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谈谈真正的道德了
中国有句俗语,叫好人有好报,还有一句俗语,叫“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这两句话,都是在讲积德行善的结果,虽结论相反,却都是能得到实事以证的。
十多年前,有一位热爱炒股的甄先生要给大家免费上课,受朋友邀请,我一起去听,场地在上海一个十分清静的阶级教室内,甄先生印了一些炒股投资的要点讲义,免费发给大家,课程也是免费的。
因为我觉得他讲得宏观,便没有再去,但我的朋友却是去了好几次的,过了一段时间,朋友说,没法再去听课了,因为那个场地是人家免费提供给甄先生的,但在那个场地有人想租下来开跆拳道馆,只能再找免费的地方了,过了好几个月,再提起时,那朋友说,甄先生还在找地方。
世人一直把积德行善等同于做好事,知道古人说过,积德行善自有好结果,便引申为做好事是因,各种福报自然是果,然而事实真是如此?
积德一词,最早源自于《道德经》,其中有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翻译过来,就是,治理民众和对待上天神灵一样,不能应一时之急,就像收割庄稼,能不能有好收成,取决于早期的耕作,而所说的早期耕作,主要是看有没有长期按规律耕作。反复长期按规律做事,叫做重积德,重积德,则可克服各种困难。
德,是指按规律办事,积德,是指长期坚持按规律办事,只有长期按规律办事,则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有次一位金融家很困惑的和我说,他认识几个煤老板,品行低劣,现在却一个个几十亿的资产,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有这样的福报?
我回答说,“钱财是人的福报之一,他们三个,九十年代开矿贩煤,2000年后用这些钱在上海买房卖房,10年后拿这些钱做金融股权投资,每一步都踩在了经济投资发展规律之上,他们三要是不赚钱,天理难容,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
他们长期坚持按经济和社会规律办事,这叫积德,积德之下,安能没有福报?”但这福报,不是任何人或任何神仙给他们的,大自然自然反馈的结果,它不需要任何人或神仙评价好坏善恶,一切自然发生。
很多人把积行善做好事,然后觉得我只要做好事,上天就会给我好的福报,这就等于默认了有一个人格化的“上天”存在,他每天记录着你做了哪些好事,什么时候该奖励,都做了哪些坏事,哪天该处罚。真要这样,这个“上天”好忙。
那么,我要问,甄先生给广股民讲解股市分析,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古人将坏的行为或结果,自为“损”或“害”,将好的行为或结果,称为“利”或“益”损是指减少,害是指破坏损伤;利是指好处,益是指增加。
没有一个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损害,人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方面,一是指精神知识智慧方面的,二是指物质财富能量方面的。甄先生长期坚持免费讲课,是在过度的追求精神知识智慧方面的利益,而以损害物质财富方面的利益为代价的。
如果甄先生在物质财富方面十分富足,他买下或租下了整个学校,要给大家开免费课,没有问题的,他的财富足以支撑这个学校一百年。问题却在于,物质财富也是甄先生的一个短板,他却坚持以自损物质财富的方式,来追求精神方面的过度富足,到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件事,都无法为继下去。
甄先生在自己也缺钱的情况为什么要免费?也许有很多愿因,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在迎合国内部分人病态的思维。他们觉得,只要是讲解股市技术分析理论的,就该免费,不然就是骗子。这种论调,充斥着整个社会,经常会到这样的论调“他以前讲炒股分析,我觉得讲得很好,直到他后来收费,我就呵呵了,明显就一骗子。”在这种情况下,凡是出来讲股市分析的,都得站出来说,自己这个是不收费的。世间自有世间法,违背世间法去做事,自是损害大于增益。
有连续两年多的时间,我和贾先生陆续在**平台上讲解股市,每篇文章收费1元到98元不等,然便是这些小钱,足以引发各种骗子的骂名,但我依然高调收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几年中,我讲课的精力、水电煤,我的时间放在上面,以及我以过去亏损数十万,上百万的金钱为代价所得出的经验,这些无价之宝,有了这些经验,才成就了我当下的情况,可以让投资人少走弯路,理清思路,而不再是盲目或越走越远。
哪个平台不赚钱?赚钱原本就是天经地义,有些人会说你可水平高的话,可以不做。但是我反问,我做不做,爱做不爱做,你管得着吗?你拿自己的认知,世界观来定义他人,不就是显得你狭小吗?敢情你是好人,你无偿献血,热爱奉献,无私地不拿工钱地上班吧,绝对天下最大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衷与行事的出发点,道不同,不相为谋。没人有资格对他人所做的事,指指点点。
淘股吧也是极好的平台,如果你想要看选手实盘的情况,需要积分或付费等,这原本就是很正常事情。
很多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求不得,会想方设法地进行道德绑架之类的,这就显得无耻之极了。
当有知情人夸赞我无私付出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不要夸赞我,这不值得学,这是不正常的,我现在只是钱多,这点讲课费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所以我用这种方式来支持,如果要长期办下去,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得利。
甄先生坚持长期免费上宏观炒股的课程,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增益了么?就连那些来参加的学员,也并不会珍惜这个课程,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付出而获得的东西,是不会珍惜的,也就是说,他们花了时间,却因为不珍惜的心理,收益降低。
如果这件事,到最后,让大家的损失多于增益,又怎么能说是好事呢?
所以,古代将能获得利益,叫做好,将受到损害,称为坏。积德不等同于做“好事“,甄先生在大家的眼中是”好人“,但是他并没有”积德“,也就是没有长期坚持按规律办事,所以,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天地无亲,不分善恶,唯行大道。 同样,我们把做积德行善中的行善,也等同于“做好事“,那么,什么是善?
《国语·晋语》中有言,“善,德之建也。“,善,是树立按规律来办事的社会的基础。那么,这个善,到底是什么?
善者,吉也,吉者,有利也。
吉的一部分意思,是增加好处,也就是获得利益。
世人为事,获得的利益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智慧精神方面的获益,另一方面,是物质财富能量方面的获益。
行善,就是让人人获益。如果我从另一个人手中打劫来一万元,捐给了慈善组织,这不是行善,而是作恶,因为它让慈善组织获益,却让被劫之人受到了钱财与精神两方面的损失,不管那人有多少钱,都是失大于德。
然而,因为你慈善的言行,那个富有之人也动了心,捐钱给慈善组织,他虽然减少了钱财,而那些失去的钱财对他的物质生活没有影响,他却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慈善组织也获得了增益,这便是行善。
或是,你给一个老年乞丐讲了一通爱与善,最后,那个老年乞丐将多年的积蓄捐了出来,只留下仅够度日的钱,在度过了一时的精神满足后,他很快会发现,他面临的物质匮乏不足以支撑一次生病开销,这时,他会后悔为什么把那么多钱捐出去,让一个物质匮乏者变得更加匮乏,这不是行善,而是作恶。
或是,你在网上大骂一个明星为什么在某个灾难面前不捐款,或是捐少了,在众人的骂战之下,那个明星又捐了很多钱,虽然这些钱在这个明星看来是九牛一毛,但,这不是行善,因为明星失去的不是钱,而是支配自身财富的意志自由,被人道德绑架,而逼捐者,只不过是以文字为刀具的强盗而已,同样是作恶,而不是行善。
因此,积德行善四个字,它的本义,是长期按规律办事,使得众人有所增益,获得利益。那么,该如何做?有四个字,自利利人,简单说来,是以自生自利为出发点,去做那些有助于他生他利的事。
一个人开饭店,假设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钱这个目的,就是自生(自利),但他用上好的食材,用纯正的好油,定价又适中。那么,他的这些行为和途径是利人的,他的饭店会食客越来越多,最后越做越大。《道德经》中将其称为“以其不自生,而得长生。”
但我去吃过很多饭店,刚开业时,食材也新鲜,油也好,份量足。然后这家店就开始越来越红火,等到红火后,老板一算账,我用油量这么大,每天,如果换个不好的油,那一天得省多少钱啊,如果每道菜的份量减一减,食材品级降一降,那又得省下多下钱来。这些钱加起来,得一个月多赚多少。然后,这个老板,为了赚更多的钱(自生自利),在行为方式上,也采取了“自生自利”的方式,到最后,为而人气锐减,不得长久。
也就是说,我们做事的目的,要自生自利,就像开饭店的目的是为赚钱一样,但你采取的行为方式和具体的安排,就不能一味的再考虑自生自利,而是要考虑如何利人,也就是不自生。
有的人,一听“自利利人”,就好像是要让损失自己的什么利益,用来利于他人一样,在他的认知世界里,这个世界一定此消彼长的,自利就是损人,利人就是损自。一个饭店老板,以赚钱为目的,用好油好食材,定价合理适中,谁又受损失了呢?老板会因为“自利利人”而的行为和结果而感到痛苦么?不会。他只是站在顾客角度,用偏爱顾客的角度,偏爱了自己一把。
所以,世人长期以来,非得即舍的对立思想,总是把“自生”与“不自生”之间的关系,推到了对立面,仿佛,开饭店要想赚更多钱,就得做“不道德”的事,要想变得“道德”,就肯定赚不了多少钱,甚至赔钱。
一个人开饭店,不想着赚钱,那是对投资人和自己劳动的“不行善”,如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只想着赚钱,那肯定会做出对顾客“不行善”的事来。
那些百年品牌,哪个不是在确认完自己的赢利模式和利润空间后,想方设法地去做那些对客户有利的事?他们的消亡,无非两个原因,做事之前没设计好自身的赢利模式和利润空间,也就是没能做好以自利为出发点;二是在行为上过多考虑自身利益,而忽略或降底了客户的利益?
因此,自生与不自生,自利与利人,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而是目标设计和途径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设计目标时,考虎的是自生自利,但在实现途径的选择问题上,只考虑如何利人(不自生)。
《诗经》中有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意外,大自然孕育万物,生养民众,但大自然有自己的至善法则,这些法则需要人们当成常规来遵守,并将其当成美德。
而到今天,违背自然规律的虚伪道德盛行,伪善言词众多,人们一边疯狂追逐自利,而害他利,却将“无私忘我”等一一个人违背人性及社会规则的词当成至高品质来推崇。我们这个世界,最需要的不是“无私”而是积德行善,自利利人。
积德行善是自利利人的前提和要求, 自利利人是积德行善的基础和实现途径,如果你记不住上面的话,理不清其中的关系,那只需记得,凡是为事,以自生自利为出发点,在实现途径上,去做那些有利于他人的事。
再换一种说法,就是,做一件事之前,考虑好自己的利益如何实现,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只考虑如何实现他人的利益,到时,你“以其不自生,以得长生”。
再以总结性地发言:
炒股一定要顺应市场的规律,什么样的规律呢?行情向上时,多做,赚钱效应好时,多做。当行情震荡或转弱或向下时,少做或不做,当赔钱效应显现时,就少做或空仓,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存活得更久,盈利更长远。再通俗一点就是:要规避所有的调整浪,在反弹或有行情持续或间断性时,则出几次就能完成不错的收益。忌贪忌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