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说茶 | 你所知而未见的世界

17-04-04 19:28 4770次浏览
七掌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这是事实。国内为何出不来一个立顿一样的茶叶品牌?

第一个问题,中国人喝茶历史长达千年,国内茶叶市场大约在3000亿元,但在国内A股市场,却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天福 、龙润在香港,而且龙润是直销,谢裕大等借道新三板。

第二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喝茶了,确实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喝茶,80后,90后很多。

第三个问题,茶叶的品质越做越低,茶叶的价格越杀越低,我们买到的茶叶越来越有问题。越来越多茶企倾销式的市场打法,最后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

第四个问题,国内茶叶品种无数,营销做的最好的几个品种,普洱,铁观音,无出其右。像之前流行的小青柑,营销上确实突出,但你要是知道怎么出来的,估计给你你都不会喝。绝大部分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丧失生命力

第五个问题,机器做茶,茶叶里面加东西,新茶陈茶两翻,时不时的会蹦出这样的问题。而一个负面消息源出来以后,经过众多自媒体渠道的传播,瞬间就能形成一个恐慌:持续长久的去杀死一个品种。比如,现在媒体渠道在转铁观音加香精事件,不管这个事情是部分无良茶企的做法,还是普遍的情况,都会对铁观音造成事实上的伤害,而且会具有相当的持久性。

我拿铁观音举例,本身也就变成了这个传播中的一环。

这里说下几大平台目前在砸钱做的所谓内容变现,真是让人无语。阿里大概3月31号宣布投20亿升级UC云观平台成大鱼号,来鼓励内容创业和分发;今日头条不用说了,就是纯粹干内容分发这个活的,包括一条之类的也是。去年百度 投10个亿来做百度百家号这个事情,干的也是内容分发的活。更不用提最开始的微信公众号。

内容创业这个事情,基本上是1+N的模式,一个主要的创作阵地+N个内容分发渠道,然后收割阅读、广告等来获取收益变现。每个平台都会有各自的推广渠道以及写手群,这里面大概是今日头条做的比较好,体系从新手到正式到作者这样的几个级别,会有固定的培训。其他平台这方面要弱一些。

这些内容的制造者,内容怎么来的?在缺少一定生活阅历和真正思考的情况下,所有内容的方向,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是第一个现象--一切泛娱乐化;第二个只能往已有资料可查的地方去寻找,然后再加工,这是第二个现象--泛历史化;第三个是以现有场景为基础的创作,比如papi酱短视频鼻祖,比如办公室小野--内容的场景化。这里面还有一个阵地,是属于真正有职业坚守的媒体人---新闻事件及深度报道,但越来越少。

还有一种更让人无语的东西,为了追求阅读,更多的是传播负面--这和利益传导和分配机制有关,有阅读才有广告,才有收入。关于这点,勿喷,只是说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

不管是纸媒,还是PC互联网 ,还是移动互联 网,内容的产出始终需要人,这里面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一是内容创作者,二是传播渠道。当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年轻化,又在团队运作下有其特有的传播渠道,加上特有的阅读推荐机制,最后来到你面前的内容,就只能呵呵了

回到铁观音这个事件上,这不仅仅是事件本身,它所带来的是由此及彼的关联性猜测,是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这么干的?进而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当有可替代的选择时,比如跨境电商,那么这个循环将继续恶化下去

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环境问题。

第六个问题,真正喝好茶的不需要自己买茶,你们都懂。真正想喝好茶的,未必消费得起,如何把真正的好东西推向大众,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第七个问题,每个行业水都深,确实有非常多的现象,让人感觉特么的他们原来是这么干的,这故事慢慢讲

--------------------------------------------------------
说点感受,现在什么东西价格都蹭蹭蹭的往上飙,很不正常,因为从正常上班的职业收入来讲,完全负担不起这样的物价水平。很多时候,我们陷入的困境是放贷支出,孩子上学支出,正常生活支出,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紧绷的线会断掉

在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胀这么厉害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经济回暖,不知道是真是假,那大盘一路北上,能抗的了日么?笑~~~
---------------------------------------------------------
茶是七掌柜在做的一个品类,又是一年春茶季,慢慢的以茶说事

说说七掌柜做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纯手工的茶,小贵,买不买七掌柜的茶无所谓,就当看看故事。

会有推广,不喜欢的,厌恶的,请绕道
打开淘股吧APP
7
评论(9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七掌柜

17-04-05 20:57

0
蝙蝠洞产区的野生瓜片,与当地的老品种--茶农称为笨茶,时间相差无几,都是比较迟,至少在4月10日以后
在采茶季节,茶工进山以后,开园头采的鲜叶量跟不上时,便会安排去采野生瓜片,因而野生瓜片实际上与头采无异 
 
 
  
  
 哈,映客直播时候的七掌柜,大家自动忽略人丑这个事实,看风景看野茶就好 

这张照片所在的小路,姑且称之为小路吧,两边的这些就是野茶树

野茶,有其特性。这个特性,我现在还不得而知,形容不出来。

可能老茶客会比较喜欢,这茶一般人大概不一定拿的住,但想喝到正宗的,大约不是太容易
七掌柜

17-04-05 20:48

0
  
  
 看着是不是很有感觉,很想尝尝这款明前野茶 ?
七掌柜

17-04-05 20:41

0
茶园现场的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b038913xrrg.html 

炒茶现场的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d0389ia8if2.html
七掌柜

17-04-05 20:39

0
野生黄芽,多采一芽两叶。野茶分布不均,海拔高低不同,高则与蝙蝠洞一致甚至更上,低则在半山坡,又向阴向阳不同,造成同一批次采摘的野茶,单芽、一芽两叶和两叶抱芽均有 
每人一天所采鲜叶不过6两,极费人力。往往要好几家几天所采鲜叶,合在一起,方能凑足鲜叶五六斤,才能生火炒茶,成茶不过一两斤
 
 高山荒茶炒制成茶后颜色嫩绿,带有鹅黄。相较于外山以及低海拔地区的野茶,品质更佳,颜色更黄。干茶条形微展,均匀成朵形似雀舌
单从品相上讲,黄芽的品相比瓜片要好看许多
股天乐

17-04-05 20:36

0
@七掌柜  兄好,未违反社区规则的视频是允许的,谢谢:)
七掌柜

17-04-05 20:32

0
不知道淘股吧让不让贴视频链接?@股天乐
@捕捉G点 昨天就收到一张小黑屋的卡了
七掌柜

17-04-05 20:30

0
 
  
  
  
野茶真是非常有生命力,在石头边,树丛里,烂树旁,零零散散的分布着野茶
野茶采茶非常艰苦,特别是高山,从一座山头翻到另一座山头,既挑战体力,也挑战耐心,还有胆量 
采茶量非常低
茶农只有在茶季还没开始的时候才有空采摘,一种是明前,采芽制茶,是为黄芽
七掌柜

17-04-05 19:22

0
  

不知多少年的野茶树了,200年,300年,还是更久?
七掌柜

17-04-05 19:15

0
开篇说野茶:野茶之野 野在性情
 
 山里的茶农,称野茶为荒茶
七掌柜

17-04-05 18:46

0
钻进群山深处,别说工厂了,连个班车都没有
真正的好东西,现在确实都在大山深处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