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权收购我觉得现在主要有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1.股权收购是否是真实性的?在规范的市场内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是有些股友表示担心,是否存在虚假收购的情况。就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这种可能性偏低。其一,这么明目张胆的作假,不可能有好结果,有钱人不可能太傻。其二,股权收购会产生两亿元的税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其三,在发布收购消息之前,没有机构大规模持有股份,而收购的股份有不转让承诺。从各种角度看,虚假收购操纵股价的可能性不大。(以下分析建立在收购是真实的这一判断的基础上)
2.为什么溢价收购?众所周知,钱在监狱里,在价格谈判中的砝码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购方压低股价是合乎常理的,但最终的结果是溢价收购让人非常不解。但有一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就是把溢价作为取得控股权的代价。最初的停牌公告预计涉及金额3亿元左右,说明当初钱是不想放弃大股东地位的,但是最终结果是大股东变更,所以作为取得控股权的代价比较合理。
3.收购方是否看好公司主业还是谋求转型 ?通过重组 谋求转型的可能性大,1.行业不景气有目共睹,并且未有好转的迹象。2.钱是石油系统内部人,除非是其他石油企业或有相关背景的主体,否则收购谋求主业发展的可能性不大。3.收购的目的不太可能是以股票交易获利为目的进行股权投资,更可能的情况是作为上市平台。如果上述假设成立,标的资产价值应该很大,
仁智油服已经是四亿的盘子,如果标的资产规模较小股权会被稀释,除非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获得更多股权(这点事实上非常困难),或者以特别低的价格大量增发 ,稀释其他股东的股权,但既然已经溢价收购这种可能性也不大。标的资产很有可能在80亿以上,这样标的资产所有者通过增发获得上市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权,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4.为什么实际出资人深藏不露?2015年先后建立的公司是上海瀚澧投资,西藏瀚澧投资,西藏瀚澧电子,第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陈昊旻,第二家的法人代表是陈伯慈,陈昊旻是股东,第三家出资人是金环等四人,由于有消息称金环等四人在五丰酒业中曾有交集,那么非常大的一种可能性是后者是受陈昊旻之托代持股。而陈昊旻应该是真正受实际出资人之托组织收购事宜的人,陈伯慈估计与陈昊旻关系密切。有人认为实际出资人隐藏是因为避免股价过度波动,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收购后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仍然不大,如果股价过高无法进行重组。这看似一种合理的解释。
收购一家总股本为4亿的公司作为上市平台看似出资人是很急切的,而且没有不透风的墙,实际出资人的身份早晚都要曝光,所以出资人对上市公司采取转型的实质性举措的时间不会太久,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股权转让进入实际操作程序,除证监会审批时间不确定之外,其它缓解大约耗时17个工作日左右。最终谜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