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申购过三五次新股,但一次都没中,后来觉得新股发行太奇葩,简直是侮辱智商,因此就算新股炒的再火,也不去申购。本来也不关心新股,甚至经常想,要是股票软件有屏蔽新股的功能,我一定把新股给屏蔽了。但是,今天看论坛里很多人都在谈论新股,声讨新股,于是也勾起了我的兴趣,稍微做了点研究。但研究的不深,就当是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那些被爆炒的新股,假如它不是新股,而是老股,那很可能就算是发行价的价格,都不见得有人买。但因为披上了新股的外衣,于是本来只值10块的,甚至可以一口气拉到200块。只有旁观者想不到,没有新股做不到。
2、A股本来是个筹码市,或者叫赌市,虽然平时很多人动不动谈估值,谈泡沫,但A股每天的走势,却充分反映了博弈的特点,充分的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大家看涨,大盘就跌,欧洲涨,我们跌,等等。筹码在谁手上,很关键,如果在散户手上,那就跌跌不休,如果在大资金手上,那就想怎么做K线,就怎么做。所以,理论上,如果筹码非常集中,那这个股票就可以想拉就拉,想砸就砸,可以自弹自唱。但新股却不一样,新股的筹码是非常分散的,每人500股,少数网下配售的,据说要3个月后才解禁(这个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也没去研究,到底是不是有3个月的锁定期,即使没有这个锁定期,新股的筹码依然很分散)。新股筹码如此分散,按通俗的说法就是,新股是没有庄的股票。
3、新股是无庄的股票,新股的所谓投资价值,也不见得比老股好到哪去。但新股就是可以任性的每天一字板,这是为什么?这里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新股拉一字板的时候,成交都非常稀少,开始前几天,成交额只有几万,只有到开板那一天,或开板前一天,成交才会放大。我稍微观察了下,要么开板前一天,成交量放大到1%以上,第二天基本上就是大成交量开板,要么是没有这个过渡,某一天直接大成交量开板。
b、新股上市第一天,一般涨停封单接近整个流通盘的量。而这第一天的封单,很奇怪,封单多到几乎可以买下所有的流通盘,但大单很少。比如今天的
N洪汇 ,2300多万的封单,居然有13000多笔。那意思是有1万多的小散,起早贪黑的挂单,希望第一天就中大奖买中?我想,没有这么多如此天真的散户吧。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大资金故弄玄虚,故意把单子分散了排队?
c、自第一天以后,涨停封单会逐渐减少,而排队的笔数也会逐渐减少像N洪汇是接近整个流通盘的排单量,而
新光药业 的排单量就只有流通盘的一半不到。而到了像
环球印务 ,
恒泰实达 这样涨幅巨大的股票,则开始出现新的情况,排单里面开始出现几千手的密集大单。
问题来了,既然新股是无庄股,里面都是散户筹码,那为什么每天都有大单直接封停,这些封停的大单,又根本买不到筹码。这些封单是谁封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自己的猜测是,这些封单,要么是上市公司自己封的,要么是有专门的大资金,负责演这出戏,目的只有一个,这是本次新股发行的一种潜规则,把新股炒起来,让散户资金进行无脑申购。也就是说,如果是上市公司自己封的,那么就可能是上市公司在IPO的时候,就有相关条款,要求上市公司在新股上市后,负责封涨停。
而新股上市第一天,接近流通盘的封单,可以理解为,反正第一天不会有人卖,挂这个单子只是演戏而已。而到了第二天以后,封单会逐渐减少,或许是因为,随着涨停板的增加,成交的风险在不断加大,所以封单只能越来越少。我甚至在猜测,主力资金的封单总额,跟上市公司的融资额度之间,会有一定关系,就比如第一天,接近整个流通盘的封单,那意思是,大不了我上市公司用融到的资金,把所有的流通盘买回来。之后像我上面提到的新光药业的封单总资金额度,也跟融资额度差不多。
而到了新股涨幅已经非常大以后,为什么会有大单开始出现。有两种可能,第一负责封停的资金,以前是分散挂单,到了后期,就集中挂单,目的是万一有开板的趋势,逃的也快一些;第二,有游资开始要接棒炒作。
以上都是推测,仅提供参考。
最后要说的是,13年开始的创业板行情,很多股票拉了几十倍,当时大家也都很纳闷,拉这么高,怎么出货呢?谁敢去接呢?最后,虽然我们也没有找到答案,但答案大概就是以下几种:拉高了找昧着良心的基金来接;拉高了抵押给银行;拉几十倍,砸个只剩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再慢慢出;在造成股灾后,逼国家队来接盘。现在,新股又开始上演这种无厘头的炒作,大家还是提高警惕,切莫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