做博弈,而是为了提升获取价值修复的成功概率。
我们的投资理念的一个核心是认为“业绩的’可持续’比一时的好坏更重要”,而我们认为博弈是不可能持续取胜的,所以我们是极力去排斥投资方法中诸如博弈比聪明、比感觉、比速度等不可持续的方式。
“偏见无处不在,技术进步反而成了放大器”
问:流行性偏见怎么理解,感觉比较难把握啊。
答:市场流行的偏见其实存在于方方面面,包括宏观大盘的、中观行业的以及微观企业的。我们跟踪参与方的认知方式主要是通过和市场的卖方甚至买方分析师积极沟通,了解市场参与方的看法。我们要求我们的研究员去与市场上的核心分析师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只有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更好的了解市场的流行性观点。
问:您觉得以羊群效应位基础的体系,
中国资本市场也在不断进步,注册制开放后,会否受到较大影响?
答:这点不必担心。回顾各成熟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虽然市场的方方面面都在进步,但是羊群效应的影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是在加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羊群效应是来自人性中的从众心理,这个心理是很难消失的。而在社会发展中,一些新的因素的出现,诸如以微信和
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空前强大、各种舆论声音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不停涌现等,对于人们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对羊群效应有时也起到一种放大器的效果。
“投资三难:坚信价值,坚守理性,拒绝从众”
问:您如何看待A股的估值偏好?
答:A股的所谓估值偏好更多来源于群体博弈,正是由于A股市场一直以博弈为主要特征,使投资者产生了对企业价值的怀疑。
从我们的投资感受来说,第一,追逐或迎合某阶段的估值偏好去做投机,持续取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尽管在博弈环境下,坚持立足企业价值做投资的历史回报依然是远超平均水平和足够高的。三、我们判断未来尊重估值和企业价值的投资方法,其投资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多的体现。
问:您觉得投资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答:第一,是对于所投资企业价值的信心。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如何进行取舍,如何陪伴企业一起应对曲折和不确定性。
第二,永足够的理性力量降低感性的干扰,因为人是情绪动物,感性的东西会对理智判断产生影响。
第三是抵抗群体思维带来的压力,因为人是从众的,与大众越相同,心理负担越小,相反,越坚持独立判断,心理压力也会越大。
[交易与风控]“单纯割肉,止不住亏损”
问:对于投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在风险控制的方面如何做的?
答:投资的本质在于选择,风险的根源在于选错企业,选择企业是第一位的风险控制。我们要求严苛的精选个股,并在局部上做到领先于市场的跟踪和了解,做到先胜而求其战。
要做到先胜,需对看好的公司有充分的调研、理解和把握后再去投资,而不是边走边看。真正的好公司,不是几天就涨完的,所以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比较有耐心,做充分研究。在各方面的研究都想领先市场是很难的,但至少在我们真正投资的公司里,要具有不输于市场同行的局部研究优势。
对于风控,单纯的机械止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止损止不住亏损”,止损之后面临着二次投入的问题,如果由于方法论的缺陷,带来二次投入时选股的错误,不断的重复投入仍然可以产生不断的亏损,如果选错了标的,净值依旧会在一次次的止损后越跌越深。所以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是由于投资方法论中不可持续的因素而接连选错标的或投资方法本身发生漂移。而最好的风控是坚持自己可持续的投资方法,并对标的持续的、充分的研究。
当然,作为代客理财的专业机构,为了照顾客户感受,降低净值波动,我们也设有事前风控和事后风控的制度。事前风控指提前锁定一部分超额收益,事后风控指净值的回撤止损机制。
问:作为经历了两次大熊市洗礼的私募,对A股市场风险与收益的认识应该更深一些,能否谈一谈您的独到理解?
答:独到和深刻谈不上,我们只是经历的多一些,体会多一些。
从经济的发展角度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会带来很多人为影响,引发市场预期之外的波动。从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看,市场存在很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渐变过程,在过程中间会付出试错代价。
“选股三步法:好公司,敢重仓,股价里有市场的偏见”
问:您提到,选择企业是第一位的风险控制,那么具体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企业的?
答: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寻找未来两三年具有很好发展空间的细分行业,但是我们不会因为看好哪个行业就“配置”里面的很多公司,我们会要求精选其中的一到两家公司。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自下而上的去按照一些标准做全市场的扫描,挖掘、避免视野只局限在以前熟悉的领域,拓展投研团队的眼界,全市场的精选个股。
在研究员推荐个股时,我们经常会问他们可不可以去重仓持有而不是仅配置几个点的仓位,这么问的目的也是倒逼研究员去精选个股。
最后我们强调投资的关键在于股价,而不在于基本面,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企业的合理定价和市场认知上可能存在的偏见。
问:您并未做大类资产的配置?
答:我们主要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但是对不同大类资间配置的思考是随时融入在对股市宏观分析和判断中的。
问:对于使用投资杠杆,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我们的产品都是主动管理型,没有杠杆。遭遇极端情况时,没有杠杆的话,时间是你最好的朋友;而如果有杠杆,时间就是你最大的敌人。
·市场策略·“市场风险充分释放,买股良机显”
问:您觉得,现在是不是进入股市的好时机?
答:首先,市场普遍担心的诸如“经济L型”、货币政策宽松的高峰期已过、金融去杠杆等负面因素,其相当程度的预期已经反映到股价里,而市场毕竟是经历了去年股灾的暴跌,大部分的风险充分释放,对于未来,不必过分悲观。
第二,经过了前期的顶层设计,现阶段到了具体改革政策落地期。企业转型也在落地,大部分企业内部人是在去年上半年开始通过转型来提升市值,未来半年到一年是各种企业项目见效落地期。真正做事情的公司会受益于业绩释放而进行估值修复的。
第三,去杠杆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
第四,汇率问题,因为货币的全球流动是依据经济体间的相对比较,中国6%以上的GDP增长,很多细分行业超过20%以上的年增速,远好于欧洲和美国。加之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的实施,伴随着国家的崛起,货币应该是走强而不是走弱的,我们不必过度担心人民币贬值压力。
第五,去年股灾前看多市场的很多理由其实并没有变化,比如资本市场今后所承担的盘活经济的历史地位;全流通下企业内部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和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的动力;以及社会资产配置的刚性需求等。
经历了几轮大跌后,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足够便宜,但市场悲观情绪依然浓重。回顾历史,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入市良机。
“市场上下空间不大,选估值明显错位龙头公司”
问:当前您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呢?
答:简单讲,我们认为市场不具备持续下跌的基础,向上的动力短期似乎也看不到,在大盘震荡的构成中,真正好的公司是能走出来的,这对我们这种选股型选手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现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标的选择上,我们致力于寻找那些未来半年到一年处在项目落地见效期、企业内部人身家全在上市公司里、股价下跌企业内部人比我们更着急的企业;他们不是炒壳或概念的过分高估的小市值也不是银行等大家伙,而是估值存在明显错位、足够便宜的、伴随改革落地见效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未来这些公司将有足够机会!
问:您怎么看待投资者自己投资炒股与买专业机构投资产品这件事?
答:这取决于投资人对自身投资能力的认知,和投资者对所谓专业机构投资能力的认知。
对于自身投资能力的认知上,投资者在如何从股市赚钱、赚什么钱等基础问题上,如果有充分的思考和足够的自信,是可以自己做投资。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投资者也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投资管理人员的投资方法千差万别,需要自己去识别。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认为我们的投资方法是可以给客户带来附加值的。
第一,当下这种震荡市格局适合我们的投资方法。其一,我们的投资是落地在价值算账的,在大盘震荡、个股分化的格局下,率先走出来的公司一定是业绩出众并具有远大未来的好公司,这类公司一直是我们竭力寻找的;其二,当市场分歧加剧、各种言论喧嚣尘世之时,我们专注于独立判断的投资方法会最大限度的过滤掉市场纷繁的噪音,聚焦于投资本身,所受干扰最小。其三,震荡意味着不断的来回转折,而在市场转折关头,各种“流行偏见”纠偏的幅度是最大的,对于我们致力于寻找流行偏见的方法论而言,所能兑现的市场价值也最大。
第二,对于A股市场参与者,拥有某些阶段性的赚钱体验并不难,难的是获取持续的超额收益。这方面,我们是经历了长期不同市场环境的检验的。
第三,A股有很多自身的特殊性,完整经历两次大熊市,会对市场的运行机制有更多的体会,这对未来的投资会有更大帮助。
问:能否推荐三本您觉得不错的书,并一句话说明理由。
答:《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索罗斯《金融炼金术》、费雪《股市投资致富之道》,巴菲特是代表对企业价值的寻找,索罗斯是代表对于市场运行机制的领会,费雪是告诉我们对于企业定性的判断远比定量的分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