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圈要地震了 百亿元目录发布在即! 医药网3月13日讯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中
医药行业送了一份厚礼——《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遴选范围和遴选原则》(下称《原则》)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剂学》是我国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的经典教材,也是中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教材。根据《原则》总体要求中“各类中医药教材中广为收录”的原则,笔者对《方剂学》中方剂目录进行整理阅读发现,除汤剂之外的剂型值得制药企业重点关注,除汤剂之外的中成药相对更为容易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当前《方剂学》目录中已经有部分丸剂和个别汤剂已经成为我国中成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品种。如补益类的六味地黄丸(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开窍剂中安宫牛黄丸(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四磨汤等都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主导品种或者知名品种。 以全国市场以零售价计,其中六味地黄丸预计规模超过20亿元,北京
同仁堂、宛西制药、
九芝堂市场规模在3-5亿元;安宫牛黄丸全国市场规模也已超过10亿元,其中以北京同仁堂为主导,市场规模超过6亿元,广州中一药业该品种也在亿元以上;牛黄清心丸市场规模预计也在5亿元以上,其中北京同仁堂市场规模就接近4亿元;四磨汤是上市公司湖南
汉森制药的主导品种,市场规模也在6亿元左右。尽管如此,笔者初步预计目前经典方剂在我国中成药市场的销售额在百亿元以内,在全国6000多亿的中成药销售市场中的占比还很低。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老字号的制药企业在经典名方市场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如老字号的北京同仁堂、广州中一药业等是多个经典方剂的主导厂家,这些企业在经典名方目录后具有良好的市场化经验,在市场中占得先机。 但是,作为不需要临床的经典方剂将会是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在经典方剂目录产品市场化方面将也会不甘落后,必将把握该领域的“弯道超车”机会,结局如何?我们可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在我国经典名方目录正式公布后,我国中药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典方剂类中成药市场占比大幅提高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