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除了三安,其他票都关进去了,闲的蛋疼上股吧和**潜水了^_^这次嘉玲姐公布的重组框架关键词很清晰的, 第三方借壳,
新能源,也难怪大家YY下,松辽嘉陵妇科的几次重组失败我也都经历了,不成功就接着躺着YY。
[淘股吧]对本次重组的简单推理
1,本次重组包括两个部分:出售资产;购买资产。出售资产是为了保壳,毕竟重组成功尚需时日,嘉陵净资产为负值满两年就要暂停上市。出售资产的对方就是南方集团,构成关联交易。需要明确的是,出售的资产也只是嘉陵目前资产的一部分,特别是净资产严重负值的几个子公司,如美洲公司,香港公司,成都奥晶公司,本部的贸易公司等。还要留一部分好资产,以保持重组成功前的持续经营。这部分暂时留下的资产会在最后的购买资产方案中予以置换或再次由南方集团买回。
2,拟购买的资产明确为新
能源行业。遍寻南方工业集团旗下,新能源行业具备一定规模的资产只要两个部分:一是
长安汽车内部的长安新能源,二是处于破产重整过程中的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显然,这两个部分完全不可能注入嘉陵。拟购买资产必将是第三方的。公告中也有此表述。对比
中航黑豹的满月公告,就没有第三方的表述。
3,在混改、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迅速做出响应,做出政绩,是兵装集团的首要政治任务。19大后,国资委喊破了嗓子,还有哪个央企没有行动?
嘉陵资产、负债、人员等清理的非常干净,市值不大,且大股东持股比例低,是个混改的巨佳平台。可以说,利用嘉陵这个平台,进行一场有模有样的混改,是嘉陵重组的最重要任务。为此,引进和兵装集团主业关联的民企入住,顺理成章。但必须注意,引进的民企必须和兵装现有主业高度关联。否则,就是让壳,就是盲目投资。这是国资委严令禁止的。
停牌至今,大股东持股未挂牌征集受让方,说明该股权保留。这是混改的重要标志。对比去年卖壳给龙光基业,停牌三周后即有大股东持股挂牌转让征集受让方的公告。这是国资转让给民企的必要程序。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大股东持股转让给其他央企或地方国企的可能性,这也不需要挂牌征集。比如电科集团,北汽新能源等。但是,兵装集团把嘉陵剥离的干干净净,就是为了给电科集团的资产证券化做嫁衣裳?就是为了壮大北汽新能源汽车,给长安新能源汽车树立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二级市场上,和南方工业集团渊源深厚的华夏基金,四、五月份大举买入,最高持股千万股。而后一直在借势打压,确保嘉陵股价低位稳定,绝不走高。停牌前,华夏基金全部精准退出,以避嫌猜。如此不惜血本,如果不是为了配合某个大战略的实施,而仅仅为了给其他国企、央企做贡献,可能吗?
4,兵装集团不可能和小规模的民企谈合作,这对混改大局意义不大。2016年,新能源企业出货量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
比亚迪,宁德,沃特玛,
国轩高科,万向,力神,比克,光宇,力神迈尔斯,中航锂电等。其中在境内外都未上市的有三家:宁德时代,力神,力神迈尔斯(是一家合资企业,不是电科集团的力神)。力神是央企,收购力神,只是让壳,无关乎混改。另两家是民企。排名10名以后的还有很多,比如银隆。但银隆可以直接排除:电池技术路径和长安不配套,长安不是它的客户,二者没有产品链关联;收购银隆既是一种让壳行为,也是一种盲目投资。
5,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兵装集团的大战略,也是长安汽车集团的大战略。年初集团的会议精神,以及长安集团的香格里拉计划都很清楚的表明了。
6,长安汽车是宁德的重要股东,二者互为重要客户,关系密切。嘉陵引进宁德,对于降低长安汽车的采购成本,保证品质意义重大。
7,中信建投是两家共同的投行中介。其意义和
华泰证券在360借壳中的地位一样。
8,尽快上市,借壳上市,对于宁德,是必要的,必须的。锂电池行业潜藏着三大风险:一是技术颠覆风险。当今中国,创新发展层出不穷,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比如,刚刚有了海上移动核电站,紧接着大型船用、高铁用核电宝就要问世了,相信未来更加小型化的车用核电宝也不会太久远的。就像手机从一公斤重到一百克重,只用了数年一样。再比如无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上也在不断的取得巨大进步。日前,由中船重工担纲的
新能源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专项攻关已经启动,相信不要太长时间,就会有重大突破。也许一夜之间,一种新的更加高效、洁净、安全的电池技术就会出现,整个行业就会快速重新洗牌。二是产能周期性过剩风险。不管什么行业,只要能挣钱,很快就会过剩的。
太阳能行业从朝阳到夕阳才几年?行业巨子尚德都可以一夜暴薨。三是废旧电池的污染风险。*煤炭、钢铁等行业,开始治理污染后,死了多少家?活在这个行业,谁不战战兢兢?因此,弯道超车,抓紧上市,依靠资本市场,引领技术前沿,防范行业重新洗牌风险,对业界大企业至关重要。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