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在为IPO降速欢舞之际,有多少人看到了忧患已现?
上周的减持新规,千言万语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大户别跑,老乡别走。市场对此仅给了半天的正反馈时间,让人大失所望,原来韩教授也不是救世主。
本周的IPO降速,市场情绪跟上周末非常类似,是不是又来救世主了?
凌乱的写下几条逻辑:
1:减持新规,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不分析一级市场的影响),就是把又粗又大(快速的下跌)的抛压,变的又臭又长(漫漫熊途)。
2:限制减持,类似继续回归到2001-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大股东是基本被限制交易的,走势好不到哪里去,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普遍被人接受的是大股东失去做市值的动力。
3:IPO降速,场外打新收益率大幅度下滑。打新收益率年初还能维持在10左右,如果新股继续降速,甚至降到0 ,那场外万亿以上的打新资金,还会继续留在场内吗?要知道,现在新股开的越来越早,30亿的市值,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如果不是因为50这边(场外打新资金的常规配置)涨幅不错,恐怕这个收益率早早要跌破5%,不如买理财了。
4:小心类戴维斯双击:没有一个熊市阶段,能有哪一个指数是高高在上的。
上证50的高位,配合第三条,一旦有资金开始抽离50,那真是winter is coming(权利的游戏)--寒冬将至。不说全部撤离,即使一半撤离,市场就会多杀多,现在最安全的50,可能是后面最惨的50。
5:有那一次市场见底,是通过这样频繁的利好堆砌?市场见底,蓄势,启动,高潮,反扑,放弃探底···这样的轮回,不就是道吗?说的直白点,见底需要所有人都放弃抵抗,死猪不怕开水烫;爆发需要新出的韭菜把几年的工资、生意赚的钱搬家,同时所有人都忘记熊市的惨烈。这才2年啊,韭菜还没长高长大啊。
现在的50,还真指望还有资金进去继续推动吗?——现在的存量资金和交易量能支撑的起吗!
还能指望那些资金都不撤离吗?——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没有了赚钱效应,必然会有第一批资金的撤离,也就开始了多米诺骨牌的多杀多之旅。举个最近的例子,可还记得本周三次新一字高潮时,有筹码开始松动,开始砸盘?而一砸盘,引起次新股的暴跌?想过为什么次新股一片大好时那些筹码松动的原因吗?
不思多,不思空,那是上帝的眼光,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交易者,虽然收益不会和指数走势呈现高度拟合,但大势不可违啊,两者正相关几乎是任何人都脱离不了的啊。估计上个月的收益率,今年是较难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