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laurence 师兄吉祥
我以自己非常狭隘的经验作如下理解,仅供师兄参考。
佛教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
这个说法,由于我读诵的佛经有限,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未在佛经中得以验证。这是其一,一定要跟师兄您交代清楚。这个说法是我听来的。
其二,我私自认为这种说法有其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诵经不如持咒”
这个意思不是说佛经不好,而是说佛经内容比较多,像最短的佛经《心经》,有人统计,也有260字(我没数过)。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肯定的。但您若临时遇到个什么难题别无他法想求助佛法时,一是未必找得到佛经来读。二是,对于没学过佛的人来说,即使他手上有佛经也未必读得懂,读不懂你就不容易生信,不生信效果会大打折扣。三是,对于学佛的人来说,他懂得佛经的道理,但未必背得下来。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千钧一发之时,就算能背诵佛经,恐怕没等背出几句,悲剧已经酿成了。
而佛咒一般都比较短,比如救急如救火的观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只有六个字(又称六字大明咒、观音六字真言),危急时刻1、2秒钟就能诵出。
还有像往生咒,也就只有几句话,平时遇到被车压死、被人踩死、被药死的动物横尸路边,随手掩埋、持诵往生咒,加一起不用五分钟就做完了。
药师咒、准提神咒等等,十小咒都不长,又好用。我前段时间高烧39.7℃,就是持诵药师咒,一粒药没吃,10个小时彻底退烧,再也没复发。发烧的时候脑子迷迷糊糊,浑身骨头痛,哪里有精力诵经?
当然,也有的佛咒很长,比如楞严咒。
又,所谓“持咒不如念佛”
这个“念佛”一般是指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我私自理解:经、咒、佛号,其本质相同(万法归一),作用相同。
那么,既然没有区别,又为何有区别呢?
这一方面是善巧方便,随顺不同众生的不同因缘,所谓随缘度众。
另一方面,我打个不那么贴切的比方,就像我们喝糖水一样:
诵经,相当于一勺糖放进一桶水里,你把一桶水喝完,才相当于吃掉了这勺糖。
持咒,相当于一勺糖放进一杯水里,你三口两口就可以把水喝完,这勺糖随之下肚。
念佛,相当于一勺糖不加任何稀释,直接放嘴里。
不同的吃法,你能感受到的甘甜是不一样的,对吗?
这就是为何说“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卍(读作万)德洪名的道理,因为它浓缩了阿弥陀佛所有的智慧和神力。
可以说,佛咒,是浓缩的佛经。
而六字卍德洪名则是十方法界的咒中之王,至高无上。何出此言?
请师兄有空了解一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内容,以及它的缘起,就明白了。
因此,学佛学到最后,就是一句佛号而已。
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固然修行多好,最后也只能靠这句佛号得偿所愿,靠自己的力量,还是歇歇吧。
十万亿佛土,你自己怎么去?
阿弥陀佛光是构思这个西方极乐世界都花了五大劫的时间。我们平时盖房子就是画个图就搬砖去盖了。
那么,佛经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为了满足那些求知欲强的佛子,他们所知障和业障都十分严重,非要搞清楚佛法的究竟才能生出信德,于是佛就慈悲地满足他们,给他们讲了49年法。真是辛苦,真是慈悲啊。
我私自认为,平时读完佛经回向时,尚且需要读诵三遍补阙真言,以纠正错误,佛咒就更加不可以读错音。
但关键还是心清净、真诚。据说有个老太太,诵六字大明咒,因为心无夹杂,诵时身放光明,有人发现老太太把“吽”错读成了“牛”,于是跑过去告诉她,老太太于是纠正了发音,结果,她再诵时身上的光不见了。那多事之人猛然意识到他破坏了老人家毫无夹杂的“一心专念”,又再跑回去告诉她:您没读错,我错了。老人家又按原来的方法持诵,身上又发出了光。
佛咒都是有含义的,但我个人很少去了解它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不去了解?因为我所知障也十分严重,如果我了解得清清楚楚,内心便会升起杂念和分别心,持诵时就没那么专注了。
至诚相信就好,不必理解其意,我等凡夫,无有智慧做彻底理解,弄得一知半解,难免夹杂进自己的种种妄念猜测,佛号的功力便被我们破坏殆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理解,因为我修行功夫太差,师兄不可当真,最好还是亲自花时间多多学了解。
下面一起听听《楞严咒》。
诚心念诵《楞严咒 》的作用:
消除一切苦难
除障、(阿难被摩登伽女施咒险遭毁坏戒体,世尊就是派文殊菩萨持此咒前往破除魔咒解救阿难的。)
求愿、
消业、
超度、
放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