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6年,辞职来炒股。

16-01-12 22:08 1672次浏览
妙手上板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入市也已经5年了,去年才开始真正的用心炒股,今年由于身体原因,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希望能在投机市场展示下拳脚,尊重市场,跟随市场吧,向各位大神学。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妙手上板

18-05-22 23:37

0
知乎问题:人是怎么废掉的?

最高赞作者@曾加 这样回答:

- 1 -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有意无意地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回报是虚拟的。

这种行为会提升自己的「兴奋阈值」,让人越来越不容易拥有成就感,从而越来越依赖虚拟的成就感,陷入恶性循环。

症状轻的:沉溺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来得更快)、种马小说(意淫人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东西);

症状重甚至犯法的:赌博(轻易获得「金钱」)、吸毒(轻易获得「爽」的感觉)等。

- 2 -
只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

只愿意接收信息密度低的信息(如无需太多动脑的视频、图片,以及深度较浅的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等);

不愿意接收信息密度高、需要思考后才能吸收的信息(如课程、知识框架、分析报告等)。

由于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离了这部分内容,基本也就隔离了进步的可能。

- 3 -
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
有两类:

① 惯于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而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如:和运动员比学成绩,和学霸比体育);

② 惯于拿别人做事情 A 的时间,来做事情 B,来假装自己在事情 B 上做得好(如:「炫耀」自己在节假日做了比别人更多的工作,但也仅仅是在节假日才能如此)。

- 4 -
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
在工作中,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地重复,然后骗自己很充实。

没有改进,便也没有剔除糟粕的意识,于是需要重复的东西越来越多,消耗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最后,看上去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其实不仅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进步的空间。

- 5 -
封闭「强化学」的通道。
在学或接受信息中,只愿意执行最简单的第一步,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

只听不说、只看不写、只学不练,还麻痹自己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实际上,这种「浅层」的学遗忘极快,有时还不如不学。

比如,天天学英语,却从不写英语文章;
再比如,天天花大量时间刷知乎,却从不写答案、写总结。

知友热评:

假日多做了工作也不对吗?那应该怎么做才是有益的?
—— 西施

要用工作的时间工作,学的时间学,陪家人的时间陪家人,娱乐的时间娱乐,这样你在这几方面才会都很优秀,任何「错位」都是在感动自己或者补偿自己的愧疚之心,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 作者 回复 西施

可是牺牲掉一些东西,确实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提升吧。比如减少了娱乐,学就可以更好?

—— 西施

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挤占娱乐时间来学弊端也不小。除非你能:

1. 重新分配自己学和娱乐的时间占比,消除「错位」感;
2. 把学本身当作娱乐的一种;
3. 确保自己不要在学的时间娱乐,不要互相「错位」。否则效率总会降低。

—— 作者 回复 西施

非常赞同,谢谢指点,也谢谢原答案。

—— 西施
妙手上板

18-05-20 17:37

0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放在现在依然有效。

当然,风险跟利润是成正比的,真实的世界里,做每件事情都是有风险的。
如果你在公司或者机构上班,那机构和公司就为你挡住了风险,
于是你便可能失去了感知外界风险的能力,慢慢的活在了虚拟现实里。
我不是鼓励大家去冒险,但我们平常看到风险就为恐躲之不及,
连想都不敢去想,这就让人很不可思议了。 
不得不承认,人和人的认知水平,真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至少要敢想,至于做不做另当别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所以,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
我觉得
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害怕风险而特别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
然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
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有一次爆发,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
比如赶上“军火”的刚需趋势,趋势大于人,
做“军火”1年,什么都不用干,十万变千万。
那么成为富人呢?就要像李二狗之流借助酱香酒这个面和体的崛起。

最后借用智者的一段经典语录结束我们的这个话题吧: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
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妙手上板

16-12-07 23:07

0
那些月入十万以上的都在靠什么赚钱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
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卖信息,2、卖钱,3、卖他人的注意力,4、卖自己的时间

1、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
这种撮合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
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10个人,2015年项目分成1000万,自己一个人拿走850万,手下9个人分剩下150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
更low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 房地产中介。
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
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
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15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
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
2、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
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sellside的人以跳去buyside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这,就是是靠钱赚钱的魔力。
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400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
3、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 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有4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四个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
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
就比如说 网络直播,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凭的是什么?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姑娘来说,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
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并不能说这没有意义。
4、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1-3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
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
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
凌晨3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职场精英并没有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
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对冲基金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等于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10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而那些收入增加10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10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实时谨记,尽量不要靠卖时间来赚钱
妙手上板

16-10-17 19:23

0
1,请坚信信仰,耐住寂寞,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2,请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然后不停顿实验,直到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盈利模式。找到正确的路,非常重要。
  3,熊市,不管做,还是不做,请一定保住本金。这个理念非常重要。
  4,牛市,请全力以赴!因为这是改变你命运的唯一机会。
妙手上板

16-10-17 19:02

0
好运哥的绝招大公开:强势股低吸的原理和应对策略


  所谓“强势股低吸”,是在看好的品种里从容低位买入。
  而不是让你见一个票的低位都去买,那不叫“强势股低吸”,叫乱做。
  低吸的品种,一定是经过长期跟踪的,对它的股性有相当的熟悉。

  想低吸的品种如果没有低吸的机会怎么办?
  1,放弃。不玩这个品种还不行吗?离了它地球就不转了就没有其他牛股了?我就不信了!
  2,如果还是强烈看好,在考虑周全,有万一错了在哪个位置认赔出局的详细计划,也可以少量追高。
  虽然我不是很主张这样做。我更多的应对是第一条:你不让爷上车,爷还不尿你呢!想要我追高买?门都没有!

  为什么要“强势股低吸”?
  1,有成本优势,心态会平和很多。
  2,万一这个品种的选择是错误的,即使止损,我也会别人少亏不少。
  3,长期坚持这样做,赚钱的品种你会比别人赚得多,赔钱的品种你会比别人赔得少,如此,最终的胜者,不就是你了吗?
妙手上板

16-10-17 18:50

0
魔鬼的契约---也谈职业股民

  原创:鱼鹰2009-06-2807:47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首先不能说也不应该做“职业股民”,因为“股民”两个字实在是太贱,简直就是失败的代名词。
  中国A股从整体上说是什么玩意,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不如改称为“职业投资者”。投资作为职业是无可厚非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说说职业投资。投资这个行当,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在这个市场上,任何人都是从初哥开始的,区别不同的是有些人是一边上班一边玩玩投资,这里面90%的人,多少年了都还在投资门外晃悠,因为对于投资一行,他们没有投入进去,纯粹的得过且过,涨了和同事吹吹牛,套了也和大妈大伯们一起发发牢骚。这样的心态,多少年都不会进步的,至少,搞了很久也还是股票买买卖卖,大牛市赚了也发不了财,大熊市亏了生活也还不错。
  另一些人接触投资后,通过和打工甚至自己做实业做出比较,逐渐形成了以终生投资为职业,在投资上寄托自己一生财务和事业梦想的想法。这些人有些会真的下决心辞职,把自己100%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市场中去。实际上,这些人,基本上已经断了自己的后路。投资这行,确实应该先断后路。投资这行,只有在高压下,才能入门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是和高压的对抗,没有高压的环境,培养不出专业的素质。
  顺便说说这个高压是什么,不光是金钱的压力,什么牛市要赚钱,熊市更要赚钱养家啦。还不止这些。日常人格上,也要承受高压的。因为没工作了,人格就下降到PP混混一类了。从此,你赚多少钱都是天经地义,但赔钱就是人渣,会被人骂得万劫不复了。另外,因为失去了很多和外界正常的人际交流,性格同时又长期收到市场的磨砺和引导,7-10年后,你的性格也会渐渐变得和普通人不大一样了,旁人眼里应该简单处理的事情,你会复杂化,旁人眼里应该复杂解决的事情,你反而会简单化。对此,你父母,妻儿,肯定会怨声载道,原来的朋友也会觉得你越来越怪,实际上,你已经和全世界为敌了。
  很多人职业做了投资后,第一件接踵而来的事情就是离婚。很正常的,一方面,你的配偶忍受不了你了,你亏钱上瘾,和赌徒没两样;你人变怪,配偶为你觉得丢人;你自己也因为承受过大的压力而总有一两次失去忍耐力的时候,一半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总有一次会导致你们的离婚。这是大数定律,概率法则,离婚是必然,不离婚是偶然。
  所以想职业做的朋友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单身,如果不是,在做出这个决定前要多考虑考虑了。别天真,别以为赚多钱了你的配偶就能认可你,我可以很负责得告诉你,职业投资,哪怕你赚了几百几千万和家人共享,在你老婆眼里不过是应当应分的,你落不到一丝好去。亏钱了你就是十恶不赦。这点官场上混的人会很明白:聪明人是不干这种脏活的,干了,无功反而有过的。如果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也对配偶有很强的信心,那么倒是应该职业做一段时间。职业做投资,不是说就能赚得更多了。以我经验,职业做,在收益风险结构上,有两种基本特征:
  1:风险变小,也就是亏损会减少,很简单的道理,你逐渐入门,对风险也越来越铭感,控制力也越来越强。这点上,比起上班炒股大多数人每股跌了10块8块还谈笑风生算是一个进步
  2:很糟糕得是,职业了,你赚钱也更少了。同样很简单,拿不起放不下,天天盯盘,做日内波动,早早止损,快快止赢。亏损截断了,利润也不会跑了。人也神经质了。再说,日内波动,有什么利润啊。某一天有可观的日内波动利润的股票,永远是少数,你合概率定律较上劲了。
  所以说,职业投资,初级阶段,根本就是告别了暴力了,这时候,你大亏可能性不大,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你的同事,牛市里翻番了,你才赚了10%···。
  你会说,我这是干嘛啊,我辞职做投资,难道就是为了赚得比别人更少吗?一般来说,除非你很聪明,同时又有一个过来人指引,你不职业做,你入不了门,职业做了,你还是不入门。为什么不入门呢?因为你无法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这个,特别体现在很多很多很勤奋的职业投资者身上。职业做第一次入门的门槛就是你变得清闲了。你不看盘了。你不工作,但是交易日也没事情做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开始慢慢学会做长线了。有多少人能到这一步啊,我看很少很少。做长线难在安全边际的界定。中国股市之贵,投资价值只缺乏,是令人发指的。但这不是混短线的借口。如果能找到一些安全边际,我的建议是利用起来,不要浪费了大好时光,时间会把安全边际和你的仓位,逐渐转换为可观的利润。而混一辈子短线,勤勤恳恳得看盘做交易者,做交易性机会,拿交易性的利润,时间的威力就很难发挥出来。大多数人,会白白浪费一大段大好的青春时光。这时候,你的处境是很尴尬的。
  一方面,你没有工作,不用朝8晚5的上下班,另一方面,白天你也闲起来了。一般也就是每周一两次晚上分析分析数据,检查检查安全边际和仓位合理性。这时候,在旁人眼里,这人是彻底变成闲人了。你这时可能也不怎么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了,聪明点的呢,会乘机多花一些时间在配偶子女和父母身上,搞好群众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减轻自己的道德压力。---因为在中国,不上班是缺德的。这时候,人会闲出毛病来。于是首先,是一些你小时候未能达成的心愿,不知不觉得,你鬼使神差得一件件去做了,虽然那对你得现在完全无用:最常见的是比如小时候买不起得东西,突然买了一堆,小时候得一些未了心愿逐渐了了。
  这不是成功,注意,其实这是你精神空虚的开始。当然,这时候也是你财富开始真正积累起来的时期。有些人,想明白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干。
  比如老巴,就做和人吃饭得生意了。这不是一顿饭!是慈善!很多中国人搞不清楚这一点,所以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要是我个老巴吃饭,我不会聊任何投资上的事情,我和他聊慈善!这才是这顿饭的意义!还有的人呢,有了空闲的时间,有了一定是抗风险实力,就做起实业了。两条腿走路,财务互补,多好。
  还有一些人,干脆,又去上班了。其实,这是掩人耳目,同时也是规避身边人的正面锋芒。想想看,一个好男人,赚了几千万了,每年利息都有上百万,还去打工赚每月几千,他身边的人能不竖大拇指吗?他老婆还会挤兑他吗?况且,有了家底,去打工,不和老板斤斤计较,不与同事争风吃醋,拥有独立人格,不用担心任何打击报复,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多潇洒。
  这种人啊,真聪明。就是要注意一点,工作环境不要毁了健康。健康是无价的,尤其是你已经对世界逐渐拥有支配权了后(仅限金钱方面的)。另一些人到这个状态了,走得是另一条路,进入了机构群体,开始了合作打猎的过程。这点上,我没有太多心得,有也是浅尝即止。说实话,我搞不懂投资怎么可以合作的?基金经理三点都去开会了,会一开就到晚上7,8点。说了点啥呢?是不是有意义?我不懂,所以我不做展开了。当然,并不是绝大多数人都那么幸运的。
  成功的闲人,绝大多数是落入俗套的。等等,总之就是两句:1:败家,2找不自在。
  最终,第三条也来了。就是投资失败,破产了事。
  因为投资就是做人,人格出了问题,投资也出问题。于是,这批人,应该赚钱的,继续赚钱下去了···
  赚到了不应该赚到的钱的,年复一年N年后,还会去了···
  最终,大家都老了。
  聚在一起,LOSER问唯一的赢家:你赚到了!你赢了!你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时,那个赢家眼里有泪。
  “回首这一生,我也是个失败者”
  “我输掉了我的一生”
  “职业投资---这是和魔鬼签订的契约”
股市小书僮

16-01-12 22:21

0
加油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