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的股市糟烂历史

16-07-23 12:19 10896次浏览
锦绣前程198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不得不吐槽了,因为投资经历实在是惨不忍睹了。

这是能力跟不上梦想的悲惨生活。曾经我是想成为巴菲特的,结果我彻底沦为屌丝,信心已经在崩溃边缘。

我05年刚毕业就入市了,混到现在一无所有,人在上海漂泊。

第一轮牛熊(05-08年),我什么也没学到,只知道宏观经济很重要。

第二轮牛熊(09-11年),我系统的学了宏观策略知识,本以为得到了市场判断的圣典,结果从2010年开始经济逐步进入转型,经济的波动性下降,市场进入成长股的趋势投资阶段。这个阶段坦率说宏观策略还有些用处,抓住了3个波段(10年下半年和12年上半年和12年底),规避了1次风险(2011年),但是因为对于行业公司了解少,赚的钱不多。

到了2012年上半年,刚好拥有了在内环首付买一套房的能力,但我执着于自己的股市梦想,执着于在一次大牛市赚10倍的梦想,我没有买房。我现在都很奇怪,我当时在干什么?不是指买房,而是指我的状态,仍然执着于指数判断,仍然没有花精力去研究公司,回头来看太懒了,就想等牛市赚10倍了。恰恰是从2010年开始,很多人因为基于对成长股的学判断最后收获巨大。

进入2013年,雷神在这个阶段开始起步了,我在原地踏步,因为宏观经济不支持牛市,结果创业板就是走成了牛市,很多策略都判断错了,很多人觉得宏观经济策略判断没用了,而我还在执着,我还是不研究公司,我还是懒。然后魔鬼开始出现了,2013年3季度首次接触杠杆,10月初高点附近买入了一个补涨的公司(其实我并没有深度研究清楚,别人推荐的),结果资金缩水一半,死扛到14年2月,还赚了,当时想的是资金达到400我就走,结果又一路下跌(市场2月底跌破时我是知道市场要调整的,但基于对所持个股的美好预期我选择了持有),4月底割肉,剩下150,和12年上半年相当,而同期房价涨幅50%;

我的心没有灭,因为第一房价还没那么高,稍微赚些还是可以首付买房,第二我已经预感到1轮牛市将要来了(14年中期淘股吧有相当的人预感到牛市要来了,而且都是类比96年,事后看确实很多人都看对了)。

我预感是慢牛,因为经济状况确实不行,资金面推动。没想到证券股4季度这么猛,我错过了。我第一次开始有了一丝担忧,因为当时感觉证券的涨法类似06年4季度,类比的话意味着后面肯定还有一波行情,悲观的是我苦苦等的大牛市,结果已经错过了第一大波,我的资金刚刚缓慢跨过200。

我的毛病到底在哪呢?我太执着,不懂的跟随市场热点板块。我太执着,还在判断指数走势。

错过了第一大波,我想快速赶上,因为错过这波牛市,我不知道下一波是否类似99-01年还是类似01-05年。07年我清楚,最开始涨题材,然后07年5月涨周期+券商,然后530,然后最后又大涨一把。以此类推我知道这次主线不是周期,知道不是券商,我知道是互联网 。但我想做完美的三波,第一波杠杆做互联网,第二波做类似于07年5月的权重股,第三波等类似530的中级调整(我甚至预期到可能调整类似96年2月,跌幅更大)后,再做一波成长,设想的很好,以至于我以为市场就应该按这个节奏去走,事后看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入了心魔,市场难道还有完全复制一说吗?我还是执着于指数判断,还是没有花心思去研究公司。

然后我踏错了节奏,3月中旬前资金到400,过早的以为会转换到权重股,结果错失后面的主升浪。到了5月,我谨慎了,因为要有530,我谨慎了,按时间节奏预计大跌应该提前,我谨慎了。我错过了5月后面的最后一波主升浪。资金最高定格在750,远低于我的预期,我知道错过这波牛市会很危险,我年龄大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去等一波牛市了。回头看看我自己都觉得够傻的,我完全不懂技术分析,我瞧不上,但我太懒了也没去研究成长股,我以为傻子牛市都可以赚10倍,结果我比傻子还不如,我内心是拒绝接受这个现实的。在股市混了10年,我比傻子还不如,叫人如何可以接受。5月份房价又开始大涨了,07年5月也是大涨,太相似了。我必须要赚到最后一波再买房,财务自由的吸引力太大了。

接下来“530”真的来了,一去不复返,我杠杆,乐视网 ,看着市场跌,我有一丝麻木,乐视网表现良好,预期后面还有波类似97年上半年的上涨,还能再赚最后一波。这么大的下跌,我难道没有怀疑过熊市吗?政府救世的时候心里有过一丝念头,股市都需要政府救世了,这还是牛市吗。但是太笃定后面还有波上升了,07年下半年、97年上半年,这次难道不一样?

这次结果就还真不一样。到8月中资金变为400,8月下旬的下跌我完全躲过了,但我更谨慎了,因为看上去像熊市了。9月上旬证监会强力去配资化,我很高兴,9月15日收盘后我仔细按照市场一致预期的盈利测计算了传媒和计算机板块,已经有30%的公司有投资价值了,但是我觉得应该有60%以上市场才应该见底,按照我的计算只差两天大跌我就可以再次满仓。结果第二天大涨,我继续等,和很多市场人士一起等最后一跌,只不过我没有看2500那么悲观。10月份市场一骑绝尘,我没参与,我特别的固执,最看好的30%公司已经涨了很多了,难道熊市可以在比较高的估值见底?

一直等到10月底券商大涨,我追进去了,牛市的感觉又来了,会是牛是吗?我看了看台湾历史,也是50%跌幅,但最后牛市继续,中国这次会一样吗?看论坛技术高手的判断,至少是大B浪吧,我没想到波浪可以任意延伸和变形。

其实想想挺恐怖的,从2013年开始宏观策略的东西已经不太容易判断清楚市场了,而我又没有仔细去研究成长公司,也就是说,2013-2015年这个阶段,我纯粹是依赖于一些历史经验在市场里漂浮,差不多是裸泳了。我还不懂技术分析,看不上。

下定决心开始学技术方法,是从15年4季度开始的,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已经完全用以往的思路无法解释了,二是我错过了10月的反弹,我希望依靠有效的技术方法来改变自己固执主观的思路,变得更加客观些。

我问自己,如果什么经济之类的东西都不懂,该如何从市场里赚钱?从股价波动本源来理解市场。以前虽不学技术,但也有看,时间周期和波浪理论被我首先排除,实战性太差。其次看均线,效果好很多,周围很多人都提到创业板20日均线,我专门用不同的均线结合超买超卖指标看了下各个指数的历史准确率。超卖+20日均线,或者超卖+周线5日线,我觉得实战效果最好,准确率很高,如果能结合一些基本面因素改变来做判断效果更佳。同时,我要求自己顺势而为,只介入领涨板块。

所以15年11-12月,我又开始赚钱了,最高定格640。然后12月31日创业板跌破20日线,我清仓了。

但是我预期的是市场还有一大波,执念太强,我刚学好技术分析,还没想完全依赖它。我觉得市场虽然要调整,但应该不深,1月4日的熔断都没有改变我的看法,1月5日我杠杆加仓。1月8日再次熔断,我有点懵,但政策取消,我觉得应该还是有1大波。我在想,我为何有这种执念?我喜欢对比历史,因为工作生活的改变内心太想再赚一波,把牛市没赚到的目标补回来。房价涨了,我必须通过股票赚回来。

结果我被动割肉,资金250。我对自己说,既然牛市已经结束了,以后就看20日均线波动来操作吧,至少还能确认赚点钱。但是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完全依赖均线,内心始终有的市场的大致看法。

好的是,从2月开始我确实严格依据均线来操作了,坏的是,均线的效果大打折扣了,市场进入了窄幅波动,趋势性行情没有了。然后追涨热点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其实追涨这个东西并不完全适合我。3月开始的行情大家也都看到了,涨的好锂电池、半导体、oled并不是最开始的领涨板块,而是有一定基本面背景支撑的中线标的。

我发现短线不适合我,反应也比市场慢。从最开始进入市场,我喜欢做基本面分析,虽然大多是宏观经济和市场的分析。我清楚的知道每一轮牛市都对应着不同的特定行业,比如96年的家电、06年的资源、2010年开始的智能手机产业链、2013年的影视手游、2015年的互联网以及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我都清楚行业逻辑,我喜欢泛泛而谈行业而不喜欢深入去研究公司。

我清楚的知道股票市场有个有效的资源配置场所,无论是短期游资炒的概念还是机构配置的中长期主线,都对应着不同行业的爆发性增长或者预期的可能爆发增长。这需要我在复盘的同时尽快的理解那些可能成为中线机会,这需要对于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说到底这需要非常勤奋,需要有个开放的积极学的大脑。

我开始正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有价值的行业,最好是渗透率快速上升的阶段或者业绩爆发性的拐点。我回头去看了看03年以来经典成长股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的不同演绎形态(主要是和均线的关系),我心里更有感觉了。有个简单的小结就是好的成长股通常依托20/30日均线上升,有效跌破60日线,通常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没大机会,有效跌破120日线,意味着市场是熊市。这个大家可以回头看看,如果一个人不懂判断市场,专研成长股的话,其实当15年龙头股乐视、东财跌破60日线的时候就自然谨慎了,等7月底跌破120日线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熊市来了,而不是期望还有个类似97年上半年或则07年下半年的上涨了。

走到现在,我的操作思路是什么呢?三点思路
第一,深度专注有前途的行业,通常对应的是初创期到成长期这个阶段,做中线持股,结合30/60/120日均线相机抉择;勤奋是第一驱动力,必须勤奋。

第二,对于市场整体,看超卖超买指标结合20/30日均线,将当时最强势的指数作为分析对象来做判断。

第三,我一直没放下的基本面分析,虽然13年以来效果大打折扣了,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今年很多人认为是熊市,因为PE还太高,其实用简单的基本面分析你也知道这个估值是降不下来的,所以我看到有人类比当前类似97.5-99.5这个阶段,我内心是认同的,好几个人提到2017年下半年或者2018年再来第二波牛市,我也倾向于是大概率的,或者说这是支撑我还能呆在这个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年龄大了,心态明显有变化。

我放下执着了,2年内不出牛市我也认了。我内心是希望有的,像样的房子都1000+了,我一无所有;
对市场我不执着了,跌破重要均线必须谨慎。
对成长股我不执着了,但他必须是爆发性增长或预期将要爆发性增长的行业(通常出现的时间不超过2年,每年也就1-2个新行业会满足这种特征),有效跌破60日均线必须谨慎,顺带着看看市场是否也同时跌破。

我认为自己的认识提高了,但我的资金确重新回到了150。我还能扛到下一波牛市吗?我还等得起吗?资金的反复几次折腾回原点让我的内心就开始要绝望了?我对市场的认识是不是真的错了?

最后,以我的所懂来看看当前的市场,典型的成长股跌破60日均线出现了,创业板指 已经在20日均线边缘了。根据了解的信息3月份以来领涨的锂电板块3季度至少是没戏了,政策严重低于预期。所以如果周一创指跌破20日均线,建议大家清仓吧。但是今年不会是熊市,而是震荡市,只不过要进入到震荡市震荡往下的阶段了。有人说今年有大B浪,我祈求之,但最后还是要依据三点思路来操作,市场没有大的趋势机会,我没法挣到钱。

@时光猎人 雷神帖子常看,经历类似。
打开淘股吧APP
24
评论(8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易帆abc

16-07-24 12:22

0
请问卖出应该怎么选用k线和均线呢?谢谢![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cugjiang

16-07-24 12:13

1
经历和楼主差不多,只是我的启动本金没你那么多,现在也混迹在上海。
06年大学毕业,在单位显得无聊,开始接触股市,各种网站,论坛扫盲。
后来陆续续的玩模拟炒股。
一直到12年才开始实盘。十万本金入市。到14年初的时候,亏的5万都不到了。
14年7月分,我判断大级别向上行情要展开了。期间换来换去的做,到15年6月分从四万多不到做到了22万多。
然后,悲剧开始了!我在暴跌途中过早重仓介入互联网分级基金B。结果,直接下折。
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点。当时非常迷茫,痛苦。自己那么努力,那么用心分析。技术也掌握的差不多了。
15年7月分换了份工作,来上海,中间好几个月都没有做股票。
15年11月分,帮同事做了一波 300188 ,从30做到了48.自己的小账户,还是一直放着一直停牌股没有动。
.......
越到后来越明白家庭远比炒股重要!特别是近期A股市场赚钱越来越难了。能做到稳定复利就是王道!
以下是我的一点拙见:
第一,题材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热点题材里的优质股,一定要盯紧了!
第二,自己操作的级别,和技术标准!到点了就撤,到点了,就接回来。确保自己的每一次交易都不要犯错误。一旦市场走差,第一时间撤退!
第三,资金管理。严格遵守进场和撤退程序。
第四,一旦确定了就要坚守自己的判断!这种环境,耐心比啥都重要!不要过度迷信技术,技术在整个交易体系里连三分之一的比重都占不到!
cgfc66

16-07-24 11:56

0
@锦绣前程1981 ,对不起,刚才少打两个字:我是一个亏损的家伙!
cgfc66

16-07-24 11:55

0
我是个亏损的家伙,木水平,木能力!只是转一篇文章。切此!
小小入市姑娘

16-07-24 11:54

0
楼主 牛市已经开始了  只是还没露头  珍惜吧  别让自己1年后后悔
调整好状态
cgfc66

16-07-24 11:54

1
@锦绣前程1981 ,首先是亏损的家伙,没有资格参与讨论。其次打字好累(赖癌迸发)只能复制别人的文章!很多投资者利用均线作为交易依据,各种均线交易规则在市场中流传很广,也有很多专门书籍讲解。

投资者都会在交易软件中设置几条自己比较喜欢的均线,使用这些均线来判断趋势。比如有些人认为M30均线上行,就认为趋势向上,M30下行,就认为趋势向下,如果股价跌破M30,就认为趋势有可能结束,应该清仓。

这种交易方法本无所谓对与错,看投资者对其策略本身的理解与执行力。但本文想谈的是均线与趋势的关系,深入理解趋势与均线的关系有助于交易成功。

回顾趋势形成的过程:首先市场无序波动,慢慢出现一个方向的微弱优势,然后各种风云际会的因素共同酝酿、推动,一部分聪明的交易者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再大量的人然后看到已经有点明显的趋势,不断地有新的交易者认同而加入,直到大部分交易者已经买入(卖出),这时趋势就快到尽头。

1,趋势的终结判断

很多投资者利用均线作为交易依据,比如站上某条均线看多,下穿某条均线看空。可是均线有那么多条,有人看M10,有人看M20、M30,还有人看M60、M120等,这些利用均线支撑股价作为交易依据的投资者,因为其所参照的均线并非同一条,其交易时间框架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可能在某条均线上形成趋势成立或改变的关键判决。

换句话说,也许投资者认为自己的特定均线支撑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但是市场中其他参与者不一定这么想。比如某位投资者规定股价跌破20日均线就离场,实际上就算股价跌破20均线,其它投资者未必离场,趋势更不一定就此转向,一切都是可能性。

其实,不管你怎么认为哪条均线有多么重要,市场整体不知道也根本不在乎。
相对于均线,理论上趋势线支撑的共识度更强,不管怎么说,一轮上涨趋势基本上只有一条支撑趋势线,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看得见。如果要指示趋势的结束,趋势线应该比均线更有说服力。

和跌破均线一样,就算跌破趋势线,也不意味着趋势的结束。股价有可能短暂跌破后重返趋势线,也可能多空平衡后形成更加平缓的趋势线,继续原有的运行方向。

2,趋势的发展过程

经常听到专家说类似这样的语言:“股价沿着20日均线有序上涨,可以放心持股”。在很多讲K线投资大法的书籍中,也经常给读者呈现大量完美的股价走势图:股价沿着某条均线上涨、一回调到这条均线就获得支撑,然后一直强劲上涨直到在高位跌破均线之后股价一泻千里。

这给很多投资者一种错觉,好像股价必须沿着某条均线上涨才行。其实,一个相对平滑的没有大幅度日内、日间波动的上涨趋势,你总能试出一条完美的均线去支撑它。问题在于,在股价上涨没有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你无法知道适合这只股票上涨的支撑均线是哪个周期的。

假设你相信20日线的支撑作用,在A股几千只股票找出符合20日线支撑的股票易如反掌,当然这指历史走势,而对于未来的情况,没有人可以预测。

猛烈上升的股价可以沿着5、10、15日均线上涨,相对平缓的可以沿着50、60日均线上涨,还有很多情况沿着20、30日均线上涨。而且很多情况是,股价上涨速度会改变,在均线上表现为变换支撑的均线,比如一个股票上涨速度减慢,其K线图上起支撑作用的均线也从10日线换成了20日线。

所以在看均线对股价的支撑作用时,不可避免有很多含糊的因素在内。对中短期趋势交易者来说,可能10-30日均线都有可能作为股价支撑的参考,也就是说寻找趋势第一个回调入场点时,股价在10-30日之间的某条均线获得支撑而反弹的,都可能是一个合理的介入点,具体看个人的交易系统的设计。

但本质上,趋势的发展不会依赖均线,均线只是趋势本身的体现,本末千万不要倒置。

3,趋势的形成判断

从趋势的形成来看,除了一轮暴跌(比如一周内跌20%或者更多)之后有反弹的共识(至少A股如此),大部分情况下,趋势形成有一个缓慢地、可能反复地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均线来衡量趋势是否形成呢?

趋势是市场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过程,有句话说:行情在犹豫中成长,指的就是趋势发展初期是不确定的、反反复复的,当大部分人都有所觉察的时候,趋势其实已经走了一部分了。

寻找趋势的拐点,也就是寻底或者逃顶的努力,虽然盈亏比很高,但成功率很低。很多趋势投机大师都建议趋势形成后的第一次回调作为买点,这在逻辑上最说的通。

用什么均线衡量趋势的形成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一般日周期以上的中长期交易者使用M50或者更长时间均线来指示趋势方向。

有几个动量指标在趋势形成早期发出新一轮趋势可能形成的领先信号,比如MACD底部金叉且上行,MACD快线上穿零轴;中期ROC由负值变为正值;股价上穿中期均线(M15-M30)。

以上动量指标都可能在一轮趋势变的很明显之前发出信号,但也可能是错误的信号。

然而,动量策略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其交易信号非常容易量化,对在主观交易中不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投资者来说,动量策略(趋势预测策略)无疑是值得选择的方法。

4,如何正确使用均线

对于中长线交易者,均线系统还是可以使用的有效工具之一,原因在于:虽然在趋势形成早期均线系统信号比较滞后,但趋势终结判断上,中长期均线有一定的胜率,可以用于实际交易。

其实采用M20、M30还是M60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懂市场上涨逻辑和多空博弈的本质,当然不同市场上涨、下跌的趋势运行历史波动特征也很重要。

一种比较有操作性的办法是,对市场历史波动特征做回测研究,找出市场的周期,采取对应的均线系统作为交易依据。

另外,利用均线系统交易,也必须杜绝随意交易,最好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模式化原则,即找出市场中胜率较高的均线、趋势与股价的关系模式,尽量只交易这些模式。

二是采用可量化的交易原则,对准备参与的市场进行历史回测优化交易参数。在技术分析的交易大类里面,价格模式(price pattern)、阻力/支撑较难量化,而均线系统、突破交易易于量化,在量化交易中被采用也多一些。

但均线本来是不存在的,是投资者为了制造交易依据而构造出来,不要被自己构建的东西束缚住思路,只看到均线的表象,而看不到市场本身。

套用六组慧能广为流传的禅诗,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
“均线本无痕,何处惹尘埃?”
顶级地主

16-07-24 11:18

0
好贴
东野牧

16-07-24 11:17

0
贵在真实,加油一桶。
酒徒

16-07-24 00:12

0
本来不想点进来看的,但还是不由自主的进来了,主要是想看看同在股市中的其他人境况如何,楼主真是老股民了,十年的积累,150也曾经到过750,成绩不错了。淘股吧里断断续续看了一年的帖子了,这篇算比较有用的,不是说技术方法等等方面的实用性,而是经历的表述,真实的经历最能打动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若是自己在当时股市处境,循环过后当如何?看一篇文章相当于炒了十年股。漫漫长路远,淘股吧里不独行,崎岖坎坷,唯勤奋可自为!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快刀子割肉

16-07-23 23:44

0
07年初职业赌博,也是刚刚开始炒股。一晃也快十年。比楼主出道晚了两年,这行业机会很快,慢就是快。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