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想念父亲

16-06-19 10:05 1683次浏览
雨珎年华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五年了, 几次都想写写我的父亲, 但每次都是百感交集,下不了笔。我和淘股吧结缘大半原因是因为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就在这儿缅怀他老人家吧。

父亲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十岁之前,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读过几年私塾。土地改革时, 家产抄没, 除了老婆婆被限制离家外,一家人都逃离故乡,各自在外讨生活。父亲做过山区的货郎, 在山区扛过建设用的毛竹, 在建筑工地做小工挑过泥水桶,每天过着有上餐没下餐的日子。父亲时常会讲起那段生活经历的种种磨难,动情之处常常泪流不止, 我们当时虽然也陪着难过,却没有真正了解那段生活对父亲一生的影响, 也没有想到他的人生也深深影响着我们六个兄弟姐妹。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3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ygs997

16-06-19 21:50

0
写得不错
雨珎年华

16-06-19 21:30

0
@与嫖会友, 是啊, 马上就到知天命的年龄, 父亲刚离开我的那年, 我特别伤感,  加之工作上不顺心, 我特别想逃离自己原来的生活, 
指望抛掉工作, 另谋出路, 企望在通过炒股实现财务自由, 无意中在前年撞进淘股吧,在这儿学到一些东西。今天父亲节, 对父亲的思念越发强烈 ,  所以写了以上 ,纪念我的父亲。
以嫖会友

16-06-19 20:54

0
写得真好,我们都是与时间赛跑的人,祈求上苍,再给我们多一点点时间,再多一点点。。。
雨珎年华

16-06-19 20:43

0
父亲节, 我在这儿想念我的父亲, 在这儿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和父亲朝夕相处了30多年,  从来没有真正理解父亲。直到父亲重病后, 才突然从父亲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将来 , 反省自己的过往。这个帖子, 就做为一个记录回忆的地方, 慢慢的回忆,  反省就另开一帖。
雨珎年华

16-06-19 20:26

0
在我入学前半年多, 父亲落实政策, 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 我们全家也跟着回来了。因为有大批象我家这种情况的回城家庭, 单位一时没有宿舍安置, 我们一家人就租住在附近的农家。父亲第一次把老婆婆接到我们家尽孝。我的老婆婆那时已经70多岁了,老婆婆共生了十胎, 成人的5胎, 我父亲是最小的一个。老婆婆到我家时稀疏的长发盘了个发髻,牙齿几乎脱落光了,全身干瘦干瘦的, 一双小脚, 走路一扭一扭的, 很不稳。来家的第二天, 父亲就找了根粗枝条, 漆上黑漆, 做成拐杖给老婆婆用, 这根拐杖老婆婆一直用到90岁离世。
  父亲一直对我们说, 老婆婆吃了一辈子的苦, 受了一辈子的罪, 要对她老人家好。
  父亲还告诉我们, 旧社会, 虽然家里有钱, 有地, 那也是辛苦劳作, 俭省出来的。他的父亲, 我的老公公, 农忙时和帮工的人一道起早摸黑的在农田里劳作, 农闲时就做商贩, 把农产品一路卖到景德镇, 又从景德镇运来瓷器到各地出售。那时都是走水路, 遇上难走的地方, 自己也要亲自下到河滩去拉纤, 有几次遇上土匪,也因为不象老板而化险为夷。而老婆婆在家则要操持家务, 除了照顾家庭, 子女。每天还要做好十几个帮工的伙食, 每天都要好吃好喝的供着帮工们, 指望帮工们好好做农活, 少遭遢掉农具。绝对没有宣传中半夜鸡叫描写苛待帮工的事。有时, 饭菜多了, 也舍不得丢掉, 第二天留给自己吃。有一次, 因为吃了馊饭,生了场病,被老公公知道后, 责怪她因小失大。如此省吃俭用, 辛苦劳动,老公公才攒了些家业, 置下了几十亩田。
雨珎年华

16-06-19 18:33

0
记忆中那时的父亲好象很少笑过, 两个哥哥也比较爱玩, 不太爱学,他俩自己用木板做乒乓球拍, 下了课总要在学校的土台子上打阵子球才回家。父亲经常到学校把他俩逮回来, 没收球拍, 丢入炉火中。两个哥哥过两天又能做出一付新的,  就这样, 来来回回很多次, 有时父亲恼了, 就罚他俩跪在搓衣板凳上读书。父亲一直用增广贤文里的话教我们:“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以,  哥哥们的体育兴趣和我后来想参加校文艺队拉小提琴的爱好, 都被一律扼杀。成年后, 我们兄弟姐织和父亲讨论过这事, 父亲仍固执地认为, 如果没有他的干预, 我们几个绝无考到大学的可能。80年代,一家能连续考上三个本科生, 实在是不多, 父亲也引以为傲。
雨珎年华

16-06-19 18:01

0
@ttt32112  谢谢,  我父亲这代普通人的经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陌生, 父亲辛劳了一辈子,做儿女的也没来得及尽孝, 他就走了,我一直很内疚。
雨珎年华

16-06-19 17:55

0
父亲抱起妹妹, 到街上买了一小包珠珠糖,  给妹妹嘴里塞上一粒糖, 妹妹止住了哭, 父亲当时没给我糖, 我很想要, 但我知道自己犯错了, 只敢站在一边看。
  想起这些,真的心酸,父亲后来对我讲, 家门口就是马路, 虽然那时车少, 但万一出个什么状况, 怎么得了?还有, 把妹妹一个人丢在家也是不对的, 答应了的事做不到, 以后谁还相信你?
ttt32112

16-06-19 17:13

0
支持原创,楼主继续
雨珎年华

16-06-19 15:11

0
二姐生后, 日子过得更艰难了, 母亲也久病难起, 最后, 在二姐半岁左右, 由外婆做主将二姐送给了一对从上海下放, 未生育子女的夫妻。这是父亲、母亲今后几十年的隐痛与内疚。从我五、六岁能记事起, 就时时听母亲讲起二姐被人带走的过程。为了留个纪念, 母亲找出最好的一套衣服给二姐穿上, 并带到真真照像馆照了张像。照片上二姐的大脚丫还是从破洞里露了出来。这是我们六个孩子,只有二姐在幼儿时照过相的原因。我的第一张照片是到小学毕业时才照的。二姐养母来接她时, 养母和母亲订了个口头协议, 养母一家要善待二姐,  如有不好, 立即接回。而母亲也承诺不会随便打扰她们。不和二姐发生联糸。最后, 二姐在大姐的哭拽中离开了我们家。每当讲到这段, 大姐都会说, 当时自己不停朝来人吐口水, 抱着二姐不放, 试图赶跑二姐的养母。
  父亲放回家后, 又小心翼翼的过了几年,父亲的单位精减职工, 父亲被下放到一个小县城的钢铁厂, 我们全家也随迁。我就是这时出生的。
  这次的下放,  远离了城市, 也远离了我的家乡, 父亲当时应该是背负了很大的精神负担的。父亲常讲他害怕带着我们一辈子都窝在那个小县城, 他只要有空就会到县革委会去查看文件, 了解国家的政策变化。也算因祸得福, 在下乡的6年中, 父亲竟然有两次及时打听到了好消息, 从而改善了家庭的境况, 并惠及和我家情况相同的难工友们。
  一次是解决了我母亲农村户口转非农户口, 而我们这些子女也得以有了非农户口,为以后读书扫清了障碍。
  一次是根据政策, 我父亲工资标准得以上调二级, 并争取到补发一百多元, 母亲也找到正式工作, 家里经济状况好了很多。
  这两件事, 父亲津津乐道了无数次, 下放到小县城竟成了全家命运的转折点。或许是这个原因, 我也很受父亲的宠爱。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