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点缠论:看教程绕的很多人头疼 这些也是个人的理解 缠论的核心就是级别和中枢 然后才是走势 然后才是macd力度的对比。
也就是形态学是第一位的 动力学是辅助 。
进行学的根本是先学会画图,画什么图,走势图,就是你心目中的走势图,并不是缠论的走势图,缠有自己的走势图,但是递归的核心是不变的,自己画眼睛看到的走势图,学着画最低级别的走势图,没有中枢,1分钟,你看到是上涨就是上涨,看到是下跌就是下跌,然后画完再去画5分钟,对照一下自己画的,体会5分钟和1分钟的不一样,感受不同显微镜下的走势,1根5分钟的K线,在5分钟图上是1根,在1分钟图上是5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1根5分钟的K线放在显微镜下看了一下内部结构,发现这根5分钟K线,是怎么构成的。
依次类推 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4个小时(日线) 周线 月线 季线 年线
画的时间长了,你才能够在1分钟图上画出来5分钟的走势,这才算是有了基础,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只有学会了画线 你才知道怎么用MACD 。MACD 是比较同级别两段的力度 不同级别肯定是没法比较的
比如:你已经学会了画图,在一分钟图上画出来几段5分钟的走势,但是你要比较这几段5分钟走势的力度,你看一分钟肯定看不出来了,那么多堆红绿柱子,一下子就蒙了,这时候才需要把图表升级到5分钟或者15分钟甚至30分钟去看,看MACD,因为升级的图表,看到的只是一堆,肉眼直接就能看出来力度的大小,这就是最最基本,甚至,最最傻瓜的方法,但是在这市场里,确实最最根本,甚至让你心底里有那么一点底气的东西
1分钟:1根 K线 (最低级别)
5分钟:5根 1分钟K线
15分钟:3根 5分钟K线
30分钟:6根 5分钟K线
60分钟:4根 15分钟K线
日线:8根 30钟K线
4根 60分钟K线
周线:5根 日线K线
月线:4根 周线K线
这是我们应用的软件所能看到的时间周期,可以看到对应的K线数目是不一样的,所以递归起来肯定是不严格的。既然是不严格,那么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递归的不严格保证了我们实际操作不可能精确的买到最低点,卖到最高点,因为实际最低级别是每一笔的交易构成的,我们人类的大脑是无法做到从每笔交易开始分析的,三笔同样价格的交易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那样就没法操作了,超出人脑范畴,那是电脑干的事情,我始终觉得,缠论的递归操作理论,在初始条件设置非常精确的程序里是可以完美实现的,甚至有完美的不同初始条件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因为初始条件的精确,保证了每一段级别的完全分类,从而保证了同级别之间完美比较MACD的力度大小,从而保证了完美的短差买卖。
所以,人没法和代码抗衡,我们有贪嗔痴慢移,有感情,所以我们的操作是一个区间段,高点附近,低点附近,再加上我们忽略掉的1分钟以下的走势,更加确保了我们的操作只能是一个区间。
买卖不要求精确,要求的是方向对,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的,想想以后的生活,觉得不会编程,不会写代码就是原始人那种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