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股民投机的实质是什么?

16-09-02 07:53 7339次浏览
freelight12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企图逆袭而已。

赌博盈利,本身就是小概率的

千手骗子此起彼伏,也就不稀奇了。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18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reelight123

16-09-08 08:26

0
广发证券:A股赚钱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以前的思路已经赚不到钱

2016/09/04 12:46  东方财富网

广发证券:从赚“改革的预期差” 到赚“调控的时间差”

1、本周策略观点

本周的主要变化有:1、年初以来30个城市地产累计同比销售增速31.8%,同比增速继续回落;2、国内工业品涨跌互现,海外大宗品以跌为主;3、两融余额较上周上升0.4%至9030亿元,大小非本周净减持68.6亿元。

本周市场比较沉闷,大家都在抱怨用以前的投资思路已经“赚不到钱”了,接下来是否要对投资思路做大调整呢?

就以上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1、在前两年,A股市场一个比较重要的“赚钱”方式是赚“改革的预期差”。大力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而当时股市投资者对于改革转型是否能取得成果的预期却各不相同,这样就存在着很多“预期差”。而随着后来投资者对改革转型的预期经历了“从不信到相信”、“从分歧走向一致”的变化过程,这种“预期差”的修复便造就了一条又一条赚钱的主线(比如创业板、自贸区、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因此在前两年的大牛市中,大家很多时候赚的是“改革的预期差”。

2、而今年政策环境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明显介入了更多的行政调控。比如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强调要营造一个稳定的“需求端”环境,因此政府基建投资有了明显加码的迹象,但是一旦基建把经济稳住以后,又可能会降低政府投资;又如为了加快推进“去产能”,对煤炭等行业实施了行政命令式的限产,但是一旦限产导致价格过快上涨之后,今后又可能会允许“先进产能”复产。除了以上领域,其实今年在资本市场、地产市场等其他领域,行政调控都有加码的迹象。

3、当行政调控介入到改革进程之后,股市基本就失去了靠“改革的预期差”赚大钱的机会。之所以靠“改革的预期差”能赚大钱,是在于“改革”带给大家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是一旦行政调控介入到改革进程之后,其实就给大家营造了一个“上有顶、下有底”的稳定预期,想象的空间打不开,自然就赚不到大钱。

4、接下来只能靠“调控的时间差”来赚小钱——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可能会导致行政调控出现“超调”,在“超调”和“纠偏”之间会有一段“时间差”,只能靠这个“时间差”来赚小钱。以下再以基建和煤炭的案例来解释这个结论:

(1)基建案例:中央政府只是希望适度扩大基建投资,以营造稳定的“需求端”环境。但很多地方政府对于搞改革提不起劲,而对于搞基建、走老路可是最在行的,一旦把闸门放开就可能会借着PPP的“春风”大干快上,这就可能会使基建投资增长过度,出现“超调”的特征。

(2)煤炭案例:今年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规划是第一步“限产”、第二步“产能退出”。但是在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商品价格极易上涨,结果还只是在执行第一步“限产”的过程中,煤价涨幅就已经很大了。而第二步“产能退出”其实对各个地方政府都有硬指标的考核压力,如果临近年底还远未达标的话,不排除就会有地方无视煤价上涨而强制关停产能,这就会对煤价的上涨“火上浇油”,进而也出现“超调”的特征。

当然,我们相信最终又会有新的行政调控出手来对这些“超调”进行“纠偏”,但如果“纠偏”不及时,就会在“超调”和“纠偏”之间形成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基建投资和煤价上涨的“超预期”就可能带来相关股票的阶段性上涨;而在“纠偏”政策出手之后,一切也就结束了,所以只能赚小钱,不能赚大钱。

5、由于不能再靠“改革的预期差”赚大钱,这便奠定了“慢熊”的主基调,我们只能通过“调控的时间差”,在短期去寻找结构性赚小钱的机会——继续推荐建筑、环保,同时新增推荐煤炭。我们在8月7日的周报《如何同时“资产荒”和“流动性陷阱”》中,推荐了建筑和环保行业,而本周我们再新增推荐煤炭行业,这三个行业都可能因为行政调控没有及时“纠偏”而出现阶段性的投资机会。而当“纠偏”信号出现之后,投资机会也就随之结束(对基建投资的“纠偏”信号可能是:对地方政府发债或银行信贷投放开始做出明确限制;对煤炭的“纠偏”信号可能是:明确加大复产力度或淡化“产能退出”的指标考核).

6、此外,根据我们昨日发出的中报深度分析,中期还建议关注一些业绩相对优异的细分子行业:化学制药、机场、造纸。在“慢熊”的环境下,短期过快的热点切换让投资者很难赚钱,而这时候从中期的角度去布局一些业绩优异的板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通过对各行业的中报财务数据进行梳理之后,认为化学制药、机场、造纸这三个行业在业绩上各有特色——化学制药的收入和盈利增速已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加速回升;机场行业通过加杠杆,ROE水平已创2012年以来的新高,且该行业的经营现金流非常充沛;造纸供需结构改善,是中游制造业中少有的能通过资产周转率提升实现ROE向上改善的行业。(详细分析请见我们昨日发出的中报深度分析报告《盈利还会改善,但更重要的是结构》)。

2、本周主要变化

2.1 中观行业

下游需求

房地产:Wind30大中城市成交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09月02日,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上涨31.76%,相比上周的32.45%继续下降,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成交面积月环比持平,月同比下降7.15%,周环比上涨2.64%。

8月百城样本住宅平均价格1227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17%,同比上涨13.75%。

中游制造

钢铁:本周钢材价格均下跌,螺纹钢含税均价本周跌1.17%至2530.00元,冷轧含税均价跌1.14%至3464.00元。本周钢材总社会库存上涨1.50%至949.78万吨,螺纹钢社会库存增加0.87%至429.96万吨,冷轧库存跌0.19%至117.04万吨。本周钢铁毛利率均下跌,螺纹钢跌3.07%至-2.33%,冷轧跌2.64%至-3.58%。截至9月2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2406元/吨,较上周下跌3.84%。钢铁网数据显示,8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74.90万吨,较8月上旬增加2.97%。

水泥:本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继续走高,环比上涨1.1%。全国高标42.5水泥均价环比上周上涨1.02%至282.2元。其中华东地区均价环比上周涨0.75%至286.4元,中南地区涨2.40%至285.0元,华北地区涨2.23%至275.0元。

化工:国内尿素涨1.00%至1150.00元,轻质纯碱(华东)保持不变为1280.00元,PVC(乙炔法)稳定在5810.00元,涤纶长丝(POY)跌0.65%至7071.43元,丁苯橡胶涨0.59%至10950.00元,纯MDI涨0.26%至16550.00元,国际化工品价格方面,国际乙烯稳定在1070.00美元,国际纯苯跌0.16%至659.07美元,国际尿素涨1.18%至183.43美元。

上游资源

煤炭与铁矿石:本周铁矿石价格上涨,铁矿石库存下降,煤炭价格上涨,煤炭库存下降。国内铁矿石均价涨0.88%至504.56元,太原古交车板含税价涨13.43%至760.00元,秦皇岛山西混优平仓5500价格本周涨2.69%至503.00元;库存方面,秦皇岛煤炭库存本周减少15.46%至251.50万吨,港口铁矿石库存减少1.10%至10424.00万吨。

国际大宗:WTI本周跌6.72%至44.44美元,Brent跌6.68%至45.85美元,LME金属价格指数涨0.11%至2360.30,大宗商品CRB指数本周跌3.29%至179.99;BDI指数本周稳定在720.00。

2.2 股市特征

股市涨跌幅:上证综指本周下跌0.10%,行业涨幅前三为家用电器(1.76%)、非银金融(1.06%)和综合(0.54%);涨幅后三为计算机(-1.48%)、食品饮料(-1.59%)和钢铁(-2.04%)。

动态估值:本周A股总体PE(TTM)从上周21.96倍下降到本周21.57倍,PB(LF)从上周2.07倍下降到本周2.06倍;A股整体剔除金融服务业PE(TTM)从上周42.61倍上升到本周43.61倍,PB(LF)从上周2.73倍下降到本周2.70倍;创业板本周PE(TTM)从上周79.55倍下降到本周77.88倍,PB(LF)从上周5.75倍下降到本周5.63倍;中小板本周PE(TTM)从上周56.62倍下降到本周55.18倍,PB(LF)从上周4.38倍下降到本周4.34倍;A股总体总市值较上周下降0.20%;A股总体剔除金融服务业总市值较上周下降0.42%;必需消费相对于周期类上市公司的相对PB从上周1.80下降到本周1.79;创业板相对于沪深300的相对PE(TTM)从上周6.03下降到本周5.97;创业板相对于沪深300的相对PB(LF)从上周3.92下降到本周3.84.

基金规模:本周新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份额为131.78亿份,上周为98.50亿份;本周基金市场累计份额净增加148.29亿份。

活跃交易账户比:上周活跃交易账户比为14.50%,较前值16.16%有所下降。

融资融券余额:截至9月1日周四,融资融券余额9030.20亿,较上周上升0.44%。

新增A股开户数: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当周新增投资者数量63.34万,相比上周的50.72万有所上升。

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截至8月26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50万亿,相比上周减少2.46%。

限售股解禁:本周限售股解禁385.56亿,预计下周解禁97.62亿。

大小非减持:本周A股整体大小非减持68.60亿,本周减持最多的行业是食品饮料(-7.74亿)、通信(-7.44亿)、休闲服务(-5.83亿),本周增持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897.94万)、房地产(23.93万)。

AH溢价指数:本周A/H股溢价指数下跌为123.27,上周A/H股溢价指数为124.96。

2.3 流动性

央行本周共进行了10次逆回购操作,总额为3100亿元;有5笔逆回购到期,总额为535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含国库现金)2250亿元资金。截至2016年9月2日,R007本周下跌15.71BP至2.4%,SHIBR隔夜利率上涨2.20BP至2.066%;长三角和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本周都上扬,长三角涨5.00BP至2.40%,珠三角涨5.00BP至2.45%;期限利差本周涨4.90BP至0.62%;信用利差涨2.25BP至0.63%。

2.4 海外

美国:周一公布美国7月个人收入环比为0.4%,与预期值持平,高于前值0.3%;美国7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为0.3%,与预期值持平,低于前值0.5%;周二公布美国8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1.1,高于预期值97和前值97.3;周三公布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变动为17.7万,高于预期值17.5,低于前值19.4;美国7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环比为1.3%,高于预期值0.7%和前值0.2%;周四公布美国8月ISM制造业指数为49.4,低于预期值52和前值52.6;周五公布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人口15.1万,低于预期值18万和前值25.5万,美国7月贸易逆差395亿美元,低于预期值417亿美元和前值445亿美元;美国8月失业率为4.9%,高于预期值4.8%,与前值持平。

欧元区:周二公布德国8月CPI同比初值为0.4%,低于预期值0.5%,与前值持平;周三公布欧元区7月失业率为10.1%,高于预期值10%,与前值持平,欧元区8月CPI同比初值为0.2%,低于预期值0.3%,与前值持平;周四公布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1.7,低于预期值51.8和前值51.8;周五公布欧元区7月PPI环比为0.1%与预期值持平,低于前值0.7%。

日本:周二公布日本7月零售销售同比为-0.2%,高于预期值-0.9%和前值-1.4%;周三公布日本7月工业产出环比初值为0%,低于预期值0.8%和前值2.3%;周四公布日本二季度企业资本支出同比为3.1%,低于预期值5.5%和前值4.2%。

本周海外股市:标普500本周涨0.50%收于2179.98点;伦敦富时涨0.83%收于6894.60点;德国DAX涨0.91%收于10683.82点;日经225涨3.45%收于16925.68点;恒生涨1.56%收于23266.70.

2.5 国内宏观

8月官方PMI:2016年8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之上;中国非制造业PMI为53.5%,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仍持续稳定在扩张区间,但增速有所放缓。

8月财新PMI:2016年8月,财新制造业PMI指数终值为50,比上月回落0.6。

3、下周公布数据一览

下周看点:中国8月外汇储备,中国8月CPI、PPI同比;美国8月ISM非制造业指数;欧元区二季度GDP季环比终值,德国7月工业产出环比;日本二季度实际GDP季环比终值,日本8月服务业PMI

9月5日周一:中国8月财新服务业PMI,日本8月服务业PMI,欧元区7月零售销售环比

9月6日周二:欧元区二季度GDP季环比终值,美国 8月ISM非制造业指数, 8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

9月7日周三:中国8月外汇储备,德国7月工业产出环比,英国7月工业产出环比

9月8日周四:中国8月贸易账,中国8月进、出口同比,日本二季度实际GDP季环比终值,日本7月未季调经常帐

9月9日周五:中国8月CPI、PPI同比
ouwen

16-09-08 08:07

0
freelight123

16-09-08 07:36

0
赚大钱的秘密:抓住市场主流偏见,赚偏见修复的钱摘要:
投资的关键是价格,大部分人常常关注的是基本面的好坏。这就经常导致基本面好的公司,因人们的过度关注而被高估;而基本面有些瑕疵的公司即使足够便宜也无人问津。这就带来了价值偏离。专业投资者和大部分投资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价格的判断而不是基本面的评判上。

——正文——

魏上云简介:

1999年2月至2006年,先后任职于大成基金、天相投顾、嘉实基金。2006年,作为较早一批转投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北京筹备云程泰投资,是当时北京第一个阳光信托私募。

·基础情况·“留学时转研行为学,发现羊群效应在股市中很频繁”

问:您是哪一年入市的有多久了?为何会步入股市?
答:我是1999年入市的。当年在国内念完书毕业时,比较困惑自己以后做什么。于是我去分析各个行业的起落周期,分析完很多行业,觉得各有各的缺陷、没有完美的行业。直到我接触到金融,发现它是可以在各个行业的起落之间配置资源,时刻在捕捉生命力旺盛的行业,对衰弱行业趋利避害,这些都无形之中吸引了我。
后来出国留学为了赚学费,我在美国市场炒股投资。20世纪90年代巴菲特在美国已经很火了,我学他的投资理念方法、关于他的书,实践效果还不错,赚了学费和生活费。后来我对理工科兴趣趋淡,开始学管理、组织行为学,发现人群行为与股市有相通特点,尤其以羊群效应为代表的群体行为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和独立判断的抹杀,在股市中的反映是比较频繁的。慢慢加深了对股市的兴趣。
·羊群效应:指股市参与者作决策时, 忽视自己想法,受到其他投资者影响, 去模仿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参考:《中国股市板块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

“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股价多大程度已经反映了预期”

问:您这些年一直从事职业投资,此前也没有从事过别的行业。有投资者说,没有实业经验的长线投资者是做不好投资的,对此您怎么看?
答:可能有人觉得做过实业投资对于行业、公司更有了解。首先可以肯定,做投资是需要对于行业、公司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但是仅仅有了对于基本面的了解是不够的,对于投资来说,更重要的是价格以及对市场流行观点偏差的识别。有时识别基本面上的亮点其实并不难,但真正困难的是判断这些亮点多大程度上已经反映在股价里,判断它是否仍然有投资机会。其次,做过实业也可能只是对接触的个别行业有了解,而做投资我们希望把眼界放的更开阔些,在全市场各个行业内寻找投资机会。

问:基本面多大程度反映到股价中确实难判断,能否讲讲这方面的经验?
答:投资的关键是价格,而大家往往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谈基本面的好坏。这就经常导致基本面好的公司,因人们的过度关注而被高估;而基本面有些瑕疵的公司即使足够便宜也无人问津。这就带来了价值偏离。专业投资者和大部分投资人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价格的判断而不是基本面的评判上。

“不能因为市场的剧烈波动,而放弃坚守正确的理念”

问:最近这轮牛熊,回撤大吗?
答:本轮的股灾我们依然没有躲过去,市场短期的极端走势与我们的投资信念发生了背离,但15年9月底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我们逆势加仓,抓住了四季度的反弹,净值得到了很好的修复。
在极端情况下,当市场的运行与我们基本的投资信念发生冲突时,我们是会受到短暂的伤害。
市场有时就是会挑战投资人的基础投资信念。比如上世纪末的老虎基金,面对科技股的泡沫,选择了买入传统企业和卖空科技泡沫公司,损失惨重最终退出了市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投资方法是无效的,恰恰相反,我们此刻回首,发现老虎基金当初的判断很多都是准确的。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投资方法会受到市场极端因素的排挤,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该投资方法的全盘否定。
当面对短期极端市场与投资基本信念冲突、造成暂时伤害时,最重要的是对自身经过了时间验证的、有效的投资信念的坚守;最忌讳的是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导致投资方法论的动摇,造成投资上永久的损失。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真正有效的投资方法,是能够穿越不同市场环境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我们对于投资的坚守,使得净值在去年四季度迅速修复。

·投研理念·“识别市场的主流偏见,捕捉纠偏带来的拐点机会”

问:如果用几句话概括您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您怎么描述?
答:在我们看来,准确的短期市场预测是不可持续的,而资本市场的羊群效应则是一种长期现象(可持续的)。
我们专注于识别羊群效应带来的流行性偏见,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市场参与方的认知状况,以有别于市场流行观点的独立判断来寻找机会,即纠偏带来的拐点机会。
我们以羊群效应为投资可持续性的基础,以独立判断为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致力于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我们与几种典型投资者还是有区别的:
1)与传统价值投资者的区别:我们在重视价值同时,更重视市场形成价格的的过程,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与市场有不同认知。
2)与趋势投资者的区别:趋势投资者重视市场参与者观念的变化,想做趋势追随者。我们在寻找与市场不同认知时,更希望能落地在价值上,把投资视为在买这个企业。
3)与反向投资者的区别:我们并不刻意追求所有时间都和市场反着来,与“反向”相比,我们更追求有独立观点。从过往的投资经历来看,60%的钱是反向投资赚得。另外的40%是和市场同向但坚持了独立判断获得的。因为基于独立判断,在与市场同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投的更重、拿的更久,继而获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问:您的理念能否总结为:寻找市场的认知偏差,在价值的基础上做博弈?
答:我们不是在做博弈,我们研究市场认知偏见产生的原因以及寻找可以扭转偏见的催化剂,其目的不是去做博弈,而是为了提升获取价值修复的成功概率。
我们的投资理念的一个核心是认为“业绩的’可持续’比一时的好坏更重要”,而我们认为博弈是不可能持续取胜的,所以我们是极力去排斥投资方法中诸如博弈比聪明、比感觉、比速度等不可持续的方式。

“偏见无处不在,技术进步反而成了放大器”

问:流行性偏见怎么理解,感觉比较难把握啊。
答:市场流行的偏见其实存在于方方面面,包括宏观大盘的、中观行业的以及微观企业的。我们跟踪参与方的认知方式主要是通过和市场的卖方甚至买方分析师积极沟通,了解市场参与方的看法。我们要求我们的研究员去与市场上的核心分析师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只有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更好的了解市场的流行性观点。

问:您觉得以羊群效应位基础的体系,中国资本市场也在不断进步,注册制开放后,会否受到较大影响?
答:这点不必担心。回顾各成熟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虽然市场的方方面面都在进步,但是羊群效应的影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是在加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羊群效应是来自人性中的从众心理,这个心理是很难消失的。而在社会发展中,一些新的因素的出现,诸如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空前强大、各种舆论声音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不停涌现等,对于人们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对羊群效应有时也起到一种放大器的效果。

“投资三难:坚信价值,坚守理性,拒绝从众”

问:您如何看待A股的估值偏好?
答:A股的所谓估值偏好更多来源于群体博弈,正是由于A股市场一直以博弈为主要特征,使投资者产生了对企业价值的怀疑。
从我们的投资感受来说,第一,追逐或迎合某阶段的估值偏好去做投机,持续取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尽管在博弈环境下,坚持立足企业价值做投资的历史回报依然是远超平均水平和足够高的。三、我们判断未来尊重估值和企业价值的投资方法,其投资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多的体现。

问:您觉得投资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答:第一,是对于所投资企业价值的信心。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如何进行取舍,如何陪伴企业一起应对曲折和不确定性。
第二,永足够的理性力量降低感性的干扰,因为人是情绪动物,感性的东西会对理智判断产生影响。
第三是抵抗群体思维带来的压力,因为人是从众的,与大众越相同,心理负担越小,相反,越坚持独立判断,心理压力也会越大。

[交易与风控]“单纯割肉,止不住亏损”

问:对于投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在风险控制的方面如何做的?
答:投资的本质在于选择,风险的根源在于选错企业,选择企业是第一位的风险控制。我们要求严苛的精选个股,并在局部上做到领先于市场的跟踪和了解,做到先胜而求其战。
要做到先胜,需对看好的公司有充分的调研、理解和把握后再去投资,而不是边走边看。真正的好公司,不是几天就涨完的,所以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比较有耐心,做充分研究。在各方面的研究都想领先市场是很难的,但至少在我们真正投资的公司里,要具有不输于市场同行的局部研究优势。
对于风控,单纯的机械止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止损止不住亏损”,止损之后面临着二次投入的问题,如果由于方法论的缺陷,带来二次投入时选股的错误,不断的重复投入仍然可以产生不断的亏损,如果选错了标的,净值依旧会在一次次的止损后越跌越深。所以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是由于投资方法论中不可持续的因素而接连选错标的或投资方法本身发生漂移。而最好的风控是坚持自己可持续的投资方法,并对标的持续的、充分的研究。
当然,作为代客理财的专业机构,为了照顾客户感受,降低净值波动,我们也设有事前风控和事后风控的制度。事前风控指提前锁定一部分超额收益,事后风控指净值的回撤止损机制。

问:作为经历了两次大熊市洗礼的私募,对A股市场风险与收益的认识应该更深一些,能否谈一谈您的独到理解?
答:独到和深刻谈不上,我们只是经历的多一些,体会多一些。
从经济的发展角度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会带来很多人为影响,引发市场预期之外的波动。从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看,市场存在很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渐变过程,在过程中间会付出试错代价。

“选股三步法:好公司,敢重仓,股价里有市场的偏见”

问:您提到,选择企业是第一位的风险控制,那么具体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企业的?
答: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寻找未来两三年具有很好发展空间的细分行业,但是我们不会因为看好哪个行业就“配置”里面的很多公司,我们会要求精选其中的一到两家公司。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自下而上的去按照一些标准做全市场的扫描,挖掘、避免视野只局限在以前熟悉的领域,拓展投研团队的眼界,全市场的精选个股。
在研究员推荐个股时,我们经常会问他们可不可以去重仓持有而不是仅配置几个点的仓位,这么问的目的也是倒逼研究员去精选个股。
最后我们强调投资的关键在于股价,而不在于基本面,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企业的合理定价和市场认知上可能存在的偏见。

问:您并未做大类资产的配置?
答:我们主要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但是对不同大类资间配置的思考是随时融入在对股市宏观分析和判断中的。

问:对于使用投资杠杆,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我们的产品都是主动管理型,没有杠杆。遭遇极端情况时,没有杠杆的话,时间是你最好的朋友;而如果有杠杆,时间就是你最大的敌人。

·市场策略·“市场风险充分释放,买股良机显”

问:您觉得,现在是不是进入股市的好时机?
答:首先,市场普遍担心的诸如“经济L型”、货币政策宽松的高峰期已过、金融去杠杆等负面因素,其相当程度的预期已经反映到股价里,而市场毕竟是经历了去年股灾的暴跌,大部分的风险充分释放,对于未来,不必过分悲观。
第二,经过了前期的顶层设计,现阶段到了具体改革政策落地期。企业转型也在落地,大部分企业内部人是在去年上半年开始通过转型来提升市值,未来半年到一年是各种企业项目见效落地期。真正做事情的公司会受益于业绩释放而进行估值修复的。
第三,去杠杆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
第四,汇率问题,因为货币的全球流动是依据经济体间的相对比较,中国6%以上的GDP增长,很多细分行业超过20%以上的年增速,远好于欧洲和美国。加之人民币国际化等战略的实施,伴随着国家的崛起,货币应该是走强而不是走弱的,我们不必过度担心人民币贬值压力。
第五,去年股灾前看多市场的很多理由其实并没有变化,比如资本市场今后所承担的盘活经济的历史地位;全流通下企业内部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和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的动力;以及社会资产配置的刚性需求等。
经历了几轮大跌后,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很多股票的价格已经足够便宜,但市场悲观情绪依然浓重。回顾历史,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入市良机。

“市场上下空间不大,选估值明显错位龙头公司”

问:当前您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呢?
答:简单讲,我们认为市场不具备持续下跌的基础,向上的动力短期似乎也看不到,在大盘震荡的构成中,真正好的公司是能走出来的,这对我们这种选股型选手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现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标的选择上,我们致力于寻找那些未来半年到一年处在项目落地见效期、企业内部人身家全在上市公司里、股价下跌企业内部人比我们更着急的企业;他们不是炒壳或概念的过分高估的小市值也不是银行等大家伙,而是估值存在明显错位、足够便宜的、伴随改革落地见效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未来这些公司将有足够机会!

问:您怎么看待投资者自己投资炒股与买专业机构投资产品这件事?
答:这取决于投资人对自身投资能力的认知,和投资者对所谓专业机构投资能力的认知。
对于自身投资能力的认知上,投资者在如何从股市赚钱、赚什么钱等基础问题上,如果有充分的思考和足够的自信,是可以自己做投资。对于专业的投资机构,投资者也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投资管理人员的投资方法千差万别,需要自己去识别。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认为我们的投资方法是可以给客户带来附加值的。
第一,当下这种震荡市格局适合我们的投资方法。其一,我们的投资是落地在价值算账的,在大盘震荡、个股分化的格局下,率先走出来的公司一定是业绩出众并具有远大未来的好公司,这类公司一直是我们竭力寻找的;其二,当市场分歧加剧、各种言论喧嚣尘世之时,我们专注于独立判断的投资方法会最大限度的过滤掉市场纷繁的噪音,聚焦于投资本身,所受干扰最小。其三,震荡意味着不断的来回转折,而在市场转折关头,各种“流行偏见”纠偏的幅度是最大的,对于我们致力于寻找流行偏见的方法论而言,所能兑现的市场价值也最大。
第二,对于A股市场参与者,拥有某些阶段性的赚钱体验并不难,难的是获取持续的超额收益。这方面,我们是经历了长期不同市场环境的检验的。
第三,A股有很多自身的特殊性,完整经历两次大熊市,会对市场的运行机制有更多的体会,这对未来的投资会有更大帮助。

问:能否推荐三本您觉得不错的书,并一句话说明理由。
答:《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索罗斯《金融炼金术》、费雪《股市投资致富之道》,巴菲特是代表对企业价值的寻找,索罗斯是代表对于市场运行机制的领会,费雪是告诉我们对于企业定性的判断远比定量的分析更重要。
freelight123

16-09-05 15:05

0
·新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建议:缩短基础教育年限·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过去的早熟,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二十年以前,现行学制是对教育资源、对学生生命的浪费,也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建议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制,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大学教育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所到底,以前的目的是 延迟就业,现在的目的是多提供就业人口
freelight123

16-09-05 13:28

0
Terastar
修改于06-12 12:37

A股见顶暴跌一周年,我的日记回顾今天是A股见顶一周年。07年那波疯牛,我3000多点下车后就再也没关注股市了,没啥参与感。为了弥补当年的缺憾,虽然我早早退出A股了,而且主力在港股,但仍坚持每天记录一些A股的动态。
现在将见顶前后的一些日记发出来,供大家一笑。由于5月初到7月初我在A股就基本没什么操作了,所以这些记录也很肤浅,很希望看到在其中深度搏杀的人的详细日记回忆。当时还有人说要拍个记录片,不知道现在什么进展?
提示:仅是一些简短的日记,当时的长文基本就发在**上了,日记中并未包含。另外,不少是直接摘录当时各网站的一些文字。

5月4日:A股缩量占0.87%,持续缩量。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样,没人敢看空,散户继续疯狂入市。

5月11日:周日降息0.25%。股市低开高走,放量暴涨3%,个股涨疯了,280只股涨停。中小板涨5.2%,创业板放天量涨5.8%。A股公司忙改名,匹凸匹的名字都出现了。我老婆说: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甚至企业,只要有闲钱的,都投股市里了。

5月12日:A股连涨第3天,而且持续放量了,创业板放天量涨3.29%,动态PE144,PB9。235家涨停。没什么股票下跌。又看到一个大股东大幅减持的。今天各网站倒是出现了不少警惕的文章,但没看到旗帜鲜明看空的。大部分人仍是随波逐流。现在外资在做波段,跌了就买,涨了就卖。而中国韭菜们仍然在非常汹涌地杀入,韭菜们的力量还挺足,不会是因为70后的韭菜进来的缘故吧,70后还是有钱的。

5月13日:只有创业板因为证监会约谈的事跌了点,中小板指继续放天量涨1.33%。板块个股依旧活跃、涨停潮仍凶悍。全通教育,暴风科技继续涨停。根本停不下来啊。牛逼。乐视和东方财富市值都已接近万科了。但总体来说各网站现在的基调开始偏向保守了。

5月21日:继续大涨,昨天盘中跳水,今天中小盘放量大涨4.52%,创业板放量涨3.56%。都再次创出新高。两市近400股涨停。这情况是有点意思,在打新的资金还没放出来的情况下,大盘就这么猛,太厉害了。首家基金严控中小创投资比例 称泡沫随时会破灭。今年1月以来,公募基金份额分别每月递增1275.41万份、1944.06万份、1070.98万份、6947.62万份。大部分公募基金认为,目前A股牛市趋势改变的可能性很小。

5月25日:A股放量大涨3.35%,中小板涨1.94%,创业板跌1.39%。新股又来了,下周二买新股。各网站仍是一边倒的看好声音。证监会已经注意到两融的风险了,在吹风警惕风险。

5月26日:继续放量涨2.02%,中小板放量涨3.8%,创业板涨4.33%。牛气冲天。成交再创历史新高。军工股全涨停。算上处于建仓期的5500亿元资金以及后续可能持续入场的5000亿元,仅仅是从公募“引流”,就给市场带来近万亿的“驰援”资金。后续资金源源不断的供应让机构们坚信牛市将难以撼动。不过今天网站倒是有几篇要求对创业板谨慎的文章。上周(5.18-5.22),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263.066万户,环比增一成,休眠账户数量也是逐周减少。休眠账户数量为4060.89万户。

5月27日:个股仍然非常活跃。85%的股票价格已超6124点,118只年内次新股88只涨停。有些警示文章了。

5月28日:A股下午2点后开始跳水,最终放出天量收跌6.5%。有意思的是今天的跌幅和07年5月30日的跌幅一模一样。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更是历史天量。仍然有100个股票涨停,不过今天也有500个跌停的。消息面:中央汇金减持工行建行35亿。券商收紧融资杠杆。下周二新股申购。看了下半天,虽然暴跌,但大家整体情绪都还挺稳定的,大部分人认为会重演07年5月30日后的情景。中国股市的成交额超过了美国股市,而美国股市市值则是中国的两倍多。网站标题:无惧暴跌 券商一致看好后市。

5月29日:早晨快速杀跌,下午收平。但创业板却非常强势,收涨3.2%。真是创业板才能救A股?230只股涨停,1只股票跌停。近期次新股集体疯狂拉升,连续涨停个股比比皆是,不少个股本月涨幅已超过400%,涨幅翻倍的个股更多。我看了下2007年5月30日的回顾文章,发现现在的5.28和07年的5月30日差别很大。不太可能重演07年5月30日以后的行情。截至5月28日,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92.42%;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8.6%;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3.25%。

6月2日:收涨1.69%,除了上证,其它股指都是猛创新高。创业板更是暴涨4.9%。430个股涨停。A股非常的强,在新股抽血的情况下。难怪这周创业板这么强,上周新开户数又创新高了。韭菜数量看样子还是超出我原来的预期,不知道现在新进的韭菜是什么样的。各网站头条仍是一片看好,都在谈王菲入市,5000亿基金入市。打开周线看看创业板和中小板。最后的疯狂。

6月3日:收平,中小板收跌,创业板收涨2.07%。不过今天涨的家数和跌的家数差不多。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了5万元以上。看了下网站,绝大部分人仍是看多。

6月4日:今天又走出了一个大V走势,最高跌5%,最后竟然收涨0.76%。上证放量,银行股大涨。创业板最高跌7%,最后收跌0.97%。215家涨停,29家跌停。看起来像是趁着打新资金没有回来,在搞偷袭,还是在试盘,没人知道。明天3万亿打新资金归来,才知道市场强弱到底如何。国盛证券将创业板股票全部调出两融标的。仍有不少新增开户者在排队,其中80后、90后依然是开户主力。多家券商营业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开户者一直很多。国泰君安快上市了,据说融资300亿。

6月5日:放天量站上5千点,上涨1.54%。创业板高开低走,跌1.46%。6月解禁市值为2968亿元。仍然没发现啥看空的文章。基本都还是一面看好的。不过对创业板已经开始趋于谨慎了。

6月8日:放天量大涨2%,蓝筹股大涨。但除此以外,其它各股指都是下跌的。特别创业板下跌4.67%。打新资金继续回流,但个股却疲软,这不是好现象。超六成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套现,形成抽血。

6月9日:指数都持平,但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的量缩得很厉害。116家涨停,16家跌停。创业板连续下跌3天,第4天也没有收回。这是今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煤炭,船舶股大涨。网站:高位T星透露三大凶相。大盘巨震清洗获利盘。上周期末持有A股的投资者为4714万人,占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数量的54.34%,环比前一周的53.54%小幅增加。现在泡沫论在网站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

6月10日:缩量持平,但创业板还放了点量大涨3.5%。188家涨停,1家跌停。现在连盲人股神都出来了。看网站没看出啥玩意。但感觉没以前那么狂热了。因为缩量了。5月至今成立新基金规模超过4000亿,今年来新基金规模已突破9000亿,本月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6月11日:继续缩量涨0.3%,各大股指缩量都缩得很厉害。中小板指已创出新高,但创业板还没有。个股仍然疯狂。208家涨停,没有股票跌停。网站标题:个股疯狂才刚开始。上周(6月1日至5日)A股证券保证金净流入9078亿元,刷新了历史记录。

6月12日:涨0.87%,除了创业板没创新高外,其它板块都创出了新高。竟然出现了3家跌停的票,神奇。中车4天跌30%。下周三新股上市,不知道对大盘冲击如何。22家被查公司逾半创新高。2014年新股分批发行以来,共有31家次新公司公布了增发预案,合计募资金额357亿元,相当于这些公司首发募资金额的3倍。与此同时,次新股的核心高管也出现了离职潮,高管“闪辞”的次新股公司比例已达三成。目前而言,中国A股有1.2-1.5万亿的存量场外配资。

6月15日:整体下跌,创业板放量跌5.2%。今天钢铁股涨很好,这么差的基本面。124只涨停,100只跌停。网站的一些文章:A股证券化率超100% 言及泡沫为时尚早。我们坚持当前A股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伟大长期牛市的判断,坚持买入新兴产业中茁壮成长的伟大公司,市场或有的震荡与调整是我们战略性买入长期好品种的绝好时机(后记:这是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某有名私募老板的雄文。在该文后面的投票中,您认为上证6124点将是本轮牛市终点吗?3154票投的是,11770票投的不是)。5月底,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单月增长史无前例地突破一万亿元,整体规模一举突破7万亿,创下牛市之最。

6月16日:缩量下跌3.47%,迎接明天的新股发行。创业板的图应该已经走坏了,但指数倒反而从最高的下跌6%变为下跌2.85%。上周两市新增投资人141.35万人 下降5.71%。网站有些警惕的报道,但绝大部分仍然认为没啥,牛市。我倒觉得现在是一生一次做空A股的机会,可惜没有创业板的期指。

6月17日:再次上演绝地反弹,各网站又是一片叫牛声了。

6月18日:跌3.67%。各个股指都缩量,创业板跌6.33%。今天就钢铁和航空股大涨。昨天还深V反转,结果今天却大跌,吞没了昨天的涨幅。6月未过产业资本减持市值已达1600亿元,与5月份合计将超过2014年全年。今天网站上出现了不少看空的声音。但仍然有券商大喊,暴跌是抄底良机。总体感觉今天的K线图对人气打击挺大的。

6月19日:缩量大跌6.42%,各股指持续缩量。近千只个股跌停。这是比较罕见的,感觉应该是融资盘在杀出导致的。虽然暴跌,但没看到啥恐慌情绪啊。大家看样子都还比较淡定。不过各网站没怎么看到鼓吹大牛的贴了。现在大家都在等新股资金出来吧?

6月23日:完成了一次大V反转,最大下跌4.6%,最后收涨2.19%。各个股指都是如此。相比前段时间稍微放了点量。130只个股涨停。绩优股已经不跌了,即便在盘中跌幅最大时,大盘绩优股也没跌。虽然大反转,但并没有看到各网站有多么狂热的言论出现。

6月24日:又走了个V字型,继续放量涨2.48%,创业板稍微弱点。价值股继续大涨。不解的是钢铁股也大涨。味道不是太好的是,今天竟然有10家跌停的票。上周股市新增投资者99.19万 环比下降29.83%。各网站基本情绪稳定,没唱牛,也没唱空。

6月26日:放量跌7.4%,优质蓝筹上午还行,下午被强行带了下来。创业板跌8.91%,接近全部跌停了。两市总共只有58只上涨的。截止今天创业板指数跌了27%,中小板指数跌了23%。上证跌了19.1%。两融余额三连降缩水逾600亿元。上周散户开户数环比大降30%。在今天有打新资金出来的情况下,并没有利空消息出台的情况下,暴跌这么猛,实在出乎预料。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没利空消息下,竟然是直接跳空低开,这明显是关门打狗的节奏。

6月29日:又是惊涛骇浪的一天,周末降准又降息,A股高开低走,最多跌了7.5%,下午13:20后才拉起来,收跌3.34%,放出了天量,创业板跌7.91%,各大股指都放量了。上证放量最厉害。现在没几个人喊牛市了,大部分人都想着趁反弹减仓了。配资盘现在应该80%以上已经杀死了,但融资盘平仓的还很少

6月30日:今天发生大逆转,最高跌4.98%,但11点后突然狂拉上去,收涨5.53%,各大股指都放巨量狂拉。188家涨停,14家跌停。今天的大涨完全是政府的力量。需要追求政治正确的结果。国家队资金应该入了。保险资金也入了100多亿。好玩的是有30亿配置的是创业板。

7月3日:A股先涨,下午2点后下跌,收跌5.77%。反而创业板只跌了1.66%,这应该是主力通过拉抬乐视网,东方财富这样的权重股实现的。不是太好的是,量有点缩。32只涨停,998家跌停。周六,连续出台了好些救市政策,最疯狂的是暂停IPO,周五申购的全部退回。救市手段非常低级。沪综指三周的跌幅已高达28.6%,427只股票被腰斩。今天融资盘减少的多一些,上证就减了500亿融资盘。

7月8日:跌5.9%,中小板跌1.38%,创业板涨0.51%。今天A股超过1400家停牌,超过A股一半。真乃股市奇迹。15家涨停,650家跌停。证监会不断出利好,股市不断暴跌。今天国家队放弃蓝筹股,转而去拉小股票去了。由于很多都停牌了,倒是稍微稳了一下指数。

刚才翻了下**,发现我还真是熊市兴奋型选手,在7月8日这暴跌之日,我竟然史无前例地在**上发了6篇讨论A股的文章。当天也是为国接盘接的手软。也从这天后,我就基本放弃每天A股的日志了。

回顾去年的经历,必须承认这是我见过最疯狂的一次,很可能以后几十年也很难在中国再重演了。真实的疯狂程度我觉得已经超过2007年,2007年还可以说是基本面带动的大牛市。2015年则完全是政策和傻瓜推动的大牛市。不过天下没有新鲜事,这种疯狂在1989年的日本,1990年的台湾,都发生过。如果没意外的话,未来几十年中国的中小板的走势大概率会和89年后的日本,90年后的台湾差不多。

虽然亲历疯狂,但自始至终,时至今日,我一直都无法理解那些人的疯狂,一丁点都理解不了。当时不仅仅是韭菜疯狂,还有很多高智商的,名校毕业的基金经理们也很疯狂。韭菜完全不懂基本面倒也罢了,那些基金经理也不懂?任何有理智的人都很清楚A股是疯的多么离谱。
freelight123

16-09-05 13:17

0
对未来炒股时代的一些胡思乱想老巴一本书没写,结果国内书市不下10本写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书,而且大部分都是些陈词滥调。也没人分析全球学格雷厄姆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只有巴菲特这么牛逼?

反而,我这两天突然想找爱德华.索普写的几本书看看,结果发现国内一本中译本都没有。索普可是打败赌场的第一人,后来开的对冲基金也挺成功,现在非常牛逼的债王格罗斯,我以前文章”炒股界不是只有巴菲特“介绍的牛人Griffin,年轻时都看过索普的书,也都深受索普影响,两人和索普后来也挺熟。据说Griffin起家时搞可转债套利的思路就是来源于索普。

索普由于是名校的教授出身,所以很喜欢写文章,各种赌博的数学思考,股市的数学思考写了不少,国内一篇翻译的都没有。

和美股比,A股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一大帮小散户在中间搏杀,基金经理大部分也就是个大散户的角色。我最近也醒悟了,我自己的炒股也还处于原始阶段,也就比A股的韭菜强点。

我已经越来越觉得,我以前说的“炒股的10年后都得失业"这个结论,可能性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时代必将在未来改变股市的生态。

其实做港股的应该能体会出来,现在港股很多单子都是电脑自动在下单。但这些自动单我的体会就是绝大部分都是外资行的单,国内券商,香港券商的单都很少。

据说现在美股有些量化基金的持仓时间都可以缩短到千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从下单,到平仓,只需千分之一秒。这种速度,国内这些大小散户,你怎么和人家玩?这就是拿着大刀和坦克玩啊。俄罗斯来两人,几百万两年赚20亿,这就是实战的结果。

虽然事实都在眼前,很多**的小散户对当今量化交易的状况也所知甚少,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现在量化交易已经复杂先进到什么程度,但他们仍然会有当年义和团的自信,不信看评论。

好在,我现在大部分玩的还是港股的中小股票,就算有国外大行用高频算法在港股搞,也搞不到我,这点流动性,他们玩不起来。而且我的主要操作还是中线为主。他们要搞到我有一定难度。

但如果A股真放开,以A股这么充沛的流动性,这么多喜欢追涨停搞短线的。那些玩短线的大小散户,会被量化交易收割成渣。

我个人感觉,散户想搞真正有用的量化,难度非常大。看了下港股两家券商的API,这两家的API都太简单。反正我的几个想法,用他们的API都无法实现。而且,有一家的我没测试过,有一家测试下来,速度明显很差,这还怎么收割别人?别被别人给收割了。另外像实时数据流这些,也不知道有哪家可以提供。不过我现在对量化也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也许有些量化算法,能用这些简单的API实现,只不过我还没想到。

不过,我对只是简单根据过去的股价走势来进行所谓的回测一向不以为然。即便A股,去年最确定的赚钱机会还是统计套利,如果当时国外基金可以进来量化交易,那去年A股那些套利赚了钱的,基本就没什么机会给他们了。有时,我真的非常奇怪,A股那么多基金,那么多券商,动辄几百亿市值的,每年那么多资金投入,这些钱到底投哪去了?这帮人每天到底在干些啥玩意?怎么会去年留出那么多人工下单还能确定赚大钱的套利机会给散户的?这种套利机会,完全就是计算机的活,根本没人啥事的。我只能说手握重金的傻子比我预想的多很多。

另外,根据统计表明,在1分钟级别上,在美股也有很多市场无效性机会存在的。但在10分钟级别上就很少了。在1分钟这个级别,也只适合计算机去捕捉这种无效机会了。

不过总体而言,我还是决定尝试做些改变。因为今年我投机还挺赚钱,反而价值投资,就像西蒙斯说的。价值投资确实挺好,问题是有时赚钱,有时不赚钱,你也不知道它啥时能够实现价值。除非像巴菲特早年那样,控制公司,强行实现公司的价值。问题是,以港股这种垃圾法律,垃圾监管。现在基本没这可能性。这么些年,我也没见港股谁成功赶走大股东,自己来实现公司的价值。

本来今年也想增加投机性的操作,可惜,我反应速度慢,手速也慢(像DOTA这类的游戏,我就根本不行)。根本没办法进行很多投机。要想增加投机仓位,唯有依赖计算机才有可能。
freelight123

16-09-05 13:15

0
送小孩去上补班,在家长等候区刷手机,结果左边坐两上海本地老太太,大谈自己家有多少套房子。过了会,右边又坐了两老太太,同样在大谈自己家有几套房子。谈的热火朝天。我粗略帮他们算了算,以上海现在的房价都是身家几千万。好玩的是,老太太有两位最近都卖了一套。

感慨的是,以后外地年轻人在上海还怎么追求梦想啊?本地的小孩一出生就好几套房子,几千万身家。而90%的外地年轻人,可能凭自己一生的努力都未必能在上海买一套房。这还怎么竞争?

在过去,很多失地农民,凭一生的努力也搞不到土地了,只能一辈子出卖劳动力。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在上海买房了。这种绝望其实是共通的。香港年轻人之所以失去创业的雄心,未必和香港这么高的房价没有关系。

说了这么多,我想问的是,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必要去上补班?有没有教育方面的经典著作解答我的疑惑的?有没有著作能以科学的态度分析这问题的?

现在关于这点,我和老婆意见激烈冲突。她坚持必上,因为班上每个小孩都在上,不上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不上就落后。我们都已经晚了,很多小朋友是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上各种补班的。而我们幼儿园就上了个画画的班。因此,现在我家小孩在班里确实不如其它小朋友。现在班上有些小朋友厉害的很,已经上海市各种比赛拿奖了。

我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是拔苗助长。一是容易让小孩失去自我学自我提高的能力。就和我以前说的一样,生病了尽量不送小孩去医院。去医院固然好的快,但会让小孩失去自身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这么多年已经证明了我坚持“尽量不去医院”的观点是对的。二是,小孩没到那个敏感阶段,你强行灌输,虽然短期来说,确实可以领先,但长期来说,真的是好的吗?

但我也没有足够证据能证明我的观点。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到底是不是正确,我只是凭感觉,现在上海主流的家庭教育思想未必就是长远来说对小孩最好的。

她则时不时给我从知乎上转一篇支持她观点的文章。但我对知乎上那些文章不以为然,都是盲人摸象,没有长期科学的论证,证明不了知乎上那些人的观点就是对的。

所以我才希望找些教育类的经典著作,那些经过长期科学验证的关于教育的观点。
freelight123

16-09-05 13:13

0
最近港股还行啊。怎么大家好像兴致仍然不高?
几个大的传统业务板块走的都不错啊。

业绩有所恢复的煤炭,钢铁。$首钢资源( hk00639 )$
业绩没问题的造纸,纺织都在明显的牛市趋势中。
今年上半年业绩没问题的地产股走的也不错。
更不用提黄金股了。
就连汽车股中的广汽,吉利都创出几年来的新高了。

就连被看的很衰的香港消费股都涨的不错。$莎莎国际( hk00178 )$

倒是去年被炒的火热的港A股,科网股走势一般般。

港股总体来说还是认业绩的,虽然港股的眼光看的比较短。往往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像A股,兔子毛都没看到一根,只要喊一嗓子,这里有兔子概念,有兔子题材,就无数鹰猛冲过来了。

我倒是有段时间没怎么关注个股了,下半年哪些板块有机会,可以考虑下了。
freelight123

16-09-05 13:11

1
房市才是真的市过去几年来我一直判断上海房价是易涨难跌,今年2月时我还专门发过一个贴,说上海房价易涨难跌。但对于现在的房价,我倒真是没啥明确判断。但几个思考还是可以提一提的:

1、从上半年的贷款数据来看,政府成功地推行了我以前所推断的方法,企业降杠杆,个人和国家加杠杆。特别是个人的按揭贷款增长非常迅猛。从反面看,现在个人杠杆增长越猛,未来越可能下跌。从正面看,参考美国历史,个人还有不少加杠杆的空间。

2、本来,北上深是否泡沫严重可以通过国外的历史进行判断,但现在却很困难,因为北京和上海都实行了严格的限购政策,投机之风远不如当年的日本。而且政府还在强力放水。所以,即便房价下跌,也不太可能像日本当年那样的暴跌。

3、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房价。过去的香港,台北,纽约,东京等等各地都的房价都早已证明这一点。

4、现在地价疯狂参考意义不大,在过去几个大的泡沫顶点时,产业资本一样接盘接得很疯狂。没有证据证明在泡沫顶点时,这些产业资本有啥高明的眼光。产业资本就在A股的股市顶点眼光还行,因为A股有太多韭菜。

5、现在房价的情况和去年股市的情况有点像,都是局部泡沫。

6、当年日本89年股市见顶,91年房市才见顶。中国的楼价哪年会见顶?

我承认,我对楼市看不清,未来一片混沌。看多和看空因素交织,再加上还有政府这只强力的手随时在干预。

而且即便看清了,意义也不大,如果是见顶,那也很大可能是尖顶,首先,在上海这边限购,想买还买不了。如果是尖顶的话,在顶点,你想卖可能也来不及卖。

但也许可以对未来进行一定的推演。如果楼市见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而且在对未来推演时,必须考虑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手会进行什么样的动作。如果能推演正确的话,相信能在各个投机市场带来巨大获利。
freelight123

16-09-05 13:07

0
1房产杠杆高,但只需要估计好现金流,保证按期还款,风险相对是较小的。不会由于邻居喊出1块卖房子而需要追缴 房价-1的保证金。股市却是可能极端低价而爆仓的。
2买房无论公积金还是商贷,利率都比较低的,这个应该用上,闲置就亏了。特别对于工薪族。如果以别的方式贷款,如车贷消费贷,利率不会这么低,也贷不了30年那么久。
3房子作为资产以外,还可以居住,收持续上涨的租金,户口,上学,关系婚姻家庭。股票就是纯资产。
4假设你有100万,可以用20万买房,贷款80万,10万作为还款安全金,剩余70万投资股市。这70万算其实是银行借的。充分利用了杠杆,同时也不怕爆仓了。
5房子如果有租金,可以抵些贷款,又去投股票,有点像你的小伯克希尔浮存金吧。
5拥有股票房产两种资产,减小相关性,也安全些。
6我们国家以间接融资为主,属于借贷关系。(发达的美国直接融资为主,股市作用更大。)股票缩水,资产减少了,但你不必马上关谁钱。合作项目失败,你不用赔给股东或合伙人,只是有点惭愧啊。而借贷的关联关系,是一环接一环,时间紧(有明确时限要求),弹性更小,更脆弱。想像一下赤壁火战,火烧连营,高速连环追等。有人掉链子时,国家必须救的,不然就崩溃了。
7国家眼里,房产是真爱,有点想降价就坐不住了。股市跌70%国家也没怎么着急啊,因为他不用马上还钱啊,但如果用股权抵押贷款时,跌的太多触及抵押品追缴保证金时他就急了。其实政府才是最大的债务人,同时又有铸币权,所以有着明显的强大的掺水的天性倾向。
8现都在讨论国家保资产还是保汇率。看一点,退休人员工资是刚性的,涨工资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如降退休金,就可能是政治问题了。人们更关心名义工资,至于购买力实质的下降,倒是比较容易妥协的。顶(30)打赏回复08-06 08:59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