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收盘市值:305191.13元。市值增加4362.80元。
0
交易资本的损失或破产,才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股票交易是一种投资活动。投资中都有风险,股票交易也有风险。所以,就像所有的投资活动一样,在股票交易中限制风险是制胜关键。要想在股票交易中胜出,就要以最小的风险换取最大的回报。但是如果在股票交易中没有风险意识,或是不懂得如何限制风险,那么股票投资赔到光也是迟早的事情。
新手在进入投机市场时总是想着自己能赚多少钱,有经验的投机者则会优先考虑自己的风险。因为帐户一旦发生巨额亏损或清零,那么翻身的机会就很小了。
要想知道如何限制股票交易中的风险,如何在交易中使用正确的股票资金管理方法,就要先知道什么是股票交易中的破产风险?
股票交易中的破产风险(Risk of ruin)指的是:在股票交易中,帐户资金赔到零的可能性(概率或者几率)。
除了事后的风控措施(止损),事先的风险控制——进场前的“庙算”(包括分析、多空选择、进场点选择、还有品种选择)更为重要。目的是尽早提高胜率,使之趋于百分之百(别说这做不到,一天交易几次的话当然是做不到的,但一年只交易几次关键机会/大行情是完成有可能做到的)。
为什么要知道破产风险?因为谁也不想自己的股票帐户破产,所以我们最好在帐户破产风险为零(至少是非常非常小)的情况下,进行股票交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股票操作中使用正确的资金管理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股票交易破产风险是受什么因素决定的。
投资就是这样:风险和收益永远都是伴随着的。风险+收益=1,此消彼涨的关系。当您把自己置身于高风险状态下,收益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当您把风险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的时候,迎接您将是丰厚的收益。在投资的过程中,多考虑如何控制风险才是关键,控制好风险您想不赚钱都难。所以。资金管理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将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二个要素将利涧尽可能扩大。若盈利,仓位大,利润就肯定大。若亏损,仓位大,亏损也会大。仓位大小一定程度决定了盈亏多少。
仓位到底多大才科学?仓位的大小不应由现存可用资本决定,应由亏损准备资金决定。
亏损准备资金指的是交易中预备亏掉的资金,它和控制风险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以亏损准备资金确定交易规模,维持风险和止损金额之间的平衡,使交易者的交易亏损严格控制在由其承损能力所支持的承险意愿之内。
0
我们进入股票交易市场,所有人都无法摆脱参与股票交易的统计学上的经验公式,那就是:
十个进入股票市场交易的人,只有一个人能盈利,两个人持平,还有七个人是亏损的!
交易是一种必须经过多年磨练才能精通的技巧,网友的这句话说的太透出了。在股票市场亏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我们来说,与其寻找亏损的原因,还不如寻找我们如何做才能保证我们的交易账户不亏损,进而稳定赢利的可能性。
投资交易的本质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以承担风险来谋取利润;不管你是技术派的交易者也好,还是价值派的投资者也好,这个本质是一样的。
价值投资理论认为:无论是股票还是不动产,每一种投资工具都具有被称为“内在价值”的坚实支柱。当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内在价值”时,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就会出现,因为波动最终会被矫正;这便是该理论的核心。
技术分析理论认为: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技术分析者认为,市场确有趋势可循,而且当前的市场趋势有势能或惯性,只有当它走到趋势的尽头,它才会掉头反向。技术分析理论在本质上就是顺应趋势,即以判定、追随市场的既成趋势为目的。
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随机漫步理论”,即认为这两派谁也不管用,唯有靠组合投资才能取胜。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也称随机游走,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通常这种随机性被认为暗示着股票市场是非理性的,然而恰恰相反,股价的随机变化表明了市场是正常运作或者说是有效的。随机漫步总的观点就是:买方与卖方同样聪明机智,卖方也与买方同样聪明机智。他们都能够接触同样的情报,因此在买卖双方都认为价格公平合理时,交易才会完成;股价确切地反应股票实质。结果,股价无法在买卖双方能够猜测的单纯、有系统情况下变动。股价变动基本上是有随机的。此一说法的真正涵义是,没有什么密方能够战胜股市,股价早就反映一切了,而且股价不会有系统地变动。
不管是价值投资者,还是趋势交易者,还是组合投资者,本质上都是在股票市场上追求一种确定性以保证自己投资交易的稳定性。其使用的投资工具都不外是资产配置(assets allocation)、市场时机(market timing)和证券选择(security selection)三种投资工具。
技术派的趋势投资或者震荡交易,侧重点在于在市场时机的选择上,往往过于纠结市场可能的走势,同时可能兼顾资产配置和证券选择;价值投资派侧重点在于证券选择上,往往沉溺于公司价值判断的具体细节,同时也可能兼顾资产配置和市场时机。投资组合投资策略,侧重点在于坚持资产配置优先,同时兼顾市场时机和证券选择。所以,在我们看来,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投资交易方法,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三大流派:技术派、价值派和投资组合派。
技术派和价值派之间往往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相互之间批评和贬损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知道,任何投资或者交易,涉及三个主要方面:资产配置、市场时机、证券选择。技术派更重视市场时机,价值派更重视证券选择,其实都很重要;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方面。在我们看来,交易账户的资产配置在投资交易的作用才是决定性的,是投资交易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发挥市场时机和证券选择的策略。
常用的投资组合策略主要有三种:包括购买并持有策略、固定比例组合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所谓购买并持有策略是指在投资初期购买资产组合后便一直长期持有;比如刘元生投资万科的例子。1988年,万科第一次社会募集资金,每股1元,刘元生认购了360万股。之后在二级市场低迷时刘元生增持了40万股万科股份,加上原始股共投资400万。而后经过分红送股,其持有的万科A股逐年增加:1992年为370.76万股,1993年为504.39万股,1995年为767万股,2004年为3767.94万股,2006年为5844.63万股,2007年为8252.97万股。20008年至今为13379.12万股。
固定比例组合策略,顾名思义,就是保持资产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固定不变。交易员在每次交易的时候总是使用现有资金的固定比例部分进行开仓。也就是说交易员将按照前一次的结果逐渐增加或减少用于交易的资金数量。这在控制风险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即使交易者遭遇一系列连续发生的亏损,也有资金可以用于下一个交易。同时,在有盈利的时候,也能使得交易者更好的提高资金使用率。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指在股票和无风险资产之间进行动态调整,目的是确保投资组合收益的可靠性。
模型与策略都是交易的基础,而纪律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纪律这个基础保证,一切完美的模型与策略设计都将变成空中楼阁,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
孔子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巴菲特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十几岁就立志成为富翁;三十岁创立事业;四十岁确立投资模式;五十岁真正掌握商业社会运行规律;六十岁能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七十岁达到炉火纯青,技巧全面。
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两本书,其核心都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应该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每周40小时,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每周20小时,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的长期磨炼。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太不开窍,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你即使成不了大师、巨匠,至少也会成为本行业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0
目前的下跌,很健康。
到2900点左右再调整仓位。
0
今日收盘市值:300828.33元。市值减少1004.00元。
0
只能小仓位搞,别意淫
0
今日收盘市值:301832.33元。亏损12893.10元。
0
账户追求平衡,投资追求复利,交易追求强势。
弄个实验账户做个记录,初始账户市值:314725.43元。就叫X账户吧。
0
新开贴,没有找到。又开一个,对此一举。
还是在这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