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入学前半年多, 父亲落实政策, 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 我们全家也跟着回来了。因为有大批象我家这种情况的回城家庭, 单位一时没有宿舍安置, 我们一家人就租住在附近的农家。父亲第一次把老婆婆接到我们家尽孝。我的老婆婆那时已经70多岁了,老婆婆共生了十胎, 成人的5胎, 我父亲是最小的一个。老婆婆到我家时稀疏的长发盘了个发髻,牙齿几乎脱落光了,全身干瘦干瘦的, 一双小脚, 走路一扭一扭的, 很不稳。来家的第二天, 父亲就找了根粗枝条, 漆上黑漆, 做成拐杖给老婆婆用, 这根拐杖老婆婆一直用到90岁离世。
父亲一直对我们说, 老婆婆吃了一辈子的苦, 受了一辈子的罪, 要对她老人家好。
父亲还告诉我们, 旧社会, 虽然家里有钱, 有地, 那也是辛苦劳作, 俭省出来的。他的父亲, 我的老公公, 农忙时和帮工的人一道起早摸黑的在农田里劳作, 农闲时就做商贩, 把
农产品一路卖到景德镇, 又从景德镇运来瓷器到各地出售。那时都是走水路, 遇上难走的地方, 自己也要亲自下到河滩去拉纤, 有几次遇上土匪,也因为不象老板而化险为夷。而老婆婆在家则要操持家务, 除了照顾家庭, 子女。每天还要做好十几个帮工的伙食, 每天都要好吃好喝的供着帮工们, 指望帮工们好好做农活, 少遭遢掉农具。绝对没有宣传中半夜鸡叫描写苛待帮工的事。有时, 饭菜多了, 也舍不得丢掉, 第二天留给自己吃。有一次, 因为吃了馊饭,生了场病,被老公公知道后, 责怪她因小失大。如此省吃俭用, 辛苦劳动,老公公才攒了些家业, 置下了几十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