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企业对接资本的速度加快。对于新三板教育企业来说,排队IPO或谋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成为其资本运作的重要途径。
曾因股价赶超贵州茅台(600519.SH)成为“股王”,从而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的新三板挂牌企业龙门教育(838830.OC)选择了被并购。
龙门教育近日宣布,公司49.22%的股权将作价7.49亿元出售给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斯伍德(300192.SZ).挖贝网注意到,龙门教育本次与科斯伍德的并购并非全无条件。龙门教育包括现任实际控制人马良铭、明旻等在内的9名股东就本次收购作出业绩承诺,承诺龙门教育3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9亿元。此外,本次收购股价低于龙门教育最近收盘价。
7.49亿出售近半股权承诺3年赚3.9亿
据挖贝网了解,龙门教育100%股权评估价值为15.85亿元,扣除龙门教育2016年度利润分配5186.16万元后为15.33万元,对应龙门教育49.22%股权为7.75亿元。收购所涉及的龙门教育股份数合计6382.1万股,股权转让方包括龙门教育现任实际控制人马良铭、明旻等在内的共21名股东。
龙门教育股权转让情况 本次交易涉及业绩承诺。马良铭、明旻、方锐铭、董兵、马良彩、徐颖、翊占信息、丁文波、田珊珊等作为利润补偿责任人承诺,龙门教育2017年、2018年、2019年实现的净利润(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3亿元、1.6亿元。双方约定,若本次收购不能在2017年度完成,则交易双方应就2020年度承诺净利润友好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予以约定。
如龙门教育在承诺期内未能实现承诺净利润,则利润补偿责任人应向科斯伍德支付补偿。
龙门教育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业绩低于业绩承诺的70%,则触发业绩承诺人回购条件,需回购科斯伍德所持龙门教育股份。龙门教育收购报告书披露,在股权收购单价上,利润补偿责任人承担业绩补偿责任,其转让股份的支付对价为11.95元/股,涉及4397万股;其他转让方转让股份的支付对价为11.28元/股,涉及1985.1万股,因此龙门教育49.22%股权的最终交易价格为7.49亿元。届时,科斯伍德将通过现金形式进行支付。挖贝网注意到,不管是11.28元/股还是11.95元/股,本次股权转让单价均低于龙门教育最近收盘价13.1元。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资料显示,在本次收购前,科斯伍德并未持有龙门教育股权。收购完成后,科斯伍德将持有龙门教育49.22%股权,成为龙门教育第一大股东并取得其实际控制权。龙门教育独立法人地位未发生变化,其与下属公司员工的劳动关系将不发生变化。
在人事方面,交易完成后,龙门教育董事会5名董事中3名将由科斯伍德提名人员担任,科斯伍德法定代表人吴贤良任龙门教育董事长,龙门教育现任董事长马良铭改任副董事长。另外,科斯伍德同意董事会提名马良铭及其指定的另一自然人为科斯伍德董事,并提名马良铭为科斯伍德副董事长。
跨界并购
从交易双方各自从事的业务来看,本次并购是一场上市公司与新三板公司之间的“跨界联姻”。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资料显示,科斯伍德的主营业务为印刷胶印油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主要产品“东吴牌”和“Kingswood”品牌的油墨销量已多年位居国内胶印油墨市场的龙头。龙门教育主营业务是面向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提供全封闭中高考补培训、K12课外培训以及教学辅助软件销售。
从双方近三年的经营情况来看,本次被收购的龙门教育虽然营收规模不及科斯伍德,但净利润远远高于科斯伍德。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科斯伍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1亿元、4.95亿元、4.9亿元,龙门教育营收分别为2842.04万元、1.51亿元、2.41亿元。净利润方面,科斯伍德近三年分别为3952.47万元、3472.21万元、3600.92万元,龙门教育分别为405.07万元、4820.09万元、5933.47万元。
去年以来,
监管部门对借壳、炒壳审核趋严,对个别行业并购重组泡沫较多进行窗口指导、采取收紧跨界并购等一系列举措,跨界并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跨界并购还是其它类型的并购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教育行业作为一个稳定性比较好的行业,还是值得一试。另外,相较于未挂牌的教育机构,并购信息高度透明、财务也更规范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这次被并购的龙门教育,本身资质还不错,从这几年发展来看,成长性也不错,股东在这次并购中还进行了业绩补偿和股份回购承诺,对于科斯伍德方面来说,风险又得到了进一步降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自鹏欣资源公布海外重组方案后不满一个月,即遭上交所两次问询以及多家媒体质疑。不过,就在并购遇阻时,7月27日,鹏欣资源不失时机地抛出一项15亿元发债预案以及信托融资计划。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海外收购的层层结构设计,到目前后备计划启动,很可能是大股东精心设计的一场圈钱游戏。
两次被问询后再出招
鹏欣资源于6月28日公布重组预案,鹏欣资源拟作价19.09亿元收购宁波天弘合计100%股权,进而间接取得标的资产CAPM的控制权,CAPM的核心资产为南非奥尼金矿矿业权。本次交易拟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4亿元,其余部分以上市公司发行股份为对价支付。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5.09亿元,支付相关中介费用以现金对价外,用于南非奥尼金矿生产建设项目。事实上,这起并购案早在2014年就被提上日程却最终未能成行。
值得注意的是,鹏欣资源这次收购的资产是实控人自家资产,姜照柏及其一致行动人姜雷持有核心标的公司CAPM 74%的权益。此次交易在严查海外投资的背景下,又是高价收购实控人旗下问题矿产,一经公布引发了高度关注。
7月10日,鹏欣资源遭上交所问询;7月17日,召开重组媒体说明会,受到《证券日报》等多家媒体以及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的质疑;7月25日,鹏欣资源公布对上交所的问询回复,同日,上交所发出第二次问询,再次质疑了本次交易作价的公允性,并要求鹏欣资源就本次交易业绩承诺的充分性和标的资产开采计划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7月27日,鹏欣资源抛出了一项发债计划: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规模不超过人民币 15 亿元(含15 亿元),本次债券期限为不超过5年(含5年),为无担保债券。然而,其并未公布募集资金用途。
尽管募资用途、规模等关键信息尚未公布,鹏欣资源赶着将于8月11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此预案。
此外,同日,鹏欣资源还公布了一项信托计划。上海信托拟设立“上信-龙生股份(后改名为”光启技术“)股权受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规模为7.8亿元,期限为3.5年。西藏东方财富证券认购6.1亿元,公司认购1.7亿元。信托资金全部用于受让达孜鹏欣持有的上市公司光启技术的限售流通股的股权受益权,信托单位到期前达孜鹏欣溢价回购信托单位对应的光启技术的股权受益权。信托资金受让股权受益权前,达孜鹏欣需将相应光启技术的股票质押给受托人。信托单位存续期间,公司将为达孜鹏欣的全部义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达孜鹏欣乃鹏欣资源子公司,此次通过鹏欣资源出资和担保,鹏欣系又变相股权质押融资了7.8亿元,用1.7亿元撬动了6.1亿元外部资金。如此一来,发债加信托计划将融资不超过21.1亿元,与前述海外并购所需资金相当。
高管集中离职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此急于推进发债计划,或是为海外并购做两手准备。此时发债是否跟海外并购受阻有关?鹏欣资源董秘严雷对记者予以了否认,表示发债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更多详细信息会后续披露。
不过,融资需求如此急迫是否是并购受益方大股东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鹏欣集团官网信息显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矿产实业、现代农业和股权投资等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姜照柏为人低调,在资本运作上却长袖善舞,目前鹏欣系已经控股的上市公司鹏欣资源、大康农业、国中水务、润中国际是其运作的四大平台。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指出,“鹏欣系”的主要运作手段是入主上市公司后,不断通过定向增发、高送转除权等来抬高股价,然后高位质押股权或直接减持套现回笼资金,进行下一轮运作,如同“剪羊毛”一般循环收割。手法较之前“德隆系”“中技系”等资本系族温和,且集团有大量实体产业支撑。但其循环股本扩张、加大杠杆的方式,暗藏风险:如果收购的某个项目经营失败,或者海外项目遇到一些不可控因素,一旦某家公司股价暴跌,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从A股三家上市公司看,近年来,鹏欣集团所持有的鹏欣资源、大康农业、国中水务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均被频繁质押。其中鹏欣资源股权目前几乎被顶格质押,姜照柏合计控制鹏欣资源 30.96%股份,截至2017 年3月7日已经合计质押了27.99%。
值得注意的是,自此次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后,鹏欣资源就掀起了高管离职的狂潮。
3月9日以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汪涵,董事会秘书宋乐,董事长王冰申请辞职。目前,鹏欣资源这起海外收购遭到上交所2次问询,大康农业出海投资亦遭深交所问询,2家公司均处于延期回复状态,鹏欣系是否还能在资本市场上叱诧风云充满了变数。
尽管每股转让价格较停牌前股价的溢价幅度高达66.67%,8月1日复牌的江泉实业(600212.SH)却是高开低走,以3.12%的涨幅报收9.59元/股。同日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宁波顺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宁波顺辰)将所持占江泉实业13.37%的6840.32万股转让给深圳市大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生集团),每股作价15.5元,转让总金额为10.6亿元。
“本次转让价格包含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溢价,与二级市场的定价机制不一样。”江泉实业相关人士8月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根据公告,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江泉实业现有董监高将全部提交辞呈,由新东家大生集团推选新任人员。
大生集团“上位”内幕
公告显示,宁波顺辰将江泉实业的控制权转让给大生集团,已于7月31日收到后者支付的定金5000万元。
但本次易主却是江泉实业近期第二次被“卖壳”。此前的6月8日,宁波顺辰与上海超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超聚)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并且也已收到对方支付的3000万元诚意金,但在7月26日,双方却以股份转让款支付时间和方式无法达成一致的理由终止。
而宁波顺辰与上海超聚对江泉实业控制权的交易,对应每股转让价亦为15.5元,但相较彼时停牌前收盘价的溢价幅度更是高达109%。
“现在交易对方(大生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还没开始,这个交易也存在终止的风险。”前述江泉实业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按照江泉实业8月1日披露回复上交所监管及问询函信息,上海超聚、大生集团觊觎江泉实业控制权存在诸多时间重叠。
公告表明,宁波顺辰副总裁李睿与上海超聚东闫昶煦,于今年5月6日开始接触并探讨江泉实业控股权转让,后者于5月24日上午提出收购江泉实业控股权的意向。
而李睿与大生集团总经理朱天相系多年好友,朱天相亦曾向李睿表达大生集团有收购 A 股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意向。今年5月,李睿将宁波顺辰有意转让江泉实业控制权的消息告知朱天相,朱天相表达双方存在合作的可能,并多次与李睿沟通交易的初步方案。到了6月9日,江泉实业披露宁波顺辰与上海超聚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书后,朱天相向李睿明确表达了大生集团参与江泉实业控制权转让的意愿,李睿则代表宁波顺辰回复:“若上述框架协议解除,宁波顺辰可以考虑按照同样的商业条件与大生集团推进交易。”
按照公告表述,宁波顺辰与上海超聚终止上述框架协议的当日下午,宁波顺辰就与大生集团进行交易谈判,并于次日下午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而直到解除框架协议的7月26日,上海超聚依然表示有诚意受让股份。
对于宁波顺辰与上海超聚的交易,在江泉实业复牌后股价大幅上涨后终止,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指出,上市公司控股权变动对公司及投资者影响重大,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无强制约束力的框架协议通知上市公司披露,其后又终止有关协议,其办理股权转让事项不审慎。
相对应的是,江泉实业今年3月22日披露,宁波顺辰将所持6840万股悉数质押。而彼时江泉实业股价正处于相对高位,但之后在与上海超聚筹划交易停牌前夕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低价6.98元/股。
据上述江泉实业相关人士透露,宁波顺辰与上海超聚、大生集团之间的交易最大不同点在于,“与大生集团的交易,付款分为两次,而与上海超聚的交易,付款分为四次。”
但江泉实业对此表示,在终止框架协议之前,未筹划与大生集团之间的股权转让事项。
宁波顺辰收益率78.75%
此次接替上海超聚从宁波顺辰手中揽下江泉实业控制权,大生集团表示,其深知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宁波顺辰亦称,其认可所持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因此两次转让价相同。宁波顺辰此番“金蝉脱壳”,可谓赚得钵满盆溢。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6月,其入主江泉实业时,每股交易作价仅为8.67元,以5.93亿元的总代价取得这个控制权。
由此计算,宁波顺辰入主江泉实业两年大赚4.67亿元,收益率高达78.75%。
但与宁波顺辰同时从江泉实业原控股股东华盛江泉受让2500万股的自然人李文,却相形见绌,其受让占总股本4.89%股权的价款合计为2.17亿元,按8月1日上涨后的收盘价计算,市值尚不到2.4亿元。
“李文成为上市公司二股东后,也没派人在江泉实业任职。”前述江泉实业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宁波顺辰主导江泉实业两年来,并未力挽狂澜,且其间三次重组皆无果折戟。
根据公告,宁波顺辰受让控制权后仅一个月的2015年7月,江泉实业就拟发行股份购买香港主板上市的一家化学品制造公司旗下部分资产和业务。如此疾风迅雨式的资本运作效率,当时颇受资本市场关注,但不久就无果而终。
然而,首次重组夭折的江泉实业,随即拟收购两家公司股份,但同样无法如愿。
直到2016年5月,江泉实业再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置出价值4亿元的铁路运输及热电资产,并作价22亿元收购瑞福锂业100%股权,同时募集不超过8.22亿元配套资金。可是,此次重组虽于2016年年底将标的资产预估值由22亿元下调至19亿元,但延宕至今年3月,又以“国内证券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终止了本次交易。
“公司是否重组,现在不确定,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性。”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述江泉实业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而据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江泉实业的新东家大生集团,2016年总资产规模为2030363.27万元,净利润为59975.28万元,关联公司多达60家,主营业务涉及贸易、路桥建设、金融服务和大数据服务等,并且是大生农业金融(1103.HK)的控股股东。
另据大生农业金融7月21日公告,其目前拟分拆路桥建设业务在联交所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