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人类远离胃病、胃癌倒计时!!!

16-08-07 18:28 4763次浏览
御风祥龙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胃病、胃癌对人类的苦虐指数是顶级的,其地位类似于足球界的五星巴西

一、令国人异常痛苦的胃病、胃癌
胃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胃病或出现腹胀、胃脘堵闷、食欲不振、胃痛、餐后饱胀、反酸等胃部不适症状。常见胃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部肿瘤等。据世界卫生组织几年前胃病情况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以上,即每10个人中就有8个多人患有胃病,并呈明显增长趋势。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至2005年胃癌成为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全国平均胃癌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在各类癌症中,胃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治疗的早与晚,效果大不一样。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如果胃癌发展到了晚期,胃癌死亡率就更高了。

过去认为,胃病与遗传、饮食不当、受寒着凉、药物、烟酒、应激和神经因素等有关,治疗用药以抑制胃酸为主。近10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一种存在于胃粘膜上的细菌即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 HP对胃长期侵袭,还有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这种细菌是胃病传染的根源,而传染的主要途径是粪-口或者口-口的传播。

我国被幽门螺杆菌传染上的人群大约50%,个别地区或部门高达80%,所以胃病的发生率也就非常高。

二、胃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发现故事

初次描述
因为胃液的强酸性,幽门螺杆菌很聪明的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正是因为胃液的强酸性,早期人们都认为没有细菌能在极酸的胃液中生存。一直以来,都认为胃炎胃溃疡是因为压力或者辛辣食物。直到1875年,德国的解剖学家发现了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他们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可惜没能体外培养成功,慢慢的就被人们淡忘了。

1893年,意大利的Giulio Bizzozero博士也观察到胃黏膜表面有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存在,可惜,他没有更进一步研究它。1899年,波兰的Walery Jaworski从灌胃液中发现了螺旋状细菌,他称之为小皱弧菌。他猜测这个细菌可能是胃炎的致病因。这是世界第一个提出此学说的人。此说甚至被收进当时的胃病手册。遗憾的是,他是用波兰语发表的文章,没引起足够重视。(可见,学好外语多么重要)

20世纪的早期,陆陆续续,世界各地的医生或学者都发现了胃黏膜表面的这个螺旋状的细菌。但是1954年,美国的PALMER博士检查了1180个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后,没有发现可靠证据显示这种细菌的存在。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给幽门螺杆菌泼了当头一瓢冷水。1975年STEER博士发表在临床病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胃黏膜中的这种螺旋状细菌的存在。再次将幽门螺杆菌热炒了起来。

马歇尔发现幽门螺杆菌
直到1979年,澳大利亚42岁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这个细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1年,他邀请当年只有30岁的年轻的澳大利亚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Warren给了Marshall大约20个胃病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都有一种螺旋状细菌存在。其中有一位就是Marshall的病人。这位病人之前抱怨胃部不适,常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病变,所以Marshall将这个女患者送到了精神科医生那里,给她抗抑郁剂治疗。当Marshall看到这个报告后,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他给其中一位80岁的老胃病患者抗菌素治疗。两周后,这个老病号欢喜的来告诉他,他再也没有感觉胃痛了。Marshall受到极大鼓舞。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分离这个螺旋状细菌,试图体外培养以证实它的存在和致病可能。可惜,屡试无果。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幽门螺杆菌不同。那时候,他们常规只培养两天,两天后如果没有看见细菌,就果断抛弃了。1982年的东圣节,他俩又再次尝试,将含有细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在培养箱中,就回家度假了。也许是节日的气氛过于热烈,或者是他们本不抱希望。欢快的节日让他们忘了实验室中还有细菌在培养。5天后的周二,Marshall接到实验室助手兴奋的电话,要他速来实验室。他们终于培养成功了(这说明休假有多么重要)。培养成功的Marshall和Warren欣喜异常,开始到处参加学会介绍他们的新发现。试图告诉医学界胃溃疡甚至胃癌可能是这种细菌引起的,根治细菌是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有效手段。Marshall去了皇家澳大利亚医师协会年会,发表他们的这一重大发现。然而,遭到的却是大多数医生的呲之以鼻,被认为太荒谬了。那时的医生普遍认为胃病是压力或者辛辣引起的。没有人相信胃病会是细菌造成的。他们没有气馁,给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写信阐述他们的观点。可惜,换来的还是被无视。然而,临床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病例,让他们深信自己的结论。可惜,两个医生,没有足够的经费进一步研究下去。Marshall开始到处写信求助。这一撼动传统药物公司治疗方式的提议没有意外地遭到了大多数药物公司的无视或者嘲笑。最终,他俩得到了一家小药物公司赞助,开始做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用抗菌素治疗后的患者疗效显著,与之前的抑酸剂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Marshall拿着他的结果来到了布鲁塞尔的国际微生物学会发表。参会的微生物学家们被深深震撼了。回来后,他俩再次给柳叶刀写了一篇完整的论文。不出意外,被断然拒绝了。之后,苦闷的Marshall到处参加学会,演讲自己的发现和观点。然而,抑酸剂当时是一个3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他所到之处,满是嘲讽和拒绝。他俩于是试图在动物身上再现感染造成的胃炎模型。可惜,又是屡试屡败。

1984年,Marshall和Warren在柳叶刀发表了那篇石破天惊的论文“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部发现的不明弯曲杆菌”。同年,Marshall又一次参加学会,发表幽门螺杆菌学说。午餐时间,他听到周围一群各国消化科医生均嘲笑讽刺,说一个澳大利亚医生荒谬的认为有细菌可以在胃液存活且导致胃溃疡,真可笑。Marshall一怒之下,回到澳洲,拿起一大杯含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就喝。几天后,他开始腹痛呕吐。5天后,他清晨被痛醒。10天后胃镜证实了胃炎和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他此时才告诉他被吓坏了的妻子,他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1985年,他俩将这一勇敢行为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不可思议的是,仍然没有得到应得的重视。这篇文章沉默了近10年。在这沉默的十年间,Marshall于1986年移民到了美国。美国媒体,如读者文摘,开始以“豚鼠医生用自己做实验,治愈了溃疡“做题目开始报道。Marshall的知名度开始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9年,这个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终于,NIH和美国FDA开始接受并宣传这种新的观点。到了1993至1996年间,全美的医学界开始转变观念。Marshall和Warren的名字开始见诸世界媒体。1994年,美国NIH发表了新的指南,承认大多数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

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为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Marshall可称得上有大智慧 大勇气。他的坚持和勇气,造福了之后的千千万万胃病患者。

幽门螺旋杆菌特性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临床过程慢性咽炎患者295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咽拭子均匀涂片,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 000倍,根据观察需要选择暗视野相差视野进行活体观察,由一名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判定。卡方检验评价两组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慢性咽炎患者中229例咽部分泌物中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77.63%,229/295),66例未发现HP(22.37%,66/295);正常对照组中,30例咽部分泌物中2例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6.67%,2/30),其余28例(93.33%,28/30)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经卡方检验χ2=6.670,P〈0.05。结论幽门螺旋菌可能是慢性咽炎患者咽部一种被忽视的致病菌,超高倍显微镜有可能成为筛查咽部分泌物中幽门螺旋菌的一种新方法。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感染分布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治疗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相当顽固的病菌,一旦感染后,服用抗生素治疗也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人们因肠炎、气管炎等大多服过一些抗生素,有的甚至还造成了细菌的抗(耐)药性。在实验室里,50多种抗生素及药物对该细菌有作用,但一到人体内,有效的抗生素就所剩无几了,而且作用微乎其微,远不足杀灭它。没有任何单一的抗生素能担负起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重任,所以必须联合作战。另一缺点就是容易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的抗药性。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常用的药,1.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的方案,2.是以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案。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另外再有两种抗菌素,最常用的是阿莫西林,再就是甲硝唑,我们常采用的方案就是这三种方案,对胃炎或者是对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这个方案是比较容易一些,效果能够达到80%根除。这个方案不适合的病人是青霉素过敏的,青霉素过敏的可以换四环素类的药,它对于螺杆菌的作用也是比较好,配用甲硝唑,连续一个星期就可以,如果有胃溃疡病可以加上雷尼替丁或者是法莫替丁;再就是洛塞克,青霉素过敏可以换四环素,甲硝唑可以换成克拉霉素。

通过联合抗生素治疗,能够达到80%根除,好的能达到90%以上,但是并不能彻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长期大量的服用西药或者抗生素来杀死幽门螺旋杆菌,倒会引起机体的耐药性、头晕、皮炎、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药物性肝损害。过度应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是很常见的。

评述:
胃病、胃癌对人类折磨是极其痛苦而广泛的

幽门螺旋杆菌(Hp)是罪魁祸首,而且是唯一的致病菌

目前主流的联合抗生素治疗存在易复发、毒副作用大、病菌抗药性强、难以根治的弊端

幽门螺旋杆菌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和根治Hp感染的最有效、最有前景的方法,成为人类的福音

待续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永龙在

16-08-26 11:49

0
楼主可以启动了吗?
御风祥龙

16-08-17 10:17

0
大股东要减持
利空
主力顺势打压
赚钱买宝马

16-08-15 22:36

0
楼主多讲讲0819  130个工作日的期限快到了吧
御风祥龙

16-08-15 11:31

0
大盘向上突破
819可以向上攻击啦
御风祥龙

16-08-12 10:57

0
才一个涨停就墨迹了
主力是不是被JZH警告啦?
马行MH370

16-08-11 20:05

0
等吧,可能又是一个三年。
御风祥龙

16-08-11 15:16

0
审批就要出来了
量产就在眼前
重庆啤酒的疫苗项目却胎死腹中(三期揭盲,证实没有疗效)
这可是天差地别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马行MH370

16-08-11 14:12

0
炒股不要有幻想!
翠翠鸟

16-08-11 14:05

0
走了,受不了
马行MH370

16-08-11 13:27

0
这个故事讲得头发都白了,主力基本已出货完毕。剩下的只有大跃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