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盯着前海人寿的目标股之一: 南宁百货

16-07-05 14:06 100293次浏览
mt199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16-03-31 十大流通股东情况 A股户数:45276 户均流通股:11876
累计持有:26743.39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例:49.73%,较上期变化:3384.62万股↑
股东名称 (单位:万股) 持股数 占流通股比(%) 股东性质 增减情况
─────────────────────────────────────
南宁沛宁资产经营有限责 9931.15 18.47 A股 公司 未变
任公司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 6094.58 11.33 A股 公司 ↑50.00
司-海利年年
洪琬玲 2725.00 5.07 A股 个人 新进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 1882.98 3.50 A股 公司 未变
司-自有资金
南宁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 1600.00 2.98 A股 公司 未变
公司
广州东百企业集团有限公 1105.23 2.06 A股 公司 未变

符如林 1023.34 1.90 A股 个人 新进
刘曼丽 926.79 1.72 A股 个人 新进
鹏华资产-浦发银行 -鹏 902.90 1.68 A股 基金专户 ↑245.00
华资产金润24号资产管理
计划
孙蕾 551.43 1.03 A股 个人 新进

大家都来聚会,加个筷子, 我也来吃点喝点。。。等等我
打开淘股吧APP
18
评论(48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mt199

16-11-15 21:38

0
“上市公司的‘壳’费涨得我们无法接受。不但公司大股东要价太高,其他重要股东也插一脚,希望我们支付一定的借‘壳’成本给他们,简直是雁过拔毛。”深圳某私募机构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壳”费翻倍。由于一些大“金主”入场,同时有机构迫切希望利用海内外资产估值的差异进行套利,未来“壳”费仍可能继续上行。
“壳”费大涨
该深圳私募机构人士透露,过去两年来,他所在的私募机构一直在搜罗各类优质资产,并把并购基金作为退出渠道。今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将玩法升级,希望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壳”并将其改造成控股平台,但“壳”费的行情变化导致这一想法难以实现。“原来我们以为收一个‘壳’的成本也就三十四亿元,这是年初的行情,但现在翻倍了,需要七八十亿元。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股东是职业炒股的,他们对买‘壳’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直接导致‘壳’成本上升。”
该人士还表示,现在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借“壳”方的要求很高,基本是年利润5亿元以下免谈。毕竟,大股东出让“壳”的主要收益除借“壳”方的现金支付外,还有持股升值这一块。只有借“壳”方有实力、有业绩,借“壳”后上市公司股价才能涨得足够高。上海一家券商的保荐代表人透露,目前“壳”公司大股东出让壳的支付手段主要是“现金+股价溢价”。如果是特别好的资产,基本上不用支付现金,借“壳”方负责把股价做上去就行了。从目前A股借“壳”上市的普遍操作手法来看,借“壳”成本主要集中在把股价做上去。例如,“壳”公司的原大股东持股市值为25亿元,借“壳”方拥有优质资产,“壳”公司直接发行新股收购资产,假设其后股价涨3倍,则原大股东的市值将变成100亿元。
“金主”财大气粗
“壳”费飙涨的背后是买“壳”方的“财大气粗”。
前述深圳私募机构人士指出,近期一些强势的产业资本进场扫货,把卖“壳”方的胃口吊起来了。例如,原来“壳”公司大股东只要求借“壳”资产的利润有两三亿元就够了,现在开口就要5亿元以上,如果没有那么多利润,就要用现金来补
在借“壳”上市的产业资本中,恒大系是突出的例子。恒大地产借“壳”深深房近日取得重要进展。深深房13日发布公告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资产为恒大地产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凯隆置业将成为深深房的控股股东,前者的实际控制人为许家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小“壳”装大资产并有望大幅提振股价的典型案例。从深深房原大股东持股市值溢价潜在可能性看,恒大地产显然是能满足其胃口的资产。公告显示,恒大地产未来3年(2017—2019年)预期合约销售额分别约4500亿元、5000亿元、5500亿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约243亿元、308亿元、337亿元。凯隆置业做出业绩承诺,恒大地产未来3年的累计净利润约为888亿元,而深深房目前市值不过103亿元。
近期小“壳”装大资产的案例并不罕见。齐翔腾达近日发布公告称,君华集团11日与车成聚等48名自然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约48.18亿元受让后者持有的齐翔集团80%股权,进而间接持有齐翔腾达已发行股份41.90%,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此项交易还触发对齐翔腾达其他全部已上市流通股的全面收购要约,最高金额不超过52亿元。前述券商保荐代表人表示,参照君华集团借“壳”齐翔腾达的案例,恒大地产借“壳”深深房的成本估计不会低于70亿元。
兴业证券分析师阎常铭表示,近年市场涌现两类资金充沛的“大金主”,即保险公司和房地产企业。保费收入和房地产销售回款使这两类机构的资金很充裕,同时这两类机构均面临难题:保险公司存在资金配置问题,房地产企业面临土地价格太贵的问题,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还面临股价低估的问题,它们都需要借助资本市场来解决问题。
优质资产是核心
对于未来“壳”费的走势,前述券商保荐代表人表示,随着恒大等强势产业资本的进场,资产较差的借“壳”方会被逐步挤出借“壳”市场,卖“壳”方的胃口可能越来越大。目前来看,虽然国内未上市的优质资产并不多,但不少产业资本正在操作将收购的海外资产打包整合在国内上市。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上半年进行中的海外并购案例有139起,其中披露拟并购金额的案例数113起,涉及交易金额高达5,428.75亿元,平均单起并购金额达48.04亿元。“目前海内外资本市场的估值有较明显的‘水位’差。例如,我可以在海外以10倍左右的市盈率(PE)收购一块优质的医疗资产,然后放到A股上市,估计市盈率能达到五六十倍,这中间就有四五倍的利润空间。”纽约一家华资私募机构负责人说。目前该机构已在美国收购了一家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医疗企业,目前正在操作收购其他几家优质医疗企业。
 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海内外腾挪的空间仍须建立在优质资产的基础上。如果收购海外资产后未能有效整合或管理水平不达预期,将拖累收购方。对于非公众公司来说,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拖垮一家公司,而对上市公司来说,损害将是大量投资者的利益。
mt199

16-11-15 21:12

0
近几年来,A股上市公司“讲故事”十分流行,也一度颇受青睐。但“故事”不可能一直讲下去,于是不少当初的明星公司在面临兑现危机时,其关注度同样十分之高。乐视网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曾经的明星股,从超级手机到超级电视,再到超级汽车,乐视网在这两年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也因此在资本市场引来资金追捧,股价与市值齐攀高。公司亦趁机巨额融资,有统计显示,自2010年乐视网上市以来,包括上市公司板块、各个业务子生态在内,整个乐视已知的累计融资规模已达到数百亿元的惊人规模。
不过,近日乐视网却被出拖欠供应商巨款以及资金链面临断裂。乐视方面对此则未正面回应,只是强调要更加关注现有生态。而根据乐视网财报,其终端业务、会员及发行业务、广告业务占据95%以上的收入,近年来营业利润微乎其微。大量“烧钱”之后,“故事”并未兑现,随之而来的则是股价下行、市值蒸发。“讲故事”成为了近年A股市场颇为普遍的现象,许多上市公司什么行业热门就去投资什么,然后通过这些“故事”到资本市场大笔“圈钱”,一个概念不行再换一个,而等到融资到位以后,投资项目不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业绩提升的案例并不少,有的只讲“故事”,不干实事,更有甚者仅为拉升股价配合减持。
这种行为对于A股生态危害不小。一方面,这些企业通过“讲故事”而融得大量资金,但这些资金并没有发挥多少效用,有违资本市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初衷;另一方面,“讲故事”引发股价大幅波动,甚至配合“坐庄”,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A股生态建设。此前,证监会定义的新型市场操纵行为即包括通过编题材、讲故事等行为,以内容虚假、夸大或不确定信息影响股价。
早在去年,央视即点名批评了上市公司“讲故事”行为。诸如改名为匹凸匹”的多伦股份、由餐饮企业宝利来、湘鄂情换名而来的神州高铁中科云网等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契合热点,讲着环保、影视、游戏、互联网金融之类的“故事”,令公司股价轮番上涨。然而,时隔一年多之后发现,当初“讲故事”的这些上市公司,如今已是一地鸡毛。
颇具代表性的是大智慧。公司一上市即超募15亿元,上市之后热衷“讲故事”,将自身定位于“做中国版的彭博”,之后欲并购券商,大肆“烧钱”。但到了最后,不但“故事”均未能兑现,且陷入现货投资的金融诈骗和虚增利润漩涡,经营利润也连年亏损,如今已面临退市风险。
实际上,无论是利用“讲故事”将募集资金挥霍、融资烧钱,还是配合炒作股价,甚至涉嫌市场操纵,最后受害者多是大众投资者。而且,上市公司“讲故事”很多是零成本的,甚至故事讲得好还能够输送利益或牟取利益,在此过程之中,往往有人因此获利。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跨界跟风、增发巨额资金但用途不详,以及投资项目不具备实质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系列问题,监管层应予以关注,以加强制度建设等举措防范相关事件。
同时,投资者也应引起重视。不少上市公司“讲故事”之所以能够成功,投资者不加以区分一哄而上的投机心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从监管层到普通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讲故事”的行为,都应予以警惕。因为其不仅危害到A股生态,还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mt199

16-11-15 20:29

0
“重组肯定会继续往前推,基本上会按预案走,”前述河北宣工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重组流程的推进确实比较慢,因为涉及到南非的资产,国外到国内的程序比较多,现在没办法确定上报证监会的时间。”11月14日,停牌4个交易日进行股价异动核查的河北宣工(000923.SZ),复牌即告“一字”涨停。至此,自宣告拟以近29亿元收购海外矿业资产并于10月26日复牌以来,河北宣工在短短10个交易日的涨幅就高达90.63%。“目前绝对没有其他未披露的重大事项,而且这次重组的金额已经很大了,公司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做其他东西。”河北宣工工作人员11月14日下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而河北宣工近年的业绩一直乏善可陈,其2014年亏损7206.39万元,而2015年净利润仅为69.76万元,并且今年前三季度又亏损3121.26万元。
交易对方浮盈超翻番
徘徊在微利和大亏之间的河北宣工,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寄予了厚望。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中,河北宣工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并且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不过,若按照重组及募集配套资金安排,交易完成后河北宣工的总股本将出现3.21倍的变化。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河北宣工的总股本将从目前的19800万股跃升至63565.4万股,而标的资产承诺的2016年至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003万元、26004万元和18575万元。如重组在2017年度内实施完毕,则承诺2016年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003万元、26004万元、18575万元和32505万元。以此测算,重组完成后,剔除河北宣工目前亏损的主业,注入资产承诺的2016年业绩折合每股收益为0.31元。但业绩变化的背后,除了标的资产作价高达288599.73万元,河北宣工还要以此募集配套资金26亿元,用于标的资产PC铜矿二期项目建设。而河北宣工拟收购的四联香港100%股权,主营业务为南非铜矿、蛭石矿的开发、运营,以及自产矿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服务。截至2016年4月30日,四联香港资产合计76.4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8.30亿元,其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至4月分别实现净利润7.03亿元、3.81亿元和0.89亿元。但公告显示,其铜矿一期预计将于2017年结束采矿,铜矿二期项目则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根据正在进行的储量核实工作,铜矿二期可采储量为矿石量10981.44 万吨,平均品位为Cu0.80%、TFe13.60%。
由此,有投资者认为,河北宣工此次购买资产加上募集配套资金的投入合计超过54亿元,以2017年内实施来看,未来3年的承诺净利润合计约7.7亿元,从本益比方面计算只能属于大投入小收益。公告还表明,本次交易的审计、评估报告尚在进行当中,亦需取得国资、发改、商务等部门的批复或备案,并且还要通过中国和南非的反垄断审查。“重组肯定会继续往前推,基本上会按预案走,”前述河北宣工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重组流程的推进确实比较慢,因为涉及到南非的资产,国外到国内的程序比较多,现在没办法确定上报证监会的时间。”
此次交易,河北宣工确定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为12.39元/股,配套募资的发行价为12.7元/股。而截至11月14日收盘,河北宣工的股价为30.12元/股,交易对方均已实现超过翻番以上的账面浮盈,其中,资产出售方的账面浮盈高达143.1%,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对方的账面浮盈为137.17%。
抛售股权护航再融资
按照公告,购买海外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完成后,河北宣工将形成矿业开发及矿产品加工、销售和工程机械产品及配件的生产、销售的双主营业务。
而为了推进本次重组及再融资,今年前三季度亏损的河北宣工正在多管齐下扭亏为盈。
11月12日,河北宣工公告称,拟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以不低于10637万元为挂牌底价,公开转让所持有的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高特佳)5.2966%股权。河北宣工表示,按照公司持有深圳高特佳5.2966%股权的投资成本1500万元及转让挂牌底价测算,此次股权转让事项将增加投资收益9137万元,“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而河北宣工本次出售所持深圳高特佳股权,系由控股股东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请增加股东大会议案。
“出售深圳高特佳股权的股东大会议案,大股东不需要回避表决,因为不涉及到关联交易,只是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的行为。”前述河北宣工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购买海外资产完成后,河北宣工的控股股东将由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变成其母公司河钢集团,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然为河北省国资委。除此之外,河北宣工还在11月4日披露,公司于11月3日在二级市场出售持有的中工国际(002051.SZ)股票49.97万股,交易均价24.09元/股,产生的886万元净利润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目前,河北宣工尚留存占中工国际总股本0.19%的174.1055万股。依靠出售所持股权扭亏为盈并护航重组及再融资的河北宣工,其目前主营确实存在难以为继的状况。公告称,其工程机械及系列产品面对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的市场条件,依靠现有资产和业务很难实现持续盈利。
但因重组预期推升股价的河北宣工,却遭遇了二股东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的减持。据公告,第二大股东通过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河北宣工241.0808 万股已全部减持完毕,减持比例为1.22%。“二股东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减持,但大股东应该不会减持。”上述河北宣工工作人员说。
mt199

16-11-15 20:15

0
因公告重要股东增持(计划)而存在模糊的“易主”预期,莫高股份宝光股份昨日大涨,其中莫高股份出现一字式涨停,宝光股份一度涨停,收盘涨幅近7%。对此异动,监管部门迅速出手,上交所当天即对两公司下发问询函,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计划)进行增持的股东方是否有意获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其中,为保证信息披露公平性,维护投资者利益,莫高股份还进入停牌状态,待核实并披露相关信息后方可复牌。
回看事件缘由,宝光股份昨日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西藏锋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西藏锋泓”),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而自今年9月至今,西藏锋泓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参与司法拍卖等方式已累计取得4710万股宝光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97%,与公司第一大股东陕西宝光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4726.19万股相当接近。这也意味着,西藏锋泓上述增持计划的实施,很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与此情形类似,莫高股份12日公告,其股东西藏华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西藏华富”)及其一致行动人金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金陵控股”)再度举牌,已合计持有15%的公司股份,并拟于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此前,市场曾质疑西藏华富及金陵控股与另一组莫高股份股东永新华韵、张景明等可能存在一致行动关系。虽然其互不承认一致行动关系,却又在相近的时间点建仓莫高股份,并在上市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投票中保持高度一致。如上述相关股东方为一致行动关系,则其持股合计已达28.54%,与莫高股份现控股股东甘肃省农垦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计28.71%)已极为接近。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新进股东方的来势汹汹,莫高股份、宝光股份均仅披露其增持目的是“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但随着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一步步接近,一定程度上,这些新股东存在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可能。对此,上交所及时予以关注,于昨日向两公司发出问询函。据问询函,上交所要求两公司向相关股东方核实,并补充披露几大问题:首先是明确说明相关股东是否有意通过股份增持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二是要求相关股东明确说明与上市公司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隐藏的)一致行动关系;三是上市公司目前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是否有采取相关措施维护自身控股地位的计划或意图,如有,应说明具体情况。
此外,上交所还要求莫高股份全体董事本着对全体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勤勉忠实履行董事义务,切实维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平稳有序,严格保障相关股东正当权利的行使和信息披露渠道的畅通。同时,公司相关股东应审慎行使股东权利,切实履行股东义务,依法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出现影响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为保证信息披露公平性,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莫高股份股票15日临时停牌一天。公司表示,将尽快按照《问询函》要求向相关股东核实,待完成核实后将及时披露回复公告及股票复牌公告。
  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mt199

16-11-15 20:01

0
昆百大A昨天突然宣布要收购房地产经纪公司我爱我家,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这为房地产经纪公司谁能率先登陆A股增加了变数。
事件百货公司要收购房产中介
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昆百大A昨天早间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满申请继续停牌的议案》提交11月30日召开的今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待大会审议通过后,向深交所申请股票自12月1日开市起继续停牌不超过3个月,自停牌首日起累计停牌时间不超过6个月,即公司预计不晚于2017年3月1日,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要求披露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公告显示,昆百大A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主要为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经济信息咨询、企业形象策划等。公司拟与标的资产包括刘田、林洁、张晓晋、李彬等在内的部分股东达成重大合作事项,拟合作拓展包括但不限于公寓资产运营、物业租赁管理等居民服务业务。公司已与标的资产包括刘田、林洁、张晓晋、李彬等在内的部分股东签署了《关于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之框架性协议》。昆百大A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如涉及)的方式收购上述标的资产部分股东所持标的资产的控股权。
公告称,根据目前的进展及商谈情况,本次交易可能涉及关联交易,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追访
昆百大A启动“二次创业”昆百大的转型之路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路径。
2014年9月昆百大A公告称,为了建立电商平台,公司将以7.82元/股的价格向包括实际控制人在内的8家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46亿元。定增公司中,太和先机、和兆玖盛、汉鼎世纪、子衿和达4家公司成为昆百大A的前四大股东,其中,太和先机在2015年下半年因原股东华夏西部的退出成为了昆百大A的第一大股东。据了解,昆百大A排名靠前的大股东均为PE公司。
此前正略钧策分析师闫强对外界表示,“零售业公司尤其是实体零售业,利润下降是不可逆的趋势,要解决生存问题有三种途径:一是将公司卖掉,二是结合互联网升级,三是转型。”闫强表示,现在昆百大A股东都是投资公司,说明昆百大A未来需要通过并购发力,需要懂资本懂市场的人来帮助公司发展。现在,昆百大A可能会走资本化的道路,由重资产变成轻资产,通过资产变现融到钱之后再去投资转型。2015年6月以来,公司有9名高管相继离职,原总裁唐毅蓉、副总裁苏涛、副总裁龚伟民、副总裁达甄玉4名高管均是2000年前就进入昆百大工作,是昆百大名副其实的老员工。就在11月1日,有消息称,“昆百大·泰业城”签约暨开业新闻发布会在大理市举行。昆百大集团董事长谢勇说,未来昆百大集团将充分利用上市平台资源,统筹优化商业、电商、酒店物业、地产、金融服务及新兴产业等六大核心业务,实现公司良性的资本和产业互动循环支持,推动昆百大实现“二次创业”。
传闻
我爱我家曾作价48亿元
这次昆百大A宣布收购我爱我家,由于没有披露更详细的内容,让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牵手能否成真,还需要双方持续推进,毕竟此前先锋集团收购我爱我家的传闻曾经闹得满城风雨。今年6月12日,有消息称金融公司先锋集团作价48亿元收购房地产经纪公司我爱我家,甚至表示双方已经达成收购协议。据北京工商局资料显示,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1998年11月13日,法定代表人刘田。2010年,我爱我家与伟业顾问合并,组建成为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到2015年,公司在全国13个城市拥有近2000家连锁店面、40000多名员工,在北京市场的市场份额仅次于链家地产。有分析人士称,房地产行业与金融结合是大趋势,未来十年行业面临较大调整,传统模式可能难以为继。目前我爱我家也已经涉足金融业务。我爱我家通过自己的P2P投融资平台“我家贷”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公司还注册有“北京伟嘉安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个人房产按揭服务。先锋集团也是实力雄厚。官方资料显示,公司掌舵人张振新生于1971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营部总经理、联合创业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2年1月至今任中国先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兼任网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先锋集团已经拿下了除基金、证券、信托之外的所有金融和类金融牌照。
此事至今没有下文。
悬念
谁是房产经纪上市第一家
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经纪公司,尚无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先例。若收购成真,我爱我家有望在资本市场抢占先机。与此同时,链家地产谋求上市的动作也正在加快。1998年房改政策颁布,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腾飞,房地产经纪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并催生出链家地产、我爱我家、中原地产、21世纪中国不动产、世联行等巨头。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公司规模已丝毫不逊于房地产开发巨头。2015年,中原地产的成交金额达到9205亿元,链家地产则实现了7090亿元房产交易额。以新房代理为主要业务的世联行,2015年的新房代理销售额达到4309亿元。大鳄诞生的背后,是行业内部的兼并整合,仅2015年链家地产就完成10宗并购,而伟业我爱我家自2012年至今在9个城市完成了11次投资并购。
早在2010年,嗅觉灵敏的鼎晖投资、复地两家战略投资公司开始注资链家。今年上半年,市场又爆出链家完成60亿元人民币融资的消息,领投方为华兴旗下的华晟资本,百度和腾讯成为战略投资方。我爱我家也在去年传出完成C轮融资的消息。此外,吉屋网成立以来共获得4轮融资,爱屋吉屋则在诞生的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6轮融资。万科旧将肖莉加盟的房多多,也已完成4轮融资。
一份内部投资计划书披露,链家承诺在之后5年内完成上市目标,否则就需要回购投资,回购价格为基本投资价格+每年8%(单利)的回报。
 在此之前,链家一直对外宣称并无上市时间表。资料显示,链家目前已覆盖全国20个城市,拥有超过8万名经纪人,在北京和成都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50%。过去一年,链家在北上广深的佣金收入占全国二手房总佣金收入的60%。2015年链家共完成7090亿交易额,营业收入达到155.2亿元,相比2014年的39.3亿增长了近3倍,其中二手房经纪依然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占公司去年总收入的76%。
mt199

16-11-15 19:53

0
齐翔腾达( 002408 )新任控股股东终于浮出水面。昨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君华集团于11月11日与车成聚等48名自然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约48.18亿元人民币,受让后者持有的齐翔集团80%股权,进而间接持有齐翔腾达已发行股份41.90%,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昨日,齐翔腾达复牌后一字涨停,一度有136万手买盘、10亿元巨量资金挂于买单,成交量仅为0.1%。此次收购之所以被关注,在于其收购金额颇为巨大。公告显示,由于股权转让协议触发了对除齐翔集团及车成聚所持有的股份以外的齐翔腾达其他全部已上市流通股的全面收购要约,基于要约价格为6.48元/股的前提,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不超过52亿元。而该交易金额创下近期A股要约收购纪录。权益变动完成后,君华集团间接持有公司41.90%的股份,而雪松控股持有君华集团71.50%股权,张劲持有雪松控股99.91%股权及君华集团28.50%股权,因此张劲将成为该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齐翔腾达目前总市值118.76亿,流通市值112.13亿,总资产83.5亿元。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当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15亿元,同比增长12.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预计全年净利润增长55%至85%。
狠砸48亿现金的君华集团其母公司雪松控股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93亿元人民币坐上广州民企头把交椅。张劲则以332亿元个人财富位列《2016胡润百富榜》第81位。
 从二级市场来看,齐翔腾达的股价可谓表现突出。自5月份触及4.92元的阶段性底部后,便开始震荡上扬,自9月27日开始更是一路向上,截至昨日涨幅达28%,5月至今则已涨近四成。其中报显示,期内流通股东便出现了大举增持,其中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潜伏其中,并增持了812.78万股,且三季度仍持有不变。
齐翔腾达公告称,雪松控股旗下子公司已与齐翔集团全体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48.18亿元人民币现金,受让齐翔集团8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齐翔腾达已发行股份41 .90%,并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标志着坐拥上千亿优质资产的雪松控股终于拥有了A股上市公司平台。齐翔腾达公告显示,除以48亿现金收购大股东股权以外,雪松控股此项交易还触发了对齐翔腾达其他全部已上市流通股的全面收购要约,最高金额不超过52亿元,创下近期A股要约收购纪录,而本次并购以及要约收购所需资金均来源于雪松控股自有资金。事实上,雪松控股作为一家非上市的大型综合类产业集团,多年来一直扎根实业,低调潜行,此次在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第一步。雪松控股集团创立于199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最具成长性的民营控股集团之一,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93亿元人民币。2016年,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劲以332亿元个人财富位居《新财富》500富人榜第40位,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78位。南都记者获悉,在业务布局方面,雪松控股业务涵盖新兴服务、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三大领域,共七大产业集团,分别是:供通云供应链集团、雪松社区运营集团、雪松文化旅游集团、君华地产集团、雪松城投发展集团、雪松金融服务集团和雪松汽车集团。
张劲在今年4月曾经对南都记者表示,“在虚拟经济泡沫开始破裂的今天,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正重新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多年来始终坚持实业为本的雪松就是要通过复杂协调的模式,重构产业价值,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齐翔腾达是国内碳四综合利用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甲乙酮生产企业。总部位于山东淄博,前身为淄博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5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118.76亿,流通市值112.13亿,总资产83.5亿元,净资产57亿元。截至20 16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当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 .15亿元,同比增长12.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 .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成。公司三季报预测,全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 8,5 4 9 .0 0万元至3 4,074 .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00%至85.00%。
 券商分析师对于实际控股人变更给公司业绩的提升也抱有很大期望。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勇表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mt199

16-11-15 19:33

0
面对业绩连续下滑、重大资产重组告吹的尴尬局面,三垒股份( 002621 )的控股股东最终选择了套现离场。在11月14日午间,三垒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拟转让所持公司股权,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三垒股份也即将加入“卖壳”大军。三垒股份在11月14日突然临时停牌。而后在午间,三垒股份发布公告解释了停牌原因。公告显示,三垒股份的控股股东俞建模、俞洋拟转让其所持公司股权,该股权转让事项有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据了解,俞建模和俞洋分别担任三垒股份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职位,两人为父子关系,同为三垒股份控股股东。三垒股份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俞建模持有三垒股份约8751.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8.9%,为三垒股份第一大股东。而俞洋则持有三垒股份约305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59%,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若以停牌前三垒股份最新价格24.9元/股为转让价格,俞建模和俞洋将全部持股转让合计套现约29.4亿元。
 即将“易主”的三垒股份可谓是麻烦事不断。而公司面临的最大麻烦就是连续下滑的业绩。从去年开始,三垒股份的业绩就开始出现疲软的态势。财务数据显示,在2015年三垒股份呈现出营收、净利双降的格局。在2015年,三垒股份的营收约为1.36亿元,同比下滑26.46%;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5522万元,同比下滑8.22%。而在今年以来,三垒股份的业绩颓势仍在持续,而且有大幅恶化的趋势。在今年前三季度,三垒股份的营业收入约为6129万元,同比大幅下滑45.35%;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2105万元,同比大幅下滑47.13%。而三垒股份对于2016年全年的业绩预测也不乐观。在三季报中,三垒股份预计今年全年的归属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656.69万-3313.38万元,对应的变动幅度为-70%至-40%。对于全年业绩暴跌的原因,三垒股份表示是由于“公司订单数量减少”
mt199

16-11-14 21:23

0
600356 稳步推进到15 PK  600712 疾风暴雨到14 
 
mt199

16-11-14 20:45

0
 
mt199

16-11-13 22:08

0
前有康达尔13名疑似一致行动人潜伏康达尔,触发一起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如今,在上交所的监察下,国发股份( 600538 )的13名疑似一致行动人浮出水面,持股比例已达8.34%。11月11日晚间,国发股份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就股东一致行动关系发来的问询函,函件称,国发股份的三季报披露,报告期末公司前10大股东中,智庆现、刘萌萌、杨丽、杜永强等4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分别为1.85%、1.27%、1.21%、0.93%,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6%。然而交易所在市场监察中发现,上述4名股东以及唐健、高园园、赵磊、阮琳、张雯雯、韩书军、孟宪鹏、尹贻明、吕如锋等合计13名自然人股东,在开户、交易等方面具有关联,疑似构成一致行动人。
据此,上交所要求国发股份向上述股东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核实上述 13名自然人股东之间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是否还有其他一致行动人;上述13名自然人股东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如是,国发股份需按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相应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上交所要求国发股份于11 月 16 日之前完成核实工作,并要求上述13名股东在见到此公告后主动联系上市公司,按照监管规定及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段时间以来,举牌方利用多个“马甲”账户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超过举牌线的案例时有发生。对于“蒙面”举牌最大的担忧莫过于股权之争,前有康达尔,后有武昌鱼,期间还有*ST山水,隐匿的一致行动人关系给上市公司带来悬而不决的股权迷局。相关行动人的行为一经发现,难逃监管处罚,例如今年上半年钟安升等人便因增持*ST山水超过举牌线却未披露而遭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证监会、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举牌方暗地里通过多个账户分散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举动也并不一定都是为了谋求上市公司控股权,狙击现有大股东,也有投机者利用此方法获得上市公司大量筹码,得以在二级市场操纵公司股价。但无论怎样,大比例隐匿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行为都是值得怀疑的,随着现代市场监察手段的进步,这样的行为也越来越无处遁形。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