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大豆市场中,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对大豆的定价有很强的话语权。这种定价权表现在:美国大豆还未上市,有利于大豆价格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就会洒向全世界,这种现象已逐渐成为了市场规律。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大豆来自北美、南美和俄罗斯等国家,大豆上市期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北美豆上市期和南美豆上市期。北美大豆的播种及收割时间与我国一样,春种秋收,而南美大豆则恰恰相反,是春收秋种。在现阶段的大豆市场中,南美大豆已经谢幕,北美大豆即将粉墨登场,全球大豆市场将逐渐进入一年一度的“北美时间”。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53万吨,较9月份的726万吨下降24%,也是近6个月来的最低单月进口量。根据船期统计,预估11月大豆到港量为800万吨左右,12月大豆到港量为850万吨,我国2015/2016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达到7800万吨左右。在进口大豆数量如此充裕的情况下,我国国产大豆行情将受到冲击,带给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将是严峻考验。
随着11月中旬的到来,沿淮地区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影响,国产大豆在安徽装车价4500元/吨左右,河南装车价4400元/吨左右,湖北装车价4600元/吨左右。
据了解,截至11月26日,山东
青岛港进口阿根廷大豆分销价3000元/吨,美西大豆分销价3020元/吨,
日照港进口散装阿根廷大豆分销价2975元/吨,青岛港美西大豆分销价3020元/吨,进口豆与国产豆价差至少在1425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