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纤维是美国麻省理工研制的一种新的智能材料,通过在人造纤维中添加感光和感声材料,应用于从防侦探麦克风到精密医疗器械等各领域。
为了制作出能够感应声音的纤维,科学家们先制作了一个杆状的粗加工成品,里面的瓶坯是石墨电极层, 然后将这个石墨杆加热,拉伸成数毫微米的薄膜。当然了对这种材料加热会导致其内部不同层之间的分离或混合,因此科学家专门开发了新方案来拉伸这种纤维以便破坏其内部构造。
之后,他们在这种半成品纤维中加入了压电原料,这种压电原料会在压力之下产生电流。当声波遇到这种纤维时,它会弯曲并产生电流,通过测量电流,你就可以听到声音和压力波,其感应范围十分广泛,从普通的声到超声波都可以感应到。这种纤维还可以反向工作,当电流输入该纤维内,它同样可以产生声波或压力波。
在全球可穿戴设备的浪潮下,智能服装相继出现,智能服装是智能技术与服装融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结合了电子
信息技术 、传感器技术、纺织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
目前,多个品牌已布局相关运动产品。例如
拉夫·劳伦 在去年8月美国网球公开赛上发布了智能T恤。衣服胸部区域的“小黑盒”里含有硬件单元、电路、传感器等,它可以检测心跳速度、呼吸速度以及穿者的压力值。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也推出了一款“集成心率带”功能的运动文胸。
除了运动元素外,智能服装与医疗的结合,让其有了重要意义。美国诺贝尔纤维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智能纤维CircuiteX,可以全天候监控患者的身体状况,收集呼吸和心率等数据来为患者制定医疗服务。丹麦设计公司Ohmatex设计出一种智能袜子,能够检测腿脚水肿,提前预测心脏衰竭和先兆癫痫。
在全球领先信息技术顾问公司Gartner看来,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还只是佩戴,其承载量不如“去佩戴化”的智能服装。
Gartner日前发布报告称,2014年,全球健康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大约为7000万件,2015年将会降至约6810万件。随着成本的降低,2016年健康可穿戴设备热度又将重新回升。其中,智能服装被看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门类,将从2013年、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的冰冻状态跃升到2016年的2600万件,成为出货量最大的品种。
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就预测,智能服装是一个数十亿人需要数百万种应用产品的市场。美国著名市场研究公司VDC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仅在美国市场,智能型纺织品的产值将达到30亿美元,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一家专做IC芯片的厂商在2015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上表示,智能服装技术已成熟,但清洗智能服装成为另一关键,纺织业若能研究出一种保护衣服内智能芯片的织物材料,那么智能服装将成为下一个最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据他透露,国内已有制衣研究所利用计算化的缝编机做成了这种特殊织物。A股市场上泰和新材的“泰美达”品牌产品获评
中国化学 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5/2016‘智能纤维’”称号。这种芳纶基导电纤维,在兼具耐高温、阻燃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自动感应并消除静电,可用于军工服装和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