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差到大连旗下的县级市,作为一名屌丝去站前的饮食广场,观察思考了些东西,写给自己记录。总的看这个饮食广场人气不足,都是逐渐减少的存量资金在里面,环视一周再具体细看会发现,即便是冷清的饮食广场,也是有两级分化的,有的小窗口人多订单不断,有的产品压根错位,午餐喊小笼包、烧卖、饺子,显然没有无人问津,是人气的热点市场认可的,哪怕是仅仅一块布隔断的紧邻,生意也差很多。对于这种,即便做再好的宣传喊卖也是无济于事,这就好比雇人炒作、集合竞价、拉上影线等,这个就是假象的市场选择的行为。
那么市场的行为如何改变,或者扭转呢?存量永远是解决眼下局面利益调度的,可以是被调控、被指令、也可以是蓄意已久的,只有增量才是自由自然的方向选择,也就是更多的人涌入饮食广场才可以。在涌入前,你不用去刻意花心思等新闻、看报纸、首先听到的就是声音,而不是安安静静的。一切就是最好的结果,一切又都不是本来的蕴意。站前饮食广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前面两个字,地理位置在站前,而不是饮食广场本身多叼,饮食广场就暗藏了速食和低端的含义,也是这种时间的短快和低价的走量走效率而定义的属性,才使得饮食广场又有低门槛、不限时、免费
WIFI 的的潜在吸引。好比低价股,表面看是吸引和性价比,潜在的就是其内在的空壳。种类繁多的窗口前,真正有买卖的有两个,一个是本身人气多的店面,当人们不知道消费什么的时候,就会选择哪个人气最多的,或者人气次多的, 如果是新入场的消费者它会做另一个独立的思考选择,显然这和第一类消费者不是一类,选择品牌或者一个是老字号,这种风格就是稳健型中长期资金的落脚,比如一堆杂毛中,我作为屌丝选择了吉祥混沌。
杂毛里有名声人气的店面,它还有一个视角就是说总量的不足,和持续下单的接续,如果只是一家独大,这显然是假象,因为宁愿消费那些次人气的选择,当市场存量的购买力足以支撑选择其他渠道来进行溢价,而不仅仅是等待一家店店铺,因为时间等不起,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都有需要完成的指标。如果始终是一家独大,说明不是增量的消费,而是存量的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但随时会投诚对立方,换一个动态的视角,正常的吃饭时间是可以有一家两家很火,其他的窗口也有适当的消费,这是一个正常的构架,也就是金字塔型的构架,如果这种稳定的局面可以继续,也就是说没人离开这个饮食广场,或者是有人离场,也有人进场,那么一定是轮流成为受欢迎的餐饮。这是一种平衡健康的状态,也就是消费意识一致时,如果是另一种情况,一家独大,其他的窗口人气越来越少,如果是徘徊观望,对现存的境况不认可,消费的理性让其暂停购买,但这至少人还在广场,有赠品、优惠、抽奖等更低成本的消费,有人接力,如果降价消费、打折消费仍然没有人下单,这就是要离场的倾向,低价股没有市场购买时,那肯定人气是短时间没有希望了,当然,人都是盲从的一面,几个人离场带来的意识影响会有,比如巨阴线对人气的损害,对反抽防守空间的损害。
作为屌丝,我还发现一个可怕的问题,手机的店面比餐饮店面要多,而哪一个又是真正的刚需?况且手机的买卖同质化比较严重,这里面反应的是一个思想群体选择的结果,大家都认为手机有利益可做,而且更新换代快,只要新手机有量就能生存,必须靠换手率或者反复的震荡来生存,而传统的餐饮,就好比僵尸的杂毛企业,毫无生机,但也要活着,能进来一个不明白事的坑一个是一个,但这种消费的流量一定是稳定的、且间歇性的。偶尔会有一些客流量,但根本不会延续,因为本身终端的产品力不行,外部无人运营,地理位置也不好,难以扭转,这就是僵尸消费。当总体的经济下滑时,这些店面将更加的节衣缩食,比如用更廉价的餐具、保洁、雇工。
但是人气也有一个弊端,就是雇人炒作和排队买房,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直接的破绽,是不是以高价来进行置业,而不是平价,买房的数量不重要,而是买入的价格,高价股量小但就不跌多少,从这个随想看,前期数量重要,成交多少套房子,后期成交的价格就显得重要,而不是卖出去多少套房子,为什么,因为开发商后期关注的是利润,而不是现金流,前期需要还贷和流动性紧张,后期完全可以靠价来弥补量减少降低的利润问题。起步的初期必须解决量的问题,后续才是价的问题,如果后续瓶颈仍然在量,只说明抛压太大。
我认为在于一个是环境和前期历史的积累也可以叫做是基础,比如一个人想要发展,平台和积累是必须的,光有平台没有真本事,也发展不到哪里去,那么怎么看当前的环境, 我认为要从前沿最风向标的东西,改GE开放有试点有龙头,这么多人口,靠组织,有掌舵者,感觉好多好多的东西都是靠有人牵头、有人当大哥,龙头的思想就是一种文化,因为太多的人和事安于现状、没有主见,没有龙头大哥,就兴不起波浪,突然觉得龙头、热点的思维并没错,反而是正确的,不研究主流,就等于浪费时间和闭门造车。
最好的单位是什么样,最差的单位是什么样,好的就是方向,坏的就是风险短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标杆单位和王牌业务都不行了,其他的二流三流单位不可能有气候,除非是宏观导向的洗牌。
视野的转换不够,从微观的情绪共振,到中观的群体接替,到宏观的时间
宏观讲时间,中观讲接力,微观讲共振
杂毛杂碎可能会出现,如果间隔接力长,说明犹豫情绪,犹豫会导致转身,如果没有更大的诱惑,转身的能量就会积累,必将有新的转身集结。
观望到犹豫到转身,观望到犹豫到转身。
第一个阶段:微观讲有个性,中观看阻力止步观望,宏观也 符合实际需要
第二个阶段:微观有局部的共鸣,中观有一定的规模,宏观有一定动作配合
第三个阶段:微观有杂毛不团结,中观接力间隔产生犹豫,宏观管理层介入
第四个阶段:微观独木难支,中观混子恶人得道,宏观不作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