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劝业门口的“野蛮人”是一家并不算特别出名的投资公司——
广州市润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盈投资”)。这家公司是什么背景呢?
兵临城下:直逼第一大股东
据津劝业6月8日收到的润盈投资出具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后者已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举牌津劝业。公告显示,
润盈投资以及一致行动人“荟金3号”(陕国投。荟金胜利3号定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2016年12月28日到2017年6月8日期间增持津劝业2081万股,占比5%,达到举牌线。而实际上,润盈投资并非首次触发举牌线。早在2016年7月5日起,润盈投资就通过二级市场5次购入津劝业股票,短短一周时间,持股比例达到举牌线。至此,润盈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津劝业4163万股份,占比津劝业总股本的10%,跃升津劝业第二大股东,仅比第一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持股比例低3.19%。在两度举牌红线时间点上,津劝业均发布相关公告称,信息披露人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将继续增持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的津劝业股票。这意味着,润盈投资的增持计划还会继续实施,瑞盈投资两次举牌动作迅速且坚决,对于津劝业似乎也是志在必得。
6月13日,津劝业公告第一次回复上交所称,润盈投资及荟金3号实际控制人有意获得津劝业的实际控制权。《证券时报》援引券商人士分析称,不排除润盈投资的举牌得到津劝业现有股东默许的可能性。由于润盈投资表示会继续增持,如果第一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没有适当行动,两者持股差距可能进一步缩小。
二度举牌,直追第一大股东的润盈投资,到底是何方“神圣”?
携重金而来
6月9日,津劝业公布的权益股东变动书显示,
润盈投资成立于2016年9月27日, 注册资本3亿元。其控股股东为广东恒润互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润互兴”),其实际控制人为赖淦锋。同时,荟金3号与润盈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也是赖淦锋。根据公开资料以及工商信息,赖淦锋,生于1975年,2001年从正处于IT热潮的美国回国创业,创办多家 IT公司,后转型到
房地产、娱乐等行业。目前,其通过资本运作,控股两家A股公司——
天润数娱(002113.SH)和胜利股份(000407.SZ)。此外,他还控股了润盈投资、恒润华创、恒润互兴、润铠胜投资、名盛置业、岳阳恒润置业投资等8家公司。赖淦锋为市场所知,也正是始于其拿下两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资本运作。多次担纲“野蛮人”角色的赖淦锋,此次再次瞄准了津劝业。在其二次举牌津劝业的过程中,润盈投资以11.66元/股的均价增持0.03%,润盈投资一致行动人荟金3号以11.5元/股的均价增持4.97%。据此计算,润盈投资资金投入154万元,而荟金3号资金投入1.9亿元。如果算上第一次举牌所耗资金,目前润盈投资已动用
接近6亿元的资金。通过计算,如果润盈投资继续增持,超过第一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根据停牌前9.03元/股计算,润盈投资
至少还需要动用1.3亿元资金。而润盈投资此次增持的资金来源,同样也是上交所问询函中的关键问题。野马财经向津劝业和瑞盈投资的控股公司恒润互兴求证有关问题,但被对方婉拒。
公告显示,荟金 3 号资管计划成立时间是 2017 年 1 月 11 日,优先委托人为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般委托人为赖淦锋,受托人为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该信托为事务管理类集合信托,预计为 24 个月,管理费用为 0.25.
大股东要“缴械弃城”?
此前,赖淦锋拿下胜利股份的关键,是多亏第一大股东的“倾囊相助”。3月21日,胜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山东胜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润铠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许诺将其持有的公司6193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7 %)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润铠胜,转让完成后,润铠胜实际控制人赖淦锋合计持有胜利股份15.26%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面对润盈投资的步步紧逼,津劝业第一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是否也会拱手相让手中股份?
受累于传统零售业的不景气,2016年津劝业营业收入同比锐减50%,净利润亏损9877万元。面对外来者的举牌,《证券时报》曾称,一方面津劝业业绩下滑,另一方面,正值天津国资混改之际,不排除地方国企通过定向增发以及股权转让等方式引入民间投资者,以达到混改的目的。而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是天津市国资委100%控股的企业,从这点来看,润盈投资的阻力似乎不会太大。
野马财经盘点津劝业过去一年的股东变化情况发现,在润盈投资增持计划的跨度周期内,天津劝业华联集团不仅没有任何“增持”,反而在润盈投资首次举牌后,有小幅减持。2
016年9月30日天津劝业华联集团减持1.7%,后维持在 13.19%不变。大股东似乎已有“弃城”之意。野马财经向津劝业董秘办求证,被告知“等公告回复,目前正处于与双方股东沟通之中”。
种种迹象表明,津劝业或许是赖淦锋一鼓作气,夺下新一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新案例。
2016年12月,风云君曾撰写了《创业板不能借壳?那是你没见到这家“上市一日游”公司的玩法》一文,对伽马刀制造商变相借壳金针菇种植企业做了详细分析。在文章结尾风云君也作出预测
,公司控制权已经转入借壳方刘岳均、刘天尧、马林等人手中。而为了配合借壳的完成,原大股东叶运寿会继续减持手中股份至20%以下,星河生物最终会以更名的方式宣告整个借壳计划的胜利结束。事实证明,风云君当时做出的判断完全正确,但事情的经过却比想象中更为复杂曲折,此案例不仅可以提升投行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更是散户防火防盗防被割的必修教材。一、募集资金6个亿,5个亿在理财
话说
2015年星河生物完成对玛西普的收购后,实现了从鲜品食用菌向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在进行收购的同时,公司募集了配套资金6.8亿元,其中1880万元用于支付中介机构费用,6120万元用于补充玛西普流动资金,剩余的6亿元准备用于投入玛西普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综合供应商项目。在募集配套资金之初,星河生物对这笔资金用途的必要性做了非常庄严与神圣的说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综合供应商项目用于为下游12家医院提供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诊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根据公司测算,本项目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6.53%,税后净现值为7950.74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26年,具有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的振振有词,可是结果呢?募资完成后玛西普在该项目上却并没有任何投入,募集资金中5亿元用于理财,剩下的躺在银行吃利息。
二、募集来的资金,通过收购成功转移到上市公司体外
直到今年4月27日,星河生物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玛西普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友谊医院75%股权,友谊医院100%股权的评估值为13亿元,75%股权对应作价9.75亿元。在这9.75亿元的全部现金收购中,有6亿元来就是自于星河生物收购玛西普时募集的配套资金,也就是说,星河生物自行更改了募投资金用途!
仔细再看,
友谊医院的实控人竟然就是借壳方刘天尧,这是星河生物第二次接盘刘天尧资产!按照13亿元的评估价,对应友谊医院2016年底的1.53亿元净资产,溢价率高达8.5倍,考虑到上次收购玛西普就是20倍高溢价收购,看来这次刘岳均刘天尧父子还是手下留情了的!饶尔等不死,下次再割!
风云君认为,这次收购乃是一箭双雕之举。一方面,2015年玛西普被收购时原股东方做出过业绩承诺,2015-2017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6000万元、1.02亿元和1.29亿元。可是当时胸脯拍得梆梆响震得肺出血,真要它兑现业绩顿时就成了萎哥:2016年玛西普就没有完成1.02亿的业绩指标,管理层肯定感到压力山大,这次
通过玛西普收购四川友谊医院,显然可以增厚玛西普的业绩。另一方面,能高价出售手中资产,哪家老板不是捂着嘴偷乐?三、证监会减持新规“惹祸”,延缓大股东叶运寿收割
除了
在收购上有动作以外,原大股东叶运寿还有减持大业需要完成。2017年6月7日,叶老板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1450万股(占比5.03%)公司股份转让给玛西普董事长徐涛,转让价格为23.67元/股,转让价款总计为3.43亿元。6月9日,叶运寿再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4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9%,减持均价23.41元/股,套现1.07亿元。今年一季度报中,马林、刘岳均、刘天尧分别为上市公司第二、第三以及第五大股东。其中,刘岳均、刘天尧为父子关系,合计持有星河生物13.87%的股份,加上马林的9.85%,来自玛西普方面的持股比例已经开始接近叶运寿的持股。
本轮股权转让事宜完成后,上述
四人合计持有星河生物30.55%,已经超过叶运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借壳基本完成,很完美!而发了大财的叶老板却有苦说不出,他本计划减持3274万股,公告刚发出去没两天,减持新规出台了。那家伙对大股东减持监管的叫一个严格,大宗交易不好出手了吧?竞价出售比例受限了吧?叶总只好对减持计划做出调整,将减持数量缩减至2173万股,这减缓了叶总套现速度,解甲归田回去种蘑菇的生活看来要推迟两年了,想想A股对大股东太不人性化了,心碎,蓝瘦。四、蘑菇借伽马刀重生,星普医科横空出世
2017年6月9日晚,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公告,公告中显示,公司已剥离食用菌业务,并完成向医疗健康领域的转型,为更好适应公司发展和实施战略规划的需要,公司拟更名为广东星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星普医科。
收购、减持、更名,随着借壳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一家全新的A股上市公司就此诞生,星河生物实现了从蘑菇向伽马刀的涅槃重生。
(原标题:创业板借壳奇案 |
金针菇转型伽马刀的“经典”操作,大股东挥一挥衣袖,解甲归田去也!)
新三板买“楼”、主板买股,一连串的资本动作难免让市场浮生联想。作为国内的不动产私募投资机构,已挂牌于新三板的中城投资日前所发布的一份公告,透露了
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五牛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下称“五牛系”)的新动作。新三板买“楼”、主板买股,一连串的资本动作难免让市场浮生联想。
作为国内的不动产私募投资机构,已挂牌于新三板的中城投资日前所发布的一份公告,透露了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五牛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下称“五牛系”)的新动作。
6月9日,
中城投资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城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城凯投资”)与五牛基金签订了《关于上海翠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21家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中城投资拟以19.52亿元的价格将21家公司(下称“标的公司”)股权转让给五牛基金。据协议安排,上述21家公司分别持有上海市写字楼资产及相应的商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这或意味着,五牛基金的此次接手标的主要系中城投资的楼宇资产。而另一方面,五牛基金日前也进一步对其已实际控制,且此前风波不断的
*ST匹凸展开增持。事实上,五牛系场内外投资的同步“联动”,也加剧了市场
对其受让楼宇资产和*ST匹凸运作预期间是否存有关联的猜测。19亿接盘物业股权
对于上述交易,中城投资认为这是基于公司总体战略布局的考虑。“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而据协议安排,上述21家标的公司分别持有位于上海市虹桥路500号中城国际大厦除第17、18、19 层外的21个层面、156个产权车位的产权以及其所分摊的商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获悉,
中城投资旗下共有48家参控股公司,而待转让的21家标的公司实际上均为上述商办资产的物业公司,主营业务均为物业管理和自有住房租赁;而在完成出让后,中城投资将不再具有经营性物业的控股子公司。需要注意的是,待转让的标的公司股权仍然有债务问题需要解决。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上述21家标的公司合计资产总额虽然高达14.78亿元,但其合计净资产为-0.5亿元;而为了消除股东借款达成交易,城凯投资还将为其进行高达15亿元的增资用于偿还债务,而消除现股东借款后的净资产将为14.5亿元。
这也意味着,19.52亿元的转让价格对应PB为1.35倍。“一线城市的不动产估值通常比较透明,所以溢价争议也不大。”一位接近中城投资人士表示。
该人士同时认为,以中城投资当前的资产状况来看,想为对标的公司增资,也必须事先对资金进行筹措。
“21家公司的商办资产应该是拿来做抵押融资了,如果要转让的话必须把负债去化,所以才要重新注资转让。”上述接近中城投资人士表示,“对于中城投资来说,想要顺利转让大概率也需要筹集资金来过桥。”
中城投资2017年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其货币资金仅有5.56亿元。
然而,此次转让对于中城投资而言,亦是一笔对其资产结构带来较大改变的不菲交易。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城投资总资产为58.32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为31.47亿元,其中记入投资性房地产科则为14.25亿元;而高达19亿元的楼宇资产出让,就占据了其非流动资产总额的6成。
“卖掉写字楼并清偿相应的债务的话,如果没有新投资计划,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挂牌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东北一家国有大行公司部负责人表示,“公司的负债率和速动比率都将有所提高。”
五牛系运作猜想
此番接盘中城投资物业公司值得市场关注的另一原因,在于五牛系如今正是曾风波不断的*ST匹凸的实际控制人。
五牛系对*ST匹凸的入围发端于两年前
。2015年7月至9月,五牛系旗下的上海五牛亥尊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正式举牌*ST匹凸,并于年底前增持至9.981%,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的两年中,五牛系的增持动作远未休止,并最终于今年4月份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0%,触发全面收购要约。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5月11日、2017年5月18日至6月8日,五牛系再度对*ST匹凸进行了达2%的增持,至此其持股比达到32%。
对于最近的这轮增持,五牛系早在今年4月已有解释:“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看好及自身战略发展需要,计划在未来不超过6个月内继续增持匹凸匹不低于1%,不超过2%的股份。”
“五牛系一边买物业公司股权,一边又持续增持*ST匹凸,两者之前是否存在运作预期值得市场关注。”一位关注*ST匹凸的私募机构投资经理表示,“比如五牛系未来是否有可能将标的物业公司逐步注入到*ST匹凸中。”
“五牛系的主体是五牛基金,属于私募机构,类金融的借壳或类借壳都是比较严的,如果将物业公司注入,不失为一种折中的路径。”上海一家大型投行保代表示。
事实上,眼下的*ST匹凸对于五牛系而言也异常重要。
早在2015年期间,五牛系曾在资本市场中举牌、增持或不少于15家上市公司,而如今公开资料显示,其实际控制的也只有*ST匹凸一家。同样,*ST匹凸也同样有着资产注入增厚业绩的需要,该公司在2015-2016两年间已连续亏损,若业绩无法得到改善将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从契合度来看,此次五牛系接盘的标的物业公司的确具有被整合装入*ST匹凸的可操作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目前*ST匹凸的主营业务即房地产综合开发和物业管理,而这一范围与上述转让公司的主营业务相类同,即不构成跨界资产购买;另一方面,*ST匹凸还以“以福州地产为基础,东进上海、北上北京”的房地产发展战略为指引,而上述标的公司所持有的物业也刚好位于上海市。
不过对于五牛系和标的公司而言,在*ST匹凸展开资本运作也面临着不小的监管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ST匹凸的现有体量过小,截至去年一季度,*ST匹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仅有4.32亿元和0.61亿元。
“关键问题是*ST匹凸这个壳太小了。稍微放入一些资产就容易构成借壳或者类借壳,这样会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上述投行保代坦言,“关键看能否做出一些设计,把资产巧妙地装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