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股民投机的实质是什么?

16-09-02 07:53 7337次浏览
freelight12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企图逆袭而已。

赌博盈利,本身就是小概率的

千手骗子此起彼伏,也就不稀奇了。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18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reelight123

16-09-27 14:45

0
亿万富豪与一贫如洗之间只有一念之差
顺便聊一聊长期投资的乐趣。

1)我们面对的数千家上市公司,总有那么一些是在创造着价值、又总有那么一些是毁灭着价值,以及总有为数不少的公司注定“归零”,虽然我们事先无法得知哪些会归为哪一类。

2)有一句话是“资产是虚无的、但负债是真实的。”

3)虽然每一家公司在“归零”之前会以不同的价格不断被交易、或走高、或走低,但无法改变他们“归零”的命运。

4)基于A股市场的特征,我们或许较少碰到真实“归零”的案例,但那仅仅是因为A股市场的特征。

5)我们可能会因为市场的沸腾而赚到额外的钱,我也不例外,不过我想我们需要知道这一点,这是额外的。

6)在每一次股价下跌之后,总是会看到和听到“这下足够便宜了”,不过对于不可避免的“归零”的公司而言,100块买入和50块买入不知道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区别是“归零”前股份的数量不同吗?

7)业绩反转、行业见底、或诸如此类,或许总是能够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只是,我们真的有能力预见到这些吗?

8)我们能确信,我们买入某家公司是因为它物有所值、还是仅仅是因为他相较于一年前的股价便宜了很多吗?

9)这是乐趣无穷的市场。 
--------------------------------
中国石油可能会套牢整整一代人艾葳  于2007年11月3日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先从本文的结论谈起]观点:中国石油可能会套牢整整一代人,如果我们假设30岁的投资者以中国石油的开盘价格买入,并且试图做长期投资的话,那么或许将不得不等到他的孩子而立之年时,才能成功解套。· 我是指,是以长期投资为目的而买入的投资者,而非指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者。· 我仅考虑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而不会去考虑它的股价波动,长期而言,股价总是会倾向于反映其内在价值。· 即便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比股价要低廉很多,但有的时候这不会妨碍股价继续扩大与内在价值的偏离幅度。· 这些判断不会妨碍短期投机者从中赚取波段利润,即便高估得离谱的股票,还是可能有人从中获取波段利润。· 中国石油的危害性或许在于,它本身给很多人以“优质股”的印象,因此它的危害可能会大于那些原本就已经被认定为“绩差股”的公司。· 高估,意味着任何一次报价都有可能成为未来30年的最高价,但没有人知道这一最高价出现在什么实际。或许可能马上出现,也有可能在1年、3年甚至5年后才出现。· 泡沫高峰上被套的股票,需要下一次更大的泡沫来解救,而中国石油的周期性特征显示,它的下一次泡沫高峰可能出现在30年之后。[石油价格的周期性特征]石油是典型的长周期行业,历史上,它的周期长度通常为30年左右(有色金属与此有着类似的周期特征)。从历史角度看,每一次石油牛市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不断强调(并且在无限制地强化这样的观点)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但,实际上这一观点站不住脚。人类社会总是要发展,人们的聪明才智总是能够化解危机,不管是替代产品也好,还是石油本身的勘探也好,还是节能措施也好,最终都会证明“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但对于石油而言,因为从短缺到勘探最终开采(或寻找节能和替代方式)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导致它的长周期特征。从长远来看,未来石油的合理价格应该是维持在30-40美元的水平。(因为有通货膨胀的存在,相对价格会比上一轮石油熊市略高一些。)那么当下一轮熊市来临时,它的价格应该是在40美元左右的水平(同一时期美元的购买力可能有所下降)。[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恐怕“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上出现的问题会困扰大多数投资者。单从“内在价值”的角度考虑,石油价格的未来变化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从悲观的角度考虑,如果石油价格在1-3年内走向下坡路,那么20倍的市盈率无论如何都算是高估的离谱。因为这意味着当前是它盈利能力最好的时机,如果一家公司在盈利能力最好时,也只能获得5%左右的投资回报(相当于20倍的市盈率),那么当盈利出现下滑时,可想而知,这项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必然会低于5%。(从这一点考核周期性行业,任何一个处于周期顶峰的公司,给与他们高于10倍市盈率的股价,显然就已经开始有点离谱)。如果从乐观的角度考虑,石油价格从5年之后才开始下滑,那么在价格下滑之前的“现金流入贴现值”是支撑它的市值的主要因素,大约占到其内在价值的80%的份额。即便我们极度乐观的估计在它达到顶峰时能够获得当前两倍水平的现金流入,恐怕也是较难支持20倍市盈率下的股价水平。那么,这项投资即便在最为乐观的角度考虑也是很难超越10%的年收益水平。(如果从乐观的角度考虑,想来中国石油还是有可能可以支持8-10元的股价水平的;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对美元投资者的诱惑,可能可以再高一些。)问题出现在“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并非总是同步而行。如果从“交易价值”来考虑,“中国石油”完全有着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并且这一概率不一定很低。这就牵扯到“内地资金”的偏好与由此带来的“定价权”的问题。并且从“交易价值”考虑,还有一个“虚无的价值”就是中国石油即将回归A股市场,即便这对于中国石油的内在价值没有多少正面作用,但在牛市氛围中,人们还是会极度正面的思考着的这一问题。如果从“内地资金”的投资思维模式考虑,资源类行业的股价顶峰很有可能出现在“资源价格的顶峰前夜”,而不是出现在“内在价值”与“股价”关系的转折期。但,问题在于,股票市场内在的长期规律预示着,它最终还是需要体现出相对真实的事物。在这一点上,是选择假装糊涂还是冷眼旁观就要看每一个参与者的喜好了。最后,“内在价值”与“交易价值”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最为明显的特征无非在于“必然性”的概率之上。相对而言,“交易价值”可能会显得更加善变,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知明天其他投资者会想一些什么。不过想来更多的问题还需每一个投资者自己去权衡,毕竟只有经过自我思考的结果才完全属于我们自己。[中国石油的估值]事实上,就是可以采用上图,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相对于其他增长型行业而言,现金流模型比较容易计算长周期行业的估值。首先,中国石油的增长率在未来应该是属于非常低的水平,比如我就怀疑它是否能够在未来数年保持5%的增长率水平。这里计算增长率,仅用开采量来考核,而非营业额。对于资源类公司而言,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产能的考核。并且,我们还要假设长期来看,石油的熊市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碰到熊市,比如石油价格在40美元下方(实际上也有可能跌到30美元的水平),对于中国石油而言,其净利润水平就会跌到2003年之前的水平。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区分两种情形来得出中国石油的“乐观估值”和“悲观估值”。1)乐观估值:假设我们在5年后迎来熊市,而未来5年时间保持2007年的价格水平(或略高,比如最高上涨到100美元/桶),5年之后出现价格缓慢下滑直到下方区域。在这一情形下,中国石油的合理估值大约应该在8-10元左右。2)悲观估值:假设2008年冬-2009年春是石油价格的顶部,之后石油价格开始出现下跌,那么中国石油的估值就只有4元/股左右。我认为出现这一情形的概率也不低(这一概率在去年的文章中提到过:当时的想法是有可能出现,2008-2009年出现90美元以上,并且结束这一轮牛市)。对这一些的判断,也是我没有在8元/股的时候没有买入中国石油的理由(呵呵,如果买了账面上还是有不错的收益的,只是我不期望获得违背价值判断的收益)。单从“交易价值机会”考虑,因为有着中国石油回归的现实,股价上涨看起来也是高概率的事件。这样的诱惑,有的时候的确很难抵御,但还是需要咬紧牙关来抵御。(自嘲或是自我安慰 :D )再说到巴菲特的操作,在12元上方开始卖出中国石油,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卖早了,而是有可能“已经”冒了一些原本不该冒的风险。[补充:现金流贴现模型中的分红]对于多数非长周期型企业,类似平缓增长的消费类型行业而言,“分红”、“未来净现金流入”和“估值”之间是另外一种情形(在味千拉面的案例中提到过)。但对于中国石油这一类长周期型公司而言,考虑估值时可能需要这样考虑分红的问题。首先,从结论角度考虑:(1)在周期牛市中越多分红就会越提升其内在价值;(2)上面所做的现金流贴现模型下的估值,如果结合了较低比例的分红,那么就容易出现估值结果被高估的情形。(比如,如果中国石油在未来5年的分红比例只有30%的话,那么它的“乐观估值”就无法达到8元的水平,而可能仅仅是6-7元左右的水平)。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就是出于对“当期净现金流”的再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如果当期净现金流全部用于分红,那么这一分红现金的价值就是10%的年回报率的资产(投资者可以将分红重新投资到10%以上收益率的项目当中)。而如果中国石油决定将当期净现金流的大部分用于对石油业务的再投资,那么情形就不是很妙,因为基于我们对石油行业周期性的判断,目前所投资的自己部分,几乎很难获得10%的内部收益率。(中国石油在投资这些项目时,当然可能会按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计算内部收益率,并且告诉外部投资者他们所投资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于10%,但现实当中这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于是,就相当于,这部分在投资所实现的是“负现金流”,需要从估值结果当中去除,因此也就让估值有所下滑。[续谈交易价值]不得不在此补充声明,股价并非每时每刻都在反映着它的真实价值,有的时候甚至可能偏离很远。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我的这样的文章而改变你对中国石油的认购或在2级市场上的交易。中国石油A股,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开始相对真实的反映其内在价值,也许是3年后、也许是10年之后,但这之间是否是先上涨到60块之后再开始回归,这就不是我所能判断的事情了。所以,如果因为我的文章而没有买入,进而损失了它的“交易价值”,也千万别找我的麻烦。 :)[完]
freelight123

16-09-25 18:04

0
吴向宏男
认证:美国United China Fund创始合伙人
 吴向宏简介:美国United China Fund创始合伙人。专注于美国PE投资机会。www.unitedchinafund.com。吴某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交官,美国高端PE公司Manatt Jones中国首代,美国思科公司(cisco)大中华区副总裁,颐和资产CEO等职位。

认为 “泡沫崩盘时间不可预测” 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大的泡沫崩盘都有非常明显的迹象。以我个人来说,预测两次A股崩盘、预测比特币泡沫崩盘等等,时点都准确到了月为单位。房地产由于其流动性低,预测崩盘时点较困难。结合整个中国经济的状况,我认为中国房地产明后年崩盘的可能性甚大。
freelight123

16-09-25 17:47

0
1)如不发生黑天鹅事件,人民币必然继续贬值,并且存在急速贬值的可能性。央行政策目前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2)人民币贬值和你如果配置手上人民币没有关系,因为人民币本身不受人民币贬值影响。
3)如果要通过汇率套利,可以配置外币资产。美元资产我一直建议为首选,但考虑到美国选突然出现不确定因素,我认为目前也可以考虑日元或欧元资产,这二者在美元资产万一出现问题时会是首选的避险资产。
freelight123

16-09-25 17:45

0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本文由[美股投资MCorleone]发表MCorleoneCFA·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身边的朋友得知我去年拿到CFA并且又创办了对冲基金后,纷纷向我祝贺,随后开始询问我关于家庭资产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资产该如何配置?市场上产品这么多,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每种产品该买多少?房子又涨价了,是不是继续购置房产?
我也陆续以朋友的名义给很多家庭或者个人提供了针对他们不同情况的投资理财建议和家庭资产配置建议,在这里总结一下,希望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本人虽然处在美国,但是文章的投资理念和资产分配逻辑大部分同样适用于中国。
先看两个生活中真实的例子:
家庭a:夫妻结婚一年,年龄27岁左右,宝宝刚出生5个月,丈夫年薪10万美金左右,私营企业,妻子因为生孩子之前辞去了年薪5万美金左右的白领工作,目前家里一套房,有贷款。妻子之前做过助理交易员,帮助老板进行一些大宗商品交易,丈夫对金融市场不熟悉。
家庭b:夫妻两人结婚10年,年龄40出头,孩子高中在读。丈夫之前创办公司国内上市,家庭基本上财富自由,房产自住一套,投资三套,每年有固定房租收入6万美金左右。房产均无银行贷款。夫妻两人无金融背景,对金融市场不太熟悉,也不愿意进行主动理财。
由于都是多年的朋友,他们也比较信任我,所以对家庭资产情况都告知比较详细。首先跟两个家庭详细了解资产情况,工作情况,风险偏好等情况。根据a和b两个不同的家庭,我给他们的建议也不同。文章的末尾我会给出两个家庭的配置情况。在这之前我们先看在理财和家庭资产配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概念:
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假设按照工作开始有收入之后开始理财,一般来讲,一个普通人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22岁或者研究生毕业25岁开始工作。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
25岁到40岁这个阶段是财富初期积累阶段,刚刚开始工作,随着在公司工作年限增长,职位得到提升,工资也会越来越高,这段时间从一生来看投资期限比较长,风险可承受能力很强。(注意我这里并不是用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是客观来讲,风险偏好完全是主观因素)
41岁到65岁是财富增长阶段,在大型企业工作的一般会做到中层或者私营企业中上层,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是时候思考退休后的生活,投资期限偏中期,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相对于第一阶段较弱;
66岁到90岁大多数人选择在60岁以后退休,开始享受退休生活,失去赚钱能力,主要指的是工资收入,只能依靠退休金或者年轻时攒下的钱的投资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投资期限也仅仅剩下20年左右。
家庭a:夫妻都比较年轻,处在上述投资期限的第一个阶段,总体来讲,整个家庭理财投资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很强。
家庭b:处在中间位置,相比较对于a家庭来讲投资期限较短,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是比a家庭稍弱。
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一般是从投资人主观角度来看,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第一种情况,你有80%的概率获利得到100块钱,第二种情况,你有20%概率获利得到400块钱。从数学期望角度来看的话,两种情况期望收益是一样的,都是80块钱。情况1 =80%*100=80;情况2= 20%*400=80。比较保守的人会选择第一种,比较喜欢冒险的人会选择第二种。在投资里面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人是风险偏好型,一类人是风险厌恶型。选第一种的我们称之为风险厌恶型投资人,选第二种的称之为风险偏好型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风险厌恶型投资人会选择风险较小的资产进行投资,比如债券;风险偏好型投资人一般会选择收益率风险大的资产进行投资,比如股票,外汇,大宗商品,金融衍生产品等。
家庭a妻子之前做过大宗商品助理交易员,对金融市场产品有一定了解,夫妻两人都属于风险偏好型投资人。
家庭b夫妻两人都是技术背景,对金融市场产品不是很了解,由于年轻的时候在股市亏过钱,不再相信股市,对股市有抵触,目前所有的资金都在房产,理财产品和债券类投资产品。他们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人。
投资品种
现在市场上可以投资的产品无非是下面几种: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大宗商品,外汇,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等。
外汇,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是一般投资人很难触及到或者比较复杂的投资产品,我在这里就不着重推荐。我们主要看股票债券,黄金,地产,大宗商品。
下面先看一下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市值情况:
截止到2015年中旬,整个美国债券市场的市值达到了$39.4B美金,也就是39.4万亿美金,债券市场的市值是股票市场市值的1.4倍,整个美国股票市场市值在$ 24.6B左右,这个数字什么概念?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美国股市市场比中国,日本和欧洲三个国家和地区股市市值加总起来都大;中国a股股市65万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10B左右;中国2015全年GDP在64万亿人民币,接近$ 10B;美国2015年全年GDP在$18.6B左右。
我们再来看股票债券和黄金在过去200年内的历史回报情况:

The stock investor would have turned his $ 10,000 into $5.6billion.  The bond investor would haveturned his $ 10,000 into $8 million, and the gold investor would have turned his$ 10,000 into $26,000.  That i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nearly two centuries, stocks have generated an averagereturn of 7% in real, inflation-adjusted dollars.  Bond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generatedaverage real returns of 3.5% but these are far less uniform than stock returns.
假设196年以前,分别投资1万美金到股票,债券和黄金,196年后,投资于股票的1万美金将变成56亿美金;投资与债券的1万美金将变成800万美金;投资于黄金的1万美金相当于2万6千美金。通过对比可见投资股票的收益要比债券和黄金高出很多。
过去两个世纪里,投资股票的年化平均收益率(通货膨胀调整后)约为7%,投资债券年化平均收益率为3.5%。
大宗商品师周期性比较强,目前来看,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仍处于低位,就目前来说长线投资人可以配置少量大宗商品。
全天候策略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Associates(AUM$ 160B,管理1600亿美金资产)创始人Dalio对普通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和投资策略,TonyRobbins采访了Dalio关于全天候策略阐述,写在了他的一本书里MONEY:M ASTE R THE  GAME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作者也将Dalio的全天候策略进行了回测,即使在2008年的时候整个市场跌了50%左右,但是全天候策略仅仅跌了3.94%!Amazing!是不是!插播个小广告,我们的对冲基金ParetoneCapital普锐资本也将于明年推出类似于全天候策略的产品,回撤较小,投资回报相对稳定的产品。
下面这个链接是桥水全天候策略白皮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www.bwater.com/resources/all-weather-story.pdf
Dalio说四种经济情况下可以影响资产的价格,对经济学基本概念不懂得朋友建议读一下曼昆经济学原理。
1.  通货膨胀
2.  通货紧缩
3.  经济增长加速
4.  经济增长放缓

四种经济情况下会最终影响这些投资资产价值的涨跌:
1.  超预期的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
2.  通货紧缩
3.  超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
4.  不及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
下列图标展示了在何种情况下哪种资产表现最好:

如果对上述复杂经济情况判断不清楚的可以偷懒,看下面图表:

这是Dalio的投资建议:
30%配置股票,40%配置长期国债,15%配置中期国债,7.5% 配置黄金,7.5%配置大宗商品。
这是我的改良版:
30%配置股票,40%配置长期国债,10%配置中期国债,5% 配置黄金,5%配置大宗商品,5%配置风险投资或者私募股权投资,5%配置房地产。整个策略的好处是资产更加分散化,风险相对来说更小,也添加5%风险投资或者私募股权投资说不定可以为投资回报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我们的基金的全天候策略产品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关于房产
为什么我单独把房地产拿出来说,因为不得不说中国人实在是太热爱房地产投资了。有了钱,有了积蓄后,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购置房产。我的观点是,房子一套自住,再加一套可以度假的房子即可。来看几个例子:
朋友a,原来在国内做传统行业,积累了一定财富后开始来美国做风险投资,房产国内美国都有,之前在跟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之前有朋友忽悠他在马尼拉买了一套房子,还雇了管家帮他打理,他一年去不了一次。管家还经常打电话烦他,所有房子的小小的事情都要经过他同意,他也是烦的不行,房子自从买了之后一直闲置。后来我建议他直接把房子卖掉,先不说未来能不能增值,每年房子维护维修费用,雇管家打理的工资费用,因为小小繁琐的事情都要来烦他。
朋友b,国内上市公司早期员工,拿了很多股票,目前国内企业上市公司中市值应该排前三。卖了股票后,他老婆就想买房子,杭州买了好几栋后,还要去上海买。我的建议,房子这么多无论是自己住还是投资都够了,况且房价这么高,现在去接盘的概率比未来增值的概率大,房子这个投资品种如果买在了高点,也有可能一套套个七八年,流动性还比较差。
朋友c,也是文中提到的b家庭中的朋友,家庭背景就不多介绍了。他有做房地产朋友建议他把住在硅谷湾区(贴湾区图)的房子卖掉,去买佛罗里达的房子。幸好,我及时制止了。湾区本身房价就是处在整个美国的前列,主要原因是位置好,气候好,基本上科技公司总部都位于湾区,当然这里还有著名的沙丘路SandHill Road,世界上最顶级的风险投资和私募公司所在地。我之前发过一篇帖子关于湾区的房价,大概思路是目前来看湾区房价上涨空间有限,但是下跌空间也是有限。我跟朋友说,你去了佛罗里达,也没有什么朋友,想吃点中餐可能要开好几个小时,夏天的时候非常热,所有的朋友也都在湾区,你去买了房子就跟你老婆小两口过日子吗?后来他也听从了我的建议,及时停止卖硅谷房买佛罗里达房的冲动。
朋友d,是深圳某房产中介销售,在深圳房价起来之前屯了好多房,现在基本是亿万富姐了。这种案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首先你有钱付首付,其次你有魄力,然后你对整个房地产行业嗅觉比较灵敏。如果有条件投资股票债券等流动性好的产品,我是不建议大部分资金去投资房地产的。
下面我们来先看一张图下美国住宅地产过去100年的价格指数:

The average annual home price increase for the U.S. duringthe whole 1900 - 2012 period was only 3.1%/year -- just a shade better than theinflation rate of 3.0%/year.
过去112年,美国住宅房地产价格平均每年涨幅只有3.1%,仅仅比每年的通货膨胀率3%高一点。
我最喜欢给大家看图,直白,简单,易懂:
下图是1988-2013年投资房地产和投资标准普尔指数回报的对比。

The Case Shiller home price index (red) versusthe S&P 500 Index (blue) since 1987.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下图是1975年以来到2015年房地产价格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的回报情况:

下图是1928-2008年投资美国住宅和股票市场回报的对比:

下面这个图表更加简单直接,直接给的投资回报:

这里总结一下直接投资房地产的一些额外的支出:
买房之前的费用:除了支付房地产全款之外,还要支付买房子之前需要支付的房屋检查费用,房屋估价费用,支付给房产交易中心Titlecompany 的费用等等。
利息费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我们贷款买房需要支付的利息到底有多少。一栋100万美金的房子,假设银行利率是5%,30年固定按息还款,基本上30年下来付的利息也要100万美金左右。
税和保险:在加州地区,房产税一般1.15%左右,也就是100万的房子,每年支付房产税1万多;100万房子一般一年保险在1000-2000美金左右,当然房子的位置,房子的新旧程度,以及保额不同保险费用也不相同。
房屋维修费用:如果你买的是新房恭喜你,前期你会省下一些钱。如果你买的是老房子,至少要简单装修一下吧,房子内外刷漆,如果房顶有问题要进行屋顶改造,所有家具要换要维修的,或者简单做一下房屋内部改造。我之所有把家具列出来,其实并不是想说美国家具家电多贵,而是美国人工成本太贵了。举个例子,之前我们家里换了个抽油烟机,油烟机800美金,安装费用650美金,这不是个坑嘛。请注意,美国买家电不是像国内一样免费安装哦,都是需要自己或者额外支付费用请别人帮你安装。
卖房子支付费用:在美国一般来讲,房子的买方和卖方都会找自己代理的中介,一般是由房子的卖方支付,总共需要支付房子成交金额的6%,买方代理拿3%,卖方代理拿3%。
所以对房地产投资,我的建议是自住一套,度假房一套,可以适量投资一些房地产基金,REITS。
最终的投资建议:
家庭a:留存现金15%-20%,未来20年内除了付完现住房子房贷,可以再额外购置一栋房产。工资收入抛去家庭生活必须开支外40岁以前可以都将钱投资到股市进行定投,少部分可以投向债市,股市和债市比例大概80%:20%,当然可以按照我上面的策略进行黄金大宗商品和私募的投资。40-60岁之间,整体资产要从股市要债市转移,这段时间内股市债市比例大概60%:40%。60岁以后,债市投资要占到80%,甚至90%。
家庭b:留存现金10%,房地产不需要再购置,目前总资产中股票和债券投资比重可以在60%:40%,可以有部分钱投资风险投资,他也是我们普锐资本的投资人,他同时也决定投资我们家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60岁以后,债券投资要占到80%以上。
本文由[美股投资MCorleone]发表·MCorleoneCFA·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万点

16-09-25 17:19

0
人人好赌
freelight123

16-09-23 17:16

0
A股投资者结构分析:三足鼎立,谁主沉浮 

投资者结构是影响股价变动的重要环节,股价变化主要表现为市场特征及风格,所以研究投资者结构利于把握市场波动特征及市场风格变化。P=PE*EPS。PE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风险偏好的变化,而影响风险偏好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结构;投资者结构成为影响市场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投资者对不同风格标的偏好影响市场结构。

投资者结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增量主要是养老金、海外资金及其他大类资产阶段性配置结构变化带来的股市增量资金;存量角度影响一般法人持仓的主要是解禁、增发及增减持等;个人投资者分析年龄、受教育水平、资金规模与成本等因素,机构投资者分析资金规模、期限结构、资金成本与金融工具等影响。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类型投资者标的偏好有所差异。目前我国A股市场流通市值占比最高的是一般法人,达60%,但交易占比最小;机构持有市值占比15%左右,个人投资者市值占比25%,成交量占比竟达80%!从标的特征而言,简单构建的偏好系数显示:个人投资者偏好低价、低市值标的,不关心市盈率,对ST标的偏好较高,同时对于高价标的偏好近年来有所提高;一般法人投资者偏好高价、高市值、中等市盈率标的,近年来对低价标的持股占比提升;专业机构偏好高价、高市值、低市盈率标的,2015年来对低价、低市值标的偏好有所提升,对ST股票持股占比提高;从行业偏好角度,个人投资者偏好贴近生活类行业,标的分散;专业机构投资者偏好知识密集型轻资产行业,一般法人偏好资本密集型重资产行业。

个人投资者理性程度与其年龄及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从年龄层面,40岁以下投资者呈现“暴力追涨,急跌不走,震荡撤”的特点。从资产规模层面,呈现小资金套牢不走,大资金离场及时,提前布局的特征。从受教育程度方面,近年来大学本科投资者占比迅速提高,长期看市场将日趋理性。

机构投资者中绝对收益投资者占主导,短期基金专户将成边际主力,长期海外资金为最大边际增量投资者。目前机构投资者已形成公募、保险和私募三足鼎立之势。1)公募未来对市场影响将日渐衰微;2)以私募资管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者将引领市场偏好;3)保险和社保持仓目前维持高位,保险放开沪港通渠道,长期而言对A股存在挤出效应,地方养老金入市时机尚未成熟。4)信托市场影响昙花一现,2015年伞型信托清除后,股票投资规模及占比回归常态,监管收紧,未来信托资金增量入市空间有限。5)RQFII政策放松,深港通正式开通,沪港通额度放开,未来A股完全纳入MSCI将带来1.5万亿增量资金,海外资金长期来看为A股最大边际增量因素.
wenjiagang

16-09-15 10:09

0
人人好赌,还认为自己比别人的赌术高
freelight123

16-09-15 09:57

0
价值发现:熊市买股,如何不倒在黎明前?导语:
“投资炒股最大的风险是:牛市买股”,熊市买股理论上必然比牛市更安全,可漫漫熊途必然会让不少小伙伴掉队,如何不倒在黎明前?秀哥今天青岛 @价值发现 ,一位喜欢熊市买股的老司机和大家聊一聊。

——正文——
·投资起源·“地产景观设计师炒股”
问:您哪年入市的?为何会进入股市呢?
价值发现:我1998年参加工作,主要在房地产领域主要做景观设计,2005年下半年进入股市的,当时只是少量资金随便玩玩。最初入市理由很简单,相比2000年时社会财富积累了很多,但股市还在1200多点的低位,觉得股市有机会,就开户进入了。2008年大量资金入市,当时投入了48万,几乎是全部家当了。那会儿也算是高薪一族,入市资金全部是工资收入,是正真投资的开始吧!

问:这些年股市挣钱了吗?整体收益如何?现在管理几位数的股票资产?
价值发现:整体来说从股市还是赚了不少钱的,从2008-2015年8年时间复合收益率在15%以上,还算不错。,2016年的收益率在10%以上。前几年收益率较低,从2013年开始收益率开始大幅提升,最低也在20%以上,主要是商业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水到渠成吧!目前的股票资产在7位数,期望不久的将来突破8位数吧!

“要么自己变成巴菲特那样的人,要么找到巴菲特那样的人,都不容易!”
问:您如何看待股市投资这件事?
价值发现:股市投资专业性极高,借用杨天南的原话:投资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变成巴菲特那样的人,要么找到巴菲特那样的人,两条路都不容易。
股票投资是很难的,对大多数人不靠谱。但如果你对股市很感兴趣,且喜欢学商业知识,喜欢阅读财报,喜欢思考,喜欢专注的做事,那依靠股票实现财务自由,还是靠谱的。

问:如何配置家庭资产的?各项比例是什么样?预期年化收益率是?  
价值发现:我的全部资产都在股市里,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是我的原则,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5%—20%左右,当然最低达到10%一线我也可以接受。

“三聚氰胺后伊利一年赚2倍,觉得估值高了卖出,没想到后来涨了15倍”

问:您的投资之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有发生什么变化?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各阶段收益如何?
价值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学价值投资懂得皮毛,却砸锅卖铁买入*********
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到2007年年底。刚入市阶段,由于投入的资金较少,所以并没有太深入研究,懂得一些价值投资的皮毛,买过$万科A(sz000002)$  盐湖钾肥、山东铝业、$中国石化(sh600028)$  等股,选择的都是绩优股,但都拿不长,总体上没赚多少钱。那时候,从网上看了许多林园和但斌的投资理念,也看了许多有关巴菲特的书籍,感觉自己对投资很懂了,开始大笔资金投入,事后来看只是懂了一些皮毛!
这期间最悲催的是:2005年年底5元买入1万股万科,却在4.5元卖出了,那可是万科当时调整的最低价格呀!没过很长时间,万科最高涨到了70元,这件事情对我的刺激是很大的,从此开始潜心研究企业和行业的基本面,开始价投之路。

*********伊利黑天鹅后赚2倍卖出,以为赚够了,没想到卖飞了********
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2012年。经过前几年的学,2008年的时候,感觉自己对股市已经了解很深入了,而且股市已经大幅调整了,我的主力资金开始入市,从3800点开始买入,一直买到1664点,应该说整体的布局还是不错的,但这个阶段的整体收益率不高。因为对估值和分红因素看的太重,对行业前景判断方面的知识欠缺很多,很多时候陷入了“价值陷阱”里,比如比如苏宁电器和海油工程,投资时其行业前景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但认识不足;铁路物流、赣粤高速、天津港、大秦铁路等成长性明显不足,市场长时间给予低估值,所以整体收益有限。

这期间对伊利股份的投资对我触动最大。我在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前后买入5000股伊利,后来将一部分长江电力的股票换成伊利,总持股接近1万股,均价10元左右。2009年年底的时候,不到一年多涨到30多元,我感觉估值有点高了,便开始清仓出货,斩获2倍左右收益,换成其他低估值的股票了。卖完后感觉投资很成功,结果拔了鲜花种上了野草,伊利股份后来增长了15倍左右,不折不扣的大牛股啊。[PS:前面说的是未前复权的数据,后面15倍应该是前复权了的数据。]
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失误原因,还是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判断不准确,没有信心,导致没拿住。从那时起开始对企业进行深度研究并长线持股,目前我的持股周期大概在5年左右。
********大量学后,建立系统的投资方法********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至今。对价值投资有了深度理解,有了系统性的投资方法:
行业层面,主要选择大容量存续时间长,可以出大市值的行业。个股层面,主要选择综合竞争优势突出,行业地位卓越,成长性较好的行业龙头;时机选择上,主要选择大盘在熊市里或者行业危机时刻买入股票,比如塑化剂以后买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的机会等等。其他时候买入机会非常有限,只能等,所以我也不会轻易卖出。
这个阶段商业书籍读的比较多,比如《定位》系列丛书,《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件》,创新系列丛书,各种商业传记类。书读多了,对价值投资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行业前景分析,企业管理,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等方面有了系统性的认知。
价值投资本质上是赚取企业发展的钱,顺便赚一点市场给的钱,而不是本末倒置。按照这个思路,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企业估值就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了,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这两个重点而展开工作,思路豁然开朗。
2015年投资收益率25%,利润回撤15%左右,基本合格。我在4000点以后开始减仓,原计划是在5000点以后仓位控制在50%的水平,但实际上只减了3成仓位,大盘暴跌时还有70%的仓位,知行合一确实很难。

·投研理念 ·“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问:您当前的投资风格偏向哪种?
价值发现:我的投资风格属于典型的价值投资,但会兼顾到成长性,买入标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以分红为主的纯价值股,比如福耀玻璃、双汇发展、国投电力,招商银行,其实成长性也不差,只是市场疏忽了,这就是机会;另一种是适中的成长性+合理的估值,比如贵州茅台、伊利股份、复星医药、五粮液、中国平安等股票,兼顾成长与估值,长期来看收益率不错。

问:能说说您对价值投资的心得的体会吗?
价值发现:典型的价值投资就一句话: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第一方面,需要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这需要从行业需求、行业竞争态势、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具备的竞争优势、产品的客户体验、企业的财务验证指标(最主要的是ROE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后才可以得出结论,一点都不容易的。第二方面,合理的估值,需要从分红指标,成长性预测,发展的确定性方面,利率折现指标等方面进行平衡,得出最终结论,也不容易。所以说就这两点得一辈子去学,去感悟才有所得的。

问:您现在的研究范围主要偏向哪方面?
价值发现:主要选择六大行业——日常消费品行业,医疗保健行业,能源行业,金融行业,科技行业,优势制造业——里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研究。然后就是坐等投资机会,说得不好听一点,我天天在等危机事件的发生啊!那可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呀!

“研究公司的七个维度”

问:您是如何研究公司的?
价值发现:我研究公司有个模板,大概有几点:(1)归入七种投资模型里面的某一类,每种模型的关注重点不一样,所以归类很重要;(2)从行业发展空间、市长率提升水平以及价格提升水平几个方面对公司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3)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型,并找出公司的竞争优势或者护城河;(4)对管理层进行评价,主要从战略制定和执行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5)从产品角度进行评价,比如产品定位,客户体验等等;(6)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主要是找到直接竞争对手以及分析公司在行业中的定位进行评价;(7)通过财务指标进行验证,最关注的是ROE指标以及负债率,负债率太高的一般就放过了。

·交易体系·“选公司的六个方面”

问:单就选公司而言,主要看那些方面?
价值发现:选择公司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龙头,至少是行业前三甲或者细分子行业里面的老大,这样会聚焦,研究有深度,强者恒强是永久的真理,但同时需要关注商业趋势以及颠覆性创新对行业的冲击;(2)ROE指标长期在15%以上,这一条会过滤掉大部分企业(3)管理层相对优秀或者有改善的迹象;(4)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可以清晰可见的发现四中护城河里面的一种;(5)产品力方面的判断,产品的客户体验一定要好;(6)资产负债率要适中,高负债率一般不碰的。

问:如何给公司估值?您觉得估值这件事情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价值发现:估值方面大家公认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其实是没法具体操作的,缺乏实用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不错的。我主要是用综合估值的方法,通过历史最低估值、PE、PB、ROE折现、总市值法等综合考虑得出自己认为的合理估值,在合理估值以下找到一个最高的买入点,然后越跌越买,单只股票最高可以买到总仓位的20%。

问:目前的投资决策流程是怎样的?
价值发现:我自己建立了60只左右的股票池50只A股+10只港股,常年跟踪研究,每年中报和年报以后会归类,会剔除会增加,总量不变,并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合理预测。剩下的就是等合理的买入价格,没有买入机会就等着,小机会小买入,大机会大买入,差不多就是这个流程。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就看看,晚上工作2到3个小时,周末2天全天工作,出财报的时候忙一点,其他时候时间基本够用的。

******买入后如何跟踪?******
问:如何做好后续的跟踪,主要看哪些方面?
价值发现:常年跟踪投资标的,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中报和年报,这里面信息含量最多,最值得研究(2)行业的竞争格局,是集中了还是相对分散了,这需要有个判断(3)行业前景判断,这一点也重要,需要搜集资料自己进行研判(4)平时公司的一些新闻报道跟踪(5)**上面一些球友对公司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值得关注,会发现自己的思维盲点。

·交易与风控· 做到长期持股两条:对企业深入的了解

问:您是如何买股的?
价值发现:我是守株待兔模式,提前选择好投资标的,确定好最高的买入价格,坐等机会,小机会小买入,大机会大买入,就这么简单。一般在六大行业里面选择企业,确保一定的行业分散性,不能全仓进入一两个行业,这样波动性太大,心理层面受不了。
仓位管理方面的原则是高估值低仓位,低估值高仓位,熊市里仓位逐渐加高并最终满仓,随着股指提升逐步降低仓位,牛市里仓位是逐步降低的,具体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的。

问:您持股有5年多,怎么拿得住那么久,能分享下您的经验吗?
价值发现:我的持股周期一般是5年,凡是达到5年持股的基本上无一亏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想要拿的长久必须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有强大的信心,有深入的企业研究,这个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坐电梯是常事,长线持股避免不了,通过一定的仓位控制可以提高心理层面的承受力。

问:长久持股需要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能分享下您的经验吗?
价值发现:要做到对企业有深入了解,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行业容量还在扩大或者说至少行业总容量不能萎缩,这是基本前提;(2)企业综合竞争优势非常强大,行业地位突出,护城河清晰可见;(3)企业领导人具备企业家精神,这需要长期跟踪才可以得出结论;(4)财务指标支持定性指标发面的判断,互为依据。差不多通过以上几点就可以得出结论。

问:不少投资者会出现患得患失的情况,涨了觉得买少了,跌了却又觉得买多了,您是怎么克服的?
价值发现:这个没办法,我个人感觉通过以下几点可以缓解:(1)多读书,多长见识,书读多了自然会有定性的,这是最基本的;(2)利用仓位进行风险控制,其实股票反弹以后我心里也会有波动的,一旦我感觉自己的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就降低仓位,直到自己感觉舒服位置,跌了很简单,就两个字:买入,不断地买入,我从来不怕跌的;(3)一般来说跌了以后我的情绪都比较稳定,自己可以判断出价值的,所以一点都不担心的;但涨了以后会有一点波动的,这个因人而异的,尤其是价格超越自己的估值以后,谁不想享受一点泡沫的快感呀,这个时候就强迫自己减仓位,提前制定计划,降低仓位。

“股市大风险:牛市买股”

问:对于投资风险您是如何理解的?
价值发现:最大的风险就两条:第一,选错股票,这对长线持股是致命的,比如我投资港股曾经的重仓股$博士蛙国际(01698)$  ,血本无归,归零啦。博士蛙当年头顶儿童第一服饰以及超额认购上市资金冻结王的巨大光环,成长率在40%以上,确实很诱人,当价格从6块多调整到3元左右开始买入,一直买到最低点1.2元左右,大概55000股,成本是2.28港元,其实买入的价格还是可以的。

后来分析失误在于:(1)对港股生态系统了解不深,对老千股没概念,压根没想到公司财务造假(2)对博士蛙的商业模式了解不深入,它那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财务造假是不可有那么高的增长率的(3)巨大的贪婪心,当时觉得如果能够反弹到原来的高点会赚很多年,但把风险控制忘到脑后了。这需要提高自己的商业洞察力,还有就是适当分散一些做有效的对冲;
第二,牛市买股,也就是高位买入,这个风险是致命的,这是贪婪之心,所以大部分人赔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应对之法也是两条:第一,不断的学,提高自己的商业洞察力,第二,熊市买入,持续修炼自己的贪婪之心和恐惧之心,反心理操作。

问:漫长的熊市大部分情况下会磨光多头的信心。
价值发现:我对投资标的都有合理的估值,只要在我认为可以买入的价格以下,基本上是越跌越买的,最多可以买到20%的仓位。其实我关心的不是熊市,而是价格,只要价格足够低,我会一直买下去,按照5年的周期来考虑。
为了防止风险,有三条原则:(1)单个行业最多占到总仓位的25%,不能突破的(2)只买行业前三甲,很多时候只买老大,老二都不买的(3)限定行业,基本上是在稳定性较高的行业里面选择的,大行业大容量,避开强周期性行业的。
我的风控,主要是两条:(1)主要靠仓位控制,不轻易满仓,也不轻易空仓,通过仓位控制可以避免大部分风险。(2)熊市买股,牛市卖股,危机时刻买入,歌舞升平时卖出。

“提高商业洞察力:多看成功人士自传/行业书籍+利用生活常识+识别大趋势”

问:您在谈论投资的时候,很强调商业洞察力,但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很难修炼的,提升这种能力有什么建议吗?
价值发现:提升商业洞察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1)阅读成功人士写的自传或者行业性书籍,比如阅读电器城的前老板写的书《从优秀到卓越到陨落》,可以了解零售业经历的几种商业模式,在行业转折点企业如何应对等知识,这对提高商业洞察力有很大的帮助,就是阅读再阅读,但必须是成功人士写的书,这一点很关键;(2)利用生活常识去观察生活中家庭生活开支的走向,原则上来说家庭生活开支的走向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这确实是一个小诀窍,比如外卖的兴起以及可替代品的增加一定会打击到速冻食品和方便面食品,看看三全食品和康师傅的年报会得到验证的;(3)大势不可违,比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家都看得到,但负面因素则是百货商场、超市、电器连锁店开始衰退,那一定不能在衰退行业中去寻宝,这太危险了,大的商业趋势还是容易去发现的,接下来就需要应用自己的商业知识去分析在新的商业趋势下什么行业开始兴旺,什么行业开始衰退,去寻找商业机会。基本上就这三条吧!

问: 你眼中的投资高手是什么样的?
价值发现:我眼中的投资高手都是投资成功人士,一方面投资很成功,另一方面投资逻辑清晰。我推崇的投资高手有高瓴资本的张磊,高毅资产的邱国鹭,这两位属于大咖,其他的还有杨天南、张可兴、段永平、林劲峰、梁军儒、李杰、黄建平等。

问:能否推荐几本您觉得有价值的书,并说明您的理由。
价值发现:我有好多书推荐的呀:投资中重要的事》,把投资心理层面的东西说的一清二楚,说出了投资的本质,投资的精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全本,这个需要自己去搜集目前还没有出版的,巴菲特通过股东信件说出了投资的本质和企业经营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商业经营方面的好书籍。
《定位》系列丛书,这套书籍是关于营销定位的,对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非常有帮助,在企业战略方面、管理方面、产品定位方面都有涉及,属于经典。
《创新者的窘境》系列丛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理解企业战略转型太关键了。
freelight123

16-09-15 07:50

0
《三体》对宇宙的想象是震撼人心的,但对“人类”自身的想象是欠缺的。
人类的进化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物个体的进化,形成劳动语言思考学的能力;
第二阶段的进化是群体组织的进化,形成了氏族家庭民族和国家;
当个体和组织的开发都达到极限时,会出现第三阶段的进化。
这次进化有两种可能:人类创造出智慧生命,或人类将自己与智慧生命融合。
不管这两种进化哪一种成真,也许,在此悲观的预期,大多数现有人类,都将成为蝼蚁。
freelight123

16-09-14 12:21

0
平常市:不同业绩上涨类型引发的股价上涨的可能幅度与应对策略
本帖,是排除了大熊市、大牛市的年份,只就类似于2016年这类年份(大盘指数没什么大行情,也不会有太大跌幅的年份),对不同类型的业绩增长引发的上市公司可能的涨幅做的一个大致统计,并提出的应对策略。
一、周期类行业的业绩触底反弹导致的对应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致的可能涨幅一般为30%-50%(操作此类股票盈利的难度系数,5颗星)
比如,今年煤炭、钢铁的价格出现了触底反弹,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一些对标公司的股价反弹上涨。
从可操作性角度来看,小妹是反对普通的投资者参与此类行情的。经验非常丰富的对周期性行业研究较深的保守型投资者,一般参与此类行情并盈利的问题不大。这种行情,对大部分人来说,可操作性较差。当这类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的产品开始触底并出现涨价时,股价并不会跟随着上涨,一般是产品价格反弹到一定幅度并出现加速上涨时,对标的股票快速几天大涨,就把30%-50%的股价涨幅涨完了。等普通投资者发现时,追涨进去,基本上都会套在顶部并以亏损结束。而且,更难弄的是,这类产品价格刚开始反弹并出现缓慢上涨时,股价不跟涨,产品价格稍一波动出现一个短线下跌,股价却会跟着大跌,也就是说,产品价格刚出现反弹并缓慢上涨的阶段,股价对产品价格是跟跌不跟涨的,这个阶段的行情,你玩不好吧?并且,如果产品的价格经历一个缓慢的上涨阶段后,如果不出现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段就开始进入缓慢下跌的过程,对标股票的股价,也基本不涨,只会跟跌。那么,你怎么判断这类产品的价格会不会在缓慢上升一段后出现加速上涨呢?有时有,有时无,因此,这类股票的可操作性极差。
而且,即使是产品价格在缓慢上涨后出现了加速上涨并引发了对标股票的股价上涨,这种类型的股价上涨,一般是达到波段性涨幅后,会阴跌很久很久,除非其产品价格再次出现持续性的大涨(在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中这种可能性是极小概率事件,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投机的角度看,最好是不要抱着押中小概率事件的想法)
不信的群众,可以去跟踪近期价格开始反弹的航运指数。你可以去试对标的航运股,看看在这种股票上,普通群众是否容易赚到钱?
2016年,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举例了。当然,黄金股例外(这里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叠加了很重的资本市场的避险情绪因素,导致2016年龙头性的黄金股的涨幅远大于50%)。
(忠告:不是产品价格上涨,对标公司的股票的钱你就能赚到的。一定要看是什么行业什么品种。)
二、因业绩恢复性增长引发的上市公司的股价的修复性上涨,股价的阶段性涨幅一般为30%-50%(操作此类股票盈利的难度系数,3颗星)。
不少上市公司,是属于业绩平稳增长型的上市公司,业绩的年均增长一般是在一个大致的区间波动的,如业绩年均增长25%什么的,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非长期性的原因),造成了一个时间段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远低于这个年均增长幅度,很容易引起股价上的杀估值(其实可能静态的市盈率并没有因为业绩增长不达预期而升高),后来,在某一个时段,因为公司恢复了正常,业绩向年均增长幅度回复,但表现在财报上,是出现了远大于业绩年均增长幅度的增长(因为同比的以前基数低),这时,股价会出现一个估值修复的上涨波段,这个波段性的股价涨幅,一般是30%-50%的较多。这个波段涨幅完成后,股价一般进入长期横盘状态,直到新的刺激性事件或者大利好的出现,或者出现了远大于历史年均增幅的业绩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势头在未来具有可持续性,才会再有可能出现股价上涨的行情。
举例:大华股份,2016年的主营业绩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股价从股灾3.0后1月27号的最低价涨到2016年中报出来时,股价涨幅50%左右。近期表叔觉得大华股份低估了,但小妹认为,这种业绩恢复性上涨的股票,在2016年这样的大盘指数没有行情的年份,在股价完成了50%的估值修复后不宜急于寄望它获得市场给予其估值的进一步提升。虽然接下来大华股份的股价不一定会有多少下行空间,但股价要再上一个较大的台阶,恐怕要等新的财报出现了业绩增长明显的加速时,才会有不错的新的波段性上涨行情。如果未来不出现业绩增长加速向上的情况,只是恢复到以前的业绩增长水平,那么,你要进去等股价的进一步上涨,会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也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华按以前的年均业绩增长算下来,市盈率慢慢进一步变低了,股价才会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种类型的股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是比较专业的投资人,对此类公司有长期的跟踪研究,对其业绩恢复性上涨的苗头和数据一出现时第一时间跟进。否则,等你看到财报数据发现此等公司出现了业绩的恢复性增长时你再进去做多,一般都迟了,你进去后可能股价很久都会横盘、横盘、再横盘,打死就是不涨,直到新的财报数据超预期时,股价才再次上涨。(万一等不到新的财报数据超预期呢?)因此,这种类型的股票的操作难度,是3颗星。
三、业绩增长以爆发式加速度的方式上飙引发的股价上涨,如果原有的业绩基数不是太差的,并且这种增长有一定的持续性(这种加速增长的趋势未来能持续两三个季度以上),如果是第一次炒的话,引发的股价上涨,一般股价的涨幅可达80%-100%,甚至可能一个波段下来股价涨300%(操作此类股票盈利的难度系数,1颗星,适合大众参与)。
这方面,小妹发过很多帖子,有兴趣的,可以去查小妹的历史帖。作为例证的股票有2015年9月至2016年5、6月份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宙邦等。
这种类型的股价上涨,一般持续时长比较长,股价涨幅可能会非常大,不需要太专业,普通群众也能操作好并且从中获得不错的利润。
操作此类股票,有一大诀窍,就是你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数据去判断它下一个季度的业绩增长的向上加速度是否还会存在?下一个季度的业绩同比去年同期的业绩比下来增长幅度大没用,必须是环比上一个季度的业绩仍然加速上涨。下一季的业绩向上加速度如果不在,阶段性顶部就会出现;下一个季度的业绩向上加速度如果还继续,股价就还能继续涨(不管前面已经涨了三倍还是五倍,甚至有时可能完全脱离估值继续炒)。
炒概念,炒题材,炒事件类型的,和本帖无关,因此,不作分析。本帖只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增长引发的股价上涨的可能情形。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