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说茶 | 你所知而未见的世界

17-04-04 19:28 4521次浏览
七掌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七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这是事实。国内为何出不来一个立顿一样的茶叶品牌?

第一个问题,中国人喝茶历史长达千年,国内茶叶市场大约在3000亿元,但在国内A股市场,却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天福 、龙润在香港,而且龙润是直销,谢裕大等借道新三板。

第二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喝茶了,确实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喝茶,80后,90后很多。

第三个问题,茶叶的品质越做越低,茶叶的价格越杀越低,我们买到的茶叶越来越有问题。越来越多茶企倾销式的市场打法,最后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

第四个问题,国内茶叶品种无数,营销做的最好的几个品种,普洱,铁观音,无出其右。像之前流行的小青柑,营销上确实突出,但你要是知道怎么出来的,估计给你你都不会喝。绝大部分的茶叶品种,越来越丧失生命力

第五个问题,机器做茶,茶叶里面加东西,新茶陈茶两翻,时不时的会蹦出这样的问题。而一个负面消息源出来以后,经过众多自媒体渠道的传播,瞬间就能形成一个恐慌:持续长久的去杀死一个品种。比如,现在媒体渠道在转铁观音加香精事件,不管这个事情是部分无良茶企的做法,还是普遍的情况,都会对铁观音造成事实上的伤害,而且会具有相当的持久性。

我拿铁观音举例,本身也就变成了这个传播中的一环。

这里说下几大平台目前在砸钱做的所谓内容变现,真是让人无语。阿里大概3月31号宣布投20亿升级UC云观平台成大鱼号,来鼓励内容创业和分发;今日头条不用说了,就是纯粹干内容分发这个活的,包括一条之类的也是。去年百度 投10个亿来做百度百家号这个事情,干的也是内容分发的活。更不用提最开始的微信。

内容创业这个事情,基本上是1+N的模式,一个主要的创作阵地+N个内容分发渠道,然后收割阅读、广告等来获取收益变现。每个平台都会有各自的推广渠道以及写手群,这里面大概是今日头条做的比较好,体系从新手到正式到作者这样的几个级别,会有固定的培训。其他平台这方面要弱一些。

这些内容的制造者,内容怎么来的?在缺少一定生活阅历和真正思考的情况下,所有内容的方向,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这是第一个现象--一切泛娱乐化;第二个只能往已有资料可查的地方去寻找,然后再加工,这是第二个现象--泛历史化;第三个是以现有场景为基础的创作,比如papi酱短视频鼻祖,比如办公室小野--内容的场景化。这里面还有一个阵地,是属于真正有职业坚守的媒体人---新闻事件及深度报道,但越来越少。

还有一种更让人无语的东西,为了追求阅读,更多的是传播负面--这和利益传导和分配机制有关,有阅读才有广告,才有收入。关于这点,勿喷,只是说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

不管是纸媒,还是PC互联网 ,还是移动互联 网,内容的产出始终需要人,这里面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一是内容创作者,二是传播渠道。当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年轻化,又在团队运作下有其特有的传播渠道,加上特有的阅读推荐机制,最后来到你面前的内容,就只能呵呵了

回到铁观音这个事件上,这不仅仅是事件本身,它所带来的是由此及彼的关联性猜测,是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这么干的?进而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当有可替代的选择时,比如跨境电商,那么这个循环将继续恶化下去

这是整个社会的生存环境问题。

第六个问题,真正喝好茶的不需要自己买茶,你们都懂。真正想喝好茶的,未必消费得起,如何把真正的好东西推向大众,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第七个问题,每个行业水都深,确实有非常多的现象,让人感觉特么的他们原来是这么干的,这故事慢慢讲

--------------------------------------------------------
说点感受,现在什么东西价格都蹭蹭蹭的往上飙,很不正常,因为从正常上班的职业收入来讲,完全负担不起这样的物价水平。很多时候,我们陷入的困境是放贷支出,孩子上学支出,正常生活支出,万一有个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紧绷的线会断掉

在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胀这么厉害的情况下,企业盈利,经济回暖,不知道是真是假,那大盘一路北上,能抗的了日么?笑~~~
---------------------------------------------------------
茶是七掌柜在做的一个品类,又是一年春茶季,慢慢的以茶说事

说说七掌柜做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纯手工的茶,小贵,买不买七掌柜的茶无所谓,就当看看故事。

会有推广,不喜欢的,厌恶的,请绕道
打开淘股吧APP
7
评论(9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七掌柜

17-04-07 18:22

0
 
  
 茶厂传过来给我的,我没自己去过的 

不是很分得清其中的工序

大约只是说明了一点,这茶可以全机制的做出来

这种做出来的茶,产量非常大,大概香气不足的情况下,估计就要动点别的心思

而在形、色泽这些品相方面,机制茶确实更胜一筹

味道的差异,入口就知道,到不需要到说
七掌柜

17-04-07 18:09

0
  
  
 茶企的制茶,茶叶的所有工艺,几乎一条龙的机器全解决
这种茶,只要有足够鲜叶,可以大批量的统一加工出来
然后,投向市场

茶企的操作间还是比较干净,卫生:)

懒得传视频,就截图截了几张,供大家了解,看看茶是机器怎么做出来的
七掌柜

17-04-07 14:22

0
 
  
  
 这种机制,大多是山里的小茶厂,类似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式的。从前到后,只有最后一道拉火的时候,是人工,但也不全是,改进了

而理条机,现在几乎山里茶农家家户户都有了
七掌柜

17-04-06 12:55

0
好的兄,已收到,联系的晚了,请见谅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masonjr

17-04-06 12:35

0
七掌柜兄好,已发站内信。
masonjr

17-04-06 08:03

0
七掌柜兄好,怎么把联系方式发给您?
七掌柜

17-04-05 23:13

0
价格倒不是唯一考量的要素。茶,适口为珍,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只不过现在大家被假、毒等真实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伤害太多,这个市场确实被做乱了

有点文不对题,想到哪说到哪了~~~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spidermen

17-04-05 22:59

0
好茶,不会上千块钱一斤起就喝不起了。
七掌柜

17-04-05 22:49

0
兄好,回头请兄把联系方式告知我一下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七掌柜

17-04-05 21:08

0

  挺喜欢自己拍的这两张图,很有感觉,大约契合了三味手的三字:)
 这是乌牛早新品种瓜片的鲜叶,大家可以看看,都是一片一片的采下来。采摘的时候,若是不注意,叶片也就无法保证完整

齐山蝙蝠洞产区的六安瓜片,这次寻茶的过程就呈现到这里了

整个炒茶的过程还差两个环节没有亲自经历,一是拉小火,二是抬蓝走烘提香上霜的拉老火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对瓜片品质很有决定性的一道工序,后补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