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年钢厂无限度地下调硅锰合金采购价为此轮上涨埋下了伏笔。12连跌累计降幅超2000元,11月及12月加速下滑,降幅接近千元。由于硅锰价格持续下滑,使得硅锰整个行业产生了历史性的颠覆,不仅产业北移,而且中小企业陆续关停、转产、合并。据我的钢铁网统计,全国在开工实力企业不足五十家。
钢厂持续压价,导致硅锰市场零售价格同样持续下滑,全年基本无止跌之意,由2015年初的6000元/吨,持续下滑至12月的3800元/吨,全年跌幅接近40%,且跌幅高于钢厂采购价格,直接导致生产厂家开工积极性差,更不用说盈利。北方开工率整体高于南方,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北方产区,较多中小厂关停倒闭,部分大企业只能扩大产能来降低成本,但较多企业由于大炉子技术不成熟,导致生产不稳定。在盈利无望的情况下,去年12月底南北大厂同样执行减产、关停措施,为2016年初市场现货紧张埋下了伏笔。
成本倒挂。由于锰矿供应端在近两年产能持续小幅增加,加之下游锰系合金表现较差,导致进口锰矿供应市场竞争更为激烈,2015年1—12月进口锰矿价格指数一路下滑。从跌幅来看,锰矿价格由2015年初的33元/吨度下滑至2015年12月的18元/吨度,跌幅在45.4%。而硅锰合金价格跌幅在36%,看似硅锰跌幅小于锰矿,但折合成单吨硅锰变化成本降幅就可以看出,锰矿及焦炭等原料跌幅远低于硅锰价格整体跌幅。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很难从锰矿及焦炭等原料方面降低亏损,而是盈利不断在被压缩,乃至进入长期的亏本阶段。
产量以及开工率下滑。2015年全年粗钢产量预估为79948.47万吨,较2014年全年下降2.8%,而硅锰2015年预估产量为661.67万吨,较2014年下降15.86%。从数据可以看出,硅锰产量在2015年下降较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正在慢慢好转。从主产区开工率表现来看,一年间,全国各大主产区开工率均呈现下降态势,南方地区全年开工率不足30%,产能、产量集中度上升,开工基本集中在个别中大型企业,较多小厂形成自然关停、淘汰之势。
0
纵观全国市场,上周(截止2015.1.15日)全国35个主要市场螺纹钢库存量为365.2万吨,增加4.9万吨,增幅为1.36%;线材库存量为84.8万吨,减少0.8万吨,降幅为0.93%。而从全国线材、螺纹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五大品种库存总量来看,全国综合库存总量为870.4万吨,增加5.9万吨,增幅为0.68%。总体来看,全国钢材库存在连降十三周后,本周首次出现小幅回升,不过目前的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仍大幅下降15.74%。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下旬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51.55万吨,旬环比下降3.37%;预估全国日均粗钢产量201.45万吨,旬环比下降3.05%。12月下旬末,重点企业钢材库存1242.41万吨,旬环比大幅下降224.84万吨,降幅达15.32%,创2014年1月上旬以来的新低。
以全国201.45万吨的日产水平测算,国内粗钢年化产量已经降至7.35亿吨,相对于12亿吨的粗钢产能,产能利用率仅在61%左右。另据海关统计,2015年12月我国出口钢材1066万吨,环比增长10.93%,同比增长4.82%,为仅略低于2015年9月的历史次新高水平;2015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1240万吨,同比增长19.9%,创历史新高。
0
SMM网讯:北京时间本周四(17日)凌晨,美联储一如预期宣布从当地时间12月17日开始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0%的区间。
美联储声明中表示,此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宽松,实际利率路径将取决于经济前景和数据,美联储对加息节奏的判断依旧是“渐进的”(gradual adjustments)。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期2016年底利率可能达到1.375%,这意味着按25基点/次的加息速度,美联储明年可能加息四次,部分分析师认为美联储本次加息显得“鹰派。”
这是美联储2006年6月来的首次加息,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0
本年度,在美国大豆播种初期6、7月份,密西西比河东岸地区遭受持续强降雨天气,一度导致大豆播种推迟,部分地区甚至引发洪水淹掉土地,大豆生长优良率较往年同期明显下滑,市场普遍预期本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将减产。不过从7月中旬开始,天气开始好转,尤其是8、9月份的大豆关键生长期可谓风调雨顺,10月份的收割期也顺利进行。美国农业部8、9、10、11月份连续四个月的供需报告中上调本年度美国大豆的单产和产量预期,在最新的11月份供需报告中,预测2015/16年度美国大豆单产为48.3蒲式耳/英亩,产量为39.81亿蒲式耳,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较上年度增加1.7%和1.4%
在美国大豆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大幅下跌,而种植成本即稳步抬升,农民的种植效益逐年下降。今年美国大豆的种植成本为850美分附近,而11月份CBOT大豆价格已经跌至850美分附近。尽管美国农民有健全的保障体系,但相比于大豆与玉米有“土地之争”来说,大豆的种植效益已经低于玉米的种植效益。根据美国方面多年测算,当大豆和玉米比价低于2.6:1时,大豆的种植效益低于玉米的种植效益。11月份,大豆和玉米比价为2.35:1,显然目前玉米的种植效益更高,如果在明年春播开始前,大豆和玉米比价仍维持在2.6:1下方,那么下年度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下降。
0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预测,2015/1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21亿吨,较上年度增加233.6万吨,增幅为0.7%,已经连续四年增产,且每年均创历史新高。全球大豆需求也保持刚性增长, 2015/16年度全球大豆需求量为3.1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1308.6万吨,增幅为4.4%。尽管产量增幅低于需求增幅,但由于在绝对量上产量高于需求量,因此导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继续增加,2015/1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8285.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27.4万吨,增幅为6.8%,已经连续四年增加,最近两个年度的期末库存均创历史新高。近几年全球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在逐年加剧。
0
据行业消息人士周一称,伊拉克计划1月巴士拉原油出口340万桶左右,较前月上涨17.2%;这主要是因巴士拉这一伊拉克最大油港1月轻质油出口或将达到261万桶/日,较前月上涨23%。此外,伊朗明年初将会解除经济制裁,原油供应将进一步增加,加重了市场对供应过剩持续的担忧。
0
船运调查机构ITS和SGS将于周二发布马来西亚12月份前15天棕榈油出口数据。两家机构上周表示,马来西亚12月份前10天棕榈油出口量环比减少33到35%。
0
昨夜美原油1月份期货盘中创34.53美元新低以后大幅反弹,今日北京时间凌晨六点收盘价在36.27美元,从最底点算起大涨4%,从上一日收盘价算起大涨1.77% ,从上一日平均价算起跌0.85%
0
12月17日(周四),美联储讨论是否加息。一般来说美元加息油价下跌,市场早已消化此消息,若到时未能加息,则油价应上涨。
2016年1月初,伊朗原油出口解禁,恢复出口,将增加每日60万桶出口量,当前伊朗日均出口160万桶。
2015年11月份,俄罗斯原油日均产量1078万桶,沙特原油日均产量1013万桶,美国原油日均产量916万桶,此为世界前三大产油国。欧佩克11月份日均产量3150万桶,占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约9000万桶)的三分之一。欧佩克、俄罗斯、美国的原油合计产量约占世界需求量的60%,是供给端影响世界油价的最主要三个国家与地区。
在需求端最主要的是美国与中国。截至12月4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锐减356.8万桶,减幅远大于预期,目前库存量达到4.859亿桶,降幅0.7%,但仍然接近4月份录得的纪录高位4.9亿桶。11月份中国原油净进口较上月下降68.4万桶/日。
0
按以往规律而言,临近春节前一到一个半月是我国食用油传统的旺季,这带动了豆油需求。数据显示,12月3日,国内进口大豆现货均价为3000-3050元/吨,豆粕现货价格继续上涨至2606.97元/吨,豆油现货价格继续上涨至5952.63元/吨。
经过2013、2014年油脂期货的大幅下挫,目前,国内豆油价位已经从2011/2012年度的10830元/吨高点降至5680元/吨,回落幅度达50%-60%左右,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随着我国南北方各地区气温逐渐走低,限制了24度棕榈油使用,使得棕榈油进入了传统的消费淡季,从而导致三大油脂价格近期走势分化。波动节奏存在明显差异,豆油最强、菜籽油次之、棕榈油最弱。价格走势分化的背后存在怎样差异化的基本面,相互之间如何影响、制约,这些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4/2015年度,豆油进口量同比下降近50%,国内豆油商业库存维持在100万吨上下的水平波动,现货基差报价280元/吨。庞大的大豆供应压力使得油厂采购保持谨慎,加上融资商的退出,使得采购行为多集中在近月,榨利推动采购,采购压低基差,从而形成近月领跌远期,是压制粕类市场价格的关键。
由于2015年国内养殖存栏下降,导致蛋白需求放缓,而棕榈油、菜籽油、棉油供应量下降,又促使了豆油需求维持较高水平的增加,油厂较高的开机率使得豆粕出现供应过剩,库存增加,压制了豆粕价格。短期来看,油粕比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这对于继续做多油粕比来说风险偏大。
从需求方面来看,根据月末库存=上月末库存+产量+进口-消费-出口的计算公式,推导出豆油和棕榈油的表观消费量。根据计算结果,今年1-10月份,豆油消费1200万吨,比上一年度的1212万吨小幅减少12万吨;棕榈油消费357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292万吨。两者累计总和1557万吨,同比提高3.5%。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今年豆油和棕榈油两个油脂品种总的消费终端表现略好于去年。
美豆价格直接决定了国内豆油价格,国内豆粕价格会通过跷跷板关系影响豆油价格。目前来看,油粕比已经处于阶段性的高位,通过豆粕价格走低支撑豆油价格上涨的条件消失。未来豆油价格需要等待美豆走势指引,南美良好的天气,加上美豆反弹超过900美分后,美豆销售意愿增加,又加上阿根廷有大量的陈豆需要出口等因素,不排除美豆未来三个月进入2008年以来的低点,该因素可能会打压国内豆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