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说茶 | 你所知而未见的世界

17-04-04 19:28 4780次浏览
七掌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这是事实。国内为何出不来一个立顿一样的茶叶品牌?

第一个问题,中国人喝茶历史长达千年,国内茶叶市场大约在3000亿元,但在国内A股市场,却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天福 、龙润在香港,而且龙润是直销,谢裕大等借道新三板。

第二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喝茶了,确实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喝茶,80后,90后很多。

第三个问题,茶叶的品质越做越低,茶叶的价格越杀越低,我们买到的茶叶越来越有问题。越来越多茶企倾销式的市场打法,最后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

第四个问题,国内茶叶品种无数,营销做的最好的几个品种,普洱,铁观音,无出其右。像之前流行的小青柑,营销上确实突出,但你要是知道怎么出来的,估计给你你都不会喝。绝大部分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丧失生命力

第五个问题,机器做茶,茶叶里面加东西,新茶陈茶两翻,时不时的会蹦出这样的问题。而一个负面消息源出来以后,经过众多自媒体渠道的传播,瞬间就能形成一个恐慌:持续长久的去杀死一个品种。比如,现在媒体渠道在转铁观音加香精事件,不管这个事情是部分无良茶企的做法,还是普遍的情况,都会对铁观音造成事实上的伤害,而且会具有相当的持久性。

我拿铁观音举例,本身也就变成了这个传播中的一环。

这里说下几大平台目前在砸钱做的所谓内容变现,真是让人无语。阿里大概3月31号宣布投20亿升级UC云观平台成大鱼号,来鼓励内容创业和分发;今日头条不用说了,就是纯粹干内容分发这个活的,包括一条之类的也是。去年百度 投10个亿来做百度百家号这个事情,干的也是内容分发的活。更不用提最开始的微信公众号。

内容创业这个事情,基本上是1+N的模式,一个主要的创作阵地+N个内容分发渠道,然后收割阅读、广告等来获取收益变现。每个平台都会有各自的推广渠道以及写手群,这里面大概是今日头条做的比较好,体系从新手到正式到作者这样的几个级别,会有固定的培训。其他平台这方面要弱一些。

这些内容的制造者,内容怎么来的?在缺少一定生活阅历和真正思考的情况下,所有内容的方向,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是第一个现象--一切泛娱乐化;第二个只能往已有资料可查的地方去寻找,然后再加工,这是第二个现象--泛历史化;第三个是以现有场景为基础的创作,比如papi酱短视频鼻祖,比如办公室小野--内容的场景化。这里面还有一个阵地,是属于真正有职业坚守的媒体人---新闻事件及深度报道,但越来越少。

还有一种更让人无语的东西,为了追求阅读,更多的是传播负面--这和利益传导和分配机制有关,有阅读才有广告,才有收入。关于这点,勿喷,只是说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

不管是纸媒,还是PC互联网 ,还是移动互联 网,内容的产出始终需要人,这里面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一是内容创作者,二是传播渠道。当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年轻化,又在团队运作下有其特有的传播渠道,加上特有的阅读推荐机制,最后来到你面前的内容,就只能呵呵了

回到铁观音这个事件上,这不仅仅是事件本身,它所带来的是由此及彼的关联性猜测,是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这么干的?进而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当有可替代的选择时,比如跨境电商,那么这个循环将继续恶化下去

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环境问题。

第六个问题,真正喝好茶的不需要自己买茶,你们都懂。真正想喝好茶的,未必消费得起,如何把真正的好东西推向大众,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第七个问题,每个行业水都深,确实有非常多的现象,让人感觉特么的他们原来是这么干的,这故事慢慢讲

--------------------------------------------------------
说点感受,现在什么东西价格都蹭蹭蹭的往上飙,很不正常,因为从正常上班的职业收入来讲,完全负担不起这样的物价水平。很多时候,我们陷入的困境是放贷支出,孩子上学支出,正常生活支出,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紧绷的线会断掉

在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胀这么厉害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经济回暖,不知道是真是假,那大盘一路北上,能抗的了日么?笑~~~
---------------------------------------------------------
茶是七掌柜在做的一个品类,又是一年春茶季,慢慢的以茶说事

说说七掌柜做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纯手工的茶,小贵,买不买七掌柜的茶无所谓,就当看看故事。

会有推广,不喜欢的,厌恶的,请绕道
打开淘股吧APP
7
评论(9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七掌柜

17-04-05 17:18

1
从第一片茶园上去,不久就到山坡。于是,七掌柜第一次见到了原汁原味的齐头山和蝙蝠洞。 
 
  
 
  
  
  

在小房子边,就是蝙蝠洞了,直线距离不过300米,中间隔了一条山沟。要从这个山头到对面,需要绕一个大圈子。
在山坡上,非常清楚的看见对面蝙蝠洞那片山上零零散散分布的茶树。
照片上应该能看清楚蝙蝠洞几个字
 

这就是六安瓜片的发源地-齐山蝙蝠洞了,不过,这张图是老顾的。
我认怂了,爬不动了,左脚的情况也不允许我再给过重负荷。
近在眼前而为过去,说不遗憾是假的。好在,以后机会较多。

蝙蝠洞所在的齐头山,那几片茶树上的瓜片,是不是很有想买点的欲望?
小房子前后那片貌似是老彭家的,左边右边分别是田家孙家?
老顾,嗯,跟我说过,要是找他们就别找他。我笑,我说好的,我知道
我这人做事认人

真有想要的,跟我说,有机会去求购一点。
喝到蝙蝠洞周围的茶,估计那种象征意义的满足感,会很大
七掌柜

17-04-05 17:03

0
第二个目的地是老顾家高山茶园上的山坡。老顾说,在山坡上,蝙蝠洞就近在眼前,中间就隔了一条山沟。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很有道理的,终于到了老顾家的第一片茶园。
在我们的想象中,茶园应该是成片成片、一拢一拢的,就像媒体中宣传的那样。但真正高山上的茶园,没有见过,很难想象。
老顾是2001年的退伍军人,他的茶园保留的都是几十年的茶树,本地的老品种:六安瓜片的原生中叶种和大叶种。
茶园海拔高,山里气温低,一路走来根本没有遇到虫子,所以不需要那种诱虫纸诱虫灯一类的。
我们看到很多平地或者扩大种植面积的茶园,都会有很多诱虫纸。
这些在蝙蝠洞产区压根就没见到
因此也就不需要打药,这点还有待持续性的时间证明
不需要打药与人为控制不去打药,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动机
股天乐

17-04-05 15:39

0
@七掌柜 兄好,已处理,谢谢
七掌柜

17-04-05 15:29

0
@股天乐 40楼编辑也有问题,再麻烦兄一下,谢谢。后面我在编辑的时候注意一下
股天乐

17-04-05 15:26

0
@七掌柜 兄好,已处理,谢谢
七掌柜

17-04-05 15:22

0
  这就是我们上山的第一个目的地,老顾家的老房子。老顾小时候上学,每天要上下山四次,中午回来吃饭。说实话,爬到这里,我已经是气喘吁吁了,而老顾风轻云淡。
这老房子在茶季的时候,将排上大用场,是采茶工人住宿吃饭的地方。从山下到山上,老顾估计需要五十分钟,像我们这样爬不惯山路的,基本上要一个半小时。茶季的时候,如果往返的话,基本也就不用干活了。
在这里稍作休息,跑到旁边溪水那里喝点山泉水,我是直接喝的。
  猜猜这个很有特点的小房子是干什么用的?不是山里人,估计你都不会知道啥用图
七掌柜

17-04-05 15:14

0
@股天乐 41楼排版有些问题,段与段之间空白太大,麻烦修改编辑下
七掌柜

17-04-05 15:13

0
 最初的这段山路,并不是特别难走,而且难掩第一次深入瓜片核心产区的那种兴奋。 
 
 走着走着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是断层的缘故,有时台阶是直线拔起的。山路,是对”这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最直观的阐释。
 

山涧小溪
 
 溪水中有野生的小鱼
  
  

清泉石上流,基本上是见景即知道我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是什么意思,打算以后把我家孩子带过来,让他理解理解一些成语、古诗,到底指的是什么。就像之前的层峦叠嶂,这里的清泉石上流一样,每一个词语的背后,在他脑子里能有一幅景象和意境。慢慢的,很多东西,他会懂。
山涧的溪水,溪边的茶树,入眼皆是景。山下几户人家的饮用水,是他们合起来出钱扯了一条水管,直接把这山泉水引到了家里。
 
 
这条山涧小溪落差最大的一个地方,大概二十多米应该,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我对这个感知不大。
我不专业,就是用手机拍的,并不能拍出那种感觉。如果在夏季多雨时节,这个瀑布当是兔子凹这条冲最美丽的一景。以后有机会找老顾要些图片过来,给大家欣赏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很是应景。

七掌柜茶这个品类名字就是三味手,是取这诗的前半句。
很多朋友跟我说,下次去把这山泉水带几桶回来,他泡茶……。。。。!!!
七掌柜

17-04-05 14:57

0
喝茶,从这个事情本身来说,是喝产地或者说是喝山头。
如何判断一款茶的好坏,甚至是否对得起自己付出的价格,往往是我们购买之后的一个潜在心里,总要去衡量它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因为对产地和做茶不了解,所以才有了一系列通过色、香、味、形和叶底来判断一款茶的标准。这种方式,不尽合理,只能算是一种辅助判断。
这也是我们看电商线上产品通常会用的展示方式,从干茶到汤色再到叶底等产品细节。
每一款茶都有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作为普通消费者,在做茶之前,我压根记不住清明、谷雨、立夏是在什么时间节点,每个时间节点对茶意味着什么。更不要提产地了,现在说齐山蝙蝠洞我知道是六安瓜片顶尖品质的产区。
但你要问我信阳毛尖的核心原产地、代表他最高品质的产区是哪里?我真不知道。由此及彼,很多消费者,同样如此。
同样的,知道不代表能买到,买到不代表就是真的,买到真的不代表你就相信它是真的。
这中间涉及营销覆盖面、渠道触点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解决的途径,最终还是靠时间来验证。

-------------------------------------------------------
继续这篇游记性质的齐山蝙蝠洞产区六安瓜片寻茶之旅
从老顾家到蝙蝠洞,大约分三段,第一个目的地是他家以前在山上的老房子;第二个目的地是从他家老房子继续爬山,到他家高山上的茶园;第三个目的地,是从这边山到对面蝙蝠洞所在的齐头山,中间隔了条山沟,但要过去要绕很大一圈。
  

老顾门前的山和小溪

齐山蝙蝠洞,位于安徽省金寨县齐山村齐云组,在群山深处,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山。在老顾家门口,就是一座山。
初看是景,复看是山。如果让我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过的是开门看山抬头看天的日子,恐怕会压抑的受不了。只有实际身处大山深处感受那种环境,才能理解一代一代的山里人,为什么希望后代都能走出去。

走出去,就不要再回来。
也因此,纯手工的茶,从采茶、炒茶到拉火,在山里,这一批批老师傅们老去之后,慢慢的就会后继无人了,会越来越少。

如果说,市场上没有对纯手工茶的需求,这些做手工茶的茶农们赚不到钱,慢慢他们就会放弃了。

十年、十五年以后,纯手工的茶,恐怕是非常难寻了,这是我做手工茶的一个原因。
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没有哪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再趴在山里,接这手艺。
从一开始做手工茶的时候,我还说,希望通过自己打开市场,通过利益的结果导向,最后能聚一帮坚持做手工茶的人,现在,只是做,不说。这是我从一开始就不做机制茶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机制的杀价格容易,可能更快的打开局面,就不会花费这么大的心力去啃手工的硬骨头了。

很多朋友说,手工茶品相不好,泡开后叶片有的碎,不整齐。我说是的,这是手工茶的特点,它本来就是这样子,很多次重复的去宣传。


人都有一种心理,你惯了赚快钱,就不会对那些吃力不讨好又赚钱慢的事情感兴趣了。

这也是很多企业从实业到地产最后到金融以致政商的逻辑选择,怎么赚钱怎么来,怎么更快的赚钱怎么来。

现在,只是做,不说。
七掌柜

17-04-05 13:55

1
扫了眼大盘,一片红,估计大家心情比较好,要说心情不好,估计大雄安没买上~~
那我继续说茶,估计给大家添堵
说句题外话,马云在湖畔大学第三期说了个案例,当时干黄页,和电信合作,电信投资200万,董事会占5席,马云这方占2席
然后任何决策还没说 电信5个人就齐刷刷举手反对
马云说,自打这以后一定要控制董事会,再到最后,也不追求控制董事会了,就是觉得你说的对我就听你的
-------------------------------------------------------------
嗯,炒股是否也该这样,你比我牛逼,你是对的,就听你的
至少结果证明应该如此
什么是空杯心态呢?没想明白
真正在理念上开创时代的,一个是克鲁伊夫的全攻全守,一个是瓜迪奥拉的传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