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动物园玩,在老虎园看到一段介绍猫科动物的文字, 印象中的山大王老虎是很NB的动物,想吃哪个动物就吃哪个动物,看了文字介绍才知道是错觉,最NB的老虎捕猎成功率才10%,狮子的成功率是30%左右。
食草动物食物猎取成功率几乎是100%。
猫科动物捕猎技巧都很高,可为什么它们捕食成功率普遍都低?
原因如下——
1、猎物不容易找到;
2、多年的进化,猎物对他们也比较熟悉,防预或逃生本领比较高(否则就来绝了);
3、猎物群居或自身比猫科动物体形大的多,或相当多物种跑的比猫科动物还快;
4、猫科动物自身也有很多不足,有的跑的并不是很快,有的体力不够,有的虽然快但耐力不够,持续时间非常短,在几秒到十几秒内追不上猎物,他们基本上就无法追赶了,速度会急速降下来。猎豹是跑的最快的猎手,但也必须先隐藏,等猎物走到很近的范围内突然袭击才能有几分的把握,稍有不慎同样追不上猎物,而且,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猎豹捕食后一只鬣狗都能抢走他的猎物,它在短时间内就几乎筋疲力尽,连保护猎物的能力都没有,可以想象如果他当时没有捕食成功,是不可能有力量继续追赶猎物的。
这些文字体现了一个自然规律,自然界是公平的,营养成分高的东西意味着获取难度大。
在股市,成交量就是猎物,一个股票成交量大意味着里面的猎物就多,就容易在里面拿到肉,但是强势股波动大,灵活度高,不容易掌握方向,失败率就比在一般股票里面要高,要想在强势股里面实现非常高的成功率是不现实的。不要觉得自己很NB,然后想次次吃大肉,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出击,偶尔拿一次大肉,然后继续饿着肚子继续不断出击,累得不行的时候,又吃到一次肉。
大盘成交量就是猎物数量的标准,当大盘继续缩量猎物稀少的时候,意味着出击的成功率会非常低,那么只能休息,减少出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