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金刚玻璃看好OMG集团的虚拟现实

15-12-27 11:56 4153次浏览
林汉明lhm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金刚玻璃,看好OMG集团的虚拟现实(VR),大数据和WIF,未来几年高速发展的前景。类似与RIO巴斯夫当初收购预调鸡尾酒一样,高溢价收购是未来高收益相对与当前的合理折算率。

根据方案,公司拟通过向罗伟广、前海喜诺、至尚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喜诺科技 100%的股份;向纳兰德基金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 OMG 新加坡36%股权。收购喜诺科技是因其持有 OMG 新加坡 64%的股权,交易完成后,金刚玻璃将直接及间接持有 OMG 新加坡 100%股权。

金刚玻璃重组方案投向虚拟现实(VR),大数据和WIF,均属于热门行业。

标的公司募投项目建设OMG核心产品为针对网络视频运营商的需求定制开发的 OTT 端到端解决方案,可以支持视频应用、认证计费、门户功能等,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主要wifi控制器和认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方向。

中国 CDN技术与服务的高速发展将成为“互联网 ”+未来三年产业规划战略下的新常态,同时 CDN 的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在主营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此次投资业务公司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交易对手前海喜诺、纳兰德基金及罗伟广做出业绩承诺,OMG 新加坡 2016 年—2018 年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数分别不低于 4500 万美元、5000 万美元、5500 万美元。

30亿并购新加坡OMG公司,这家公司业务和网宿科技真视通 这类的A股公司比较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OMG还有其它核心技术,是国内科技公司完全不具备的。比如公司募集6亿资金投向虚拟现实和大数据以及WIF。都是当下最热门的项目。OMG公司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其盈利能力十分强大,毛利率高达96%。未来盈利4500万,5000万,5500万美元。中国的同规模的科技公司罕见,从这一点窥见其技术含量之高。

罗伟广在九月暴跌之后,大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能够花20元的高价收购股权,一来说明金刚玻璃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防火防爆的反恐产品是未来多元化动荡社会的必备材料。二来我们不得不佩服罗的胆识,也许他是知道OMG事件,提前潜伏参与定增,但同时也说明罗是看好金刚的长期发展,愿意与金刚玻璃共同增长。

个人看法,未来VR技术和穿戴设备的同步发展,是社会科技消费的绝对颠覆性大趋势。再看其预案,锁定期三年,再看其业绩承诺盈利能力之强超出中国国内的科技公司,再看业绩承诺补偿除了现金还有资产减值股份补偿,也说明OMG也不是一卖就完事的倒手公司,它在科技变革关键时刻需要资金支持,从而做大做强抢占先机,在科技消费新高地--- 虚拟现实和大数据上面大展身手。

未来的金刚玻璃自身业务方面也可圈可点。它将是一个在硬件上依托品质卓越的金刚玻璃,它可以作为防火防爆的反恐产品运用,同时可以作为支撑骨架,在上面安装光伏产品进行发电,也可以作为骨架安装虚拟现实的装置进行大型广告宣传。目前宁波地铁上和汉恩合作已经有虚拟现实的产品。地铁的防恐防爆级别很高,否则隐患很大。
  
以上一硬一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互联网+反恐科技的核心技术上市公司。

查看原图

未来的金刚玻璃就是以下公司的共同体 :

易尚展示 +网宿科技+真视通+顺网科技 +同友股份= 反恐金刚玻璃(五种元素混合体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里不要联想电影《第五元素》哦!

下面分析收购方OMG的综合实力,看看它的价值几何ba:

收购方OMG具有最广阔的市场前景,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和最稳定的业务订单。

(1)收购方OMG具有最广阔的市场前景

OMG新加坡所处CDN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CDN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全球发达国家和互联网市场的高度关注,全球CDN行业的建设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增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内容分发网络(CDN)白皮书(2014年)》,预计2015年全球CDN市场规模将达60亿美元。

我国CDN行业从20世纪末开始起步,伴随着互联网的告诉发展,CDN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市场群体日趋广泛。预期2015年整体第三方CDN市场将会达到50亿左右的收入规模,到2017年将会达到1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未来三年CDN行业的复合增速在40%以上。

(2)OMG新加坡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全球及国内CDN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OMG新加坡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包括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定制化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杰出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及快速响应的组织优势等。其中OMG新加坡自主创新技术优势较为突出,在与CDN服务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点上均有较大的创新。作为一家科技型公司,OMG新加坡除创立之初的2013年外,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均在90%以上。

(3)OMG新加坡在执行订单、后续订单获取的可持续性及潜在销售机会

OMG新加坡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境外,未来OMG新加坡将依托上市公司平台,凭借在创新技术、商业模式上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拓国内业务,目前OMG新加坡已与多家国内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在执行订单情况 -------------------- 部分数据和内容转载于网络

截至2015年10月31日,OMG新加坡已签订的部分重要业务合同情况如下:
  
  序号客户名称签订日期合同金额合同期限
  1Creative Code Sdn Bhd 2014 年11 月2,400.00 3 年
  2Pt.Central Network Interchange2015年2月1,200.003年
  3Seafront Media PteLtd2015年9月845.003年
  4Kuai Lian Technology Co.,Ltd2014年9月720.003年
  5Protege production LLC 2015 年4 月375.00 3 年
  合计5,540.00-

根据OMG新加坡与上述主要客户签署的合同,OMG新加坡将在合同期(均为3年)内向客户提供OMG媒体运营平台以及相关服务,并根据合同约定获得相应的现金流入。

OMG公司后续订单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OMG新加坡正与约7家客户洽谈,其中国内4家,国外3家,主要为频道代理、传媒、视频直播、视频游戏等类型的企业,预计合同总金额约为3-5亿元,预计将于未来一年之内签订相关业务合同或战略合作协议。 
 
A)境外业务  

截至2015年10月31日,OMG新加坡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东南亚地区,在该等地区的细分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凭借核心竞争优势,OMG新加坡在设立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已具备一定的商业规模,与部分主要客户形成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OMG新加坡在境外业务,尤其是东南亚业务的后续订单获取上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

B)国内业务  

截至2015年10月31日,OMG新加坡尚未来自于国内地区的收入,但OMG新加坡已正式开展国内业务的拓展,并已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由于OMG新加坡所拥有的创新技术在传统内容分发网络功能的基础上,能够为运营商和内容商大幅节省服务器节点和带宽,并能够为现有CDN网络中的参与者提供大数据,由此提供增值服务。因此,OMG新加坡有望与国内CDN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展开深层次的业务合作。 
 

查看原图

募投项目前景广阔

公司拟投资建设WIFI控制器和认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大数据分析三个项目,该等项目与OMG新加坡主营业务的关联度具体说明如下:

(1)WIFI控制器和认证项目

本项目所指的WIFI控制器系公共场所使用的WIFI热点设备或家庭所使用的路由设备。传统的内容传输一般需要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而通过此WIFI控制器,内容能够先传输到该设备(WIFI热点或路由),从而能够减少终端到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并能够在该设备层面进行媒体处理,最终给终端用户提供增强的体验,并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析处理功能。OMG新加坡本身在内容分发网络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而本项目的实质系内容分发网络通过智能网络设备进行拓展,在技术、客户等层面均与OMG新加坡的主营业务直接相关。

(2)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将极大的提升客户对视频内容的消费惯,但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视频源处理和终端用户体验上仍有较多不足之处。OMG新加坡拟通过加强对虚拟现实视频的获取、解码和传输技术来使虚拟现实视频的制作更加容易,同时在终端用户观看视频时,OMG新加坡在图形分析及图形元素辨别方面的能力能够将增强现实的内容增添至虚拟内容。视频的获取、解码和传输本身是OMG新加坡的核心技术,在开展本项目时也将是OMG新加坡的优势。

(3)大数据分析

OMG新加坡拟通过本项目研发大数据分析软件,该软件通过特定的模型算法能够实现个人识别、广告内容响应、设备监测、网络资源规划等功能。OMG新加坡通过OMGOTT平台和OVAS系统收集到的大量用户数据将是OMG新加坡对特定模型算法研究的基础。

查看原图
综合分析,金刚玻璃在大市不佳的时候复牌,消息面上也出现罗内幕交易的传闻,加上公司估值有些难,所以如果出现快速杀跌,可以适当加仓,后续博第二波估值进一步修复的反弹行情。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wangyongsuny

15-12-27 16:17

0
越催越跌,不催还能稳住!
每天一股

15-12-27 16:10

0
同意!
一根韭菜

15-12-27 13:38

0
中线牛股,短线走得有点弱
林汉明lhm

15-12-27 12:24

1
罗伟广与他的金刚玻璃


新价值董事长罗伟广:把私募并购模式继续做大
2015-10-28 17:49  和讯基金
  
  编者按 2015年6月中旬以来,A股让我们短短几个月见证了太多历史记录,让诸多浸淫股市多年的投资界大佬们为之惊叹、为之困惑。
  潮水退去,哀鸿遍野。我们惊奇地发现,覆巢之下竟有“完卵”,诸多私募精英在连续大跌之中仍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和讯基金频道特此举办“基金经理四季度策略会——私募专场”,诚挚邀请私募业的基金精英人士与投资者分享投资策略,以及对于四季度的投资见解。
  这一期,我们特意广东新价值投资董事长罗伟广做客和讯基金,畅谈金刚玻璃的并购故事。
新价值董事长罗伟广
  众所周知,罗伟广通过发行阳光举牌基金,以个人名义参与金刚玻璃战略投资计划,并获得了该公司第二大股东。罗先生对此有何独特见解呢?
  罗伟广对和讯基金表示,“在传统产业难现投资价值、创业板估值高企背景下,并购重组可以改变企业基本面,带来无限想象空间。而且IPO暂缓、注册制没有日程表,一些非上市资源也愿意重组。”
  他认为,一些小市值、质量不好、市盈率高的公司,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想要依靠内生性增长非常困难,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使基本面变好,摊市盈率。同时,并购重组是实现一二级市场利益的平衡点,受到投资者欢迎。
  穿越一二级市场 打造联动资本平台
  和讯基金:金刚玻璃( 300093 )此次股权转让之后,你获得了该公司9.86%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作为一名私募大佬,这种角色转变你有何感想?未来有何进一步的注资计划?
  罗伟广:关于金刚玻璃股权转让,涉及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我只能根据公告做一些回答和解释。我现在是第二大股东,公告也出了,明年1月1号大股东股份解禁之后,还会再转给我300万股,我就会成为第一大股东,并且成为实际控制人。这个事情还没有发生,根据协议和公告,也是两个月之后的事了,我会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关于后续资本动作,相关公告也出来了,我们打算并购一家海外互联网公司的部分资产。我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会去做一些资本运作,或者进入一些比较有前景的行业。其实这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客观来说,我不是现在才开始转型,从2012年开始,我的业务重心都转到一级市场和并购市场了,很多项目是通过上市公司并购一级市场的资产,然后直接退出。只是那些项目,我通常在上市公司里没有太多股份,或者说只是参股。但是金刚玻璃,我将第一次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之后去收购资产。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先从二级市场转变到一级市场的资产方,然后以一二级市场作为一种联动的资本平台。
  这种模式之前天堂硅谷、包括近期的中科招商都实践过了,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因为我在一二级市场都有一定基础,所以我觉得有能力运作一个上市公司平台。走到今天也是酝酿了三四年,我有信心做好。
  和讯基金:我们注意到,你执掌的新价值投资2015年取得了骄人业绩。今年以来,新价值成长1期(A)、新价值成长1期(B)收益率都达到了58%;新价值2期(粤财)收益率达到了59%;旗下一共11只产品收益率超过了50%。请问你对这么好的业绩满意吗?
  罗伟广:作为今年的业绩,我只能说有得有失。上半年运作得比较好,在市场高位的时候,我把创业板和小市值的题材股全面卖出了,所以,第一拨跌下来损失不算大。问题是救市第二波4000点下跌,我的损失比较大。
  因为跌到3800、3900点,我认为从政府救市的角度,很多蓝筹股估值都有机会了,所以我买了很多蓝筹股。但是4000点下来,这波损失很大,因为止损的原因,也被迫减仓。客观点说,股灾的第一拨我操作还算成功,第二波我的操作不算很成功,因为我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不是趋势投资者。
  所以,跌幅那么大之后,仓位就加上去了,也加了比较多的质优股。但股灾第二波有天灾人祸的感觉,不完全是自身该跌的,或者说是情绪的恐慌;加上一个很复杂的客观条件,有人祸的成分。所以,客观点说,这个风险我没回避掉,这和我自身的投资理念有关系,当然也和我的操作水平有关系。如果从趋势投资的角度,就不应该那么早进去的。
  和讯基金:市场持续大跌对于你们团队的影响如何?你们这几个月是否采取一些应变措施?
  我总结自己的不足,就是在极端情况发生时,我没有像趋势投资者一样等到右侧起来了才做,我是在左侧觉得合适了就买进去,结果出现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最后4000点又杀了一波,而且是在救市之后再杀一波,恐慌式杀跌,我那一波损失比较大。所以我觉得下半年操作算是比较失败的,在股灾第二波没有操作好。
  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连锁反应。因为第二波股灾没有操作好,当时市场恐慌情绪比较严重,赎回幅度也很大。再加上一系列的原因,我觉得整个三季度我的操作是比较不好的。基本上上半年的胜利果实没有完全保住,从这个角度来看,总体上我对今年自己的评价应该是不合格的。
  现在来看,持续大跌对我们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我们短期操作有一些压力。但是9月份之后,我们认为市场基本上见底了,所以,心态还算好吧。虽然受伤很重,但是在9月中那波,我们又重新把子弹都买回去了。所以,这波反弹低位买的筹码有一些获利。总体来说这几个月我们的操作,在7、8月份比较早抄底,又赶上8月份第二波股灾导致损失比较重;但9月份重新买回,产生一些盈利。
  所以对股灾的话,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操作得不好,这是个大的定性。另一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新的营销尝试,比如发了一些阳光举牌的基金,成功在9月底抄底,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亮点。
  老的一些产品没有操作好,但新的产品阳光举牌基金,我们就盯着那些小市值的公司,股灾之后很多跌了70-80%,很多跌到20亿的市值是一个很好的重组平台。对于这种机会的敏感,也是基于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并购基金,做了很多并购重组退出,对哪些公司哪样的市值比较适合运作应该是比较敏感的。
  同期中科招商去举牌,我们对这方面业务比较熟悉,所以我们也募集了几个基金,规模比较大,将近二十亿。这部分资金刚好成功在9月份抄底布局,现在收益挺不错,最早建立的一个基金收益率已经超过30%。回头看,我们的新基金可以说是成功抄底了。
  所以有得有失吧,在低位发了近20亿基金,又成功抄底。从这个角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操作。综合来说,这几个月操作确实波动很大,压力很大。但回头看有一点,我们在高点并没有因为市场狂热而没有做好风险,所以高位出来了,低位也是成功抄底了。
  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保持平常心,所以这部分应该说做得不错。这是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的一个优势,在市场疯狂的时候我们还是比较冷静的;在市场绝望的时候我们也是比较冷静的,但在中间那一段没有操作好,也是价值投资者的缺点,跌多了觉得有价值就买,但从趋势的角度可能还没有恐慌完。
  所以,股灾的第二波没有操作好,这是我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的缺陷,作为趋势投资者做右侧的话,可能就不会犯这种错误。我做为价值投资者通常做左侧,股灾第二波没有躲过,也是和我这种投资理念有关系,这几个月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
  场外资金配置股票 看多四季度股市行情
  和讯基金:请问你如何看待四季度的股市行情?是否会有所好转?
  罗伟广:对四季度的情况我们比较看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老基金基本满仓,新基金重新抄底了。我们用行动,用我们的操作验证了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是光说不做,我们仓位还是挺重的,新基金仓位近80%。所以,我们对于四季度是看好的,原因挺多了,我这里展开讲一讲。
  我觉得这一次大跌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去杠杆,还有涨得太多了,这两个是核心,基本面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四季度涨上来的原因刚好倒过来,第一是跌得太多了;第二是去杠杆结束,所以我觉得核心应该这样看。
  9月份为什么我们敢发新产品去抄底呢?第一,当时证监会说9月份要清理完配资,这个引起的心理恐慌很大,但后来证监会一刀切政策调整,不一刀切了,市场就慢慢恢复了。到9月底的时候,成交量极度萎缩,证明该抛的人该砍的人该跑的人已经差不多了,被迫杀跌的筹码已经杀完了。
  第二,大跌期间有一部分资金躲到国外去了,因为担心人民币贬值。有些钱离开股市到了债券市场,有些钱还在股市里,但是空仓变成了现金。这三部分资金在股灾中不断流出股票市场,但是9月底都达成一个奇怪的共识,都回来了。
  其一,你看人民币汇率稳定之后,随着美元加息延后,新兴市场货币贬值都反弹了,很多资金回流香港,背后也有一些回流中国了,之前未必继续大规模从中国流出了。第二,很多资金从股市流出之后,把债券市场搞得很火,债券都炒爆了,实在没有什么好搞了;房地产也容纳不了,实业容纳不了,高利贷容纳不了,连债券市场都那么火爆。万科发企业债才3.5%,十年期国债也跌过3%了,这些都是标志性事件,所以证明股市的钱流出来也没有什么好干的。
  第三,对于股票市场场内资金而言,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9月底,公募私募的仓位即使在历史最低点,大家都不敢买,因为跌怕了,动不动都清盘。所以场内资金仓位很低,这也是很少见的,所有人的预期高度雷同,行为高度一致。当一种预期高度一致的时候,它就面临物极必反,大家都拿着钱,到一买的时候,变成了大家又抢。所以看到9月份以来这波反弹,空头回补,或者是说那些多头也进场了。我认为这个趋势会是一种回归,当大家的仓位,包括私募、公募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时,场外的钱在盈利效应下也冲进股市回补。这个过程会一路伴随着市场往上,我认为这个趋势应该不会这么快结束。
  当然近来有货币政策的继续宽松,我认为从中长期角度考虑,牛市根基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无风险利率的下降。第二,资产荒,老百姓的钱没地方去,资产配置没什么好标的。所以从存量的角度,很多钱就配置到股市,这两个通常是牛市的根本。
  至于改革牛、经济预期虽然有影响,但没有上面那两个影响那么大。这是中长期的,这两个优势继续存在。当然你也可以说,股灾和反弹是属于中短期的因素,一是涨得多,二是加杠杆,这是中短期影响的。中长期影响是降息降准这些无风险利率下降,全中国的钱都没地方去,被迫配置在股市这个洼地,或者说股市是盈利效应比较好的地方。这两个是中长期的。
  我觉得近期来说,中短期两个因素和中长期两个因素都是往正向的方向发展,所以,我认为场外的钱也会回来,海外的钱也会回来,股市里的钱也在加仓,应该是中期反弹。所以,这是我们看好四季度的原因。
  和讯基金:请问您觉得是否应该在3000点附近加仓?会不会最低下探2500点?
  罗伟广:当然四季度也有一些不利因素。第一,传闻IPO恢复,我觉得市场真的到3500、3600以上是具备了恢复IPO的条件。第二,前期3500位置,股灾之后的阻力还是比较大的。第二个阻力是4000点以上,我认为4200以上很难过去,因为那是整个这两三年大牛市的顶部,那个位置套牢太多人了。但3500这个位置应该能够回去,3500是救市的底部,跌破之后成为顶部;当然那一部分的筹码大多被国家队锁定了,真正的筹码没有那么多。所以我觉得3500应该过去,但是4000、4200就很难了,我觉得4200点是一个极限。
  私募业态:“趋势投资+博弈”盈利模式
  和讯基金:在目前的情况下,你如何看待私募业的发展前景?你认为私募业如何才能获得更加健康地发展?应该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罗伟广:我觉得私募行业,我在二级市场做了八年了,现在算是一个老私募了。其实我已经转型了,因为我自己也看到了私募行业的天花板,以及看到了新价值的天花板。我觉得你不做转型,就算做大的话,根基也不稳,还是可能会摔下来的。
  2010年,新价值做大了,但2012年也摔过跤。所以,这一波我反而平稳了,因为我已经不靠那种方式去赚钱了。这一次也有很多私募摔下来了,跟新价值当年的情况一样,起来太快,规模太大,但盈利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不能操作那么大的资金,所以一次波动就会摔下来,这是正常的。事实上,我觉得大多数中国私募的盈利模式还是建立在趋势投资博弈的基础上,当然每个人都会说我是价值投资,我挑的股票是好的,但是中国的市盈率动不动七八十倍,你觉得很有价值吗?按说没价值,我只能说未来会好,但一千家公司,家家未来都好吗?这是说服不了人的。
  每个人都觉得我自己这家好,但从大数据原理,一两千家公司,大多数未来都是不好的。所以变成了大家都讲并购故事了,未来谁并购谁?好东西为什么要被你并购,帮你填窟窿呢?你啥利润都没有,100亿市值,你并购谁呢?好的企业会甘心被一家没有利润、100亿市值的公司并购吗?这个故事是讲不通的。
  第一,你讲你很有业绩,未来前景很好,但事实上这种公司很少。第二,你说你市值高,可以通过并购,但并购这个故事也讲不下去;不可能整个市场一两千家公司个个都一百倍市盈率,又都能支撑得住,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私募行业面对这种标的,在里面挖掘超额收益的能力,很难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也很难建立在未来公司个个都是高速内生增长的基础之上,这从大数据原理来说是不可能的。它的起点很高,估值很高,只能建立在内生的高速增长,但内生的高速增长不可能个个做得到,大多数做不到。最后大家都建立在外生的并购概念上了,我自己没有高速增长,但我可以并购高速增长的公司。
  但是,你那么高的估值,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不可能愿意被你并购。所以,这些都是悖论。客观上,你建立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大多数的阳光私募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另外,它又被迫去买股票,所以,他们就变成随波逐流的趋势投资者。市场好的时候,大家以为我买的股市好,整个板块都在涨,整个市场都在涨,大家赚的钱是市场的钱,是击鼓传花的钱。只是里面有一些更有技术含量的公司相对好一点,高抛低吸操作得好一点,他们就赚了有技术含量的钱,但也赚了市场趋势的钱。但有些私募完全只赚市场趋势的钱,赚散户的钱,赚博弈的钱,赚故事的钱。所有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一次股灾下来,可能两三个月要跌70-80%下来,大家又从头再来。
  所以,我认为不是私募行业的问题,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都是高估的,大多数股票都是高估的。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投资方面大家都是趋势投资者。此外,大家是建立在讲故事的基础上的博弈;其实讲故事、博弈、击鼓传花,就是看谁操作得好,操作得聪明,因为它的基础大多数是不能支撑的,大多数的股价不能支撑公司基本面,以及业绩成长和并购预期,都超额反映了业绩成长的预期和外延并购的预期,和它自己本身的价值都是超额的,所以最后那部分就变成了博弈的击鼓传花了。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私募行业独善其身很难,你不博弈,要不就不做生意;全市场都这样,都在做博弈做趋势投资。你不这样做,你就别干,你就别发产品,别募钱了。你发产品募钱,你也没有办法,你不能回避这种系统性的风险和个股的风险。系统性的风险总体高估了,个股的风险就看你自己那个票并购的故事能否兑现,未来业绩的故事能否兑现。但从大数据原理,大多数是不能兑现的,大多数的并购都很难兑现,没有那么好的资产给你并购。大多数未来业绩高增长也是兑现不了的,整个经济背景都是这样,不可能有那么多公司高增长。
  所以,以上这些缺点不是针对私募,公募也面临这样的情况,很多牛散也是面临这种情况。至于一般的散户也更是这样的情况了。我觉得牛散、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市场上相对有一定水平、有一定研究能力和有一定优势的投资者,他们面对这种局面,最终大家都是演变成一种“趋势投资+博弈”的盈利模式。
  私募怎样回避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大环境就是这样,你要不不干这行,干这行就不能独善其身。只是在这么一个既定环境的基础上,有自己个性化的盈利模式。第一,我觉得量化交易是有优势的,是很赚钱,它这一波太赚钱了,大家都看不过眼,现在被停掉了。因为确实是不公平的,你面对的是一系列的散户投资者,我觉得就算在国外量化交易也是监管很严的,因为它是不公平的。国外是机构投资者为主,都对量化交易监管那么严,国内是散户投资者,但更不公平了。所以,我觉得量化交易是很好的,但是它不公平,被停了。
  第二,价值投资的模式。我认为长期来看,价值投资者是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比如买一些好股票、被低估的股票,你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跟风不要跟故事。所以人家很精彩的时候,翻一两倍,没有你的份。但人家很惨的时候,你也活得很好。长期的复利,我觉得做价值投资,起码能够解决生存,另外再图谋慢慢发展。所以,我们觉得价值投资这种方式,现在市场上不是主流了,我认为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模式,是“成长投资+博弈+讲故事”这种类型,主要是博弈。另外确实有点水平的人,可以赚一点成长性投资的钱,但价值投资的方式还是能够比较平稳。
  第三,成长投资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不能说高估了就没有价值了,一千家公司里真的有那么几十家好的,那你能挑到,那绝对是水平了,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往一种高手的水准靠拢。但博弈就不是我的优势,所以新价值就不会走博弈这条路。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这两条路都是正道,但是它竞争很激烈,真正做到绝顶高手不容易。
  第四,博弈这条路,包括大部分的中国投资者,包括牛散、很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真正的就是走博弈这条路了;“趋势投资+博弈”这条路,我觉得这个方式不是新价值的方式。我觉得这个方式是市场主流,只要赚钱也不能说它错。但我觉得这种模式应该会越来越有风险,因为随着估值越来越高,注册制越来越近,二级市场这个估值高的孤岛总有一天会崩的。崩的时候,价值投资者还能活着,真的成长型投资的,选的公司是好的,起码也能活着,但趋势投资者大多数都要死掉。所以,我认为现在趋势投资还是市场的主流,也能赚到钱。趋势投资者的高手赚那些低手的钱,老人赚新人的钱,但总有一天,新的韭菜没了,那些做趋势投资的老人就会死掉,这次股灾就是一个预演。
  他们拉上去了,好像上面盈利很多,但一跌70-80%下来,很多都爆仓了。所以,趋势投资者现在很好,将来也会好,但总有一天要还回去的。
  天衣无缝的盈利模式:并购重组+ 一二级套利
  和讯基金:请问您的投资思路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罗伟广:我觉得私募要解决的问题,得看你自身的能力和自身的价值观适合哪种盈利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优缺点。现在当然是博弈型的最好,成长型的也不错,价值型的业绩最差,最不受欢迎,但是三五年后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了。我不是区分它的好坏,只是说你要知道每一种方式当前的优缺点和未来的优缺点,但现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我觉得市场很难改变“趋势投资+博弈”的这种风格。
  落实到我们自身,我们走了第三条路,我觉得博弈我们走不了,成长型投资和价值投资是我们的基础,但这两个竞争很激烈,门槛很高。当然市场环境不是非常有利于他们,所以我们走的第三条路,就是“一二级联动”。我立足于通过一级市场发一些好项目,然后把这些项目并购给二级市场的公司,比如金刚玻璃,我拿了它的大股东地位,再参股一级市场的资产,再把它卖给自己的上市公司,这个过程中我就实现了退出。这种方式我觉得它赚的钱是一二级的价差。
  刚才我说了市场那么多不合理性,导致一个结果,即一级市场市盈率比较低(合理),二级市场市盈率很高;一二级价差那么大,全世界都没有,空前绝后,那么高的价差,一级市场十倍,二级市场五十倍。这种局面是我们的IPO管制造成的,也是我们的散户结构造成的。IPO管制导致上市不是一个自由市场,供应是小量的,而且是垄断性的,不是说你想上就能上。而需求是散户结构多,炒股的人多,韭菜太多,二级市场有很多专家推波助澜拉上去,大家表面上就赚到钱,很热闹,很多人就过来,所以二级市场的估值越来越高。
  总体上,在整个一二级市场的产业链结构里是很畸形的,二级市场市盈率畸形的高,又没有一个对冲机制;它又不能通过大规模的上市股票去供应,把估值压下来。所以,这种制度上造成的高估值到一级市场里堆积了很多想上市的、想分一杯羹又上不了的资产,我觉得很适合去入股它,再把它卖给二级市场的公司。那你就可以享受二级市场的估值,这部分其实就是制度套利。所以,我觉得新价值的优势反而是在这一块,因为我们一级市场纳兰德这个平台也做得挺大,现在一级市场的规模比二级市场还大了。二级市场里面我们又有一些公司是长期持有的,长期持有之后再帮它做这种资产并购,又没有内幕交易,又能够把这家公司变得更好赚价值投资的钱。
  所以,我们的价值投资并不是完全建立在我们看得比人家更有水平,能够预测到它未来能够变得更好,只是说它现在不贵。如果做了资本运作去并购没上市的资产,它基本面变得更好了;所以按照市场上的二级市场同类资产平均价,它都应该涨,我们是赚这个钱。不是说预期它有1元的业绩,我们看出来它有2元,这个很难的;市场上大家的资本运作都那么清楚那么透明,你很难比人家看得更准。你看到人家看不到,这很难。但这家公司我长期持有之后,我通过并购,它的业绩从一元变成两元,那它就能涨了,这个是比较容易了,因为你真正是套利,是把它的基本面变得更好。
  所以,我觉得制度套利的本质并不是说你多有眼光,多有技术水平,因为这是一个制度的不合理性造成的。制度不合理的根源是两个:一是IPO的数量管制;二是二级市场的散户结构导致趋势投资非理性的估值更高。这两个要素共同造成的结果是二级市场的高估值和一级市场的低估值,好的资产又上不了市,它愿意被二级市场并购,这就产生一个天衣无缝的盈利模式,就是“并购重组+一二级套利”。
  这种模式我认为是可以把上市公司变得更好,赚这个钱是比较有把握的。所以,这种模式天堂硅谷、中科招商都在做,新价值也在做,也是我们将来的一个重点。其实我买金刚玻璃就是这种模式的一种升华,我直接成为大股东再装资产,而整个过程中,我们是公平、公开。第一,二级的资产我们都是按市场化原则去取得股份;第二,我们的运作也是公开的,我们并没有内幕交易的风险,因为我们是二级市场先入股,一级市场也是按一个公开的程序去重组。我不是说去运作一些内幕交易或者讲故事,而是二级市场先参股,再去帮它找一级市场的资产,撮合成功了,股价自然都涨了。
  私募新出路:把并购模式继续做大
  和讯基金:你执掌的新价值投资明年是否有新的动作?能否概述一下。
  罗伟广:新价值跟纳兰德未来重点做这种一级半的市场,纳兰德做并购基金,新价值做举牌基金,并购基金多参股一些很成熟的,但等不及IPO、想被并购的资产。新价值的举牌基金多参股一些很好的二级市场的重组平台,小市值的公司先入股它,甚至拿大股东、二股东,再慢慢帮它运作并购。所以,这两个产业链里面,新价值是主要做阳光举牌基金,纳兰德主要做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并购基金。这是我们今年做的一个模式,其实2012年我们就这样做了,2015年我们做成了很多单,另外还买了一家上市公司。
  明年我们就会把这种模式扩大,并购基金我们会扩大,举牌基金我们会扩大。中科招商也是这种模式,他们是先有一级,中科招商跟天堂硅谷都是一级市场规模很大,慢慢介入到二级。但我的特点是一二级规模都差不多,现在我两边同时发展,所以本质上我们和中科招商、和天堂硅谷的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觉得相对很多阳光私募来说,这种模式应该说有区别的,因为很多阳光私募不具备一级市场找资产的能力、入股的能力和并购重组的运作能力。
  基本上我就想到这些,涉及到最后那部分一二级联动,举牌基金的模式还是比较敏感的,因为大家都会怀疑,那你这样先买股票再装资产,赚死了有内幕交易的嫌疑,不公平。这确实是一个敏感点,我们跟中科招商和天堂硅谷都一样,都是先拿股票的筹码再去帮它找资产,这个先后顺序是要讲清楚的,这样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是公开的,只要你的流程确实是这样就没问题的,我们也经得起查。
  
林汉明lhm

15-12-27 12:03

0
眼光短浅是做不成大事的,要守住生命中的“沉香”。
庄家每一次上下清洗,都能让赚了几根毛的小散洗出去,股吧里一些人则是涨时喊多,上下清洗则喊空。昨天不少小散卖大牛想今天新股上市赌一把,结果是偷鸡摸不成了。记住;眼光短浅是做不成大事的。守住生命中的“沉香”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希望儿子也能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番天下来。儿子听了很感动,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能散放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在水里不是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为此他深感苦恼。当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就能卖光时,他一开始还能坚守自己的判断,但时间最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将香木变成木炭来卖。第二天,他果然就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被一抢而空,这个结果令他十分高兴,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他的父亲,但父亲听了他的话,却不由得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读罢这则故事,我不由想到上初中时,老师常教导我们,做人最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主心骨,经不住外在的诱惑,最终随波逐流,放弃自己一直坚守的最宝贵的东西。 世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坚守自己,而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印对卉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志,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但往往不懂得它的珍贵,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当年的广晟有色( 600259 )股价从10多元涨到101元那一波波澜壮阔的大行情.,对牛股的炒作令人难以忘掉!朋友们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吧,A股史上最优质颠覆性技术加新的商业盈利模式催生十倍千亿市值大牛股,金刚玻璃200元不是梦!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