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说茶 | 你所知而未见的世界

17-04-04 19:28 4773次浏览
七掌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这是事实。国内为何出不来一个立顿一样的茶叶品牌?

第一个问题,中国人喝茶历史长达千年,国内茶叶市场大约在3000亿元,但在国内A股市场,却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天福 、龙润在香港,而且龙润是直销,谢裕大等借道新三板。

第二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喝茶了,确实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喝茶,80后,90后很多。

第三个问题,茶叶的品质越做越低,茶叶的价格越杀越低,我们买到的茶叶越来越有问题。越来越多茶企倾销式的市场打法,最后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

第四个问题,国内茶叶品种无数,营销做的最好的几个品种,普洱,铁观音,无出其右。像之前流行的小青柑,营销上确实突出,但你要是知道怎么出来的,估计给你你都不会喝。绝大部分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丧失生命力

第五个问题,机器做茶,茶叶里面加东西,新茶陈茶两翻,时不时的会蹦出这样的问题。而一个负面消息源出来以后,经过众多自媒体渠道的传播,瞬间就能形成一个恐慌:持续长久的去杀死一个品种。比如,现在媒体渠道在转铁观音加香精事件,不管这个事情是部分无良茶企的做法,还是普遍的情况,都会对铁观音造成事实上的伤害,而且会具有相当的持久性。

我拿铁观音举例,本身也就变成了这个传播中的一环。

这里说下几大平台目前在砸钱做的所谓内容变现,真是让人无语。阿里大概3月31号宣布投20亿升级UC云观平台成大鱼号,来鼓励内容创业和分发;今日头条不用说了,就是纯粹干内容分发这个活的,包括一条之类的也是。去年百度 投10个亿来做百度百家号这个事情,干的也是内容分发的活。更不用提最开始的微信公众号。

内容创业这个事情,基本上是1+N的模式,一个主要的创作阵地+N个内容分发渠道,然后收割阅读、广告等来获取收益变现。每个平台都会有各自的推广渠道以及写手群,这里面大概是今日头条做的比较好,体系从新手到正式到作者这样的几个级别,会有固定的培训。其他平台这方面要弱一些。

这些内容的制造者,内容怎么来的?在缺少一定生活阅历和真正思考的情况下,所有内容的方向,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是第一个现象--一切泛娱乐化;第二个只能往已有资料可查的地方去寻找,然后再加工,这是第二个现象--泛历史化;第三个是以现有场景为基础的创作,比如papi酱短视频鼻祖,比如办公室小野--内容的场景化。这里面还有一个阵地,是属于真正有职业坚守的媒体人---新闻事件及深度报道,但越来越少。

还有一种更让人无语的东西,为了追求阅读,更多的是传播负面--这和利益传导和分配机制有关,有阅读才有广告,才有收入。关于这点,勿喷,只是说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

不管是纸媒,还是PC互联网 ,还是移动互联 网,内容的产出始终需要人,这里面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一是内容创作者,二是传播渠道。当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年轻化,又在团队运作下有其特有的传播渠道,加上特有的阅读推荐机制,最后来到你面前的内容,就只能呵呵了

回到铁观音这个事件上,这不仅仅是事件本身,它所带来的是由此及彼的关联性猜测,是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这么干的?进而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当有可替代的选择时,比如跨境电商,那么这个循环将继续恶化下去

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环境问题。

第六个问题,真正喝好茶的不需要自己买茶,你们都懂。真正想喝好茶的,未必消费得起,如何把真正的好东西推向大众,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第七个问题,每个行业水都深,确实有非常多的现象,让人感觉特么的他们原来是这么干的,这故事慢慢讲

--------------------------------------------------------
说点感受,现在什么东西价格都蹭蹭蹭的往上飙,很不正常,因为从正常上班的职业收入来讲,完全负担不起这样的物价水平。很多时候,我们陷入的困境是放贷支出,孩子上学支出,正常生活支出,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紧绷的线会断掉

在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胀这么厉害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经济回暖,不知道是真是假,那大盘一路北上,能抗的了日么?笑~~~
---------------------------------------------------------
茶是七掌柜在做的一个品类,又是一年春茶季,慢慢的以茶说事

说说七掌柜做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纯手工的茶,小贵,买不买七掌柜的茶无所谓,就当看看故事。

会有推广,不喜欢的,厌恶的,请绕道
打开淘股吧APP
7
评论(9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七掌柜

17-04-05 18:41

0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六安瓜片为什么会以蝙蝠洞产区的品质为尊?

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石子性土壤;二是600米高海拔,常年云雾缭绕;三是自然生长为主,除了剪枝外人为干预少;四是远离喧嚣没有污染;五是各种野花香野果香板栗香侵染。

  
  
 通过这两张照片可以看见茶树生长的石子性土壤环境。《茶经》有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齐山蝙蝠洞产区的山上,最差是砾壤,最多的是千百年来裸露风化形成的烂石性土壤
整个茶园茶树依山而上,山的坡度至少在75度以上,采茶时是从下往上,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滑下山,相当危险 

 
 
 
枯枝落叶杂草就是最好的肥料,这里没有污染,环境清幽静谧,茶园旁边还有几棵兰花草陪伴,兰花盛开的时候,花香弥漫
这是为何头采与雨前的内山瓜片,会有综合性的花香或者兰香的原因
 
  
 茶树上被虫吃过的叶面,芽叶之间的蜘蛛网,大自然中小动物活动的痕迹,为高山茶园的自然原生态做了最好的背书

 
 
七掌柜

17-04-05 18:24

0
  
  

毛火烘干之后的瓜片,称为毛茶。存放在铁桶里,等着回皮,就是吸收水分。然后再拉小火,最后一道才是主菜,抬蓝走烘拉大火,提香上霜。整个瓜片的成茶过程需要5-7天。
手工茶的形,也就是品相,真的不好看,不知道你们认不认,但七掌柜就认这个东西。我固执的认为,这就是它该有的样子。 

茶农炒制的毛茶,就是半成品,茶企会来收购。够几篮茶的时候,就直接开始拉大火,上个霜提个香完事,然后直接开卖。一是省掉了拉小火的一道工序,二是省掉了茶叶毛火烘干后的回皮过程,三是极大压缩了瓜片成茶所需的时间,从最低5-7天直接压缩到2-3天。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节省时间,可以提前上市抢市场;二是瓜片需要两次回皮自然吸收水分的过程,直接省去,可以极大提高出茶量。最大的坏处是把瓜片的品质给降下来了
七掌柜

17-04-05 18:13

0
晚上吃过晚饭,老顾大哥家有些乌牛早的早茶品种,晚上要炒茶。有机会提前体验一下,六安瓜片炒茶正式的第一道工序,生熟两锅。 
 
  
  
  
  
 六七斤的鲜叶,最终出不来1斤半的干茶,这还是好几家两三天凑在一起的量。即便是乌牛早,这也是非常宝贝的。从产出来说,内山5亩茶的产量,大约相当于外山3亩茶的产量,近乎二比一的比例。
生熟两锅炒茶时候的那种香味,是真香。
这火全是炭火,在炒茶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听到火大了火小了,每一锅的量,就用手抓两把,估计鲜叶不到2两那样子。就这点茶几乎炒了2个小时。
现场特意拍了一个视频,原汁原味,纯粹生活的样子,可惜视频传不上来,不然大家可以实际体会一下六安瓜片生熟两锅炒茶香。
生熟两锅炒茶香,瓜片生锅杀青,熟锅做形,生熟两锅之后,就放在大竹篮里进行下一道工序,毛火烘。
七掌柜

17-04-05 18:06

0
等我们下山回来,到家迎接我们的,就是这山里的菜。 
 
  
  
 两个非常有特色的菜,印象非常深刻,都是第一次吃。
一个就是这令人垂涎欲滴的山里黑猪肉烧竹笋,味道太美了。山里晒腊的黑猪肉,这肥肉一点不腻。我问老顾,这山里的黑猪肉多不多,后面食材这块要着手。
这一盘特地拍出来的,是山里的野蒜,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到,第一次吃到,真是有口福。
老顾说,他家来客,有两个菜必上,一个是这黑猪肉烧竹笋,一个是响洪甸水库的鲑鱼。我来之前他特意去和打鱼的买,没买到。这份心意,七掌柜心领了。
被老顾灌了两杯酒,有点晕。
七掌柜

17-04-05 17:58

0
哈,不是,应该想不到,也很难猜到
真能猜到是干什么用的,我绝对得服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七掌柜

17-04-05 17:55

0
  
  
  
 这些角度,基本上能从侧面反映当时所处的海拔高度 
我去这天应该是3月29号貌似,天气非常好,气温在17°还是25°,忘记了,所以见不到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老顾家的片茶园看完,接近下午6点了,下山返程
七掌柜

17-04-05 17:48

0
在这片茶园,七掌柜特意用手机录了一段视频,腾讯、今日头条上上传了
这里好像视频提交不了,老是提示地址错误
------------------------------------------------------

现在,就是齐山蝙蝠洞产区这里,也在出明前瓜片,说实话,挺让人遗憾的。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明前六安瓜片,这种品种的名称叫乌牛早,属于小叶种。说起这个品种,真让人无语,是浙江那边的人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主要是为了卖茶树。当时和金寨农委合作,茶树卖给茶农,3毛钱一棵。这种茶树,长势较快,当地原生种显得笨重,这种新品种很苗条。
我知道,明前茶的市场需求比较大。而且对于不了解瓜片的人来说,我也知道乌牛早这个品种确实能赚钱。
但是,七掌柜不做。
因为乌牛早,不能代表齐山蝙蝠洞产区纯手工内山瓜片的品质
老顾家总共50来亩的茶园总共20来棵乌牛早,是他用来跟踪对比品种表现的。并不完全拒绝新生事物,还是蛮赞的

有时候也在怀疑,我这种方式是不是不对
七掌柜

17-04-05 17:36

0
这场山坡茶话之后,我们继续动身,不饶圈子去爬蝙蝠洞,直接去看老顾家第二片茶园。 
 
  
  
 茶园所在山坡几乎都在75度以上角度
老顾家这第二片茶园,与蝙蝠洞在相同维度,相同海拔,相同的向阳面,唯一区别,大概也就是少了蝙蝠洞这三个字了。
这里的风景真是漂亮。如果是在冬天下雪的时候,置身于此,该是一番什么景象?想想都迷醉。
七掌柜

17-04-05 17:30

0
山坡茶话
在面对蝙蝠洞的这个山坡上,我和老顾有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关于产品,要求老顾把好品质这一关,看过产地和环境,我心里基本放心了,但是还是要强调。
我说老顾,我最希望的是产品是产品,我们在做这手工的内山瓜片时,她原本该是什么样子,就做出那个样子。在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不去考虑成本。产品出来以后,价格是价格,市场是市场。从最初的最初,我们抛掉做产品的功利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把产品做好。尤其是,来自齐山蝙蝠洞产区的六安瓜片,她代表了瓜片的最高标准和品质,她是齐山名片。客户来购买这么贵的产品,一定是冲着产地和品质来的,即使他不懂,总会有人懂。
六安瓜片为什么一直没能真正在市场上打出应有的地位?太多这些大小茶企败坏了名声,新旧两掺,手工机制不分,外山冒充内山,最后毁掉的是六安瓜片这个品牌。
今年我来老顾家看茶园,他骑着摩托车,跑了四十多里路去接我,说不感动是假的。
我说老顾,希望我们好好做,下一年我再过来时,你能开着车去接我。这是希望,也是一种无法直言的承诺。
以后齐山蝙蝠洞产区的内山手工瓜片,七掌柜会以蝙蝠洞旁边的兔子凹为支点来慢慢做起。
当然,未来,也许会有变数。但在当下,老顾这个人,我认。希望这份信任,不被辜负。
对老顾也好,对七掌柜也好,最后都能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也是我不忌讳把兔子凹展示出来,把老顾提出来的原因所在。
这份信任,我先付出。 
--------------------------
可能到现在老顾都不太明白我这份信任意味着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也只是把他这个人给推出来了。但是后续多渠道持续推广的时候,这种效应会无限放大。
直到有一天,变数来临。首先变的,肯定是人心。
七掌柜

17-04-05 17:24

0

直播中的七掌柜 

边爬山边做直播,非常有挑战。第一次做直播,很不熟悉和惯这种方式,加之爬山很累,山路很陡,根本顾不上看屏幕,全程更多的对产地和茶园的介绍,零聊天零互动,很是汗颜。

用的是映客直播,直播介绍是这样的:我,不是网红,确定不帅,根本不会唱。你关注的,我呈现的,是你所知而未见的世界。

直播对于七掌柜而言,最大的用处是真实的呈现,增加信任倒在其次,因为信任是一种情感认同。

我挺认可这段话:事情不要做的太委屈,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不合作。你信任我,三言两语就可成交;你不信任我,给你拍场电影都是徒劳。

因为今后七掌柜会时不时的跑产地,直播最大的意义在于:呈现你所知而未见的世界。

毕竟,你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或许,今后你们购买七掌柜的东西,并不在于我线上产品详情设计的有多好,逼格有多高,营销做的怎么样,而在于我为销售的产品做了什么。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