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乔治索罗斯赢得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豪赌,就在这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里,他就赚了9.58亿美元,而且以个人之力打败英国,迫使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事情追溯到英国初建时。二战后,欧洲各国开始重建家园,可是,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被美国所夺取。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全部加起来的GDP都比不过美国。曾经的世界霸主英法德,都变成了一方霸主。为了建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来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欧洲这些国家,决定联合起来。于是从欧洲煤炭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到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最后到欧盟的应运而生,一切是那么地自然而然。
欧共体的核心目标在于共同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情就是保证成员国之间稳定的汇率。
为什么要保证汇率稳定呢?总面积432万平方公里却有28个成员国,也就大半个中国那么大。试想如果中国各省都有一种货币,而且汇率成天变来变去,一个内蒙古农民把萝卜运到北京去卖,当时的汇率是1:7,成本9块卖10块,运到北京汇率换算后成本63卖价70赚7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萝卜运到北京时汇率变成1:6,卖价60,还得赔3块。所以虽然欧盟一个国家可能都不如中国一个省大,如果各有各的货币,汇率还波动不停,企业想做个生意只能就在家门口买卖,否则汇率波动能折腾得你生不如死。
于是经过1977到1978年两年的共同磋商,欧共体国家最终敲定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规定各国的货币汇率在上下2.5%的幅度内浮动,否则就会收到来自官方的干预。这样各国货币就被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算是基本稳定了。该机制良好的运作推动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后来,欧洲国家厌倦了兑换货币的复杂流程,决定推行通用统一的货币。于是欧共体十二国首脑又签订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纲领性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的目标是在欧洲建立一个负责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
中央银行 并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
在这个协议签订后不久,欧共体就改名为欧盟了。欧盟想通过建立一种单一的货币来对抗美元。这个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欧盟各成员国完成货币统一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到1993年年底,主要任务是强化欧洲汇率机制,实现欧共体内部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
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至1996年底,建立欧洲货币局,协调欧共体各国的货币政策,为建立欧洲统一货币做准备;
第三阶段计划最早从1997年最晚从1999年起,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即欧元诞生。
索罗斯与英国的这场货币战就发生在第一阶段。索罗斯在这场英镑狙击战中,几乎是以个人的力量,击溃了英国,使运行了三百年的英格兰银行宣布破产。这里要说的是,英格兰银行可不是一家普通的银行,它是英国的中央银行,相当于美国的美联储,跟我国的人民银行类似。
当时,索罗斯敏锐地意识到,加入欧洲汇率体系的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实力以及各自国家利益的差异,他们的货币政策很难保持协调一致。构成欧洲汇率机制的链条某一环节一旦松动,整个汇率机制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紧接着,发生了2件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情: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合并,德国重新统一。
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欧洲汇率体系(简称ERM)。
英国作为前金融霸主,一开始对欧共体是一种对抗的态度,后来随着欧洲共同体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以及重建后德、法等欧陆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抗衡并不符合英国国家发展的切身利益,因此英国态度发生了大逆转,由抗衡转向积极申请加入。 当时英国执政的是大家熟悉的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不同意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此次加入ERM,是撒切尔政府迫于各种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可见当时的主流思想,都是想跳上经济一体化、货币一体化这辆大车,来发展经济。英国经过十几年的思考,终于决定加入货币一体化这个进程中,英镑和马克等汇率体系中其他货币进行了绑定。
索罗斯将这两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联系起来,打了一个震惊世界的金融投机战,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敏锐的洞察力,金融奇才的头衔一点也不过分。
索罗斯认为,处于东德重建阶段,经济严重过热的德国,面对国内不断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会不顾及别国的感受,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来平衡国内经济。而是英国的经济正处于低迷中,英镑本来就有点儿高估,这将会为本来就高估的英镑带来致命的打击。一旦汇率出现异常波动,英国指望核心国德国出力来维持自己的汇率水平,无疑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索罗斯瞄准了这一点,决定把宝压在德国人绝不让步和坚持原则的个性上,他相信,处于东德重建阶段,经济严重过热的德国,不会冒着加重本国通货膨胀的危险而降低马克利率去帮助英国。
历史,正如索罗斯料想的那样发生了。拐点出现了,1992年的西欧遭受了金融危机,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经济都出现衰退。英国企图降息,以刺激国内经济。可是英国不能单方面降息,因为英国加入了欧盟的货币体系,就得保证自己的汇率稳定。英国要想降息不贬值,就得要求核心国德国,也采取降息的措施,大家一起降息,这样就不会贬值了。可是当时的德国,柏林墙被推倒,德国重新统一,西德向东德输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德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趋势,也就是
房地产 出现泡沫了。德国不仅没有降息,反而加息,因为要抑制房地产的泡沫。
蛰伏了三年的索罗斯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建立了100亿美元的仓位卖空英镑,于是一场个人与一国央行之间的世纪豪赌拉开了序幕。
在投资领域有一句经典的名言,那就是,要顺着趋势发展的方向去操作。以前索罗斯的成功,我们可以归因于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在趋势形成前跳了上去。而在这次英镑的狙击战中,他通过自己的分析,创造出了趋势。
索罗斯的操作其实很好理解:从银行借贷大量英镑拿到外汇市场去卖掉,换成德国马克和美元,巨大的卖出压力将迫使英镑贬值。大量的抛售导致英镑贬值,高价卖出英镑低价收购回来,中间产生的差价便是利润。
索罗斯抛售英镑的行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跟风卖盘,英国政府面对抛售者的猛烈攻势,只能硬着头皮防守,不断的用美元或马克买入英镑。这些美元和马克也就是英国的外汇储备。
很快,英国的外汇储备就快用完了,英国政府紧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75亿英镑,并且向它的欧洲邻居们请求援助,当时签署货币协议的时候说好的,有异动大家共进退。可是放眼欧洲,没有哪个国家能与英国同甘共苦。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三国的外汇都受到了攻击,自顾不暇。至于德国,自己早已经自顾不下了,如果帮别的国家的话,德国马克也要受到攻击了。当时世界上有能力能帮英国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不过英国政府不知道为什么没找他们。
经过几轮的防守,英国政府的护盘资金,消耗殆尽。由于外汇市场上到处都是卖出英镑,英镑不断贬值。后来英国人自己也受不了自己口袋里的钱不断贬值,开始涌向银行,挤兑美元和马克。虽然后来美国和日本施以援手,不过太晚了。英镑遭受内外夹击,伦敦宣告失守。
1992年9月16日,曾经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终于向国际投机者投降。英国在这次货币保卫战里,因为英镑跌破了欧盟规定的界限,英国大臣莱蒙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且降息。英国被硬生生的被索罗斯从欧洲一体化的快车上给拉了下去。该日被英国人称为黑色星期三。1998年欧元区建立,英国缺席。由于此次的挫败,以及欧元体系内后来爆发出的一些问题。此后十几年,主流意见再无推动英国加入欧元的行动,英国和欧洲只有欧盟一个关系。
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可以说是欧洲统一货币进程中遭遇到的最大挫折,索罗斯赚到的钱,等于从每个英国人手中拿走了12.5英镑。英国遭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打击,至今英格兰银行也无法原谅索罗斯对其的狙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