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水击三千,鹏飞有日

16-08-18 21:27 1470851次浏览
freelight12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平安 中报:水击三千,鹏飞有日

$中国平安(SH601318)$

@今日话题 #中报点评#

一、业绩逆势大升

保险公司的半年报,行业平均预减百分50左右,但中国平安却逆势大升17.7%,让很多人跌破眼镜,原因有两个:

1、平安不纯粹是寿险公司,寿险只占期利润的一部分,产线、银行、信托,这些子公司的盈利性非常好。因此,每次牛市的时候,平安未必输给其他险企多少,但熊市的时候,业绩一骑绝尘。
2、15年中期,中国平安在牛市赚得盆满钵满之余,调低折现率假设中的税收和流动性溢价,导致提取准备金增加,从而减少税前利润124亿元。换句话说,是去年中期隐藏了一百多亿的利润(当时提到过),因此,同比之下,业绩增速显得特别好。(此外,今年中期平安银行 的利润因为大笔的拨备所以增速低于预期)。

二、偿二代下,中国平安资本充足

上轮熊市,平安的融资让很多投资者表示不能理解。但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熊市因素,再一方面是中国平安四处开花。
未来几年,中国平安资本充足,融资需求较低,几个原因:
1、偿二代有利于大险企,上半年股市大跌,但平安资本偿付能力和去年差不多。
2、各子公司无需集团注血。平安证券将上市,平安银行通过优先股融资,平安的互联网 公司近一两年也会陆续上市或者变卖(1号店平安暴利出局)

三、净投资收益大升,未来几年投资收益有支撑

上半年保险公司,平安寿险的总投资收益4.3个点(保险4.4),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股市大跌。但平安的净投资收益上升到5.7个点。
保险公司中期的投资收益中轴,是由净投资收益决定的(最终的投资收益,围绕净投资收益上下波动),随着利息的下降,净投资收益逐年下降。

四、新业务价值高速增长, 电销绝对优势

前些年,我对中国平安的预测是新业务价值能保持10-15的增速,但目前保险的销售处于高景气周期,牛市刚过保户尝到分红的甜头,保险人员从业放开大增(转瞬间,中国平安代理人已经超过百万,上半年增百分20),低息情况下保单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上半年,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增近43,这个增速还快于第一季度5个点,显示保单销售如日中天。同时,这样的节奏下,平安在第三季度将完成全年计划。有一个季度的余力去蓄积明年的开门红,有足够的力量去发展新的代理人。明年平安保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已经完全看得见了(节奏把握不好的公司,明年是否高增长很难判断,比如某某公司某某公司)

平安新业务价值高增的一个原因,是平安不仅在产险的电销有巨大的优势,同时寿险的电销也稳坐头把交椅。平安的电销利润率非常不错,见下表:

五、互联网金融 的领跑者

前几年,有人做了一个这个表格,从对比中看中国平安互联网的布局


而一两年后的今天,中国平安的互联网公司有些已经闻名江湖,陆金所估值185亿美元,平安好医生估值30亿美元

六、水击三千,鹏飞有日

不要担心中国平安的股价不涨,在股价不涨的这些日子里,中国平安的积累越来越多。不要担心自己投资赚不到钱,价格必然会向价值靠拢:

从传统的寿险来看,无论从资本,保费增长,偿付能力,几大指标都非常优秀。产险上,虽然产险增速减缓综合成本率略微上升,但相对于行业来说也是遥遥领先。综合成本率95-97都是极为优异的指标,意味着投资前的承保,已经大幅盈利。

从综合金融来看,这些年,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包括证券意识到综合金融的好处,也纷纷尝试,但早在几年前,中国平安已经是保险、银行、证券、信托一体紧密配合,资源共享,交叉销售做得风生水起。

从代表着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看,整个金融业,从十年前的后援平台,一直到电销这些年的网销电销,再到平安1号点众安保险,再到陆金所和近来雀起的平安好医生。创新一直就是整个平安的灵魂和发动机。

我还是那句话,中国平安值得投资十年。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是整个保险业的黄埔军校,更在于他的机制,在于他的绩优文化,在于他稳定的有超强事业心的管理层。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freelight123

16-08-20 16:47

0
招商银行继续向零售银行大踏步前进招商银行2016年半年报比往常来得早一些,实现营业收入1129.19亿元,同比增长8.44%,还原营改增前口径约为1144亿元,同比增长9.93%。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352.31亿元,同比增长6.84%。报告显示招行银行继续向零售银行大步前进,其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集团期未零售贷款达到13526.5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4.69%,零售贷款占比在全国性银行中高居首位,进一步扩大了零售贷款的市场占有率,拉开了与其他银行的差距。(见表1.2010以来部分全国性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对比表)。

表1.2010年以来部分全国性银行零售贷款占比对比表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结构仍然以低收益低风险的住房按按揭为主,期末余额达到6148.71亿元,占零售贷款的45.5%;同时辅以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卡和小微贷,期末余额分别达到3405.7亿元、2921.91亿元,分别占零售贷款的25.2%、21.6%。小微贷款呈现收缩势头,在2014年底占零售贷款的比例达到34.9%之后,目前占比下降了13.8个百分点。高收益率的个人信用卡继续呈现节节攀升局面,从2010年的仅11%上升到目前,比例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小微贷和信用卡呈现此消彼涨的局面。上半年零售贷款贷款平均收益率为6.28%,仅比2015年的7.37%下降了109个基点,降幅非常大,拉动了整体息差的下降。

  表2.2010年以来招商银行零售贷款结构及收益率情况表

  从招商银行零售银行负债端来看,期未活期存款余额达到22997.19亿元,占存款比例达到62.3%,其中零售活期存款为8753.4亿元,占存款总额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到23.92%,不仅遥遥领先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而且超过了工、建等大型国有银行,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性银行中零售存款领域的领先地位。

  表3.2010以来部分全国性银行活期零售银行对比表.

  资产质量也显示招商银行的不良暴露拐点可能到来,期未不良率达到1.83%,不良余额553.9亿元,比期初多79.8亿元,核销转出为164.03亿元,合计暴露不良243.83亿元。比2015年上半年的252.3亿元少了8.5亿元,比下半年的326.5亿元更是少了83亿元,不良贷款高暴露有止住迹象。关注率贷款期末为2.48%,比期初的2.61%下降了13个基点也在另一个侧面印证。从分类贷款不良率的情况看,公司贷款和小微贷款的不良率继续上升,但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02%,反而比年初的1.07%下降了5个基点;其中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维持在1.21%的历史较低水平。

  表4.2010以来招商银行各类贷款不良率

  逾期重组贷款来看,招行期末逾期贷款819.32亿元,比期初803.68亿元增加15.64亿元,其中3个月以上贷款517.89亿元,比期初449.72亿元增加68.17亿元,增幅有明显放缓。逾期+重组+核销为3.47%,比2015年的4.37%低0.9个百分点,即使加上下半年,的核销和逾期重组率,仍可望维持在2015年的水平。期末3个月以上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率仍维持在93.7%的低水平,不良认定标准仍非常严格。

  表5.2010以来招商银行逾期重组贷款情况

  本期提取的减值准备高达361.7亿元,期未贷款减值准备1045亿元,拨贷比高达3.45%,比期初的3.00%提高45个基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88.67%,比期初的178.95%提高了9.72个百分点,拨备提取十分充足。随着后市不良贷款的企稳甚至回落,拨备完全可以释放出来成为利润。  

 表6.2010以来招商银行拨备情况表

  今天招商银行报18.32元,动态市盈率6.54倍,市净率1.22倍,是估值较高的上市银行。招商银行H股报18.72元,折合人民币16元,动态市盈率5.72倍,市净率1.07倍,是估值较高的港股内银股。
freelight123

16-08-20 16:38

0
下周大盘的形势非常明朗:暴涨,千股涨停。理由简单地归纳一下:

一、10月银行贷款下降到5000亿,财政宽松政策箭在弦上。配合年前可能还有的一次霜降,大水蔓延,传统产业已经产能过剩、衰退和萧条,新兴产业能吸纳的资金有限,大水必将借着各种渠道进入资本市场。

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跌,对于资源进口国的天朝,利好。进口通缩创造大肆放水机会,博士不能不用,不会不用。继恒鼎后,山水水泥债务违约曝光,亏损、债务违约、三角债,资金断流、破产等开始浮现,再不注入资金,恐实体经济崩盘潮将来临。

三、月底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几乎板上钉钉,由此带来各国央行近万亿人民币配置需求,人民币升值之旅已成明牌,为对冲人民币升值压力,放水已成为最紧急任务,股市必将搭上顺风车一路向北。

四、外围股市大跌,全球金融危机警报再次拉响。亚太股市早已跌回到了9月底,本周四、周五美股连续两日大跌,嘉能可股价又开始暴跌,情形很像雷曼兄弟破产前。更有传言俄罗斯可能全面国际违约和赖账。国际资金进入估值洼地避险需求强劲,香港及中国股市是首选目标,更是带来牛气冲天。

五、压缩融资杠杠政策出台。政策信号十分明显,对恶意做多的多头当头一棒,维护慢牛走势态度明显。原有融资政策不变,新融资政策明白稳定,初略估算,将增加融资4000亿以上。

六、新股发行紧锣密鼓,各种板都准备推出了。节奏超预期,显示政府对于后市走势有充分把握,放心大胆让各方圈钱抽水。

七、巴黎恐怖袭击案。引发新的不确定性和恐慌,对本已处于下跌态势的国际金融市场是雪上加霜。由此将直接促使国际热钱进入政局稳定,经济增速高达6.5%的中国市场避险,必将抬高中国资产价格。

八、时间窗口关闭,多头相互践踏。下周五,新股公布招股书,炒新开始,全体股市参与者获得天降打新红利,势必新发围观资金入市抢筹。12月初美联储议息,明年一月初,禁售令等到期。多头只能在此之前大玩跑得快,争分夺秒拉高股市,获取年底吃饭行情。

九、恒指期货和A50期货都是大跌。下周有强烈反弹需求,估值和技术的反弹配合共振,下周红盘可期。
最佳策略就是满仓股票,千万不要手握必将贬值的现金,傻等笨司机抄底。

~~~~~以上为搞笑之作,拷贝主帖原文,用同样的理由作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如果你看后会心一笑,觉得好像也有道理,那就对了。说明你已经知道了,看这些和算命一回事,自圆其说就是高手
freelight123

16-08-20 16:36

0
三聚氰胺是咋会放到牛奶里的?
是因为有奶中含蛋白质的硬性规定!
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freelight123

16-08-20 16:35

0
·水电和银行·招行未来确定性和分红潜力现在大家都喜欢水电股,特别是长电,两投这几个高确定性水电。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未来现金流可预测性远超其他任何股票,甚至也超过银行。还有就是水电业绩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以前中国经济很好,大家根本不担心现金流持续性问题,现在经济增速下来,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就变得很重要。

一个股票内含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利润折现,如果一个股票未来20年左右现金流/利润无法准确预测,那么合理价格也难以准确预测。预测性差的股票在估值上应该给予大幅折价来提高安全边际。水电优势在于未来20-30年利润和分红都可以准确预测,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合理价格。这合理价格我没算过,希望有高手可以算一下,但是根据ROE我可以肯定水电合理价格远在现价之上。

而很多成长股,比如苏宁、JD、乐视这种的,想象空间巨大,其实到后面很多都被证明是意淫,不要说20年,可能5年都难以预测,最后往往都是定价错的离谱。当然也有阿里巴巴这种确定性稍强的成长股。

H股房地产也属于未来利润很难预测,这里未来指的是未来20年。但他们优势在于现价远远低于清算价值,至少符合格雷厄姆对烟蒂的定义。哪怕股价修正到清算价值,投资者都能翻倍。所以具有很好的短期投资价值。地产商就像老唐说的,其实就是不断在牛市做波段,T神可以搞的很好,但一旦牛市结束,没T好的就要被套。

银行我以前一直认为是可以比较容易预测20年左右的标的。因为银行的利润和中国经济高度相关,如果能确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也就大概能预测银行的ROE走势。不过目前来看,由于很多银行没有做好利率市场化和经济下行的准备,对集约型转型不够重视,导致相当一部分银行ROE、充足率下跌趋势远超我预期。不少银行嘴巴上说要走出粗放式增长的老路,要搞资本集约型增长,但是实际为了政绩,行长们还是选择了粗放式增长。虽然我是银粉但是我不能保证这些银行一定能平安度过几个经济周期。

招行有个很大优势就是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经接近一半。非利息最大优点在于对资本无消耗,风险低,从RAROC角度看是最高的。比如券商的经纪业务就属于这类。当然中国人不喜欢被乱收费,所以把经纪业务利润空间打到很低。以前我分析过建行和富国银行,发现两者营收几乎一样,但总资产富国只有建行一半,资产小了自然不良和资本需求也小,结果就是富国拨备计提压低极小,这点非利息的贡献巨大。从招行半年报来看,风险资产不但无增长反而降低了5%,也就是说需要的资本应该要降低的。但是招行一级资本反而上升170亿。这笔钱我觉得是可以用来分红的。假设招行今年利润不变,还是576亿,按照原计划分红30%派息率下是分170亿。招行实际可分红170+170=340亿。实际可派息率为340/576=59% 这个派息率和富国银行一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在不降低充足率的前提下,招行实际分红率潜力为现在公布的2倍,也就现价是每年分红8%都毫无压力。招行的年报云蒙分析的非常好了,非常感谢,就是稍微补充一点。
freelight123

16-08-20 16:34

0
*你就必须信银行有这个能力将“报表不良率”控制在监管范围内。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一个叫“真实不良率”的东东。顺带告诉你,实际上还不是4%,4%是银监会的规定,央妈管的更严,基本要求控制在3%以内,否则央妈也要打pp。这个pp主要是法定准备金率标准上下浮动、货币数量工具资格(SLF、MLF、SLO、PSL等)、发行同业存单许可以及银行间拆借准入等方面的控制。 

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大家不用发愁不良了,反正高不了5%。为啥?硬性规定!
freelight123

16-08-20 16:31

0
逍遥狂客:
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全业务最优银行低风险业务,如果不作鉴别,同样是高风险。
高风险业务,如果加以鉴别,同样的低风险。
关键是,鉴别风险的能力,业务发展的方向。
而这些,在数据表上面是看不到的。
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又脏又累,这是天然门槛,当规模形成,其他银行也难抢。
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应该是所有做小微业务的银行里最早进行收缩的,这或许是与董文标离开有关,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民生银行认识到经济下行风险后的动作。
民生银行的门槛在于,它有一定的能力对相关产业链的各部门的资金流动情况通盘考量资金异常,及时妥善作出风险应对。
即使是民生银行的最坚实股东,我也从来不否认民生银行的业务客户,看起来是风险最大的那一部分。
所以,也正因此,才有了对公业务极低利润业务的偏好性银行。
浦发银行正是对公业务的佼佼者。
在我看来,手持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基本上就是全业务最优的综合性银行了,我已经不再需要其他银行进入我的投资版图了。
仅此而已。
当然,这个以前说起过的,如今只不过是再强调一遍。
相对来说,浦发银行在经济下行期,因对公业务,数据会表现较好;民生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因高风险业务的利润贡献,数据会表现较好;招商银行因零售业务,数据表现稳健而波动较小。
freelight123

16-08-20 16:11

0
优秀的投资者通常都是认为世界很难认识,自己认知能力很有限的家伙,所以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什么大格局大局观;
相反,算命先生通常格局很大,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信手掂来。
freelight123

16-08-20 16:03

0
长期来看运气是守恒的。但如果失败率高到一个不正常的程度,我们要反思一下策略的可靠性。
freelight123

16-08-20 16:02

0
怎样的思考范围才足够投资中,怎样的思考范围才足够呢?

答案是必须要触碰到投资的上下两条极限。上线是物质极大丰富以至于钱没有用,下线是社会极度混乱以至于钱不能用。在这两条线以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投资”的问题。而我们的思考范围,须落在这两条线以内,并且尽可能地穷尽此范围内的所有角落。

如果不能穷尽,请记住:两条线附近的范围,比中间状态更加重要。如果你思考的极端状况还不够极端,请再极端一点。
freelight123

16-08-20 15:57

0
开车和投资

假设我们在城市经常拥挤的道路中驾车的目的是以下几个:
l  最大化路程的平均时速
l  最小化驾车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注意力和体力
l  最小化违章的可能性
l  最小化事故的可能性

各位如果有其他的目标比如最短化路程可以加入进去,但我觉得和文章想讨论的问题并不矛盾。那么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怎样的驾驶方式才是最可取的,或者说达到如上目标概率最大的方式?

首先对我们最有帮助的其实就是出行的时间。不管你开法拉利还是速腾,如果在不随意突破北京环路限速80km/h的情况下,你很难在早上7:30出门、晚上6:30下班的大潮里有什么超过平均时速的机会。笔者昨天下班时间在北京南向北行驶了十几公里,此方向在下班时间普遍属于较好走的,相比于对面北向南的车流,我感觉很幸运自己不在那个方向。可是由于下班高峰,我在三环路上的行驶均速为31km/h(导航数据)。试想,如果您上午是10:00出门,下午4:00前可以离开工作地点,这样的路况就算是夏利也能60km/h以上的速度回家。很不幸,之所以有高峰有低谷正是结构性的因素。正是绝大多数人需要在高峰出行,导致了具有结构性优势的人可以在低谷快速到达。

这就好像在《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中的第一个层级,假设你只能选择在股票市场60 PE以上,3 PB以上时候开始,那么你最好有非常非常非常出色的选股技巧,要我说最好是比巴菲特还厉害(当然你也可以当股神,炒短线,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去讨论)。换句话说,买法拉利不会帮助你上午8点在西二环行驶比开速腾的到公司快太多,但是如果你能9:30以后再出门一定可以提高平均时速,这时的环境就像5 PE、0.8 PB的股票市场,闭着眼睛扔飞镖可能最后的预期收益还是正的。

好了,在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结构性情况的时候,也即我们只能随着人潮时,最优的驾驶方式具体是什么呢?各位不知有无亲身体验,在拥堵的环路上,有的车换道频繁,恨不得一分钟之内从最里道并线至最外道,然后又回来,就为了提升那一点点的优势。还有很多司机这么做是因为看到旁边的道变快了,立刻切过去。

老司机都知道这样做最后是什么结果。刚一换到现在看起来快的,马上这个变慢了,自己离开的却变快了。细心观察者可能还会发现,就算自己钻来钻去半天,可能和一直走最里道那个没什么区别。开车不难,一共4条车道,哪个现在快、哪个现在慢也能看出来。但是人却不能知道自己视线之外、向前1公里的情况,往往现在快的可能是因为刚才慢,或者有出口车出去,或者就是随机因素。人们看到快的就过去,反而把自己之前的道变快了。此消彼长,长期来看这样的频繁换道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却增加了违章、车祸、行驶距离和为此所付出的精力、体力。

以北京的环路为例,最内侧车道基本上不会有入口出口,情况最少,路况最简单。至少你可以少照顾你的一侧,你只需最多担心外侧车辆。然而最外侧车道(往往是很多人喜欢切换过去的“快道”)其实总是有出口入口,你要担心外侧的突然进来的车,还要担心内侧有车要出去,车况复杂。更不要说一般的道路设计是小客车道在内测,大货车在外侧等等因素。所以这就有几分像《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里面的第二个,就是选择车道要有战略性和概率思维,在大概率上哪个车道最快、最安全?还要想清楚为什么,不然难以坚持。

我们总结最好的驾驶方式:可能的话尽量错开高峰,总是保持在最内侧驾驶,除非需要出去,不要轻易换道。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很枯燥。这里有两点和投资很像,第一,其实很难坚持,最左侧和其他任何车道一样,也会有慢的时候,这时其他车道嗖嗖走,你肯定忍不住。这时灵活的会很快切换,还有跟风切换的,很快旁边的慢了,最里侧的开始变快。也就是说你即使知道这个策略,有时候也不能坚持(自己开车遇到拥堵的人都知道我什么意思,真的很难忍);第二,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则最优方式是和所有人反着,也就是说大家都理性的走最里侧,则这样的方式就无利可图了。但是和投资一样,长期有效的方法之所以长期有效,恰恰因为短期有时会无效,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依据估值选择进入市场的时间就好像选择自己出发的时间,可能不管买什么车、怎么练车技、熟悉路线,对于绝绝大多数人路途的速度和安全性的80%以上都是取决于出发时间。其他的因子边际效应太低。选了半天车道,换来换去,到公司累得半死,可能提高了10分钟或者5分钟。在刨除出发时间的因素时,战略性、概率学地去选择车道就像在做资产配置,选好了就是从资产包和大资产类型的角度去审视投资(驾驶),会比较从容。最后不排除有那些特别熟悉路线、知道什么时候该换什么道的老司机。他们跑了这路很久了,哪有摄像头,哪有出入口特别清楚,闭着眼睛都能跑个二环十三郎,那这样的人可以去选择标的,细化自己的投资。这里我还要引用@微光破晓 的一句话,选股就像练武功,从第一级练到第八级能累得半死,但是和没练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只有练到第九级才能实现飞跃。

投资和驾车一样,路漫漫,方式很多,成功概率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保守、安全。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