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也不讨论277了,wgl号称要当策略分析师的,也不跟踪了,策略分析应该是关注长期价值的,不应该以涨喜、为跌悲的。狗尾续貂,接着起个话题,供诸位参考。
先从3月2日高管变动公告说起,尹成国出任总经理,原总经理姜勇转任副总,挺耐人寻味,如果再梳理过去几年的高管变动,更是有意思:
起任时间 董事长 总经理 备注
11年5月 尹成国 田继生 14年以前尹与田年薪酬基本差不多
14年2月 田继生 张素伟 14年11月张素伟以7.84元/股,增持76.5万股,且14年张以139.2万独占高管薪酬榜首
14年推期权激励计划
15年5月 田继生 姜勇 15年10月田以9.8元/股增持61.2万股,姜以9.88元/股增持30.4万股
16年3月 田继生 尹成国
5年一个轮回,尹成国重新回到上市公司,而且担任总经理,一般而言,董事长通常管战略、定方向,总裁管经营、重执行。近2年277的种种举措表明,公司战略其实是很清晰了,主业转型,聚焦清洁热能,做蒸汽大王,对老王而言,战略落地、尽快见效是最重要的。
时间回到10、11,当初老王可是花了大力气把田从宁夏挖过来的,网上有传言,开出的条件挺优惠,每年200万,并预付5年,办公在北京并解决住房,等等(无法证实)。看277表现,显然没有物尽所值。但与其怪责田哥不如怪老王自己,从田的履历看无疑是个能人,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化工企业搞得红红火火,成就一段神话。但淮南橘,淮北枳,从破产企业创业到成熟企业再创业,内外部条件是截然不同的,田创业时境况已经差得不能再差,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脱困,只要有改善,就能拢人心树权威,形成正循环,而到277,境况尚可,自然是有利益有山头。另外化工行业江河日下,277主业也一直在变,田的化工企业的管理经验、行业洞察力也没了用武之地。
时钟拨到11年5月到13年底,元老尹成国继续掌舵,田任总裁,熟悉企业、熟悉人、熟悉环境,应该这段时间还是中规中矩的,到了14年2月,尹去职,保留董事,战略、经营田张配,形成彻底的外来和尚二人组。看张素伟履历,出身央企中钢,有大段的海外工作经历,转复星后投亿利,号称持有英国资深执业注册会计师牌照,一句话—专业人士,但在份量上与田继生相去甚远。到现在也没想明白用张的意图是甚,无论彼时还是此时,海外业务绝不是277的重要业务,那怕潜在方向也不是,想不通。。。这是否也决定了张哥仅15个月上市公司老总短暂之旅呢?还是想不通。
恶趣味地臆测一下:是不是老王旁听了什么MBA课程,或是被什么知名咨询公司忽悠,要引外脑,换思路,强管理,让职业人来做专业事,呵呵
14年到15年5月,有必要解读一下15年1月实施的的期权激励计划,从实际效果及277股价走势看,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激励而在于13年8月定增后的机构减持。是不是定增时,公司与增发机构有秘密协定,不得而知。14年8月董事会通过期权激励计划,刚好是定增解禁,而方案出来前股价也已经相对走强了,10月底开始,增发实际减持开始,12月计划证监会备案,15年1月出公告实施。这是个无效计划,为什么还要费力解读呢?俗话说,做戏做全套,讲故事那也得自圆其说,个中细节也颇有意思,看方案:
期权份数:1520万 行权价:8.02元
激励对象:田继生、尹成国、张素伟各200万,姜勇等80万
行权条件:以13年营收及扣非后净利为基数
营收 扣非净利
13年 143.9亿 2.09 (实际)
15年 243亿 3.53
16年 316亿 4.6
17年 411亿 5.98
18年 535亿 7.77
激励对象是以田、尹、张为主的,说明当时计划公司发展是围绕这三人的,又把营收作为主要行权目标,而实质上,14年公司剥离医药商业板块,这么一大块营收,短时间是根本无法弥补的,也基本宣告激励计划已提前实际终止,当时作这个决策时三巨头又怎么想的?14年11月张以7.84元/股,增持76.5万股,这个时点,和配合机构减持应该已没什么关系,而距离来年5月下课又只不到半年时间,这半年发生了什么?如果说15年10月田和姜勇的增持是为了配合增发,护盘需求,14年张的增持找不到理由。但能不能说明8元附近,是当时公司内部判断长期合理价值呢?
去年5月张离开上市公司,就无法获知其持仓情况,网上也几乎很少他的信息,只在经营报的一篇报导中提到“集团国际化战略的主要负责人”,不象尹,离开上市公司后还频频出现在集团的各项公开活动中。
15年5月到今年3月,勇哥上台了,总觉得勇哥这名字起得不好,姜勇姜勇,乍一听就象酱油酱油,哥原来就是打酱油的。这个人事安排也略让人意外,一般总经理卸任,很少降为副总使用,如张素伟就去负责集团其他业务了,面子上也过得去。厚道一点的猜测,勇哥是集团老人了,有困难我顶上,老王指哪我去哪,尹哥回来我让位,都自己人有啥好客套的。刻薄一点的猜测,你能力上就这样,能到今天这位置也是念在多年忠心耿耿跟随上,你一大专生,离开亿利可啥都不是了。
回顾这几年人事变迁,应该说在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层面是相当混乱的,主业几度转移,人力资源基本没有系统规划,估计老王一拍脑袋就定了,管理层老变,中层就需要磨合一轮又一轮,企业经营是优秀不了的。
但这次人事变动,却又给了我们一些遐想的理由。尹成国是老董事长,在集团应该也是前几号人物之一,回来当老总,不需要过渡期,直接就上手,集团层面协调也方便。发展大方向定了,清洁热能,那就玩命干吧,抓执行、抓落实。未来2年企业价值能否上升,个人认为就是营收、营收、再营收,利润反而在其次,不是签了这么多的协议吗,赶紧落地,赶紧有产出,整了小2年才一个沂水县,一个宿迁投入运营。不是号称1吨煤9吨汽吗,一吨汽250吗(好数字、好价格),不是区域独占排他吗,多激动人心啊。煤炭过剩背景下,环保节能背景下,你能清洁的烧煤,烧得越多你越牛B,别想着马上挣钱,上规模才是大事。淘宝为什么伟大,就是在扩张期克制住挣钱的冲动,到一定规模了,有垄断效应了,要变现要赚钱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以后能讲的故事也多,高效洁能、
互联网+、产融结合、智能供热,怎么洋气怎么吹,只要你规模上去了。前面qqq2000说过,可能在某一天开始就1个月翻番了(那时股价可是9块多),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真象激励方案中营收到500亿,股价到30以上完全是有可能的。