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发现:熊市买股,如何不倒在黎明前?导语:
“投资炒股最大的风险是:牛市买股”,熊市买股理论上必然比牛市更安全,可漫漫熊途必然会让不少小伙伴掉队,如何不倒在黎明前?秀哥今天青岛
@价值发现 ,一位喜欢熊市买股的老司机和大家聊一聊。
——正文——
·投资起源·“地产景观设计师炒股”
问:您哪年入市的?为何会进入股市呢?
价值发现:我1998年参加工作,主要在房地产领域主要做景观设计,2005年下半年进入股市的,当时只是少量资金随便玩玩。最初入市理由很简单,相比2000年时社会财富积累了很多,但股市还在1200多点的低位,觉得股市有机会,就开户进入了。2008年大量资金入市,当时投入了48万,几乎是全部家当了。那会儿也算是高薪一族,入市资金全部是工资收入,是正真投资的开始吧!
问:这些年股市挣钱了吗?整体收益如何?现在管理几位数的股票资产?
价值发现:整体来说从股市还是赚了不少钱的,从2008-2015年8年时间复合收益率在15%以上,还算不错。,2016年的收益率在10%以上。前几年收益率较低,从2013年开始收益率开始大幅提升,最低也在20%以上,主要是商业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水到渠成吧!目前的股票资产在7位数,期望不久的将来突破8位数吧!
“要么自己变成巴菲特那样的人,要么找到巴菲特那样的人,都不容易!”
问:您如何看待股市投资这件事?
价值发现:股市投资专业性极高,借用杨天南的原话:投资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变成巴菲特那样的人,要么找到巴菲特那样的人,两条路都不容易。
股票投资是很难的,对大多数人不靠谱。但如果你对股市很感兴趣,且喜欢学商业知识,喜欢阅读财报,喜欢思考,喜欢专注的做事,那依靠股票实现财务自由,还是靠谱的。
问:如何配置家庭资产的?各项比例是什么样?预期年化收益率是?
价值发现:我的全部资产都在股市里,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是我的原则,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5%—20%左右,当然最低达到10%一线我也可以接受。
“三聚氰胺后伊利一年赚2倍,觉得估值高了卖出,没想到后来涨了15倍”
问:您的投资之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有发生什么变化?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各阶段收益如何?
价值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学价值投资懂得皮毛,却砸锅卖铁买入*********
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到2007年年底。刚入市阶段,由于投入的资金较少,所以并没有太深入研究,懂得一些价值投资的皮毛,买过
$万科A(sz000002)$ 盐湖钾肥、山东铝业、
$中国石化(sh600028)$ 等股,选择的都是绩优股,但都拿不长,总体上没赚多少钱。那时候,从网上看了许多林园和但斌的投资理念,也看了许多有关巴菲特的书籍,感觉自己对投资很懂了,开始大笔资金投入,事后来看只是懂了一些皮毛!
这期间最悲催的是:2005年年底5元买入1万股万科,却在4.5元卖出了,那可是万科当时调整的最低价格呀!没过很长时间,万科最高涨到了70元,这件事情对我的刺激是很大的,从此开始潜心研究企业和行业的基本面,开始价投之路。
*********伊利黑天鹅后赚2倍卖出,以为赚够了,没想到卖飞了********
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2012年。经过前几年的学,2008年的时候,感觉自己对股市已经了解很深入了,而且股市已经大幅调整了,我的主力资金开始入市,从3800点开始买入,一直买到1664点,应该说整体的布局还是不错的,但这个阶段的整体收益率不高。因为对估值和分红因素看的太重,对行业前景判断方面的知识欠缺很多,很多时候陷入了“价值陷阱”里,比如比如苏宁电器和海油工程,投资时其行业前景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但认识不足;铁路物流、赣粤高速、天津港、大秦铁路等成长性明显不足,市场长时间给予低估值,所以整体收益有限。
这期间对伊利股份的投资对我触动最大。我在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前后买入5000股伊利,后来将一部分长江电力的股票换成伊利,总持股接近1万股,均价10元左右。2009年年底的时候,不到一年多涨到30多元,我感觉估值有点高了,便开始清仓出货,斩获2倍左右收益,换成其他低估值的股票了。卖完后感觉投资很成功,结果拔了鲜花种上了野草,伊利股份后来增长了15倍左右,不折不扣的大牛股啊。[PS:前面说的是未前复权的数据,后面15倍应该是前复权了的数据。]
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失误原因,还是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判断不准确,没有信心,导致没拿住。从那时起开始对企业进行深度研究并长线持股,目前我的持股周期大概在5年左右。
********大量学后,建立系统的投资方法********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至今。对价值投资有了深度理解,有了系统性的投资方法:
行业层面,主要选择大容量存续时间长,可以出大市值的行业。个股层面,主要选择综合竞争优势突出,行业地位卓越,成长性较好的行业龙头;时机选择上,主要选择大盘在熊市里或者行业危机时刻买入股票,比如塑化剂以后买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的机会等等。其他时候买入机会非常有限,只能等,所以我也不会轻易卖出。
这个阶段商业书籍读的比较多,比如《定位》系列丛书,《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件》,创新系列丛书,各种商业传记类。书读多了,对价值投资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行业前景分析,企业管理,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等方面有了系统性的认知。
价值投资本质上是赚取企业发展的钱,顺便赚一点市场给的钱,而不是本末倒置。按照这个思路,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企业估值就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了,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这两个重点而展开工作,思路豁然开朗。
2015年投资收益率25%,利润回撤15%左右,基本合格。我在4000点以后开始减仓,原计划是在5000点以后仓位控制在50%的水平,但实际上只减了3成仓位,大盘暴跌时还有70%的仓位,知行合一确实很难。
·投研理念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问:您当前的投资风格偏向哪种?
价值发现:我的投资风格属于典型的价值投资,但会兼顾到成长性,买入标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以分红为主的纯价值股,比如福耀玻璃、双汇发展、国投电力,招商银行,其实成长性也不差,只是市场疏忽了,这就是机会;另一种是适中的成长性+合理的估值,比如贵州茅台、伊利股份、复星医药、五粮液、中国平安等股票,兼顾成长与估值,长期来看收益率不错。
问:能说说您对价值投资的心得的体会吗?
价值发现:典型的价值投资就一句话: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第一方面,需要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这需要从行业需求、行业竞争态势、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具备的竞争优势、产品的客户体验、企业的财务验证指标(最主要的是ROE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后才可以得出结论,一点都不容易的。第二方面,合理的估值,需要从分红指标,成长性预测,发展的确定性方面,利率折现指标等方面进行平衡,得出最终结论,也不容易。所以说就这两点得一辈子去学,去感悟才有所得的。
问:您现在的研究范围主要偏向哪方面?
价值发现:主要选择六大行业——日常消费品行业,医疗保健行业,能源行业,金融行业,科技行业,优势制造业——里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研究。然后就是坐等投资机会,说得不好听一点,我天天在等危机事件的发生啊!那可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呀!
“研究公司的七个维度”
问:您是如何研究公司的?
价值发现:我研究公司有个模板,大概有几点:(1)归入七种投资模型里面的某一类,每种模型的关注重点不一样,所以归类很重要;(2)从行业发展空间、市长率提升水平以及价格提升水平几个方面对公司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3)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型,并找出公司的竞争优势或者护城河;(4)对管理层进行评价,主要从战略制定和执行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5)从产品角度进行评价,比如产品定位,客户体验等等;(6)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主要是找到直接竞争对手以及分析公司在行业中的定位进行评价;(7)通过财务指标进行验证,最关注的是ROE指标以及负债率,负债率太高的一般就放过了。
·交易体系·“选公司的六个方面”
问:单就选公司而言,主要看那些方面?
价值发现:选择公司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龙头,至少是行业前三甲或者细分子行业里面的老大,这样会聚焦,研究有深度,强者恒强是永久的真理,但同时需要关注商业趋势以及颠覆性创新对行业的冲击;(2)ROE指标长期在15%以上,这一条会过滤掉大部分企业(3)管理层相对优秀或者有改善的迹象;(4)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可以清晰可见的发现四中护城河里面的一种;(5)产品力方面的判断,产品的客户体验一定要好;(6)资产负债率要适中,高负债率一般不碰的。
问:如何给公司估值?您觉得估值这件事情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价值发现:估值方面大家公认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其实是没法具体操作的,缺乏实用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不错的。我主要是用综合估值的方法,通过历史最低估值、PE、PB、ROE折现、总市值法等综合考虑得出自己认为的合理估值,在合理估值以下找到一个最高的买入点,然后越跌越买,单只股票最高可以买到总仓位的20%。
问:目前的投资决策流程是怎样的?
价值发现:我自己建立了60只左右的股票池50只A股+10只港股,常年跟踪研究,每年中报和年报以后会归类,会剔除会增加,总量不变,并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合理预测。剩下的就是等合理的买入价格,没有买入机会就等着,小机会小买入,大机会大买入,差不多就是这个流程。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就看看,晚上工作2到3个小时,周末2天全天工作,出财报的时候忙一点,其他时候时间基本够用的。
******买入后如何跟踪?******
问:如何做好后续的跟踪,主要看哪些方面?
价值发现:常年跟踪投资标的,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中报和年报,这里面信息含量最多,最值得研究(2)行业的竞争格局,是集中了还是相对分散了,这需要有个判断(3)行业前景判断,这一点也重要,需要搜集资料自己进行研判(4)平时公司的一些新闻报道跟踪(5)**上面一些球友对公司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值得关注,会发现自己的思维盲点。
·交易与风控· 做到长期持股两条:对企业深入的了解
问:您是如何买股的?
价值发现:我是守株待兔模式,提前选择好投资标的,确定好最高的买入价格,坐等机会,小机会小买入,大机会大买入,就这么简单。一般在六大行业里面选择企业,确保一定的行业分散性,不能全仓进入一两个行业,这样波动性太大,心理层面受不了。
仓位管理方面的原则是高估值低仓位,低估值高仓位,熊市里仓位逐渐加高并最终满仓,随着股指提升逐步降低仓位,牛市里仓位是逐步降低的,具体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的。
问:您持股有5年多,怎么拿得住那么久,能分享下您的经验吗?
价值发现:我的持股周期一般是5年,凡是达到5年持股的基本上无一亏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想要拿的长久必须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有强大的信心,有深入的企业研究,这个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坐电梯是常事,长线持股避免不了,通过一定的仓位控制可以提高心理层面的承受力。
问:长久持股需要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能分享下您的经验吗?
价值发现:要做到对企业有深入了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行业容量还在扩大或者说至少行业总容量不能萎缩,这是基本前提;(2)企业综合竞争优势非常强大,行业地位突出,护城河清晰可见;(3)企业领导人具备企业家精神,这需要长期跟踪才可以得出结论;(4)财务指标支持定性指标发面的判断,互为依据。差不多通过以上几点就可以得出结论。
问:不少投资者会出现患得患失的情况,涨了觉得买少了,跌了却又觉得买多了,您是怎么克服的?
价值发现:这个没办法,我个人感觉通过以下几点可以缓解:(1)多读书,多长见识,书读多了自然会有定性的,这是最基本的;(2)利用仓位进行风险控制,其实股票反弹以后我心里也会有波动的,一旦我感觉自己的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就降低仓位,直到自己感觉舒服位置,跌了很简单,就两个字:买入,不断地买入,我从来不怕跌的;(3)一般来说跌了以后我的情绪都比较稳定,自己可以判断出价值的,所以一点都不担心的;但涨了以后会有一点波动的,这个因人而异的,尤其是价格超越自己的估值以后,谁不想享受一点泡沫的快感呀,这个时候就强迫自己减仓位,提前制定计划,降低仓位。
“股市大风险:牛市买股”
问:对于投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
价值发现:最大的风险就两条:第一,选错股票,这对长线持股是致命的,比如我投资港股曾经的重仓股$博士蛙国际(01698)$ ,血本无归,归零啦。博士蛙当年头顶儿童第一服饰以及超额认购上市资金冻结王的巨大光环,成长率在40%以上,确实很诱人,当价格从6块多调整到3元左右开始买入,一直买到最低点1.2元左右,大概55000股,成本是2.28港元,其实买入的价格还是可以的。
后来分析失误在于:(1)对港股生态系统了解不深,对老千股没概念,压根没想到公司财务造假(2)对博士蛙的商业模式了解不深入,它那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财务造假是不可有那么高的增长率的(3)巨大的贪婪心,当时觉得如果能够反弹到原来的高点会赚很多年,但把风险控制忘到脑后了。这需要提高自己的商业洞察力,还有就是适当分散一些做有效的对冲;
第二,牛市买股,也就是高位买入,这个风险是致命的,这是贪婪之心,所以大部分人赔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应对之法也是两条:第一,不断的学,提高自己的商业洞察力,第二,熊市买入,持续修炼自己的贪婪之心和恐惧之心,反心理操作。
问:漫长的熊市大部分情况下会磨光多头的信心。
价值发现:我对投资标的都有合理的估值,只要在我认为可以买入的价格以下,基本上是越跌越买的,最多可以买到20%的仓位。其实我关心的不是熊市,而是价格,只要价格足够低,我会一直买下去,按照5年的周期来考虑。
为了防止风险,有三条原则:(1)单个行业最多占到总仓位的25%,不能突破的(2)只买行业前三甲,很多时候只买老大,老二都不买的(3)限定行业,基本上是在稳定性较高的行业里面选择的,大行业大容量,避开强周期性行业的。
我的风控,主要是两条:(1)主要靠仓位控制,不轻易满仓,也不轻易空仓,通过仓位控制可以避免大部分风险。(2)熊市买股,牛市卖股,危机时刻买入,歌舞升平时卖出。
“提高商业洞察力:多看成功人士自传/行业书籍+利用生活常识+识别大趋势”
问:您在谈论投资的时候,很强调商业洞察力,但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很难修炼的,提升这种能力有什么建议吗?
价值发现:提升商业洞察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1)阅读成功人士写的自传或者行业性书籍,比如阅读电器城的前老板写的书《从优秀到卓越到陨落》,可以了解零售业经历的几种商业模式,在行业转折点企业如何应对等知识,这对提高商业洞察力有很大的帮助,就是阅读再阅读,但必须是成功人士写的书,这一点很关键;(2)利用生活常识去观察生活中家庭生活开支的走向,原则上来说家庭生活开支的走向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这确实是一个小诀窍,比如外卖的兴起以及可替代品的增加一定会打击到速冻食品和方便面食品,看看三全食品和康师傅的年报会得到验证的;(3)大势不可违,比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家都看得到,但负面因素则是百货商场、超市、电器连锁店开始衰退,那一定不能在衰退行业中去寻宝,这太危险了,大的商业趋势还是容易去发现的,接下来就需要应用自己的商业知识去分析在新的商业趋势下什么行业开始兴旺,什么行业开始衰退,去寻找商业机会。基本上就这三条吧!
问: 你眼中的投资高手是什么样的?
价值发现:我眼中的投资高手都是投资成功人士,一方面投资很成功,另一方面投资逻辑清晰。我推崇的投资高手有高瓴资本的张磊,高毅资产的邱国鹭,这两位属于大咖,其他的还有杨天南、张可兴、段永平、林劲峰、梁军儒、李杰、黄建平等。
问:能否推荐几本您觉得有价值的书,并说明您的理由。
价值发现:我有好多书推荐的呀:投资中重要的事》,把投资心理层面的东西说的一清二楚,说出了投资的本质,投资的精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全本,这个需要自己去搜集目前还没有出版的,巴菲特通过股东信件说出了投资的本质和企业经营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商业经营方面的好书籍。
《定位》系列丛书,这套书籍是关于营销定位的,对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非常有帮助,在企业战略方面、管理方面、产品定位方面都有涉及,属于经典。
《创新者的窘境》系列丛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理解企业战略转型太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