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99%的股民,在重复99%的错误。

16-07-22 15:23 36562次浏览
冒充高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股市很简单,正确的事情重复做,就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赢利。

但现在实中,99%的股民在重复着99%的错误。

其实犯错成长是每个股民的必经之路,只是有的股民会从错误中,反省自已,修正自已。

投资如做人,一直为自己错误找借口,报怨外在因素的人都不会有成功。

只有不断的反省自已,找自身的原因,检讨自己,修正自已的错误。才会从股市赢利。

夫子说每日三省。其实股市那怕每周,每月反省修正一次,不用多长时间都可以在股市赢利。

之前讲过股市牛熊,个股涨跌都有其必然性。尽可能多找出这些必然性。赢利的概率自然就大了。

在投资的过程中,无论我们做再多的努力,也仅仅是增大胜算的概率,却无法消灭风险。


投资是;知不易,行更难。
打开淘股吧APP
51
评论(18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放生

17-02-28 10:18

1
辛苦了,拜读学!
冒充高手

17-02-28 10:13

6
思考问题的九层境界(作者:佚名)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第九层境界:知行合一
  到了这层境界的精神特质是:知行合一,做事积极进取又随遇而安;情绪稳定,喜怒哀乐收放自如;人生目标清晰,不受外界干扰。 
北冥小鲲

17-01-30 21:00

0
楼主的方法适合大资金长线,我等万把块钱的还是短线投机才能快速赚的第一桶金。
股市一叶舟

17-01-30 19:27

0
新年快乐~~~
dodo

17-01-02 16:28

0
新年快乐!
起名字难

16-12-30 18:43

0
任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wzhw321

16-12-30 18:18

0
㊗高手兄及诸位新年快乐!
dodo

16-12-12 18:48

0
投资最大的敌人是暴利
龙马精神

16-12-12 17:33

0
暴利是一杯甜美的毒酒,控制你的行为,其实也是在控制你的预期。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冒充高手

16-12-12 14:47

7
投资最大的敌人是暴利,从围棋的“51%“原则说起(作者:佚名)  

围棋高手李昌镐有一个很主营的51%效率的原则,其实投资的原则也莫过于此。
  这个原则本质上就是见好就收,如果大部投资者都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就不会在市场明显加速上涨时一定要争取持股等到最后,以为总能抓到拐点。其实我们只是普通人,只有战胜短期暴利的欲望才能获得长久收益。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极致的智慧。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走出妙手,这成为一个谜。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嗫嚅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的代表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二三百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效上呢?因为追求妙手,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暴露无遗。全力之后,必行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平凡一子。
  推想到人生。人生如棋,也是追求成功,但是,成功的诱惑也会把人引向歧路。人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才能去面对名利,否则便会踏入歧路。有此心力的人,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崩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从容、淡定地对待胜负。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我特别喜欢吉姆·柯林斯这个老头。
  在管理学界,他是举世闻名的大师,有人誉他为彼得·德鲁克之后最重要的人。
  他不是多产的作家,印象中主要有《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再造卓越》这三本著作。可以说,他这几十年的研究主题,就是围绕“卓越”二字。卓越的公司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大家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的时候,他是那个努力为观众擦去马赛克的人。
  我喜欢他的研究方法——基于海量数据的实证研究,以及超强的归纳能力,往往让人眼前一亮。所以,一听说他历时9年的新书《选择卓越》出炉,我立马捧场。结果不失所望。
  这本书的主题——“10倍速公司”是怎样炼成的。以2002年为基点,柯林斯往前回溯了30年,在20400家样本中最终选出了7家公司。这7家公司连续15年的市值增长至少是同行业的10倍,高的甚至超过百倍。
  书还没看完,我就迫不及待地给一些投资圈的朋友做了推荐。第一,“十倍股”正是投资家的最爱,如何去找到这样的公司,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第二,更重要的是,文中提到的很多“10倍速”公司基因,恰恰也是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所需要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点——日行20英里。柯林斯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关于探险,一个关于商业。1911年10月,南极点还是人类从未到达过的处女地。这时全球有两位探险家同时做好了准备,一位是39岁的阿蒙森,一位是43岁的斯科特。结果是,当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地把挪威国旗插上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探险队的5名成员在探险途中全部遇难。柯林斯问的问题是——你愿意做阿蒙森,还是斯科特?
  两者的不同当然有很多。
  而其中非常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整个探险过程中,阿蒙森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天气好时绝不会走得太远,以免筋疲力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坚持前进,以保持进度。他把探险队每日的行程保持在15-20英里之间。与之相对的,在天气好时,斯科特让队员们全力以赴,而在天气不好时,则躲在帐篷里抱怨老天不公。
  另一个故事是商业的。A公司19年间净收入年均增长率25%,B公司19年间年均增长率45%。如果只看这个数据,我相信傻子都会选择后者。但请看另外一个数据,19年间,A公司收入增长的标准差是15%,B公司是116%。这意味着A公司的增长是稳定的、可控的,而B公司是大起大落式的增长。
  那么,结果呢?以1979年为起点,到1998年,A公司市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B公司很多倍。这是真实的案例,A公司名叫史塞克,B公司名叫美国外科医疗公司。
  为什么“日行20英里”如此重要?柯林斯的总结是:1、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2、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3、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暴利是一杯甜美的毒酒,控制你的行为,其实也是在控制你的预期。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