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潜入的合康,刚刚涨停,深表欣慰,前天潜入
晶盛机电 ,昨涨停。
去年10月,看到重组股的bug,当月翻了倍(比正常月短哦)。那个兴奋无以言表。每天空下来就在盘算翻倍一年多少,十年多少?!要买些什么,然而很快报应来了,一直亏到4月份,哈哈。
慢慢知道单凭一式半招是无力在这多变的股市生存的。慢慢研究各种玩法,现在亏是很难了。进步了很高兴。
昨天看到企鹅好友共享的文,觉得说的TMD太好了。相信大家有体会。
为什么你有10年文案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2016-6-20 06:25 阅读(1277)
赞(224)评论(16)转载(12)分享(19)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中华英才网为什么...
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
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
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高脑力活动』中,研究发现,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专家,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不能像梅西一样踢球,不能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为什么你有10年文案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好文分享 第1张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完全不能做到的事情,一些大师级人物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到?不论是为市值千亿的大公司制定战略,还是做出影响大众、让人口口相传的广告文案,还是在欧冠赛场上轻易过掉强队的中后卫,还是85岁高龄做出让总统惊叹的寿司?
或者看看周围的大多数人,他们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有的甚至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永远也无法达到或者接近伟大的水平。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的程度。
刻意练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和提高。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高难度的动作。
为什么你有10年文案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好文分享 第2张
而这种刻意练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的时间。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更可怕的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比如移动
互联网 经济),整个社会正在迅速拉开顶尖水平和二流水平的差距。
为什么你有10年文案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好文分享 第3张
在过去,如果你羡慕邻居公司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每个月能拿100W的订单;不用担心,你只需要雇佣10个二流销售员就完了——反正质量差距可以用数量差距来弥补。
而现在,如果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1000个二流文案都无法弥补。
再比如商业战略,一个顶尖战略专家1天创造出来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对战略似是而非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创造的。
当数量越来越难以弥补质量的差距,『顶尖水平的专家』就会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所以,通过刻意练来逐渐成为顶尖水平的专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刻意练?
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任务,如何开始呢?
1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